《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不同点

W-奶奶

<h3>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h3><h3>《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h3> <h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h3><h3>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用“须”字转折,表达乐观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显得特别娇艳明媚,所以尾句说“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诗人通过主观相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写法。</h3> <h3>百度知道</h3><h3>有问题,搜一搜</h3><h3>《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的区别</h3><h3>我来答 共6个回答</h3><h3> </h3><h3>zz云舒</h3><h3>来自百度知道认证团队 2018-10-17</h3><h3>1.创作时间不同</h3><h3>《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h3><h3>2.创作背景不同</h3><h3>《沁园春·雪》—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当时,所经过的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一带下了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沁园春·雪》这首词。</h3><h3>《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当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h3><h3>3.表达思想不同</h3><h3>《沁园春·雪》主要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沁园春·长沙》表达的是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