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二) 外婆家 1

姚以舒

<h1><b>外婆是常熟人,是外公赵仲篪(原是富商是英美烟商在昆山的代理,后染上鸦片,家道中落1939年过逝)的第三位填房,前两位病逝,没留下子嗣。外婆不识字、裹小脚,但一手针线生活相当的好,待人宽厚。后来娘舅赵廷箴发财了,外婆要接济穷亲戚,对儿子说:皇帝也有草鞋亲。</b></h1><h1><b>外婆生养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上面是赵君璧、赵雪英两个女儿,中间是儿子赵鑫祖(后改为赵廷箴)下面是赵蔚敏、赵志云两个女儿。</b></h1><h1><b>听母亲赵君璧说,当时外婆住在北寺塔附近,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云游和尚,要替外婆算命。外婆说我搭和尚无缘,不要算命,和尚说了一句:假鸡真凤凰。外婆大吃一惊!“这位和尚猜到了我有一个属鸡的儿子,这个儿子在我肚子里足足呆了12个月呢!”</b></h1><h1><b>和尚又说,要离开血地(就是出生地),只有四位能为你送终。</b></h1><h1><b>外婆当时就想肯定是雪囡不能为我送终了,当时二阿姨赵雪英染上了肺结核。儿子鑫祖回家后,外婆将这件事告诉了儿子,鑫祖马上喊人到灵岩山寻找这位和尚,谁知这位云游四方的和尚已经走了。</b></h1> <h1><b>“假鸡真凤凰!”真叫云游和尚说中了,1946年赵廷箴舅舅和新婚妻子朱怀芳带上母亲和四阿姨赵蔚敏、五阿姨赵志云一起到了台湾,在朋友处落脚,在常熟娘舅(不是嫡亲的)的帮助下开创了一番大事业。</b></h1> <h5>图像可点击放大看印章</h5><h3><br></h3><h1><b>今天的百度是这样介绍的:</b></h1><h1><b>赵廷箴为中国苏州人,1946年举家迁台。</b></h1><h3><br></h3><h1><b>1954年创建台湾的第一个聚氯乙烯(PVC)厂;</b></h1><h3><br></h3><h1><b>1964年设立华夏海湾塑料公司,后来发展成为包含亚洲多个最大塑料厂的石化集团,后来华夏集团卖给台聚公司董事长吴亦圭。</b></h1><h3><br></h3><h1><b>1986年赵廷箴转进美国,建立今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华美化学公司。同时也在马来西亚创建大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石化集团。</b></h1><h3><br></h3><h1><b>马来西亚最高元首于1998年颁赠拿督Datuk(P.J.N.)荣衔给赵;</b></h1><h3><br></h3><h1><b>1992年赵廷箴又在中国江苏投资建立聚氯乙烯塑料及加工事业,扩展其全球化事业体系;</b></h1><h3><br></h3><h1><b>2005年美国化学传承基金会暨创办人俱乐部,颁赠赵廷箴「石化传承奖」,表彰其对全球石化业发展的贡献。</b></h1><h3><b><br></b></h3><h1><b>赵廷箴舅舅有赵元修、赵元德两个儿子和赵元熹一个女儿,今天儿女在事业上同样成功。</b></h1><h3><b><br></b></h3><h1><b>今天的百度是这样介绍赵氏家族的的:</b></h1><h3><b><br></b></h3><h1><b>页岩油气开采革命正在迅速改变美国经济,而其中最大的赢家并不只是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企业家。</b></h1><h3><b><br></b></h3><h1><u style=""><b>赵氏家族</b></u></h1><h1><b>赵廷箴(Ting Tsung Chao,已故)家族运营着总部位于休斯顿的华美化工集团(Westlake Chemical),并拥有该公司逾三分之一的股份。现在,由于以天然气为基础的原料价格低廉,这家化工产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增长势头动力十足。华美股价在过去的五年里上涨了六倍,他的儿子赵元修(英文名:詹姆斯)、赵元德(英文名:艾伯特)和女儿赵元熹(英文名:多萝西)的净资产总计达到43亿美元。