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垦185团🇨🇳住地白沙湖

霹雳山羊

<h3>  新疆建设兵团第185团是最优秀的军垦战士组成,为了保卫国家不失去一寸土地,与天斗与地斗与敌对势力斗。<br>人们常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可185团的男儿终身只守卫在这人类无法生存的这一方一一白沙湖。</h3> <h3>  比西北更北,比遥远更远。这里或许是新疆当地人都胜少知道的地方,但就是这里,西北之北的185团旅游风景区有着感动中国的故事及令人惊叹的边境风光。“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层连队中,一连是离国境线最近的一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五名军垦战士在这里落户至今,已先后有五百多位兵团人长眠在短短数公里的中哈边境中方一侧的土地上。逝者将生命最终汇入那条委蜿平静的阿拉克别克界河,而后来者继续在哈国边防兵的注视下耕耘、劳作……他们的身体,就是一座座有生命的界碑!原来国门可以如此具体,也如此生动。作为一段国内最远行程的参与者,你或许从未预期此行会被某种存在振聋发聩。然而,当它映入眼帘时,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瞬间感动得无以复加。被岁月熏染成红褐色的实木骨架、吱呀作响的楼梯、锈迹斑驳的了望塔,配合以脚下象征军事禁区的铁丝网、五米之外静静流淌的界河……一切都如图腾般肃穆而庄严。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驻守于斯的并非枕戈待旦的军人,而是一对相貌平凡、言谈之中透露朴实与热情的夫妻。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他们都与想象中的英雄相去甚远——既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也不能运筹帷幄定乾坤。但,他们的确选择了在坚忍与坚守中默默燃烧,选择了在远离喧嚣的阿拉克别克界河边与塔为伴,直到自己也成为了塔!毋庸置疑,中国人是喜欢造碑的。遇着好事,开碑布德、诏告后世;逢着坏人,立石唾骂、遗臭万年。然而,这座特殊的碑却偏偏立在铁丝网围成的军事禁区内,仿佛生怕被游人扰了清静。而当你仔细读完铭文后,一切悬疑才会烟消云散,并不免于肃然起敬——一九八八年,一向温和的阿拉克别克界河突然泛滥,洪水急涨,朝着中方土地汹涌而来。根据以界河中心线为界的国际惯例,一旦河水向我方境内改道,那么中哈国界就将重新划分……为此,一八五团全体职人家属奋战八昼夜,终于将河水逼退,保住了五十五点五平方公里的国土。十年后,中哈两国重勘国界,这五十五点五平方公里曾存在争议的土地,永久地划归中方。这里有着捍卫祖国领土的感人故事,这里是戍边传奇的诞生之地,自然也是豪情故事的滋长之地。</h3> <h3>  1962年,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困难的时期,这里有近七万边民越境逃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伊犁事件。 沧海桑田。在这片曾被抛弃的沙漠中,生产建设兵团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将这里建设成为一个国家名胜风景区。 难得一见的白桦林。</h3> <h3>  旅行社给我们安排的讲解员是一位兵团第二代,她给我们讲述:这里每年不但有半年时间被七、八十厘米厚的大雪封闭,还是世界四大蚊区之一(一种叫“小咬”的蚊子,能咬死鸡、叮死牛),生存条件特别艰苦,第一代兵团人,除了有一位活到80多岁外,其他人最多只活到70岁左右都先后离世了,她讲解过程中,数度哽咽,让人动容。</h3> <h3>  白沙湖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千里画廊上的一个重要景区之一,距离哈巴河县城100公里。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h3> <h3>  白沙湖位于沙漠之中,海拔650米,南北长约2100米,东西宽1300米,被称为“沙漠奇景”,水面约10公顷。无论春秋冬夏,湖水始终不增不减,不凝不浊,此水来自何处,又为何能常年保持常态?这是缠绕在人们心中的一个疑问,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也正是白沙湖充满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称“塞北小江南”。</h3> <h3>  白沙湖位于沙漠之中,被称为“沙漠奇景”,水面约10公顷。无论春秋冬夏,湖水始终不增不减,不凝不浊,此水来自何处,又为何能常年保持常态?这是缠绕在人们心中的一个疑问,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h3> <h3>  初夏时节,湖边的各类混生林,层层叠叠,红黄树叶,在风中摇曳,交相辉映,远处的鸣沙山倒映在湖水中,湖山映衬,远眺近览,气象万千,如此美景,令人陶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