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记得 孩童时,母亲有一只漂亮的口琴,外壳上有飞天图案,每每母亲吹起口琴,那美丽飘逸灵动的的仙女就会随着悠扬的琴声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梦幻的画面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底。后来又看到和听到一些有关敦煌莫高窟的文章和传说,更是被深深的吸引,总想着哪天能到这个二千年前世界最繁华的敦煌城观光并瞻仰一下莫高窟的宝藏......</b></h3><h3><b> 退休后有了闲暇时间,就计划与朋友们一同前往久仰之地,中间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今天在照亭的组织下我们八位同学参加了康辉旅行社的六日双飞“博望丝路”甘青大环线旅游活动,终于得已前往一直以来都令我向往的宝地了。特别感谢照亭!</b><br></h3> <h3><b> 旅行社安排的线路是从西宁出发,到青海湖,再走德令哈到大柴旦,柴达木边缘,进入敦煌,走河西走廊到张掖,从张掖坐高铁回到西宁,是一个完整的环线,不走回头路。全程2800公里,沿途的著名景点有青海湖、茶卡盐湖、柴达木盆地、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张掖七彩丹霞。</b></h3> <h3><b> 2019年5月30日(周四)是六日游的第一天。中午12点半我们8人分乘两辆的的(车费自理180元/辆)前往长沙黄花机场,途中天开始下雨并渐渐变大,高速路上汽车溅起了很高的水花。不用担心的是师傅的开车技术好,1小时就顺利抵达T2航站楼。</b></h3> <h3><b> 到达后不久,旅行社的一位美女来与我们接洽,拿身份证领登机牌并要交(40元/每人)飞机和旅游大巴的意外险。下午3点半开始登机,约4点正常起飞前往西宁。</b></h3><h3><b> 约5点每人发放了一个米汉堡和一小瓶矿泉水,第一次吃米汉堡,香软糯味道还不错!</b></h3><h3><b> 下午6点接近西宁时飞机开始下降高度,此时窗外晴朗的天空中飘着朵朵零星白云煞是好看!</b></h3><h3><b> 6点半飞机稳稳的降落在西宁机场的跑道上,很高兴我们顺利的到达西宁。</b></h3> <h3><b> 西宁曹家堡机场大楼。(坐在大巴上摄)</b></h3> <h3><b> 在机场门口导游小李(图1)举着小旗来迎接我们。分别来自湖南三个地方一行24人随着他上了一辆大巴,之后的四天这辆车(图2、3、4)将伴随我们走完所有景点。</b></h3><h3><b> 上车后小李主要讲了几点,一是接下来五天的行程安排;二是这条旅游线路的特点为这是一条经典线路,由于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自然景观除了海洋外什么都有,并伴随着祁连山脉和胭脂山脉。这里每年要接待上千万人,全程有二千多公里,每天行程很长,还要穿过戈壁沙漠和无人区,且有一段不短的路的上什么都没有,对旅游和观光的人们而言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三是一些诸如坐位不变,糸好安全带,吃喝拉撒等琐碎之事。最后赠送了每人一套旅游三宝(眼罩、耳塞、充气头枕),外加一个说是防风沙的脸脖套和两个小沙瓶(很人性化的让大家装点茶卡盐湖的盐和鸣沙山的沙子样品带回家留作纪念)。</b></h3> <h3><b> 汽车从机场出来开往西宁的路上,随手拍了几张风景,可以看到一些城市的轮廓,也是高楼林立,绿树葱郁(图1、2、3)。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是青海省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西宁市区海拔2261米,地处在湟水及三条支流的交汇处。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b></h3><h3><b> 晚上下榻在东湖宾馆(图8)。由于晚餐自理,放下行李我们就兴致勃勃的来到附近的小吃一条街(图4)打听到最有特色和名气的"马一刀羊肉店",只见食客人头攒动,连店外街边的几张桌上都是坐的满满的,侦查到在最边上无灯光照明的那一桌人好像快要走了,我们赶快过去等候在傍,一会儿他们走后我们才落桌。在这里吃了两斤手抓羊肉(90元/斤)肉质细嫩鲜美不油不腻非常好吃(推荐),每人两串烤羊肉串,最后又上了两盘烤羊排(没吃完),一盘羊肠(不建议)没吃完,还有几大碗面片,一盘炒大白菜(好吃)。总共花费543元。</b></h3><h3><b> 第二天早餐是宾馆的自助餐,面食品种较多,有种豆沙包外形像极了鲜磨姑(图9)。</b></h3> <h3><b> 5月31号(第二天)行程安排是青海湖一一茶卡盐湖一一夜宿德令哈。</b></h3><h3><b> 导游规定7点早餐,7点半准时出发。小李说从住地到青海湖的距离约200公里,路上需3小时。景区参观约2小时出景区吃中饭。再坐2个半小时的车到茶卡盐湖景区,玩2个半小时再坐2个半小时的车到德令哈市。</b></h3><h3><b> 大巴准点出发,沿途的风景很多,山边有庙宇,很多地方有玛尼堆,经幡等。出城路傍还是绿油油的,越走绿地越少,约1小时后路傍露出来白色的山顶,见到了雪山,大家都很兴奋,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图3、4)。山坡上有很多羊群(图5)。行车近2小时,路过一小镇(应该就是倒淌河镇),迎面而来的是文成公主的塑像,可惜没有抢拍到!这时小李提议到前面的服务区休息一下,提前感受和体验青海湖的高度和温度。</b></h3> <h3><b> 下车后,一股寒气扑面而来,风很大,气温很低应该不会超过5C⁰吧!我里面穿了挡风保温防晒衣,外面还套了挡风的绒衣,腿上是冬天穿的厚绒紧身裤,外罩厚布裙,脚穿厚旅游鞋仍不觉得暖和,可想而知青海湖的温度了!</b></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越来越接近青海湖了,路傍有雪山、草原、沙滩和动物等自然景观。</b></h3><h3><b>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导游说有三个香港那么大。</b></h3><h3><b> 青海湖古代称西海,仙海,鲜海、禾卑羌海等,唐代时吐蕃东扩后青海湖一带由藏族所居,藏族称之为“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元明清时,蒙古族进入青海后称之为“库库诺尔”,意为“蓝色的海”,青海湖由此而来。</b></h3><h3><b> 青海湖的颜色很特别,一、蓝宝石色,天气好的时候青海湖特别特别蓝。
