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 </p><p class="ql-block"> 今年好想,怎么那么好想回天津老家,想见我的大哥大嫂、姐姐姐夫,想见我那35年前曾经朝夕相处、并肩战斗过的我所熟悉的新闻广播战线上的每一个人。看来真是“人过五十午过晌”啊,一晃自己也到了回忆追昔的年龄了… </p><p class="ql-block"> 2015年5月14日中午,外甥女婿驱车前往北京西站接到了我以及我的缔造者一一86岁高龄的母亲,还有我的杰作一一年方27,身高1米 85,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阳光帅气,风华正茂的儿子。提及这些是为了说明:1980年12月我孑身一人调入兰州时,我的母亲刚过50,而我在周围更多的大人们眼里,仅仅是个刚脱乳臭的黄毛丫头。殊不知,我已经是在天津闹了7年革命的老同志啦!</p><p class="ql-block"> 京津路旁,红花绿树,赏心悦目,景色惟美。高耸的楼盘错落有致,楼顶上“新双街”醒目的大红字一直拽着我的头,拽着我的眼睛,拽得我心脏怦怦直跳,热血沸腾。要知道,就是在这里,当我35年前离津之际,时任双街公社广播站男主播的柴守亭大哥特邀我与其对播,共同录制了新闻、文艺等综合类的数套节目,足够站里用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柴兄笑呵呵风趣地说:“你人到了异地他乡,可你美妙的声音却留在了我们这里”……</p> <p class="ql-block">(二) </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中,拜过兄姐,隔日我便心急如焚地直奔双街镇,去寻找柴守亭大哥,这是我希望能及时联系到各位老师和同事的第一捷径,但新双街近年来大片新建的高层楼群,不晓得哪扇门窗是他家的。我随即踏入一超市,店主人热心指点并夸奖到:“你的记性真好,我这门店就是过去双街公社的地址,他们现在搬到马路对面天桥以东去了”。 </p><p class="ql-block"> 顺着店主人手指的方向,我徒步直奔,足足走了三、四公里,当老远看到双街镇人民政府的牌扁时,似乎看到了“老广播”们张张熟悉的面孔,激动和兴奋溢于言表。收起阳伞,擦净汗珠,报告门卫,求见故友。可未曾想,今天是5月16日星期六,机关公休。年轻的保安刚来月余,没听过我要找的老同志姓名,于是我心机一动,去隔壁派出所猎取寻人对象。然而,由于近年来连续大面积的拆迁改造,人员流动四面八方,派出所对有些人家暂时也失去了新近准确的联系方式。我既然千里迢迢,从兰州跑到了天津,找到了双街,又怎能一无所获,空手而归?!于是,我出入于镇政府和派出所之间,好不容易碰上了两位值班人员。真是自助、人助加天助,这两位听我道明来意,热情接待并帮忙东西打听。碾转反侧,首个跟我通上话的是北郊区人民广播电台年轻有为、帅气十足的小哥郭维生,陆续我又和刁淑玲、柴守亭通了电话。郭维生一一我心目中的明星人物,此时正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听我报上姓名,35年前的印记,竟没让我听出他有丝毫的忘却和陌生。他连忙找一方便处停车,与我感慨交流,并告知著名美女主播柴忠玲火速联系我,之后便有了盤山拜师等令人难忘的精彩之行!</p><p class="ql-block"> 满怀感激之情,谢过帮助我的几位朋友,心潮澎湃地继续赶路,去拜见柴守亭大哥。今天真是休息日,不属闹市的街道上很少过往出租车,偏巧镇政府后院一企业单位开出辆小轿车,我顺势一挡,向文质彬彬的小师傅说明我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请他捎脚,我付费。小师傅爽快答应,并将我多送一程,免收车费,还祝我一切 顺利,心想事成! </p><p class="ql-block"> 多么美好的风土人情,多么值得令人赞赏的世间亲情,多么丰厚的文化底蕴!啊⋯⋯故乡!难怪令我魂牵梦绕,念念不忘,因为那是一方热土,一脉亲情,一派文化!那是一支颂歌,是我的青春岁月! </p> <p class="ql-block">(三) </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个好日子!今天真是太幸福!!2015年5月20日15时30分,路边林荫道上,一辆尾号598(我就发)的小轿车戛然停在我的身旁,林逢水、靳淑君、郭维生、柴忠玲几位师兄弟姐妹同时现身我的眼前,嘘寒问暖,热烈握手,深情拥抱。此时,太阳微笑,天空湛蓝,树叶摇曳,爱意拂面。身着赤、青、蓝、白、绿五色服饰的我们五人围成梅状,欣喜若狂,不知用何语言来感谢上苍,她赐予了我们3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的深切感悟。35年,人生不短的生命旅程,日复一日的15时30分,此时此刻,只有我们一一曾经清纯无限、充满斗志,而后分别良久、天各一方的广播知音,才会重重地感谢重逢,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相约,去天津蓟县盤山脚下探望德高望重的编播导师邢永波。