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九)吐鲁番人家&坎儿井

清澈星辉 (Annie)

<h3>2019.06.16</h3><h3>自从进入新疆,离开乌鲁木齐,大家几乎生活在初冬的温度里,尽管草原上已经是鲜花盛开,万山碧绿。</h3><h3>今天,大家终于有人机会穿上夏装,奔往火盆之都,吐鲁番。</h3><h3>第一站,坎儿井。</h3> <h3>路上,大家问导游,吐鲁番每年降水量不足十六毫米,水的蒸发量却高达三千毫米。这些多余的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难道水是大风刮来的?</h3><h3>来到坎儿井,便知晓答案。</h3> <h3>坎儿井,是吐鲁番人生命的源泉。</h3> <h3>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br></h3><h3><br></h3><h3><br></h3> <h3>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h3> <h3>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h3> <h3>这些形象的雕塑和坎儿井宏大的工程,与它的实用价值,再一次展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他们只靠一双手,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永恒的奇迹。让吐鲁番这个世界上海拔最低,干燥如火的盆地,成为盛产水果的王国。</h3> <h3>再过一个月,吐鲁番的葡萄就可以熟了。</h3> <h3>我们来到一个果农家里,热情主人向我们介绍这里情况。在他的身上,我们体会到维吾尔族人的幽默。他説,他们叫母鸡为鸡蛋的妈妈,而公鸡却不叫鸡蛋的爸爸,被称之为鸡蛋妈妈的爱人。</h3> <h3>吐鲁番地区,有六十家果农,可以代表大家接待远方的游客。首要的条件是要会説国语,有足够大的庭院招待客人,还要是大家公认的五好家庭。</h3> <h3>新疆的男人喜欢戴绿色的帽子,也被称之为八大怪之一。而绿帽子,在新疆人的心目中,代表着富足。尤其在干旱地区和广大的牧区,绿草是生命的象征,是畜牧业赖以生存食粮,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因此 ,绿色寓意着新疆人对幸福的渴望。</h3> <h3>果园的姑娘给我们跳起维吾尔族欢快的舞蹈</h3> <h3>我们惊喜的发现,这里的羊儿如此的奢侈,吃着杏子和葡萄干。</h3> <h3>斗鸡</h3> <h3>真正的葡萄干,是挂在这样的架子上,在阴凉通风处,经过50天后自然风干而成。而大多数市场上的葡萄干,都是把葡萄加上干燥剂,在机器里烘干几小时的产品。</h3> <h3>葡萄园的葡萄没熟,我的心儿依然醉了。</h3> <h3>会説汉语的男主人</h3> <h3>主人的妹妹和可爱的孩子</h3> <h3>见过世面的小娃娃,一点不陌生,毫不客气翻起客人的手机,看自己的美照。</h3> <h3>大家几乎都是满载而归。品尝吐鲁番的葡萄干,也是对新疆的一点奉献。</h3><h3>新疆之行,在这里就告一段落。新疆之美,新疆之大,新疆的山山水水,新疆的风土人情,都一一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h3><h3>有人説,玩好新疆至少要来六次。就此一次的旅行,也足够用余生去回忆。</h3> <h3>回到乌鲁木齐,天色还早。听朋友的建议,来到达扎巴。这里小商品的集散地,让你玲琅满目,目不暇接。</h3> <h3>不好意思,偶不是吃货,一路走来,忘记了介绍新疆的美食。取一张综合照,献给喜欢吃的朋友们。</h3> <h3>新疆的囊,真是很好吃!</h3> <h3>再见,美丽富饶的新疆。希望与你再约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