二、碧绿色,夏天周边草原绿了之后青海湖有些地方会有碧绿色。
三、海天一色、青海湖天蓝的时候也是蓝的,天气不好的时候,灰蒙蒙的,青海湖也是灰蒙蒙的,有时候一天时间三种颜色都能看见。</b></h3><h3><b> 上午10点半我们到达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小李叮嘱玩到12点出景区。</b><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b></h3><h3><b> 二郎剑风景区,是位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109国道旁的一个风景区。二郎剑风景区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b>
</h3><h3><b> 二郎剑又名为“海带”,藏族人称之为“海虎”。位于青海湖东南岸,为一狭长的陆地提带,宽约百步,长约25公里,自南向北没入海中,开头酷似一把长剑。古籍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南岸一堤,阔仅百步,北亘数十里,直奔海腹而没,名为海带”。</b><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b> 湖中雕像据说是文成公主(图1)。飞马腾空(图2)是在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现在应该叫马超龙雀了)的基础上加入藏族特色元素,它的含义人们认为是这样的
(1)天马行空,象征藏区前程似锦的旅游业。
(2)马是青藏区旅游的重要工具。象征旅游者可以在青藏地区尽兴旅游。</b></h3><h3><b> 还有一个藏族部落小景(图4)</b><br></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b>青海湖东边是日月山,南边是青海南山,西边是橡皮山,北边是祁连山.哑口叫大东树山.
青海湖东北角是西海镇,又叫原子城,旁边的草原叫金银滩,就是王洛宾名曲的诞生地.
青海湖周边都是藏区,也就是说,在青海只要看到草原就是到了藏区了.</b><br></h3><h3></h3> <h3><b> 导游说了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龙王有四个儿子,,龙王老了后,几个儿子便分天下之海,老大老二老三分别分到到了东南北三海,而小儿子没有分到海,于是龙王让他自己去造个海。而小儿子就寻遍天下,飞到了金银滩草原,见这里景色精美,于是就在这里造了个西海,也就是现在的青海湖了。</b></h3><h3><b> 当你走近青海湖,你才会发现,青海湖绝非是单色的,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青海湖的颜色或青或蓝,或绿或灰,多彩的颜色同时出现在浩渺的烟波、荡漾的碧水中。今天站在堤上左边的湖水呈绿色右边的湖水为浅蓝,且远近又显现不一,真是美丽多姿令人震慑!</b></h3><h3><b> 由于气温较低,风大浪高,耳朵被冷得生痛,只好捂上绒围巾,带来的薄羽绒服也派上了用场。</b><br></h3> <h3><b> 游客可在夏季观鸟.青海湖和沿湖周围有鸟类162种,水禽候鸟,主要为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10余种鸟。该地还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春秋两季,大量的水禽都来此栖息和停歇。其中鸟类最大的种群有:棕头鸥、鱼鸥、斑头雁和鸬鹚.该地还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b></h3><h3><b> 今天大量的斑头雁在水面嬉戏觅食,它们一点也不怕人,反而飞到你面前两眼炯炯的盯着你手上的食物,争抢着来吃。</b><br></h3> <h3><b> 就差这么一点这只斑头雁就落在我手上了!</b></h3> <h3><b> 孤立在湖面上的一幢三层小红楼(图3)是中国鱼雷试验发射基地,位于青海湖的南岸中央。基地成立于1965年。因位于青藏公路151公里处,又被称为151基地。,后来随着青海湖水位下降,不能满足鱼雷潜水深度的要求,在出色完成了历史使命后才光荣退役,已经对外解密,往日神秘的军事禁区如今成为旅游景点。</b></h3> <h3><b> 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小旗, 日落下的风马旗 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风马”的确切意思是:“风是传播、运送印在经幡上的经文远行的工具和手段,是传播运送经文的一种无形的马,马即是风。”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这种意识是用经幡上印有一匹背驮象征福禄寿财兴旺的“诺布末巴”(圆锥形火焰图案)行走的马,以及印在经幡上的咒语、经文或祈愿文的图像来表达的。风马旗不但有着许许多多的宗教含意,还是一片片很有水平的艺术品。</b></h3><h3><b> 风马旗 因布条上画有 风马一只,寓意把祷文藉风马传播各处,故得名“风马旗”。 当牧民们路过这些地方,都要下马致意,右绕一圈。