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凤凰

<h1>我的父亲母亲今年都85岁了,身体健康,思想乐观,思维活跃。我想在他们有生之年帮他们做个人生回顾。为了这些老照片,我已经用上了三台电脑,重新装上两台老电脑,使用两台扫描仪,U盘、光盘、手机,外加网络和计算机操作技术,老费劲了。老人不缺吃穿,给他们点精神鼓励吧。大家都说,孝顺不能等,但愿二老看到能高兴。</h1> <h1>1954年,这是我父亲能找到的最年轻的照片了。不算英俊透着些硬气。据父亲讲他是师范毕业,当过老师,也当过拖拉机手,这可能是那个年代革命需要带来的跨界。很遗憾没有父亲当年开着康拜因驰骋东北平原的英姿照片。</h1> <h1>1954年,这是与同事一张合影上裁下来的照片</h1> <h1>1955年4月9日,这是他们结婚第二天去照的照片。我妈妈是个美女,一个十八岁入党的年轻党员,当时他们二十岁,开启了一生相伴相随的婚姻。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嫁给不算英俊家里穷得叮当响的父亲。父亲不服气地接话,当年几个师范生里就他算好看的,那时候算是有文化的人,相当于大学生了。</h1> <h1>1955年,那个年代的女人好纯真,好自然,好真实,没一点的矫情。</h1> <h1>1955年</h1> <h1>1956年,母亲书香人家出身,有文化思进取,早早参加了工作,用秀外慧中形容应该不为过。</h1> <h1>1957年,最喜爱这张照片,让人想穿越一下看看他们年轻活力四射的样子</h1> <p class="ql-block">1958年</p> <h3>1958年冬,第一个孩子降生之后与老人合影</h3> <h1>1961年元旦,为踏入新的年代留念</h1> <h1>1962年元旦,这时候应该透着些成熟了。我大姐这年五岁了</h1> <h1>1962年,那时候的人们拍个合影应该是纪念重要事件的隆重形式。这是母亲与伙伴们在博爱县的合影。</h1> <h1>1962年1月,不知道她的这些伙伴们在何方。电视有个栏目叫“等着我”,他们也不互相找找,人生擦肩而过的相遇太多,过客只是过客。</h1> <h1>1968年,父亲看着很清瘦,小眼很智慧</h1> <h1>1970年,我们四个孩子的合影。这是最早的四人合影,那时候在焦作修武新河农场</h1> <h1>1973年,这是我们最早的全家福,在焦作修武县城照的</h1> <h1>1975年,全家迁到了新乡市两年</h1> <h1>1977年,春节照个全家福成为我们家的节日重要活动。</h1> <h1>1980年,父亲开始发福,这张应该是新乡农机局院内</h1> <h1>1981年,新乡迎春照相馆,新乡人大多都有它的记忆</h1> <h1>1981年,姥姥来新乡</h1> <h1>1981年,北京合影</h1> <h1>1981年,北京合影</h1> <h1>1981年,北京合影</h1> <h1>1982年,他们不知道是为纪念什么照的</h1> <h1>1982年,近五十了,母亲依然好看,我们总是称这张为标准照</h1> <h1>1982年,汤阴岳飞庙</h1> <h1>1982年,上海</h1> <h1>1982年,南京</h1> <h1>1982年,南京</h1> <h1>1983年庐山仙人洞</h1> <h1>1983年,杭州三潭印月</h1> <h1>1983年春节,我们都长大了</h1> <p class="ql-block">1984年母亲游北戴河</p> <h3>1984年,杭州</h3> <h1>1984年,新乡彩虹照相馆</h1> <h1>1984年,北京毛主席纪念堂</h1> <h1>1984年,北戴河游船</h1> <h1>1985年,这应该是父亲的标准照</h1> <h1><font color="#010101">1985,我家房顶上妈妈的照片。妈妈在房顶上种菜养鸡</font></h1> <h1>1985年,趁着喜事, 我与父亲合影</h1> <h1>1985年,父亲洛阳拖拉机厂开会,我与妈妈随行,应该是王城公园</h1> <h1>1986年,北京出差</h1> <h1>1988年,父亲很看重血脉传承,这是侯氏三代</h1> <h1>1989年,四川青城山</h1> <h1>1990年,母亲领着第三代合影。