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井冈山(三)

青青子衿

<h3>  出发前查看天气,预报井冈山将有连日降雨。然而,天公作美,迎接我们的却是朗朗晴日。清晨5点多,霞光又一次映红了学院的东方。</h3> <h3>  不愿错过这难得的每一个清新而美好的早晨。沿着林间小道晨跑,路边是野花和红苇,耳边有阳光捎来的鸟鸣……</h3> <h3>  今天是现场教学,首先要去的就是著名的三湾。</h3><h3> 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到达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h3> <h3>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第一、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十个连,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毛泽东领导前委,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第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h3><h3> 三湾改编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工作出了很大贡献。</h3> <h3>  三湾改编纪念馆</h3> <h3>   序厅浮雕</h3> <h3>  全体学员认真聆听讲解。</h3> <h3>  三湾改编纪念碑</h3> <h3>  枫树坪上百年的红枫。</h3> <h3>   现在的三湾村</h3> <h3>  第二站:前往井冈山市荷花乡大仓村,学习了解“大仓会见”那段红色历史。</h3> <h3>  村口的荷花正在盛开。</h3> <h3>  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和袁文才在大仓村会见。参加会见的人员有秋收起义部队中的何挺颖、宛希先、张子清、曾士峨、陈浩等人,宁冈县(现井冈山市)农民自卫队中的李筱甫、陈慕平、周桂春、苏兰春等人。双方在村前石拱桥上见面后,一起步入村中的林家祠堂里聚谈。之后,毛泽东和袁文才二人在林凤和家的吊柱楼里进行了长时间推心置腹的商谈。毛泽东以伟人的风范、渊博的学识、睿智的举措,让袁文才折服,双方达成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落脚,共同开展湘赣边界武装割据斗争的共识。<br></h3><h3> 1927年10月7日,袁文才打开山门,迎接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县农民自卫队的大本营———茅坪,安下了革命的家。从此,在湘赣边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高潮。</h3><h3> </h3> <h3> 学员在“大仓会见讲习所”学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