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07|跨越四十六年的战友之情——原铁三师11团吉林籍高翔战友一行赴福建漳浦看望老战友

铁流诗词雨荷

<h1><b>2019年6月19日下午15点,原铁三师高翔战友到达福建漳浦 ,看望原铁道兵第三师11团老战友,受到热烈欢迎。原铁三师11团勤务连测量班林镇坤副班长(原为高翔战友所在班的副班长)、原司令部计划股陈稳政副股长亲自驾车到漳浦站迎接。<br></b></h1><h3></h3> <h3>漳浦火车站</h3> <h3>陈稳政战友前来接站</h3> <h3>左起:何燕宁、林镇坤、陈稳政、高翔</h3> <h1><b>下午,林镇坤、陈稳政战友邀请我们参观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漳浦天福茶博物院,观赏了中日韩三国茶艺表演,并参与表演互动,品尝了天福茶系列珍茗。</b></h1> <h3>听导游介绍茶文化</h3> <h3>经过聊天,了解到漳浦是个茶文化非常浓厚的地方,这里家家都有一套功夫茶具,没事时就随时泡上一壶茶,边喝边聊。并随时脱口而出喝茶的“三步口诀”: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h3> <h3>茶园内景</h3> <h3>中日韩茶艺表演</h3> <h3>节目互动</h3> <h3>国家领导人亲手载种的茶树</h3> <h3>品茶</h3> <h3>观看茶艺表演</h3> <h3>品茶</h3> <h3>茶园小景</h3> <h1><b>晚上,漳浦战友设宴盛情款待我们。参加晚宴的漳浦战友有:林镇坤(东道主)、陈稳政(总策划)、洪益新(原营教导员)、何志良(汽车一连战友,漳浦战友联谊会会长)、刘裕长(汽车一连战友)、姚真旺(财务股助理)、林国兴(10连战友)、蔡玉禹(军需股助理)、曾海边(7连战友)、洪福来(卫生队医助)、张彼得(团小车班班长)等。晚宴在浓浓的战友情谊中进行,大家频频碰杯,倾诉离别四十多年的思念之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对四十六年前曾关照、帮助过自己的老班长林镇坤表示深深的感谢!晚上21:30,晚宴结束,大家合影留念。</b></h1> <h3>战友相见,激动万分</h3> <h3>欢迎晚宴</h3> <h3>丰富的漳浦海鲜佳肴</h3> <h1><b>林镇坤,原铁三师11团勤务连测量班战友。</b></h1> <h1><b>陈稳政,原铁道兵11团计划股副股长。</b></h1><h3></h3> <h1><b>何志良会长,原铁道兵三师11团汽车1连战友。</b></h1><h3><br></h3> <h1><b>洪益新,原铁道兵三师11团20连指导员,后任12团营教导员。</b></h1> <h1><b>刘裕长,原铁道兵三师11团汽车1连战友。</b></h1> <h1><b>姚真旺,原铁道兵三师11团财务股助理员。</b></h1> <h1><b>林国兴,原铁三师11团2营10连战友。</b></h1> <h1><b>蔡玉禹,原铁三师11团军需股助理员。</b></h1> <h1><b>曾海边,原铁三师11团2营7连战友。</b></h1> <h1><b>洪福来,原铁三师11团卫生队医助。</b></h1> <h1><b>张彼得,原铁三师11团小车班战友。</b></h1> <h3>2019年6月20日上午,林镇坤、陈稳政陪同我们一行游览了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h3><h3><br></h3> <h3>蓝天碧海</h3> <h3>轻舞飞扬</h3> <h1><b>幸福一家:陈稳政及夫人黄宝珠、孙女陈梓萌一家</b></h1> <h1><b>2019年20日中午,我们去看望了黄贵州战友。黄贵州战友事先准备好了一桌自己家养殖的丰盛海味。我们边吃边聊,在聊天过程中了解到他的英雄事迹。</b></h1> <h1><b>黄贵州,1949年10月15日出生,1968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原铁道兵11团4营17连排长,1976年4月,在吉林省桦(甸)白(山)线铁路骆驼砬子隧道施工中,在上导坑,突遇塌方,被一块2米X2米X0.4米厚的巨石压住,造成腰椎粉碎性骨折,腰椎被碾断了三截,昏迷了八天八夜,八个月不能给家里写信。后被评为二等乙级残废,按现在标准评为六级。因不能正常工作,直接退休在家休养。