</b><br></h3> <h3><b> 中午12点,按导游的要求我们出了景区坐大巴直奔饭店。12.20来到一家名为“草原宾馆”的饭店,有几个旅游团在里面显的人很挤,不过伙食有八菜一汤,主食有馒头米饭,可能是高原的缘故,米饭不好吃,后来我们退了米饭增加了一盘馒头。店里搞得很热闹,前台上还有藏民的歌舞表演为食客助兴。在这里我买了一盒牦牛肉酱,里面有10小盒(100元)。</b></h3><h3><b> 餐后又上路前往茶卡盐湖。</b></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从青海湖二郎剑景景到茶卡盐湖景区高速驾车全程约152.3公里。</b></h3><h3><b> 从青海湖到茶卡盐湖,沿G109国道向西,经过湖的西南角的黑马河镇后,就要上山。这座山叫“橡皮山”,位置上属于青海南山山系的一部分,海拔4451米,山口海拔3817米(图1、2),我们大约在下午2点半左右翻越此山。
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柴,地处青海省西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西北北抵阿尔金山脉;西南至昆仑山脉;东北有祁连山脉,面积25.7768万平方千米。内陆盛产铁矿、铜矿、锡矿、盐矿等多种矿物,故被称作“聚宝盆”(图3、4)。</b></h3><h3><b> 下午约3点半我们到达茶卡盐湖景区。迎接我们的是约有十来层楼高可供摄影爱好者拍摄全景的铁塔(图6),不过要花钱。</b></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b>路边的风景真美!是不是有点像阿尔卑斯山下的小镇呢?</b></h3> <h3><b> 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附近。 在茶卡盆地的南面有鄂拉山,北面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盆地东西长80km,宽30km,面积2400k㎡。茶卡盐湖位于茶卡盆地的西部,长15.8km,宽9.2km,面积154k㎡,湖面海拔3059m;盐湖的边缘呈放射状展布的茶卡河、莫河、小察汗乌苏河等河水入湖,在湖区东部泉水发育,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茶卡盐湖湖盆。海拔3059米。</b><br></h3> <h3><b> 茶卡盐湖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5个地方"之一,被美国CNN评为"30个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十大湖泊”中国唯一入选湖泊。</b></h3><h3><b> 这是景区入口。</b></h3> <h3><b> 下午4点我们进入景区,先到小火车站售票处买票,到核心景区约三四公里,单程票价自费50元/人(图1、2)。乘警是两位帅小伙,讲话很诙谐风趣,给我们留下了好印象(图3)。</b></h3><h3><b> 然后我们乘坐着茶卡盐湖的小火车,开始了一场“盐湖之旅”。</b></h3><h3> </h3> <h3><b> 一路上,放眼望去,四周白茫茫的,路上、湖里都是盐,连那些雕塑也是用盐雕成的。</b></h3><h3><b> 小火车缓缓地行驶了约十分钟,刚驶入核心景区时有大片广场和巨型盐雕,包括西王母、睡佛、成吉思汗等很多主题。但我们没下车而是先来到了神奇神秘的盐湖深处,远处,蓝天白云,无尽的草原,有挖盐船在挖盐;近处,一望无际的湖水,水晶状的晶体盐洁白耀眼。</b><br></h3> <h3><b>景区盐雕群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的户外盐雕艺术群”。</b></h3> <h3><b> 茶卡盐湖这里的食盐大概有5.2亿吨粗略估计够全球人吃11年左右够全国人民吃75年。导游介绍此盐品质上乘,以前是进贡给慈禧太后的贡盐。</b></h3><h3><b> “茶卡”是藏语,也就是盐池意思,与其它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b></h3><h3><b> 我们所处位置是天空之镜广场。</b><br></h3> <h3><b> 盐湖绿莹莹的湖水与蓝天白云的广袤天空融为一体,云天影映,美不胜收!</b></h3> <h3><b> 盐湖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清湖底的每一朵盐花,蓝天、白云、雪山倒映在水中,真是水天一色呀。</b><br></h3> <h3><b> 欢快地走在雪白的盐滩上,如同走在冬天茫茫的大雪上,好不惬意!</b><br></h3> <h3><b> 有几对情侣正准备拍婚纱照,因为爱情所以不冷!</b></h3> <h3><b> 正在拍婚纱照的美女,好靓丽啊!</b></h3> <h3><b>哇,这么美的地方不下水留影怎么行呢!典型的中国大妈照!不惧寒冷老媪聊发少女狂,哈哈...。</b></h3> <h3><b> 这是湖心码头区域,也是小火车的终点站。</b></h3><h3><b> 码头占地面积约2464㎡,新开航道并入原有的工业采盐航道,形成东线工业游览观光路线。</b></h3> <h3><b> 茶卡盐湖有许多著名景观,除了与盐湖有关的还有周边的诸如“荒漠草原、湿地鸣鸭......”等。</b></h3><h3><b> 还有着许多神秘而美妙的传说。相传盐湖里晶莹剔透的青盐,就是西王母为解救苦难中的黎民百姓,派来1000位仙女日夜看守而流下的汗水结晶,茶卡盐湖的守护神一一福食之尊穆瑶洛桑玛的传说,巫咸的传说,马头琴的传说......这些美丽的传说,承载着人们祈求平安、向往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形成了当地极富特色的民俗文化。</b></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按导游的规定,六点钟要出景区,于是我们又花50元坐小火车返回停车场。