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之后再无名将

昆仑山上的草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五代是中国最后一个乱世,时代虽乱,但精彩纷呈,名将辈出,像唐末五代第一将李存孝、白马银枪高思继、军中铁枪王彦章等,何为名将;就是再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在战场上能以奇制胜的、以少胜多的,能有著作存世的,现在我们要说的是五代之后再无名将的原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第一、先说宋代,有宋一代,经济繁荣、国力昌盛、文化兴隆、百业发达,但是在对外交往之中,宋一直处于弱势,处于被压制的地位,宋给辽送岁币,给西夏送、给金送,对内处于强势,压榨国内,向慈禧太后说的那句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宋代军力肉,主要是因为国家执行的是重文轻武的国策、对武官百般压制,严重影响武官的成长,军中名将都是百战余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传帮带的传统,世上没有天生的名将,可能赵括算一个,但一颗名将之星尚未升起就已经流星一样成为了云烟,还有一个不容易察觉的原因,就是马匹,在冷兵器时代,马匹数量的好坏、多少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像汉代、唐代朝廷经常会有数十万匹马,可以武装数十万骑兵,这也是汉唐兴盛的原因之一,宋代是一个不统一的封建王朝,北方、西北已经是敌国了,不可能获得大量的马匹,在和平时,可以通过互市交易少量的,也可以通过走私等手段获得一些,但量不可能太大,战时想都别想,蒙古马很适合作为骑兵装备使用,中国南方的矮马,身材小、耐力好,适合作为交通工具,进行山路运输,不适合军用,故此军中需要大量的蒙古马,但是获得不了,一旦边境形势紧张,全军备战之时,宋朝,朝堂之上朝臣紧张,边境将士紧张,因为我们处于弱势,未战先怯,现在的百姓不知道骑兵的冲击会对步兵造成多么大的震撼,排山倒海、踢声震天、人撕马叫,对心理是极大的考验、对人性是极大的摧残。在古今战例中有一个比对结果是一个骑兵可以对付六个步兵,假如敌国有常备骑兵三十万,赵宋须有常备兵力百万,考虑装备水平问题也需要至少七八十万,并且要结成军阵才和骑兵有对抗能力,需要多少后勤保障人员,国家百姓负担太重,而敌国来无影去无踪,防守部队,增援部队来回调动也很繁琐,负担也重,而且没有办法追击,也追不上,宋代军中将领知道宋军的弊病在哪,一般情况下不主战,但是宋代的文官主战,自宋之后,文主战,武主和,武将地位日渐低微,也不利于有志青年的抉择。因此感觉宋代很弱,缺乏名将,缺乏军人的楷模,缺乏心灵的寄托,更缺乏一种建立功勋的豪情。</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时光进入元代;那些蒙古鞑子,靠的就是武功一统天下的,先说蒙古的西征;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他发动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中亚大帝国花剌子模国,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成吉思汗率领大军西征、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础。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世界"征服者"。西征最远到达了多瑙河流域,和欧洲的重装骑兵进行了直接的碰撞,把火药的使用推向了欧洲,这与蒙古大军的补给方式有很大关系,一个士兵三匹马,随身带有马奶也可以就地补充,机动性强、补给方便是蒙古大军打到多瑙河的一个条件,另一个条件是什么?是自阳关、玉门关向西已经是广袤的草原和荒漠,适合骑兵的驰骋。而对长城以南的战事,最有名的就是和尚塬之战、钓鱼台之战、重创蒙古大军,击毙蒙哥可汗、南宋坚守襄阳,守四川,防守西部,东部有长江天堑,四川、襄阳失守之后,蒙古大军用水师,沿长江东下,直达江南,守江必守上游,沿用西晋灭吴的路线,在之后南宋境内再无大战,什么崖山之战,那不是大战,那是惨烈,想想宋为什么没有坚持时间不长,原因就在兵力、装备、士气、长江以南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常年不闻金鼓之声,而这时忽必烈已改蒙古为元,称之为“元太祖”已经对蒙古内部进行了再一次的整合,集中力量攻击南宋,对南宋采取了大迂回的战略,渡过长江之后,久经战阵的百战之士已经伤亡殆尽,能征善战的百战名将皆以凋零,南宋步兵对大元铁骑简直就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崖山一战,赵宋灰飞烟灭。<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第三、时间走到1368年,朱元璋的朱明王朝建立,在长年的征战过程中,明军缴获了大量的马匹,开国之后,洪武朝、永历朝不断向北进攻元残余力量,特别是永历朝五次北征,经常性50万人出征,骑兵比例很大,在一半左右,这需要耗费国家大量钱财,多亏了这时的金融奇才夏元吉,一个和桑弘羊齐名的金融巨匠在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才有了永历朝的丰功伟绩,在明朝,马匹明军装备很多,因为明朝和许多蒙古部落在打交道,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但是因为,洪武朝,朱元璋通过“空印案”“郭垣案”“蓝玉案”“胡惟庸案”,对开国元勋进行了大清洗,屠戮殆尽,在靖难之役中朝廷一方表现欠佳,造成庙堂更替。名将是多年锻造,经历大小数百战,历经数十年磨炼才得到的一个殊荣,不易,此后,在明末出现了李成梁、袁崇焕、孙传庭、洪承畴等,打他们没有打赢过能决定国家命运之战,所以不能称之为名将,当然时代在变,热兵器已经开始走到了前台。</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 1644年八旗入关,华夏大地再一次经历了血雨腥风,火器的大范围使用,对战争形势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西洋火器在明末都已经进入中国,袁崇焕使用从葡萄牙购进的红衣大炮在宁远城下轰死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自此西洋火炮在华夏一战成名,特别是在攻城战中火炮火枪作用是特别大,在清朝还出现了一名火器专家戴梓,戴梓发明了一种连珠火铳名叫"连珠火铳"的武器,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br>但是戴梓并没有将"连珠铳"献给军营,而是"藏器于家"。原因据说是被一个梦给吓怕了。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戴梓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人斥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此器献上使其"流布人间",你的子孙后代将没有活人了。当然了这主要怪当时的社会风气,此时和前明一样文字狱盛行,社会禁锢,戴梓的才华遭到同事的妒忌,加上为人刚正不阿,敢言人过,在朝中也得罪不少人,而他在"冲天炮"一事上更是让南怀仁在康熙面前大大的丢了脸面,埋下了祸根。人生以悲剧收场,发明创造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只在平定噶尔丹时使用之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从此,清廷又进入了固步自封的时间了,盲目自大,盲目自信,直至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在18世纪末来到中国,向大将军福康安演练西洋火器操练,福康安说了一句“西洋火器,谅也没有什么稀罕的,看亦可,不看亦可”,再一次错过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并永远地落后了,导致了鸦片战争悲剧的发生,在同治中兴四大名臣里面,全是都是读书人,其实他们都是政治家,将才只是他们众多才能中的一项,在清末和以前王朝不同的一点是没有一个力挽狂澜人物的出现,宋末的文天祥、元末的王宝宝、明末的李定国。虽然历史的脚步不容阻挡,但他们的出现为让落日的更加光彩。 <h3>&nbsp; &nbsp; &nbsp; 王朝的兴衰更替历史必然,新的王朝脱胎于旧的王朝,名将是一个王朝的风向标,唐初将坛群星闪烁,甚至出现了出将入相的人物---李靖,自唐之后国家竞争力下降,重文轻武,名将凋零,屡屡在对外竞争中失败,忆古思今,多多思考。<br><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一个爱好者刘盈的思考<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019-02-19</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