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消失——飘飘袅袅那炊烟

风中的诗

<h1>美丽的消失——飘飘袅袅那炊烟</h1> <h1>美丽的消失——飘飘袅袅那炊烟<br>  夕阳依山,一片血红。操场上几棵高大的水杉落下长长的影子。此刻,宿舍楼里播放着邓丽君的歌声——<br>“又见炊烟升起,<br>暮色照大地,<br>想要问阵阵炊烟,<br>你要去哪里……”<br>  这如天籁一般柔情的歌声,瞬间把我拉回到了三十年前炊烟袅袅的故乡。<br></h1><h3></h3> <h1>  故乡忆,最忆就是故乡那袅袅娜娜的炊烟。食人间烟火的人都会感觉到,炊烟是极具生活味的。炊烟是房屋升起来的云朵,是柴草灶化成的幽魂,它经历了烈火的历练,是村庄的声息和呼吸,村庄有了炊烟的映衬,一动一静,彰显和缭绕着的是人间的悠闲与繁忙,炊烟随意一舒展就迤丽出一幅人间最和谐的生活画景。</h1><h3></h3> <h1> 记忆中,当年生出炊烟的柴草灶是用砖石和黄泥拌石灰砌的,最早的时候只有一层,两个灶门上方各嵌着一大一略小两只铁锅,后来为了省柴,有泥水师傅从大地方取经回来把土灶改良成上下两层,上一层用作添柴烧火,下一层用作通风装灰烬。为了洁净,灶面还用瓷砖贴起来。大铁锅边嵌有一个铜质大罐,罐下端有管子左右沿灶头内壁盘着,往往一顿饭菜熟了,几壶水也同时烧开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灶边通常配备有一个通节的竹筒,称‘‘吹火棒’,作用是吹风助燃,还有竹片火夹;除此之外铁制的火杈、火铲、火勺一应俱全。</h1><h3></h3> <h1>  泥水匠砌灶是按个的,一个灶一天完工要算两天的工钱。所以他们就算是别人造房子工期再紧,也会放下手头的活乐于去给人砌灶。砌灶还有挑黄道吉日,跟女主人的生辰八字相合的说法,灶门也有不朝东西方向的讲究。</h1><h3></h3> <h1> 这种土灶在寒冷的冬天好处多。那红红的炭火装进火炉里,有火炉的房间就犹如暖气房,孩子们用它煨苞米番薯,为他们带来了乐趣;大人们则用陶罐在火炉里炖肉,炖鸡,炖鸭。那种火炉里炖出的美味是现在的电饭煲、高压锅完全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其中腊肉炖笋就香气扑鼻,常常让人闻香而口水直流。</h1><h3></h3><h3> </h3> <h1>  每当乳白色的炊烟从烟囱中袅袅升起,它给人们的总是人间烟火的亲切,会使人的心变得柔软清明起来。炊烟罩住了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屋宇房舍时,便会觉得非常的亲切和温馨。炊烟如诗似画四季不尽相同。平时的炊烟一般都随一日三餐像一面面准时升起的旗帜,引导着田地间劳作的人们,以及贪恋玩耍而忘记回家的孩子们准时回家吃饭。那时候,闹钟、手表都还是稀罕物,女人们凭公社的广播估摸烧饭的时辰。早晨六点,上午十点半,傍晚四点半广播准时响起时都恰好是该生火做饭的时间。而在外劳作的人看家里饭熟与否,就看村子里屋顶的炊烟。</h1><h3></h3><h3><br></h3> <h1>  每当进入腊月,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醇厚的浓香。沿着这股香气,就能看到到处是一片忙碌的身影。随着春节的到来,人们要杀猪宰羊,蒸糕做豆腐,炸冻米薯条,做各种美味佳肴都需要生火在灶头完成,因此炊烟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乡村上空总是袅袅炊烟缭绕盘旋。</h1> <h1>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柴排在首位,可见它重要了。那些年,城镇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砌土灶烧柴禾的,每到农闲或节假日,山上全是砍柴的大人小孩。近处的柴禾砍光了,就去远处;于是,一些原本蓊蓊郁郁的山全秃了顶,每年春末夏初下大雨,就常常山洪暴发,既毁坏田地家舍,也危及人的性命。还有许多人把生活都寄托在砍柴禾上,靠卖柴买回盐油及日用品。他们天天穿着草鞋打着绑腿带着干粮上山,晨出晚归风吹雨淋不分寒暑,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过去,集市上专门有一个柴禾市场,担挑车拉的柴禾堆积如山,买的人熙熙攘攘,讨价还价的声响此起彼伏。</h1> <h1>  但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几乎每家每户都换上了经济实用的电饭锅、煤气灶,做饭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既艰苦又费时的事情了,只要揿一下开关,没几分钟一顿喷喷香的饭菜便会端上桌来。并且污染小,无烟呛喉熏眼。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王爷的风俗也随炊烟的消失而免了。炊烟这道美丽而又撩人的风景不见了。</h1><h3></h3><h3> </h3> <h1> 时光就像早晨的一地水珠,在初升太阳的抚摸下,很快就消失在匆匆忙忙的生活红尘中。 晃眼间,我离乡别土快二十个春秋。这些年来,故乡的影子渐行渐远,那种从炊烟袅袅的小山村里不时传出几声狗吠鸡鸣的田园牧歌,已仿佛是一个遥远朦胧的梦,但炊烟一直袅袅升腾在我的心里,温馨着我的记忆。</h1><h3></h3> <h1>又见炊烟升起,</h1><h3></h3><h1>暮色罩大地,<br>想问阵阵炊烟,<br>你要去哪里<br>夕阳有诗情,<br>黄昏有画意,<br>诗情画意虽然美丽,<br>我心中只有你,<br>……<br>如天籁一般柔情的歌声再一次在我的心底响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