现在三个小家伙的儿子都有了,与他们都像一个模子刻的。</h1> <h1>1992年,隔代亲。父亲脾气不好,遇到孙子就没了脾气</h1> <p class="ql-block">1994年桂林</p> <h1>1994年,父亲工作的农机三包服务站,是农机系统的一面小红旗,总是得奖</h1> <h1>1995年,父亲做经验交流报告</h1> <h1>1999年,老房子拆迁,父亲母亲暂住到二姑娘的家里,这是农行家属院</h1> <h1>2000年国庆,在大姑娘家合影</h1> <h1>2001年秋,妈妈在新乡人民公园东门</h1> <h1>2002年春节</h1> <h1>2003年,观赏卫辉唐庄桃花</h1> <h1>2004年,父亲过生日,新乡宾馆,摆了个我们小时候全家福的造型,各就各位</h1> <h1>2004年,父亲已结束了发挥余热的工作,郑州黄河迎宾馆赏花</h1> <h1>2004年,他们显老了</h1> <h1>2004年,七十岁,隆重地合个影</h1> <h1>2004年,去北京看病在双清别墅合影</h1> <h3>2006年,新乡郊游</h3> <h1>2008年,观看女儿演出</h1> <h1>2008年,在自己家里,准备去赴寿宴</h1> <h1>2009年,大姐搞的韩国服装穿着拍照</h1> <h1>2010年,75岁了</h1> <h1>2011年,生日宴</h1> <h1>2012年生日宴</h1> <h1>2012年,与亲家一起再赏桃花</h1> <h1>2012年,故乡是他们永远的家,这是父亲在他出生的院子里留念</h1> <h1>2014年,博爱县老家外甥的院子里</h1> <h1>2014年,新乡人民公园</h1> <h1>2014年,虚岁八十大寿</h1> <h1>2015年,身体好,很乐观开朗</h1> <h1>2016年,对新事物很感兴趣,提出想坐坐传奇般的高铁。新乡高铁站合影</h1> <h1>2017年,总是很乐意拍合影</h1> <h1>2018年11月新乡平原新区凤湖</h1> <h1>2018年,年龄大了病也来了,父亲住院,新乡三附院</h1> <h1>2018年,妈妈依然能做针线</h1> <h1>2018秋,新乡定国湖,父亲愿意推着妈妈走走</h1> <h1>2019年,老两口在家包饺子</h1> <h1>2019年春,新乡人民公园,父亲得坐轮椅才能远行</h1> <h1>2019年6月22日,接受重孙子的挑战,杀将起来</h1> <p>2020年5月,老两口游公园</p> <p>2020年十月一日国庆节加中秋节,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87岁生日</p> <p class="ql-block">母亲是老党员了,2021年七一,单位领导到家里送来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母亲很高兴,我们也骄傲。</p> <p class="ql-block">7.20大水,院子里膝盖深的水,母亲无法出去散步了。人生不过百年,这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也让他们遇上了,也算人生经历吧。</p> <p class="ql-block">2022年,88岁生日。父亲行动不便不能外出了,生日在家过,老人们很高兴,和睦热闹团圆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大家聚在一起唱生日歌,第四代人唱得最有力,还跳着唱,抢着替太爷把蜡烛吹了,一片欢乐。</p> <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中旬,疫情来了,老两口都发烧了,幸亏大姐拖着未痊愈的身体给他们输液缓解,没两天就痊愈吃饭。跨过灾难余生都是福气。</p> <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89岁生日。父亲已不能自己吃饭,母亲喂他生日蛋糕吃。</p> <p class="ql-block">大家过生日的热闹场景</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春光里母亲逛公园赏梅花。