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每年的七月,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便呈现出一片夏日清凉的模样,因为,十里荷塘的荷花开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赏荷花。</h3><h3>“世间荷叶不相伦,花入金盒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我非诗人,对荷花却有一种特别的摄影爱好,于是,在一个双休日,也拿着装备去凑了这个热闹。</h3><h3>十里荷塘,是市政府前几年利用城市郊区的一片湿地资源新开辟的休闲景观。十里是一种广度的形容,但上千亩荷花还是有的,盛开的季节还是有些看点。一阵夏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一些荷的清香。荷花舒展着动人的娇姿,倒映一池碧水。在耀眼的阳光下一枝枝粉红,一盘盘碧绿,恰似一幅绚丽无比的水彩作品。在蜿蜒曲折的木架游步道上,在横跨塘面的古石桥上,在林荫树下的石头小径上,挤满了一大批拿着长枪短炮装备的摄影爱好者。</h3> <h3>“世间荷叶不相伦,花入金盒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h3> <h3>荷花像一位深受大家喜爱的名门闺秀,静默浅香毫不張扬。更像一位端庄素雅的女子,在炎炎夏日里给人送来一份喜悦,染遍绿的池塘,弥漫着心随花动的悠闲时光。可不是,那绿叶之中的一簇簇粉红盛开的花仙子,形成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景色。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她的根茎则是美味的莲藕。</h3><h3>每年一过立秋,就是莲藕大量上市的时节。民谚有“荷藕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的说法。是老百姓秋季餐桌上的一道养生佳肴。可以生吃、可以热炒、可以凉拌、可以煲汤,还有不少药用价值,对人的健康好处多多。做成 藕粉, 还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保健食品, 这些年农村自做藕粉的越来越多了。</h3> <h3>水煮菱角</h3><h3>绍兴的菱角角很尖,不同于嘉兴的元宝菱角。新鲜的食材用最简单的做法,用清水煮熟即可。</h3> <h3><font color="#167efb">【绍兴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内东昌坊口新台门内。祖居约建于1810~1813年,原为鲁迅家早年的住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经修缮,成立鲁迅纪念馆,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原为两进,前面一进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间平房已被拆除。后面一进是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1910年至1912年,鲁迅回乡任教亦居于此。1912年至1919年间,鲁迅也曾几次回乡在此住过。鲁迅故居后园是百草园,原是周家与附近住房共有的菜园。</font></h3> <h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h3> <h3>【行程】</h3><h3>7.21宁波体育馆南门7:30发车,农工商超市8点发车,车程1个半小时,鲁迅故居(刷身份证入园)游玩至12点,去十里荷塘,下午4点活动结束。至宁波5:30,车费60元,询宁波青山绿水户外QQ群:480245081,微信13857460610,天气不好,休闲路线,带上雨具,风雨无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