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扫街”——(4)游记·南锣鼓巷

老蔡·伯夫子&街人走巷

<p>2014年2月,我们的总书记曾来到南锣鼓巷雨儿胡同走访。南锣鼓巷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曾是元大都的闹市,但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沉寂着,直到一批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才使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br></p><p><br></p> <p>逛街的游客 见证老胡同新繁荣。</p><p><br></p><p><br></p><p>这里有典型的四合院,和以四合院为招牌建立起来的老北京观光街,还有逐渐繁华起来的杂品、饰物、中西美食、小吃等,于是就成了中外游客特别是外国人热捧的京城老街。这条原来比较冷寂的街道,也就逐渐变得热闹起来。<br></p> 最吸引我注意的倒是沿街两侧售卖各种各样特色吃食的店面,它们无论名气、名称,或是所出售食物的色、香、味都极具特色,稀奇诱人。 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 <p>坐黄包车游老胡同、四合院——靠活的三轮车夫。</p><p><br></p> 老北京胡同四合院原貌、各色商铺茶馆构成了南锣鼓巷独特的魅力风情。刚走进南锣鼓巷里,就会被两侧琳琅满目的店铺吸引住了。大大小小的酒吧、餐厅,从手工艺品到实用收藏的特色小店应有尽有。<br> 虽然是文化韵味浓厚的老巷,但开店的却多是70、80后的年轻人,时尚与前卫的融合,使这条老街活力四射。 生意淡旺不一,老板不都是喜气洋洋。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只不过是,极大的商业化,使这条长街两旁,已经绝然看不到那正统的老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了。要想追踪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四合院,只有在东西两路的八条胡同里寻找了。但是那些尚未商业化、以住家过日子为主要功能的的老四合院,大都紧闭大门,或挂着“非参观单位,谢绝参观”的警示牌。假如你偶尔遇到没有紧闭大门的院子,一定会白着脸跨进去,红着脸走出来——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br> 非开放单位 谢绝参观。 帽儿胡同是当今北京城十大胡同之一,排行第四。这是紧闭大门的帽儿胡同14号 豆角胡同里的 小巷酒吧 谢绝参观的末代皇帝末代皇帝之妻婉容的婚前住所:西院(帽儿胡同37号) <p>长街旁边的胡同。</p> 看光景的民居老人。 留下帽儿胡同的记忆。 <p>帽儿胡同里靠活的三轮车夫。</p><p><br></p><p>我们住的地方离南锣鼓巷不足200米路程,然后哪天时间空闲,饭前饭后溜溜达达就去了。我们是分三次去的。驻地附近有许多小饭馆,可以就近解决一日三餐,丰简由己。这是我们在住地附件的清真“新疆风味馆”里用过的一顿最奢侈的晚餐。<br></p> 特别提议:去南锣鼓巷,一定要去那个不是十分热闹的、东西两路的八条胡同里走走,那里有清代直隶总督荣禄的宅邸 、清代僧格林沁王府(僧王府)、清末代皇后婉容的婚前住所、冯国璋故居、茅盾故居……。还有去培养了我国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等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的中央戏曲学院那里看看。<br>特别推荐:我们从住地多次到南锣鼓巷都是由帽儿胡同直穿,所以感觉这儿旧迹多、名人多、故事多,所以特别推荐一定要去帽儿胡同看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