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之行一一走近敦煌

马文

<h3>  </h3> <h3> 你去过敦煌吗?提起敦煌,你一定会联想到大漠、石窟、"飞天"……既神秘莫测又令人神往。我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心境走进甘肃、走近敦煌的。然而事实告诉我:不仅如此!敦煌向我们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h3> <h3>第一次去兰州时,未能如願去敦煌。在甘肃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姐姐告诉我:敦煌是一定要去的。于是,今年五月,我二进兰州,走近了敦煌。</h3> <h3>"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二字为盛大辉煌的寓意。敦煌是沙漠中的一块绿洲,是飞天的故乡,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是絲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我们在敦煌只停留了短短几天,对于敦煌的文化也只能是跑马观花、触之皮毛,但已被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和苍凉壮阔的景色震撼!请您随着我拍的照片去感受一下吧。</h3> <h3>一、莫高窟</h3><h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也是敦煌的精华所在。其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大泉河边。那鳞次栉比、重重叠叠的洞窟犹如蜂巢镶嵌在刀削斧劈的断崖上,气势宏伟壮观。</h3> <h3>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约1600多年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h3> <h3>据唐书记载,前秦建元二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见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写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h3> <h3>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和装饰图案七类题材。此外还有狩猎耕作、纺织建筑、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方面的画作。</h3> <h3>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真可谓美不胜收。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h3> <h3>壁画中最为著名并尽人皆知的要算"飞天"了。</h3> <h3>她们有的在散花,有的在奏乐,也有的在舞蹈……</h3> <h3>"飞天"的形态优美飘逸、婀娜多姿,她们把美丽和吉祥带给了人间。</h3> <h3>莫高窟巨大的绘制工程是许许多多的画师毕生精力的结晶。正是这样一大批优秀又伟大的无名者,为后世留下了人类辉煌的絲路文明的影象。</h3> <h3>莫高窟最高的窟名为"九层楼",因窟前的建筑为九层而得名。其正处于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窟内的大佛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一一弥勒佛。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为莫高窟第一大佛。抬头仰望大佛,只见两束自然光从佛顶射下,照亮大佛全身、洒满整个洞窟。让人不得不敬佩古代艺术家的智慧和造诣。</h3> <h3>由于沙漠上石沙岩体松散,莫高窟彩塑佛像的制作方法多为石胎泥塑。即在岩壁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雕,最后着色而成。虽经千百年来的风沙侵蚀,这些佛像仍然色彩艳丽、栩栩如生。</h3> <h3>第16、17号窟是最有故事之所在。第16号窟建于大唐中五年至咸通年间。因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俗称"三层楼"。第17号窟又名"藏经洞"。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晚唐。因此三层楼也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h3> <h3>十一世纪初叶,由于战乱等原因,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西夏的军队,将大量佛经、画品、刺绣、法器及其他宗教、社会文书等五万多件秘藏于藏经洞,并砌墙封门,表层饰以壁画。随着年代久远,封门之事渐无人知晓。藏经洞就这样封闭了几百年。</h3> <h3>1900年,湖北麻城人、道士王圆簶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这一秘室。这可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洞中出土的主要是佛经,还有道家儒家的经典、史籍、地籍、历本、小说诗赋、信扎、帐册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其价值不可估量。</h3> <h3>但令人痛心的是,藏经洞被发现后,许多西方及日本、俄国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蜂拥而至。他们用欺骗、利诱等手段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簶手中窃取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并运出中国。</h3> <h3>英国的斯坦因只用几百两银子便换取了大量珍贵文献和艺术品。他两次来到莫高窟,骗取窃走文物约2万件。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目前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h3> <h3>法国的伯希和在藏经洞内捡选三个星期,廉价掠走洞内全部精华1万余件,运往巴黎。日夲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等掠走经卷600余卷。俄国的奥尔登堡甚至用胶布粘走了大批壁画。这群强盗严重损害了莫高窟艺术的完整性!</h3> <h3>当清政府懂得了敦煌文物的价值,决定将剩余文物全部运往北京保存时,在运送过程中,几乎每到一处,官员们都千方百计将其据为己有。这是藏经洞文献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h3> <h3>在世界列强的瓜分、掠夺、盗窃和破坏下,在各级贪官层层窃取后,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h3> <h3>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敦煌纪事诗》中写道:敦煌文物散全球,画塑精奇美并收。同拂残龛同赞赏,莫高窟下做中秋。斯氏伯氏去多时,东窟西窟亦可悲。敦煌学已名天下,中国学人知不知。</h3> <h3>看着那些残缺的壁画,看着那些被盗走佛象后留下来的空缺底座,我相信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心中的痛楚和气愤都难以自抑。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贪腐就会败国!只有国家强盛、政府廉洁才是唯一的出路!</h3> <h3>由于窟内不能拍照,文中所用窟内照片均为网上下载。其他照片为作者摄影。</h3><h3><br></h3><h3> 二O一九年六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