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什么用?

至善堂

<h3><b>读书有什么用</b></h3><h3> <font color="#ed2308"><b>大家都知道,读书最大的用处就是从书中汲取营养。人生的幸福感跟你读书的多少是成正比的。有人说那不一定,我就不怎么读书我依然幸福。那我可以告诉你,你的幸福是浅层次的幸福,满足也是浅层次的满足,如果你想得到深层次的满足和幸福,那就必须读书。</b></font></h3><h3><b>养成读书习惯</b></h3><h3> 问题是我们怎么养成读书的习惯。</h3><h3> 为什么我们没养成读书 的习惯呢?</h3><h3> 可能跟家长有直接关系。现在家长都要替幼童去挑书。比如这孩子自个抱了一堆的书,家长就要拿过来审查一遍,这个不行,这个太浅了;这个不行,这个知识对你没有用;这个也不成,这个你都读过了你怎么又买……然后家长替他挑一部分书,这是个很坏的习惯。</h3><h3> 西方人认为习惯的形成比你读到的内容要重要得多,那孩子怎么形成习惯呢?就是他喜欢读书。你到国外的书店去看,如果有家长领着孩子,基本上是孩子在挑书,家长只管付钱,回家让孩子慢慢看。 </h3><h3> 人一生中最难改的就是习惯,比如我现在,尽管已经有大量的时间在看IPAD,但是很多东西我还是愿意看纸上的,这就是习惯的养成。所以当一个人的读书习惯养成了以后,你就不用管他了,内容取舍由他自己去决定,做家长的不要代替。</h3><h3>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小孩都是假成熟,这个事很怪,很小的孩子经常说大人话。我看到一回采访,记者采访一个小学生,小学生说了一套很程式化的大人话来回答。孩子假成熟非常可怕,这是家长代替的一种结果。</h3> <h3><b>读书的三个阶段</b></h3><h3> 这三个阶段不是我定下来的,而是古人定下来的。古人认为人生有三个阶段。</h3><h3> <b>第一个阶段是诵读。</b>五岁到十五岁这十年是读书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优点是记忆力好,所以这个阶段叫诵读,背诵,不要求懂。今天老让你弄明白是什么意思。比如小学生写作文,第一个就是中心思想,第二就是段落大意。古人认为四书五经这些著作都是高山仰止,怎么可能让一个孩子弄懂它呢?把它背下来就过关了。仔细想想,你能够背诵的东西,大都是你在十五岁以前的记忆。只要你能把经典背诵下来,对你终生都有好处。</h3><h3> <b>第二个阶段叫学贯。</b>学贯很容易理解,学会贯通。时间段定为十五到二十五岁,相当于今天的高中到大学毕业包括硕士什么的。这段时间读书,一定要学会贯通。<br></h3><h3> <b> 第三个阶段是涉猎。</b>一般情况下,二十五到三十五岁是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十年。这时候要不停地学习,因为你从学校学来的知识到单位往往都用不上。<br></h3> <h3><b>  诵读,学贯,涉猎,构成你一生的读书工程。 </b></h3><h3><b>读书的两个方法</b></h3><h3> 当然有了。简单地说,有两个方法。</h3><h3> <b>第一个方法叫精读,</b>就是你的专业或者你喜欢的领域,你必须认真地读,最好的方法是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想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精读这一关你肯定是逃不过去的。</h3><h3> <b> 另外就是粗读,这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粗读就是涉猎式的,这本书我翻一遍,</b>很快地读完,大概知道是什么就可以了;一类就是快速阅读法,是一个工作性的读书,就是你读这本书,每个自然段读第一句话,无论你多么想看也不看了,直接跳到第二个自然段,加快阅读速度,不用钻到里头去。比如第二天你要跟书的作者见面说我读了您的书了,然后跟他探讨他书中的什么事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这就是工作的读书。</h3> <h3><b>读书的目的是什么</b></h3><h3><b>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学以致用。</b></h3><h3> 我是主张读杂书,多涉猎的。我喜欢陶瓷,出过几本关于陶瓷的书,那么,有人或许要问:读科学的书对研究陶瓷有什么影响呢?陶瓷的各种颜色都是金属在高温下呈现的颜色,比如高温红和高温绿都是铜在高温下呈现的颜色,你读化学就可以了解这些。文学对陶瓷又有什么影响呢?它可以加深你对陶瓷的理解,陶瓷中有很多名词带有极强的文学色彩,比如白釉,文学描述叫“甜白”;黄釉,文学上叫“娇黄”。我在书中这样描写:“同样是白釉,康熙前三朝的白釉有不同之处,康熙的白釉硬,雍正的白釉腻,乾隆的白釉薄。”都是一种文学的感受。还有,都知道“甜白”是永乐的名品,我当时描写它是不硬而酥,跟雍正的白瓷比较起来,它是不腻而甜,跟乾隆的白瓷比较起来它是不薄而醇,这些描述也全都是文学的。<b>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体会里面的味道。</b><br></h3><h3><br></h3><h3><br></h3> <h3>  <b>读美学书对研究陶瓷也有助益。</b>比如青花是波斯文化、蒙古文化和汉文化的结晶,青花出现后七百年来没有任何瓷器品种能与其抗衡,一直到清代中叶,粉彩才逐渐可以跟它并驾齐驱。粉彩恰恰也是外来的,是欧洲珐琅彩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再有就是青釉,瓷器中很多颜色都是客观颜色,如红黄蓝绿,唯独青釉是自然界中没有的颜色,是一种主观颜色。这种颜色是中国人创造的,在中国美学的框架中创造出来的,古人说“自古陶重青品”,青瓷在陶瓷中为最大的一支。</h3><h3> <b>哲学跟瓷器有关系吗?</b>听着貌似没有直接关系,但恰恰也有关系。比如有一种瓷器酱釉,颜色不好看,文人就赋予它一个漂亮的名称,叫紫金釉。它是一种收敛的颜色,既无青瓷的悦目,也没有黑瓷白瓷那么强烈,就在一个犄角旮旯待着。可从清朝开始算,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朝全都有紫金釉;很多瓷器品种最多就几朝,唯独这种瓷器从头到尾都有官釉。你想想,这是不是哲学问题?我有时候开玩笑说,葛优就有点像紫金釉,葛优在男星里年轻时一副老相,演的都是小角色,但人家最终熬成了中国男一号,这就是一种生存哲学。</h3><h3><br></h3> <h3>  <b>说了这么多,读书究竟有什么用也说不太清楚。</b>但有一点,不管你是读专业书,还是读闲杂书,<b>只要书读的多,对提高你的生活品质,肯定有助益读书多的人,生活定是快乐的。</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