</b></h1> <h1><b>舅舅赵廷箴结婚照</b></h1> <h1><b>舅妈朱怀芳</b></h1> <h1><b>舅舅七十年代在台湾的影像。</b></h1> <h1><b>年轻时四姐妹合影。从右到左:赵君璧、赵雪英、赵蔚敏、赵志云。</b></h1> <h1><b>上海赵菊英阿姨结婚照。</b></h1><h1><b>赵菊英阿姨小时候和舅舅是好朋友。</b></h1> <h1><b>1960年,外婆牵挂大陆的两个女儿,就叫舅舅寄信到苏州,开始寄到瓣莲巷58号陆寅生收,谁知地址变了,现在是28号。58号的人知道陆寅生就是现住在28号赵君璧的先生,就把信送了过来,苏州的姐妹俩终于和外婆、舅舅联系上了。</b></h1> <h1><b>赵君璧姐妹俩拍了照片寄过去,外婆看到两个女儿脸形消瘦的照片非常心痛,知道两个女儿生活异常艰辛,就叫儿子寄物、寄钱给苏州的两个姐姐,帮助姐姐两家度过难关。</b></h1> <h1><b>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舅舅赵廷箴是不会忘记家乡和亲人的,外婆已经去世了,两个女儿没有在旁送终,云游和尚没有说对。</b><br></h1><h1><b>现在开放了,先叫上两个姐姐和上海的表姐还有同仁沈一鸣的姐姐沈达成一起到香港一游。</b><b></b></h1> <h1><b>1984年11月28日赵君璧和赵雪英在各家一个儿子的陪同下赴港一游,临行前在苏州火车站留影,两家的孩子和堂房三阿姨为赴港的姐妹俩送行。</b></h1> <h1><b>在香港和舅舅四阿姨相聚合影。</b></h1> <h1><b>在香港各旅游景点留影记念。</b></h1> <h1><b>赵雪英、赵菊英、沈达成、赵君璧。(从左到右)</b></h1> <h1><b>沈达成、赵君璧、</b><b>赵菊英。</b></h1> <h1><b>1984年舅舅东南亚事业正忙,在香港和姐姐们相聚时间很短,就在短暂的会面时,舅舅提出了报答故乡,反哺桑梓的想法,提出了给苏州</b><b>捐资助学1000万港币的想法。</b></h1><h1><b>母亲赵君璧回到苏州,就把舅舅的想法告知苏州市政府,苏州市政府委托教育局实施,最后落实翻建原电子职中改名为苏州高级工业学校。</b></h1> <h1><b>苏州高级工业学校奠基仪式。</b></h1><h1><b>副市长周治华揭开奠基石。</b></h1> <h1><b>姐妹俩被邀请参加苏高工奠基仪式,当时市领导周治华,教育局长顾敦荣陪同一起出席奠基仪式。</b></h1> <h1><b>赵廷箴夫妇回到苏州,受到苏州市政府的隆重接待。</b></h1> <h1><b>原电子职中校长何介雄,市领导周治华陪同回苏的赵廷箴夫妇察看苏州所建学校的模型及学校建设情况。</b></h1> <h1><b>周大炎副市长一起陪同。</b></h1> <h1><b>受到同学热烈欢迎。</b></h1> <h1><b>舅舅赵廷箴还在周大炎付市长等的陪同下到常熟学前小学(舅舅曾在那里上过学),并为学前小学捐款建造了计算机房。</b></h1> <h1><b>1992年7月,赵廷箴夫妇率领全家大小15人回到苏州,为子孙寻根问祖,告诉子孙们自己的出生地,是从哪里来的。</b></h1><h1><b>朱怀芳和儿媳、孙辈们参观新学校,游览苏州著名景点。</b></h1> <h1><b>舅妈带着两个媳妇和孙辈们参观新落成的学校,母亲和陆琏一起陪同。</b></h1><h1><b>(那天舅舅赵廷箴和儿子在市政府有关领导陪同下,在苏州化工厂商讨合资办厂事宜。据同仁介绍赵廷箴舅舅一直非常勤奋,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对其他事情不太感兴趣,在美国有时连春节都不给自己放假,因为美国人没有春节。在苏州也是一样,日程安排相当紧张)</b></h1> <h1><b>舅妈朱怀芳。</b></h1> <h1><b>母亲赵君璧,(二阿姨赵雪英已于1991年阴历年底病世)</b></h1> <h1><b>女儿赵元熹。</b></h1> <h1><b>外孙女</b></h1> <h1><b>苏高工在新建好的教室里接待朱怀芳一行。</b></h1> <h1><b>以教育局长顾敦荣和苏高工校长张锡华为主接待舅妈朱怀芳和她的女儿及孙子辈。</b></h1> <h1><b>校长张锡华正在介绍。舅妈当年71岁,腰板毕挺,精神矍铄,根本看不出已过古稀之年。