父亲无法陪同,在家睡觉。</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母亲节,在家吃饺子。母亲讲,他俩约好了,谁走头里谁在那桥头等,等下一个到了拉着手一起过桥,免得过了桥不认识彼此就分开了。听着这爱情的绝唱很是凄凉,还好这百年之约他们坚守了,下一世愿他们还在一起,我们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父亲脑子有些乱了,跨阴阳两界一般,口齿也不清晰,不好听清他的话,只有简单的字句还能交流。如“中,吃,不吃,好,哦”。今天一句“你蒸的包子真好吃”,让我差点掉泪。父亲已成真正的失能老人,一切正常人的行动都得靠别人完成,大小便失禁惨状不可描述。</p> <p class="ql-block">2023年冬至,煮出第一碗饺子,母亲颤巍巍的喂父亲吃</p> <p class="ql-block">2024年生日宴,老少一起很热闹。问父亲你多大了?答:141了,纠正了半天又说成71了。其实虚岁90了。九十高龄母亲依然基本自理,每天看手机里的国际新闻,研究台湾问题,关注养生,就是老是乱点弄出一堆问题让人收拾手机。父亲却完全不能自理了,脑子在阴阳两界来回漂移,一时清醒还认人,一糊涂就说的不知道是哪的人和事。母亲拼尽全力维护父亲生命,生怕他饿着凉着,他是她余生的寄托也是她的家,如果父亲走了我设想不出母亲该如何生活。</p> <p class="ql-block">生日快乐场景</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5日,领妈妈到公园飞无人机玩,她说这就是天眼</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5日圣诞节,父亲因感染甲流和痰堵气管不能呼吸叫了120拉到重症监护室。每天上午医生谈话下午进去一个亲属探望。母亲哭哭闹闹要进去看看老伴,只是想让他知道她来看他了,让他记住这一世的情,早点回家陪伴她。父亲已不能言语,呼吸靠管子发烧烧的极度虚弱。大姐第一天出来就忍不住哭。第二天我也准备到里边哭一场。起初他不应声也不发烧了,我急中生智“爸,咱照相嘞你瞪眼!”爸爸神奇地瞪圆了双眼。此时我觉得这世间最美好的瞬间就是爸爸配合我瞪圆了双眼。爸爸睁了几次眼没再有反应,之后进去探望的人带出来的消息都没我好。</p><p class="ql-block">母亲没有被我们允许进去探视,怕她看到可怜的父亲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给我提了个要求,“如果你爸要不行你让我看看他,别弄到火葬场了来告诉我。”这种时候她什么要求我都得答应,我很能理解她,一辈子70年的相伴最后的陪伴和告别应该被尊重。</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0日,父亲虚岁进入92岁了。我们在寿星不在家的情况下聚在妈妈身边给父亲过生日。午饭后给父亲做了长寿面和红烧肉,打成糊糊让妈妈去医院看看她的老伴。两个月间重症室母亲来看父亲几次,每次都那么深情,一直觉得老伴能回家再陪她几年。父亲情况很不好,深度昏迷人事不知,身上已经溃烂妈妈心疼不已。我给他们拍了张照片,不忍多拍,这也许是他们最后的合影、最后的亲近、最后的告别。携手一辈子了,爸爸就要留下妈妈自己走了。妈妈一直重复他们的约定,谁走在前边了要在奈何桥边等着另一个,拉着手一起过桥,怕下辈子失散找不到。</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2日上午,父亲悄然走了。母亲不顾儿女的劝阻坚持要到医院见父亲最后一面送父亲最后一程。她比我想像的要坚强的多,拍拍老伴,说说让他放心的话,与老伴碰碰头算是最后的亲近,也很满意我们对父亲的照顾和后事安排。灵车启动去殡仪馆,我在灵车上看到母亲从轮椅上站起来哭着挥手,凄凉无比,脑海里却仿佛看到青春健壮的父亲向村头柳树下青春美丽的母亲跑来,他们一脸的阳光,一脸的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