所以只在景区游玩了两小时。随之乘客们上了大巴,胡司机驱车驶向海西州首府德令哈市。沿途风景是茫茫戈壁,比较单调,导游小李在车上略带忧伤的讲起了诗人海子与他的诗。</b></h3><h3><b> 德令哈之所以被国人所熟知,名扬大江南北,不是因为德令哈那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风光,更不是因为台吉,而是与一个诗人有关。20多年前(即1988年),秋天的一个雨夜,24岁的年轻诗人海子,在乘火车去西藏孤身经过德令哈这个小城时,诗情伴着积压了许久的哀怨,终于火山爆发般冲出诗人的胸腔:</b></h3><h3><b>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b></h3><h3><b>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b></h3><h3><b>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b></h3><h3><b> 海子的诗,美得让人心碎,尤其是对这个世界尚存美好希冀的人们。8个月后,即1989年3月26日,25岁的诗人海子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年轻的诗人海子,就是因他写的诗,让人们记住了德令哈,也让人们记住了他,而德令哈,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化记忆里一座千年飘雨的城市。</b></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b> 约2个半小时的车程,于当晚8点半左右进入德令哈市。</b></h3><h3><b> 德令哈”乃蒙古语,全称“阿里腾德令哈”,意思为“金色的世界”。关于德令哈名字的来历,大概可追溯到公元1637年。相传,当时西蒙古顾始汗率兵从新疆乌鲁木齐迁移至青藏高原定居,并在这里建立了统一的青藏高原执政主体——和硕特王国。顾始汗建立自己的王国后,开始分封自己属下的部落首领,也就是八台吉。因为初来乍到青海,八台吉对自己所拥有的牧场情况一点也不清楚,于是,便纷纷带人察看自己所分的牧场。而分到现在的德令哈一带牧场的台吉,带领属下来到这里时,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这时恰逢金色八月,只见这里水草茂盛,连片的草原一片金黄,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是一片空旷牧场,附近还有有美丽的湖泊和茂盛的芦苇,水天一色。台吉不禁喜出望外,大叫道:“苍天给我们部落赏赐了这片宝地,那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阿里腾德令哈’吧。”从此这个地方就定名为“阿里腾德令哈”,并且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后来人们为了称呼方便,就把这里称为“德令哈”,沿用至今。</b></h3><h3><b> 晚8点50,我们入住云湖大酒店(图1、2、3),9点半左右在酒店斜对面的一个小面馆吃面(图4)炒了3个菜,点了羊肉面和臊子面,味道一般。</b></h3> <h3><b> 6月1号(第三天)行程安排是翡翠湖一一鸣沙山月牙泉一一夜宿敦煌市。</b></h3><h3><b> 早上6点20上车,导游给我们每人发了一袋牛奶一个夹心面包一根火腿肠做早餐,6点半准时开车。道路两旁是茫茫戈壁,还要经过无人区。小李专门提示途中没有服务区,介绍了可撑伞露天方便的方法,且还不能随便停车,必须要到有垃圾箱的地方才能停车方便,这样的地方特别恶心,身体的地狱在这里得到体会!</b></h3> <h3><b> 行车3小时路程216.3公里到达翡翠湖景区。景区旁停着几辆小车和大巴,有些游客已先期来到了这里。</b></h3><h3><b> 翡翠湖一般称为大柴旦湖,它位于大柴旦镇西北约10公里左右的一处戈壁上,是一处丝毫不亚于茶卡盐湖的美景,当地人俗称翡翠湖,因为她碧如翡翠、晶莹剔透而得此名。它海拔约3148米,面积有240平方公里左右,它比天空更干净,比梦境更迷幻,四周的盐滩和富含矿物质的水共同组成了镜像一般的空间。它原是当地一家企业的采矿区,历经数十年生产建设开发形成的原生观景地。多年来,虽有其名,却鲜为外人所知,更别说游客涉足观光。近两年,随着青甘环线的火爆,这个曾经不知名的盐湖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值得一提的是,它不要门票。</b></h3> <h3><b> 近距离的走进翡翠湖,人是水中人,影在天上游。</b><br></h3> <h3><b> 那天空下的倒影,就是这世间最纯粹的风景,而它就在那里,正绽放着让人终生难忘的风情。</b><br></h3> <h3><b> 形态各异的工业盐结晶也有着不同的风情,像一朵朵迎风绽放的美丽花朵,闪着迷人的光芒。</b><br></h3> <h3></h3><h3><b> 初见翡翠湖便是惊艳,丝毫不夸张的讲,翡翠湖象是上帝遗落的调色盘 。</b></h3><h3><b> 置身在这片翡翠天镜之中,一时间不知道究竟如何表达自己的欣喜。</b></h3><h3><br></h3><h3></h3> <h3><b>由于所含矿物质浓度不同,湖水呈现出深绿、墨绿、翠绿……宛若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块块翡翠。</b><br></h3> <h3><b>湖面上乘着小舟轻轻的摇晃比茶卡盐湖更梦幻更美丽!</b><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每一刻的风景,都有截然不同的色彩,水印丹霞,无比壮美。这片天空之镜至今仍保留着她最初的美好。</b></h3><h3><b> "世不遇你,生无可喜”是我此时此刻的念头。翡翠湖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但我更希望它美得永恒!
