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按检验科朱武主任的安排,通过前期与儿三科杨关山主任联系沟通协商,获得杨主任大力支持。6月21日,检验科张波带领技术人员参加了儿三科新生儿科晨会。首先由张波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来意,主要沟通交流学习关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血流感染检测的临床价值及怎样才能做到规范送检,血流感染检测在患儿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h3><h3>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血流感染检测的临床价值及规范送检”的内容,从血流细菌感染诊治的难点与困惑讲起,临床对患儿的疾病诊断容易而针对病原体诊断困难;对疾病的治疗多以经验性治疗多而针对病原体治疗少,经验性治疗可能出现治疗失败等,通过分析原因,不同细菌的感染临床症状非常相似,同一种细菌感染后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又各不相同,盲目的治疗容易造成治疗失败;新生儿及婴幼儿免疫机制不健全,容易引起血流感染及脓毒血症,延误治疗会导致患儿存活率大幅度降低,早发性血流感染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及时诊断血流感染及获得病原菌,临床及时送检合格血液培养起到关键作用。</h3> <h3>技术人员在晨会期间利用幻灯片为大家讲解血流感染检测的的临床价值</h3> <h3>讲者介绍了血流感染临床送检指征</h3> <h3>讲解血培养采血套数与血培养阳性率之间的关系</h3> <h3>护理姐妹们认真听讲血流感染标本采集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h3> <h3>对医生而言,血培养检测能否指导其诊断及治疗;微生物实验室能否成功地得到正确合格的标本;患者能否有机会调整用药,正确治疗,护士在规范采血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如采血时机把握、手清洁、血培养瓶消毒、患儿皮肤消毒、采血量及采血顺序等是否按操作规范要求操作,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h3> <h3>对于临床关注的问题:1、阳性率低;2、治疗无效等问题。本次培训交流中做了全面回答,如局部的感染,细菌未侵犯血流系统、采血的时机不对、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采血量太少、未能及时送检等问题导致阳性率低,治疗失败的发生;治疗无效——存在标本的污染情况,如果皮肤定植的细菌没有被杀死,这些细菌将通过针头被吸入血培养瓶并在瓶中生长,这些细菌(主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导管相关性败血症(住院患者血培养第一位)。临床特别关注:表皮葡萄球菌!多套采血培养,多套培养阳性,判断为感染菌;多套采血培养,出现单套阳性,判断为污染菌;单套采血培养,单套阳性,是致病菌还是污染菌?确认困难。</h3> <h3>经过大家共同的学习和沟通,了解了为什么要做血培养?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与脓毒症的金标准,血培养可以分离得到致病菌,确认感染原发部位,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使我们工作流程更加顺畅,确保患儿血培养有效送检:治疗感染,而不是污染;治疗感染,而不是定植!从而提高了我们的工作质量,更好为患者服务。</h3><h3>感谢杨主任在本次培训活动中大力支持,同时也感谢各位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及好评,谢谢大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