后来经过多年的锻炼,他逐渐能做一些轻体力活,娶妻生子,日子越来越好,在海边农村,盖了一栋三层楼的大房子,自己养殖一些海产品,加上2千多元的残疾补助,及3千多元的退休金,黄贵州的生活过得挺好,他很感恩党和政府对他的关心关怀。</b></h1> <h1><b>黄贵州战友的退休干部证明书</b></h1><h3></h3> <h3>汽车离开前 ,我们与佛昙镇花林村黄贵州一家合影。</h3> <h3>下午,我们前往天福集团开发的天福雕塑园游览,感受闽台民俗文化。</h3> <h1><b>何燕宁看到洪益新走路背很驼,无意中询问了一下,原来他的驼背还跟他在部队有关。</b></h1><h1><b><br></b></h1><h1><b>洪益新在机械连刚担任司务长不久,1971年4月24日,奉命到大兴安岭樟岭转运站拉粮食,在搬运过程中,粮食大豆垛突然倒塌,三十几包大豆压在他身上,当场昏迷。他被送到当时离樟岭最近的15团卫生队抢救,诊断为腰椎间盘压缩性骨折。洪益新受伤时在11团机械连当司务长,提干仅一个月。后来担任12团营教导员,转业时未办残疾证。转业后先后在县纪检委任常委、县物价局任副局长,多年来默默为党和国家工作,从不提受伤的往事。知道洪益新驼背的原因后,我们对他肃<font color="#010101">然起敬!</font></b></h1><h3></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洪益新在2018年漳浦县铁道兵战友入伍五十年纪念会上的讲话》</font></b></h1><h3><br></h3><h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五十年前,我们不忘初心,怀着参军卫国的满腔热情,向往着军旅生活,崇拜着红领章、红帽徽,踏上当兵的征途。从东海之滨到天府之国,从高寒禁区到茫茫草原,从皑皑的长白山麗到巍巍大兴安岭,我们所到之处都是高山峻岭,风沙迷漫。重庆、广安(四川)是我们远离家乡,第一眼看到的外面世界,加格达奇、塔河、樟岭(黑龙江,内蒙古)是我迈进高寒禁区落脚点,长缨、阿木尔(黑龙江)是我拼搏奋斗难忘的地方,桦甸、白山(吉林)是我们见到的深山峻岭,海拉尔、西索木、伊敏河(内蒙古)是欣赏草原风光的地方,铜罐驿(重庆)、长缨(内蒙古)、红石(吉林)、十八站(黑龙江)这些熟悉的名字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让我们思绪万千,永远不能忘怀。因为我们曾经在那里顶酷暑、抗严寒、战风沙,在那里留下了我们的脚印,在那里留下了我们的血汗,干菜牛皮菜让我们增加了人生的味道。绿色帐篷给我们遮风挡雪,驱寒保暖,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我们体魄,磨练了我们意志。艰苦卓绝环境,让我们战友感情越来越深,战友情,亲如手足,情深似海。在部队,听到了闽南语,多么亲切,异地遇故友,那个心情,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温暖,真是患难之交,骨肉相连的感觉。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我们神圣的职业,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是我们的本能。天府之国留下了我们建筑的钢铁之道,高寒禁区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美丽家园,林海雪原汽笛通鸣成了美丽画卷,高山峻岭天堑变通途。襄渝线、嫩林线、白山支线、伊敏支线、十八站支线都有我们的丰功伟绩。对越自卫反击的战旗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共和国的旗帜有我们付出的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史册有我们的编名,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有光荣的历史,我们完成了辉煌的使命。</h3><h3>----摘自福建省漳浦县铁道兵战友纪念铁道兵成立70周年,入伍50周年致词!</h3> <h3>在漳浦短短两天时间,漳浦战友的纯朴、热情、好客及浓浓的战友之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朝为战友,终身好兄弟!再见了,漳浦,再见了战友,我们下次再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