</b>
</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b> 在景区逗留半小时,上午10点又登车前行,四十分钟后在路边小镇的一个饭店吃中餐,饭莱还不错比较可口(图1)。餐后又开始赶路。12点行驶到鱼卡收费站前面,有一个边防检查站,这里是进入新疆的门户,我们全体下车进入一个房间交上身份证面对视像头验明正身后,才能走出房间上车继续前行(图2)。</b></h3><h3><b> 仍是戈壁地貌,这里常见到成群的风力发电机组(图3)。</b></h3><h3><b> 随着向西行驶,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常有大下坡(图4),</b></h3> <h3><b> 车行3小时后,在下午2点40到达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一个公安检查站(图2),汽车驾驶员被强制要求下车休息40分钟再上路。一些旅游大巴都停在路边休息(图4)。这里相当于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服务区,比较脏乱差,还好有卖瓜零食的小摊贩,我们一行在这里吃了西瓜(4元/斤),有一个简陋的休息室,有一个旱厕和一幢正在建设中的房子。3点20分司机休息好了,车子继续往敦煌方向前行。</b></h3> <h3><b> 蓝天白云下的戈壁滩也非常美!</b></h3> <h3><b>下午3点50分,离敦煌只有84公里了(下图)。</b></h3> <h3><b> 这里的地貌发生了变化,沙漠化程度加重了。</b></h3><h3><b> 路边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桥立体交叉延绵数公里很是壮观,这真是改革开放四十祖国巨变的一个缩影啊!</b></h3> <h3><b> 漫漫长路上,小李聊上了宝石,说这里随处可见的石头可能就隐藏着宝石。他随手拿来一块不起眼的小石头,说是胡司机检来的玛瑙,在手机的光照下似乎有点透明,真是玛瑙吗?捡得到漏吗?(呵呵,正好这时知友xm在微信上聊去敦煌捡漏的事)</b></h3> <h3><b> 下午5点左右,快到敦煌市了,路边有了一些不同的人造景观。还有一个部队军车训练场(图4)。</b></h3> <h3><b> 下午5点20左右进入敦煌市。不愧是沙漠中的绿洲。</b></h3><h3><b> 出敦煌城向南6公里,一眼就看到连绵起伏的鸣沙山。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延绵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度100米左右,最高峰170多米。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b></h3><h3><b><font size="3"> </font>5点半到达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门前。</b></h3> <h3></h3><h3><b> 一路行来尽是沙漠戈壁,不免觉得荒凉,然眼前的一切却是如此壮美潇洒。见峰峦高低起伏,气势磅礴,见沙浪轻波涟漪,潺缓斡旋。在阳光的谱写下,跌宕有致,妙趣横生,成了眼前最美的风景,令人不禁赞叹!</b>
</h3><h3><br></h3><h3></h3> <h3><b> 到了鸣沙山一定要体验一把骑着骆驼在沙漠里行走的感觉。我们8人中只有4个人想骑。这是自费项目(100元/人),另外有一个院子的门边窗口买票进入(图3)再等待组成五人小组,五匹骆驼互相用绳子栓着由一位牵驼人牵着爬山。在这里等了十几分钟也凑不齐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牵驼人只好带着我们四人动身了。</b></h3> <h3><b> 上骆驼时牵驼人先让其跪下再协助我们上去让我们坐正坐稳(图1),然后骆驼再站起来。等大家全站好后由牵驼人牵着头骆向鸣沙山进发至山顶后再由对面山返回。</b></h3><h3><b> 鸣沙山自古以来因鸣沙而扬名,走在沙漠里可清楚的听到驼蹄踩沙子发出"嚓啦嚓啦"的响声。我们的队伍就这样慢慢悠悠的晃荡着走向沙漠深处的山顶。真像是像影视剧里的镜头回放,也让我们体验了一小时头顶骄阳身骑骆驼在沙漠里旅行的滋味,过了把瘾!</b><br></h3> <h3><b> 路上牵驼人提出每人给他20元他用我们的手机或相机帮拍照,照多少不限,否则他没有别的收入这一趟就是白牵。看到这么辛苦的他我们欣然应允,他给我们个人集体的照了不少,技术还可以,看来这些牵驼人个个都是拍照里手。</b></h3> <h3></h3><h3><b> 在鸣沙山,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片的沙漠,还有一队队的驼队,视野顿时开阔,金色的阳光照在金色的沙上,一副副绝美的画面,很震撼。</b>
</h3><h3><br></h3><h3></h3> <h3><b> 沙漠,一直是人们心生向往的地方,人们向往三毛笔下的撒哈拉,人们向往那片广阔的天地,然而撒哈拉太远,现在我们脚下的鸣沙山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沙漠景点。</b><br></h3> <h3><b> 此景此情够摄影人忙碌一阵子了。</b></h3> <h3><b> 景区里供游客游玩的项目还不少,除了骑骆驼外还有坐直升机观光(图2)、滑沙(图3)等项目。原本想体验一把滑沙的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远观了。</b></h3><h3><b> 由于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下骆驼后又直奔月牙泉。</b><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泉边还有一座名为「鸣沙月泉」的精美楼阁(图2)与山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美轮美奂。</b></h3><h3><b> 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b>
</h3><h3><br></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b>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b>
</h3><h3><b> 这里的沙子很特别,都是颗粒状的扬起来没有灰尘。</b></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b> 月牙泉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b></h3><h3><b> 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b>
