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故事

野鹤闲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些天,深圳的朋友发了一组后海湾晚霞图。图片是从福田区一处高楼向西拍摄的,远处的南山半岛、蛇口,近处的滨海大道及后海湾清晰可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年,深圳市先后在后海湾设立和建设了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欢乐海岸、深圳湾公园和滨海大道景观区,俗话说,将后海湾打造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力的保护措施,也使后海湾成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一块极具生态价值的湿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朋友只发图没议论,但看得出他对拥有后海湾感到的自豪与热爱。我相信,这也是所有深圳人对后海湾的感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但是,绝大部分的深圳人都不会知道,他们眼前这块美丽的地方,四十年前差点毁于一旦。</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深圳以南山半岛为界,西为"前海",也叫"大铲湾",东为"后海",建特区后改名"深圳湾"。</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后海又分内、外湾。内湾东起福田,西至南山,长约十八里。南边便是香港的元朗米铺,深圳岸到香港沙鼻嘴的直线距离也就是十里左右。由于后海内湾相对风浪较小,这也是当年逃港者的首选之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四十年前,这里还是彻底的农耕文明,天作自然,没有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长长的滩,大片大片的红树林,由于宝安人口几乎悉数逃去了香港,鸟便成了这里唯一的主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八零年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年河东"开始了往"河西"的转变。一九八三年,深圳机场建设提上议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空港"是个大量耗地的玩意儿,而深圳最缺的就是"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的"二线"以内,土地不足三百三十平方公里,要整出个国际机场来,应该说根本没有可能。当政者的目光再自然不过地便落到了后海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后海湾方案机场跑道设置为东西走向,东头拉起来就是福田、罗湖,西头对着的就是南山、蛇口。先不说对后海湾自然生态有什么影响,就是那四个区,天天飞机擦着头皮儿的起飞降落,那时不明白,现在的人应该都清楚。</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国家刚刚有了环保部门,不过基本上是"聋子的耳朵",那些个小职员儿个个都像刚过门的小媳妇,大气儿不敢出一个,因此,深圳机场后海湾方案没费啥劲儿就通过了。报上去没几天,嵌了军委、国务院大印的批准文件便发了下来,开工在即。几千年"岁月静好"的后海湾,以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用不上一个月便能"翻天覆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不过苍天有眼,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位老外,为这疯狂的计划打上了"休止符"。也为现在的深圳人留下了这么一块风水宝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香港回归安排已经提上议程。一九八二年,撒切尔访华,与邓公进行了实质性交谈。在人大会堂前跌了一跤的铁娘子,回去后便立马着手准备"光荣撤退"的"玫瑰园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大屿山机场项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屿山机场选址与后海湾机场选址直线距离八十里,这对两个大型国际机场来说是"灾难距离"。由此,双方进行了香港主权回归谈判前的第一轮角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方要求香港机场迁址大屿山东边的喜灵洲。英方以那里水深浪急,海底有大量沼气推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英方搬来女王丈夫菲利普亲王,时年62岁的亲王任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主席。他亲自来到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遥望了后海湾深圳岸。回去后,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写了封信给邓公,要求深圳机场另行选址建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倒不认为邓公当时有什么环保意识被菲利浦唤醒,应该更多的还是从香港主权回归中英谈判大局考虑,给英方一个面子。于是立即撤回了后海湾机场建设批准文件,要求另行选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事已至此,在二线内建设机场的所有可能都被封死,二线外宝安县黄田虎背岭山下的滩涂便成了唯一选项,也就是现在的深圳机场所在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抛开中英双方政治角力的因素,单从技术、环保角度来看,后海湾机场选址真是个灾难性的选择。如果当时不是菲利普亲王的那封信就那么干了下去,现在的深圳都很难说是个什么样的状况。</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其实,当深圳提出建机场的要求时,省里已另有想法,希望深圳方面能与珠三角机场建设规划协调,不要另立门户。</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的广州白云机场也面临着搬迁的压力,最好的场址是南下番禺黄阁镇,那里净空好,土地资源丰富,最关键的是交通条件好。北上广州,南下深圳、珠海都在五、六十公里左右的范围之内。以高速公路、城际铁路、长途客列连结,将可建成南中国的"法兰克福"枢纽机场。</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深圳机场的棋子一落下,珠三角枢纽机场的规划设想便彻底崩盘。 从此,广州白云只得北迁走入了死胡同,上个月好像有消息说又要规划第二机场。珠海与澳门也各自举巨债开了门户,只是那些设施都是望天打卦,冷暖自知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四十年前,珠三角航空业的发展应该还是一张白纸,本能画出最美的图画。但只可惜一步错便满盘皆输,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唯一稍有安慰的,便是在这些不幸中,万幸还有后海湾这么一块风水宝地留予后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