120公里的路程,集名记、名摄、名嘴为一体的车厢内,一路行进,一路述说,一路欢歌,一路笑语。相逢是缘,相聚是福,一张张灿烂的面孔,仍旧透露着青春,洋溢着活力,彰显着不老的年华!</p><p class="ql-block"> 邢老师高大魁梧,憨态可掬,待人和善,颇具学者风度。他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天生一副磁性嗓音,其声线穿透力极强,发音铿锵有力,吐字字正腔圆,节奏匀称,气口巧妙,无人能及。他对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多年来为北郊区广播系统培养了大批编播人才,贡献卓著。这些桃李弟子俨然已成为他生命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听说我回到津城,毅然要来看望我这个不出众的丑小丫,我怎敢担当?!老师、师母及师祖家人住别墅小区,忙在院中支锅搭灶,为我等弟子做香喷喷的特色津餐一一贴饽饽熬鱼!</p><p class="ql-block"> 丰盛的大餐如满汉全席,在辉煌的灯火下,看着垂涎,吃着香甜。席间,大家时不时演绎着说学逗唱等小节目,欢乐开怀,笑声满堂⋯⋯</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酒是那样的甜,今天的饭是那样的香,今天的人是那样的亲,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陶醉,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今夜有约,今夜难眠。在邢老师的安排下,每人十分钟向大家汇报各自的工作及生活情况,然后留两分钟“答记者问”。我是远方特殊的来宾,不限时间,畅所欲言。这温馨的情景,这欢快的氛围,至今想起仍凝结着师生之间别样的幸福感!之后邢老师即兴赋诗一首: </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p><p class="ql-block"> 星移斗转,</p><p class="ql-block"> 转眼即逝三十五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十五个往复的春秋冬夏,</p><p class="ql-block"> 一万两千七百七十五个难以入眠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是那浓浓的广播情愫,</p><p class="ql-block"> 把每个广播人紧紧相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难以扯断的那条银线,</p><p class="ql-block"> 就是再过七千三百天,</p><p class="ql-block"> 老广播们依然如故,</p><p class="ql-block"> 相互呼唤奋勇直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在神清气爽的邢老师带领下,我们漫步郁郁葱葱的著名风景区中国.盤山,欣赏名景,合影留念,喜笑欢颜,不亦乐乎!</p> <h3>师生添加通讯录</h3> <h3>师母露一手贴饽饽熬鱼</h3> <h3>举杯同庆,幸福安康</h3> <h3>喜笑欢颜,快乐无比</h3>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 自古军营出俊才!学长林逢水曾任部队文书。35年前,而立之年的他被人们称为“小林子”,如今银发不少。这些年他付出的艰辛真的让人心酸心庝!工作上,林兄始终独挡一面,堪称模范。他的文风手法细腻,无可挑剔。近10年来,动手动笔的好习惯,让他获得“博客十年”金牌得主。人们常说幸福不分高低,大致相同:老人健康,孩子听话,自己平安能干有成就;而不幸却是各种各样,形形色色。18年前,嫂夫人因意外车祸致残,至今生活不能自理,是林兄及家人夜以继日、无微不至的陪护照顾,才使嫂嫂能坚强地承受着痛苦煎熬并与伤痛抗争。林兄和家人的事迹先后被天津日报、今晚报和天津电视台报道,并收录天津日报编纂的《凡人善举》丛书。除了授课、写作是一把好手外,林兄的摄影摄像技术趋于完美。此次回津,林兄与众师生陪伴昼夜,拿出绝手技艺,为大家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影像。</p><p class="ql-block"> 学姐靳淑君,我们相识近40年,如今依然是那样的温文而雅,贤淑善良。她高挑的身材着青色套装,更显高贵优雅,从容淡定,无以比拟的美!其蜜糖般的音质清纯甘甜,是主播中的高人。</p><p class="ql-block"> 学弟郭维生、学妹柴忠玲,台里标志的一对金童玉女,首次播音就轰动全区,令人赞叹不已,其一半成就属天赋和自身努力,另一半不多赘述,当属导师邢永波培养教育指导的结果。</p> <h3>学长林逢水</h3> <h3>从左至右:林逢水、柴忠玲、靳淑君、邢永波、王文艾、郭维生</h3> <h3>(上集完,请看中、下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