</h3><h3><br></h3><h3></h3><h3></h3><h3></h3><h3></h3> <h3><b> 导游规定7点半出景区。出来后同车的另一部分人去剧院(图1)看大型歌舞「丝路花雨」的表演,我们8人都没去,而是去了党河边看夜景。</b></h3><h3><b> 党河,古名氐置水,是党金果勒(蒙古语“肥沃的草原”)河的简称,河西走廊最西端,发源地为祁连山,作为疏勒河的一级支流流经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敦煌市。是这两县市的母亲河,有了党河才有了敦煌绿洲,有了敦煌绿洲,造就了敦煌盆地,滋养孕育了灿烂的敦煌文化,是名副其实的敦煌母亲河。</b></h3><h3><b> 党河畔夜景很美。城市看来都相似,到处是流光溢彩灯火阑珊,随处有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图2、3、4)有点不同的是这里跳的是欢快的新疆舞。</b></h3> <h3><b> 夜晚住宿在党河边的「天沁雲水」宾馆,晚餐(图2)和第二天的早餐(图3)都在这里用,伙食还不错味道还可以。特别是晚餐吃了一道我从未见过和吃过的菜,也就是敦煌八大怪(图4)的第七怪“榆钱也是一道菜”,感觉应该是榆钱叶里加了面粉炒的,很好吃值得一尝。</b></h3> <h3></h3><h3><b> 6月2号(第四天)的行程安排:莫高窟一一夜宿嘉峪关市。</b></h3><h3><b> 今天的行程最轻松,导游说早晨可以多睡会,8点在餐厅早餐,8点半出发。</b></h3><h3><b> 8点34分汽车到了预约售票中心(图2),导游下车去预约,不多会就回来了。他显得很开心,说去莫高窟参观每天只允许去6000人,若在旺季,门口排着的长队堪比春运,又不能网上预约只能老实排队,很多人排通晚。</b></h3><h3><b> 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敦煌莫高窟!</b></h3><h3><b> 8点50分汽车到达景区,9点导游取来票送我们进入景区。在这里必须要先进影院观看小电影(图4),详细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观看一些各个洞窟的精品。第一次看这样的穹顶球面电影,非常清晰各个角度都好看(图1)。</b></h3><h3><br></h3><h3><br></h3><h3></h3> <h3><b> 莫高窟壁画,被复制的历史痕迹,千百年的岁月,仿佛就在那一瞬间,反弹琵琶的故事被定格,却沉淀了历史的厚重,深厚了文化的底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b></h3><h3><b> 窟内不允许拍照,这些是从电影上拍下来的。</b><br></h3> <h3></h3><h3><b> 这几幅壁画说的是佛教的经典故事,「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b></h3><h3><b> 表现的是是释迦牟尼前世的事情,有一天当佛陀与家人出游,漫步在崎岖的山路时,看见了一只瘦弱且饥饿不堪的老虎,身边围绕着一只刚出生的小虎,母虎饥饿的无法忍耐,好几次望着小虎想将它吞入腹中。佛陀看到了十分哀伤,迫于饥饿的痛苦而违背了母性,这真是残酷而悲哀啊!佛陀心想,就让我这不实的身躯捐与它吧,不仅可令母虎饱餐,使小虎远离危险,也可鼓励大众兴起对动物珍爱的心。于是,佛陀就跳入崖中,将身躯给予母虎食用。他的国王父亲吩咐家臣赶造七宝塔。把王子的尸首厚葬。</b></h3><h3><br></h3><h3><br></h3><h3></h3> <h3><b> 观影后已经是上午十点,游客们再乘摆渡车到莫高窟参观,到达已是十点半了。</b></h3><h3><b> 窟外被栅栏团团围住需排队等待,每隔几分钟由一位讲解员带二十多人进入。讲解员们也在门口等待(下图左)。</b></h3><h3><b> 等到十一点时我们终于被一位美女讲解员带入,她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耳麦来听她的讲解。每位讲解员手中有七把钥匙,由她们开锁进去。这样每批次游客分别进入不同的七个窟参观,有利于壁画的保护和维护。进入的窟内不能有灯光由讲解拿着的一个特殊小手电来照亮,也绝对不能摄影拍照。 我们一共看了七个窟就结束了参观。印象深刻的是藏经窟、卧佛窟、96窟,各朝代的塑像颜色的区别,当然还有飞天和反弹琵琶等一些精美壁画,大部分窟内穹顶上都绘有千佛。</b></h3><h3><br></h3><h3></h3> <h3><b> 走在莫高窟前的路上,站在我心向往的宝地上别提有多高兴了!哈哈哈......</b></h3> <h3><b> 莫高窟建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古代莫/漠是通假字即沙漠边的石窟“莫高窟”。而莫高窟在现在的莫高镇境内古称“莫高里/莫高乡”。又开窟的和尚叫“乐尊”,后来的发良和尚感到“乐尊”修为和道行极高,其他人莫高于此僧名即名。这就是莫高窟名字的由来。</b><br></h3> <h3><b> 这位艳丽的仙女飞天是腊像还是真人呢(图4)?</b></h3> <h3></h3><h3></h3><h3><b> 位于96号窟的“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窟内弥勒大佛又称“北大像”,建造于武则天登基那年。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延载二年(公元695年),禅师灵隐共居士阴祖等造北大像,高一百四十尺。”大佛为石胎泥塑,两腿下垂呈倚坐之势,双目俯视,一手上扬,一手平伸,体形饱满圆润,气度庄重神圣。一茬茬众生自窟底抬头仰望,在崇高庄严的宗教氛围中,更觉佛的至高无上和无尽含藏。