</b></h1> <h1><b>校舍已全部建好,但还没有彻底完工。</b></h1> <h1><b>在苏州游玩留影。</b></h1><h1><b>赵廷箴朱怀芳夫妇</b></h1> <h1><b>赵元修夫妇和三个孩子</b></h1> <h1><b>赵元德夫妇和两个孩子。</b></h1> <h1><b>陆琏女儿陆安妮(右二)陪同一起游玩。</b></h1> <h1><b>新校舍落成,正式投入使用。墙上长幅标语写着:</b></h1><h1><b>赵廷箴朱怀芳伉俪情播故乡学子</b></h1><h1><b>为创建国家重点职业中学而奋斗</b></h1> <h1><b>舅舅来到了瓣莲巷28号,父亲陆寅生(身体不太好)出门迎接,一起在等舅妈的到来。</b></h1> <h1><b>参观苏州丝绸研究所。</b></h1> <h1><b>对台办沈云芳主任陪同母亲赵君璧参观丝绸研究所。</b></h1> <h1><b>大儿子陆钰陪同母亲参观丝绸研究所。</b></h1> <h1><b>赵廷箴先生想在灵岩山下专为父亲母亲造一间二层楼房,设一个灵堂摆放父辈的骨灰盒。这个想法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在郊区政府的帮助下,去原来的埋葬地(现在新区竹园路附近)捉骨。</b></h1> <h1><b>对台办沈云芳陪同母亲在捉骨现场。1992年6月初</b></h1><h3><b><br></b></h3> <h1><b>这是外公的眼镜,确定。</b></h1> <h1><b>赵廷箴和朱怀芳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在灵岩山寺听高僧讲经,捐款。</b></h1> <h1><b>母亲赵君璧陪同。</b></h1> <h1><b>捉骨后火化,四位先人(外公、大外婆、二外婆、五叔)的骨灰盒摆放在灵堂,陆琪在上香叩拜。</b></h1> <h1><b>母亲和舅舅赵廷箴、舅妈朱怀芳、大儿子赵元修、儿媳赵辜怀箴(台湾知名企业家、台海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女儿)在摆放父母亲骨灰盒的二层楼房前合影留念。</b></h1> <h1><b>1992年9月24日,赵廷箴的华美国际投资公司和苏化集团有限公司合资企业华苏塑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3800万美元。</b></h1> <h1><b>母亲赵君璧在开工典礼上。</b></h1> <h1><b>大哥陆钰和妹妹陆瑜在开工典礼现场。</b></h1> <h1><b>1996年11月,苏州高级工业学校徐春明教导主任和政治教研组全体老师去太仓华苏参观学习,在长江边留影。</b></h1> <h1><b>1992年的秋天,对台办沈云芳主任陪同母亲到北京游览,北京各著名景点留下了母亲赵君璧的足迹,当年母亲76岁。</b></h1> <h1><b>故宫</b></h1> <h1><b>亚运村</b></h1> <h1><b>天安门广场</b></h1> <h1><b>长城</b></h1> <h1><b>长城上已是人山人海。</b></h1> <h1><b>九龙壁</b></h1> <h1><b>碧云寺</b></h1> <h1><b>颐和园</b></h1> <h1><b>天坛公园</b></h1> <h1><b>区统战部陪同游玩千岛湖。</b></h1> <h1><b>在市对台办、统战部的带领下,母亲在女儿陆瑜的陪同下,游玩了不少苏州景点。</b></h1> <h1><b>赵廷箴后又捐款在苏高工内建造图书馆《仲篪楼》以纪念先父赵仲篪,舅舅曾对母亲赵君璧说:父亲走得太早了,一天福也没享到。言语之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深切怀念。</b></h1><h1><b>母亲赵君璧在图书馆奠基仪式上。</b></h1> <h1><b>苏高工书记殷演龙和母亲赵君璧合影留念。</b></h1> <h1><b>苏高工校长和母亲赵君璧合影留念。</b></h1> <h1><b>舅舅赵廷箴还在苏州市福利院捐款造了一幢楼,母亲赵君璧为舅舅在苏州的慈养事业牵线搭桥作出了不少贡献。</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