「九层楼」(图左)里面只有一座供人们仰视的弥勒大佛(图右来自电影)。</b></h3><h3></h3><h3></h3> <h3><b> 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由于佛像彩塑数量众多,俗称千佛洞。</b><br></h3> <h3><b> 11点半,结束了窟内参观。往出口走时拍下了一些周边的景观。</b></h3> <h3><b> 12点20分我们驶出了景区。1点来到一个名叫「老掌柜」的餐馆吃中饭(图1、2),这里菜品丰富,八菜一湯里有烤鸭、糯米蒸鸡块、烧鱼块、烤羊肉串等。主食有荞麦面发糕和米饭。</b></h3><h3><b> 饭后继续赶路行驶在前往嘉峪关方向的路上。车上导游聊起了瓜州,说此地的瓜果比新疆的还好吃,可由于没有名气,要贴新疆的标签售往外地。</b></h3><h3><b> 瓜州县隶属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b></h3><h3><b> 下午3点半汽车进入瓜州一个服务区休息。这里一排十几家卖瓜果的小店,由于胡司机认识68号店主,车子径直停在了门前(图3、4),一车人都在店里吃了免费的西瓜和哈蜜瓜,确实很甜很好吃,当然也给店里带来了不少生意。车上大部分人都在这里买了瓜果干品和牦牛肉干。</b><br></h3> <h3><b> 下午3点50分从瓜州的服务区出来后车子继续行驶在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上。5点50分进入酒泉的一个服务区休息。</b></h3><h3><b> 在这里遇到了莫高窟我们在一起排队跟同一讲解员走的三人(图5)他们来自辽宁与我们年龄相仿,从家里出来一月有余,骑摩托车到西藏转了一大圈现在走在回家的路上了,真是让人敬佩的勇士!</b></h3><h3><b> 越接近嘉峪关市路边的绿地越多(图7、8),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驾车全程约375.4公里于下午7点20分终于进入嘉峪关市映入眼帘的是钢铁工人雕像(图9)。</b></h3><h3><b> 嘉峪关市是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以市区明长城西端终点嘉峪关得名。导游介绍该市人口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这里不存在语言障碍。</b></h3> <h3><b> 七点半下榻瑞泉大酒店七楼(图1、2)。由于同时到达另一辆大巴,又只有一部电梯,耽搁了时间八点才出来找餐馆吃饭。九点钟才吃上晚餐(图3)。在这个店里吃了手抓羊排和炒羊肉片再加几个小菜,羊排味道很正宗,还有一个说是在戈壁里生长的野人莱和另一个小米加菜的汤很好吃。</b></h3><h3> </h3><h3><b> 6月3号(第五天)的行程安排是,嘉峪关一一张掖七彩丹霞一一张掖高铁站一一西宁</b></h3><h3><b> 早上七点在酒店二楼餐厅吃自助早餐(图4)七点半出发前往嘉峪关。沿途是街景(图5、6、7)有很多学生骑车上学。七点四十五分就到达景区大门(图8),由于不到八点,游客服务中心还没开门(图9),暂且等待吧!</b></h3> <h3><b> 嘉峪关城位于嘉峪关市向西五公里处。嘉峪关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73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先后经历168年时间的修建,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嘉峪关是万里长城沿线最壮观的关城。</b></h3><h3><br></h3> <h3><b> 上午八点半拿到票后我们进入景区,先听导游解说,之后我们沿路线图前行。沿途风景不错经过曲柳依依的荫道,呼吸着飘扬的絮花,眼观湖水倒影的雪山,心情无比舒畅,因为我们已来到观光万里长城的必到之处。</b></h3><h3><b> 明征西大将军冯胜(图5)收复河西后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b></h3><h3><b> 嘉峪关自古是一座重要的城池,这里是河西走廊最西边的隘口,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b><br></h3> <h3><b> 关城规模宏大,有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固若金汤,牢不可破。这里地势险要,南依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凭连绵起伏的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三十华里,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被称为“河西第一隘口”。关西为古战场,关东有九眼泉湖,冬夏澄清,终年不竭。</b></h3><h3><b> 这是一座金色的城池,无论在阳光的反射下还是自身的戈壁气质。</b></h3><h3><b> 如今嘉峪关外依旧是皑皑雪山、莽莽戈壁。</b><br></h3> <h3><b> 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适合战争防御需要。</b></h3><h3><b> 城池内设有瓮城.关帝庙、游击将军府、兵营等,还有一个两米多高的戏台(图8),戏台四壁上画了一些劝善抑恶的人或事,如左壁上该人的前世做了什么事对应在右壁上的是现世报,看起来浅显易懂,估计当年的普通人应该文盲居多。</b></h3><h3><b> 这里除了有重要的战略、经济地位,还是林则徐贬黜、左宗棠出关等重要事件的见证地。</b></h3><h3><b> 在城池上又巧遇了手拿「塞北骑士」标志的辽宁老哥仨,看来与我们是同线路游览(图9)。</b><br></h3> <h3><b> 一脚关内一脚关外,跨出城门就是外国(图5、7、8)。那时出关要关照类似现在的护照(图4、6),关门内外有兵将把守巡逻(图9),御敌于国门之外,可见我国从来就是一个防御性国家。</b></h3><h3><b> 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b></h3><h3><b>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一月,满速儿汗入寇肃州,游击将军芮宁阵亡,全军陷没,嘉峪关失守。</b></h3> <h3><b>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秦朝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b></h3><h3><b> 历史已经逝去,空余络绎不绝的往来游客。</b><br></h3> <h3><br></h3><h3><b> 嘉峪关关城,见证了600年丝路风雨。</b></h3><h3><b> 硝烟、大漠、驼铃,轮转出壮丽、悠远的绝唱。</b><br></h3> <h3><b> 导游规定10点半出景区,我们沿着现在流行的从购物街出了景区,之后乘车驶往张掖。沿途地貌也从戈壁逐渐变为绿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驰于下午1点半到达离景区还有四公里的地方(图1、2、3)。在景区附近,进入一家名为「甘州食府」的饭店吃中饭(图7),有一道蜜汁金瓜很漂亮抢眼,另一道北方风味的小酥肉很好吃。主食为米饭、面条(图8)。店里一面墙上绘着古丝绸之路路线图,可见张掖也是这条路上的一员(图9)。</b></h3> <h3><b>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境内,景区东距张掖市4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景区分布面积为50平方公里。方圆100平方公里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10公里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b></h3><h3><b> 景区在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b></h3><h3><b> 下午两点一刻,我们来到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图2),取票后在2点半左右坐摆渡巴士进入景区(图1、3)。2点40到达第一个观景台。导游说一共有四个观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去其中的三个。3号观景台需要爬山且范围较大就不去了。</b></h3> <h3><b> 景区地貌主要由1.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红层”,经构造运动,流水与风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是中国独有的彩色丘陵地貌。</b></h3><h3><b> 图为经典「大扇贝」景观,是景观中的精品。</b></h3> <h3><b> 在这里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色彩斑斓,美不胜收。</b><br></h3> <h3><b> 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 </b><br></h3> <h3><b> “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 </b></h3><h3><b> 图为经典「七彩霞」景观,也是景观中的精品。</b><br></h3> <h3><b> 这些都是在七彩虹霞台拍下的照片。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景。</b></h3><h3><b> 赤壁长域(图7),七彩虹霞(图8)</b></h3><h3><b> 山上的风很强劲,围巾可在空中飘扬(图4)。</b></h3><h3><b> 红褐色的山体里也有绿州(图5)。</b></h3><h3><b> 有一景名为「神龟问天」是不是很形象(图2)?</b></h3><h3><b> 山间你看得到最美马路吗(图9)?</b><br></h3> <h3><b> 这里是中国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彩色丘陵色彩之缤纷、面积之大冠绝全国。</b><br></h3> <h3><b> 彩色丘陵的形成和诞生是以百万年为地貌单位,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的地质遗迹。</b></h3> <h3><b> 我们照相的位置是七彩锦绣台。</b></h3> <h3><b>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张国臂掖(腋),以通西域”之意。张掖,在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滋润下,孕育了广袤的绿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有着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城市湿地,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亚洲最大的万匹军马驰骋,独特的裕固族风情,祁连山草原风光,沙漠冰川奇景……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湖泊、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这样的佳句。</b></h3><h3><b> 为了赶高铁,下午4点半多点我们出景区上大巴驶向高铁站。5点40到达高铁张掖西站(图1)。简单吃了点东西于7点半上高铁驶向西宁。不愧是绿州,铁路旁边一片绿色(图2),途中停靠一个「民乐站」(图3)之后一直驶向西宁。晚上9点半正点到达。站外有大巴等着。</b></h3><h3><b> 又住回了东湖宾馆(图4),第二天仍然在宾馆一楼餐厅吃自助早餐又吃了蘑菇包(图5)。</b><br></h3> <h3><b> 6月4号(第六天),行程安排: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一一西宁机场一一长沙机场。</b></h3><h3><b> 今天是回程的日子,小李特意安排多休息一下,八点半吃早餐。九点前往东关大清真寺。9点20分我们就到了寺外。这天西宁下着中雨,除了我们一车人没见有其他游人。参观这里一定要穿长衣长裤或长裙。</b></h3><h3><b> 由于2019年6月5日是开斋节,也就是伊历的1440年10月1日。开斋节作为伊斯兰教主要节日,要举行盛大的集会,因此寺里在进行整理和装饰,到处悬挂着星月旗。见游客进寺迎上来一位主事的人应该是阿訇吧(图7、8)他给我们讲了十五分钟的课,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应该像石榴籽样紧密的团结在一起。</b></h3> <h3><b> 上午十点,告别了清真寺。十一点大巴带着我们到达曹家堡机场。小李一直陪着直到我们进安检才离去。</b></h3><h3><b> 这次旅行中康辉旅行社的导游小李确实不错,什么事都是亲力亲为,住宿、伙食,门票、交通都安排得很好,对我们嘘寒问暖,服务很贴心,也让我们感觉到很温暖。行程中没有任何强制购物的行为。这段时间九零后的他成为了我们的家长。点赞他!</b></h3><h3><b> 我们11点50登机,12点半飞机在雨中起飞,穿过云层飞向了蓝天(图2、3)。大约1点半左右空姐给每人发了一个清真汉堡包,与普通面包味道差不多。</b></h3><h3><b> 飞机在长沙上空俯拍的几张照片让我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青山绿水真好!</b></h3><h3><b> 下午4点顺利到家。(完)</b></h3><h3><b> </b></h3><h3><b> </b><b>文字:克非 </b></h3><h3><b> 摄影/草上飞、克非。 </b></h3><h3><b> 特别感谢帮我俩拍照的照亭、秋风、上山下海!</b></h3><h3><b><br></b></h3><h3><b> 2019.6.23</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