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5.4.30</h3><h3> 骑行第十五天,青藏线骑行第六天,清晨起床清理肠道,收拾行装打包装车吃饭出发。</h3><h3> 夜晚响起滚滚的春雷,伴随着雷声的是闪电和铺天盖地的大雨,窗外的雨啊,你这一次来,带着神山的旨意还是带着满怀的热情与我们打招呼?是否连同高原仲春的凉也带给了我?指尖的光阴,已被尚未返青的枯草覆盖了一层秋色。</h3> <h3>昨晚我在月色覆盖的倾城里;在月色覆盖的藏寨里;在月色沐浴的大山前,将你连同那些最美好的记忆静静收藏;将那些骑行的痕迹在脑海里延伸;将那些沿途美景用相机永久保存;将那些沿途目力所及的景色暂时保存;将骑行中耳旁轻徐飘过的风作为音符持久回响;将那些推坡慢骑的经历浅藏。</h3> <h3>渐行渐远的骑行踏圈里,沉淀了太多的刻骨铭心;太多的经历;太多的欣赏;太多的曾经,唯一的目标。</h3> <h3>道由白云尽,</h3><h3>路与清溪长;</h3><h3>执着无远近,</h3><h3>里程持续长;</h3><h3>骑友总观情,</h3><h3>五湖四海聚。</h3><h3>下坡、上坡推坡大约十余千米,有新修的公路与川藏老公路交汇,新修的公路与隧道相连。在拐往隧道的路口遇见骑友,他问我们隧道能过不?我说:“看远处隧道口那里像是还堵着”,他说:“路上他碰到一个人问了一下,隧道已经修通,跟人家好好说说就能过去”。</h3><h3>我说:“我不敢冒这个风险,骑个一千米多再不让过还得返回来”。</h3><h3>他说:“我就不信了,修通了还不让过”,说完他们两人就慢下坡骑往隧道口,我们则慢上坡准备翻山。但沿国道走下边情况看得一清二楚,我就且行且观察他们骑行情况。</h3><h3>他们骑行到隧道口,然后和出面拦的人说话,也就大约有三分钟时间,不知什麽原因他俩就掉转车头往回骑。</h3><h3>等了好长时间他俩骑行赶上我,我问他们:“咋不让过”,其中一人说:“之前一般骑自行车的过去说说都让过,只可惜隧道施工出事故死人停工了,里面也就不让通行了”。</h3> <h3>老公路路况实在太差,上坡路有十几千米的路面已经面目全非,汽车开过尘土飞扬那个脏啊。国道坡度倒不是很大,骑行推车走路也还行,流汗是在所难免地,推车推得手腕疼,走路走的脚腕疼。</h3><h3> 爬坡2/3处有一条捷径可以上到垭口高程,只是坡度太陡,想着能少推坡五、六千米,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先推进去再说。</h3><h3>我的前面有五个骑友已经拐到小路抄近道了,还有两个骑友顺着公路骑推着上坡拐弯绕远路去了。</h3><h3>推坡的技巧已经很成熟,慢走慢推推着走着倒也顺利。只是左手扶车把,右手必须拉着自行车的重心所在,就是车座下面的后坐架,才能推拽着自行车前行,不能双手扶车把,那样使不上劲。</h3> <h3>一路走走停停、歇歇走走,拽着自行车重心位置向前移动,到坡陡的地方就多歇会积聚力量。</h3><h3>还别说真出里程,虽然气喘吁吁、两腿发软,总算到了高程下面的陡坡。大家休息的时间略长些,使劲大口喘气做着深呼吸,攒足了劲年轻人开始冲刺,大家互相帮着、推着自行车上坡。</h3><h3>我在冲刺阶段膝盖反倒不给力总发软,脚跟不稳自行车总下滑。我就直接把车支撑用脚踩着,它就不能下滑。然后深呼吸大喘几口气憋足了劲再向上冲刺,</h3><h3>前一段坡路虽陡却自己使劲还能通行,在最后二十几米处追上了前边骑友。这个位置坡陡的一个人无论如何把重车就推不上去,只有相互帮忙推一辆自行车冲顶。</h3><h3>我将自行车放倒在地算是停车了,赶快跑过去帮前面的骑友推车。我没敢停下来大口喘气、休息,只是张大嘴巴鼻口同时深呼吸。两个人齐心协力总算出力有了成果,把他的自行车推到坡顶也就是公路的高程。</h3><h3> 稍微喘息一下我就看到有骑友在卸搭包,分两次把东西弄上来。我抓紧时间下去推车,我帮忙推车的那个骑友也快速的下来帮我推车。呵呵,两个人推一辆重装自行车上陡坡感觉好得很,再难的地方齐心协力都能上去。</h3><h3>在快到坡顶的时候又过来一个骑友帮忙,你帮我推我拽你拉,人多力量大最后最陡的坡反倒轻松的把自行车推上坡顶。</h3><h3>终于到达高儿寺山垭口,人都快累虚脱了。大口大口喘着气,缓解着身体的疲劳,同时也体会着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这句话的真理所在。</h3><h3> 我就是设身处地想着我出门需要帮助时别人在帮助我。我有能力、有机会了,就应该伸出能够援助的手施援,是在帮别人也是在帮自己,帮自己的良心帮自己的行程。</h3> <h3>今天在路上推坡爬坡时又见到那位失主了,他们九个人的团队今天剩六个人了。 </h3><h3>在公路高程休息时穿上棉背心、冲锋衣、冲锋裤、戴好手套、头套、帽子、扣好扣子才敢滑行下山。</h3><h3>从高程垭口下行路也十分糟糕,一段下坡路后又变成上坡,而且是挺陡的尘土飞扬的上坡,这一推骑就又是几千米路。</h3><h3>后来小花盘能带大塔轮骑行了,公路又改成下坡路,可路况不好还是不能骑快。只有把前后闸都带上,慢速滑行下坡一路谨小慎微,经过一段泥水混合的路面,318国道下坡老路接上隧道出口路段 ,路面一下子好起来。</h3> <h3>翻过高儿寺山 ,骑行到雅江县附近,天蓝的感觉有些假了,云白的也让人不相信了。</h3><h3>骑行到雅江县城的路口,左拐进县城右拐就是318国道继续行程。我因为没时间查攻略,右拐走318国道准备继续行程,骑出去百十米我突然想起路口停的那几辆面包车会不会就是拉骑行客的。</h3><h3>反身骑回到面包车前问:“自行车能走吧”回答:“能”,为保险起见还特意问了价格,晚上住宿带早晚二顿饭50元,住藏式民居。这回是连人、带行包、带自行车一勺烩。</h3> <h3>就是那种路平整车稀少可以随意放坡的那种路面。一口气下坡放行到雅江县城爽极了。下坡途中云快速移动着,一会儿太阳露脸艳阳高照,过了一会又狂风大作横扫一切,再后来浓云聚集豆大的密集雨点倾盆而来,最后却云开雾散蓝天白云。</h3><h3>在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把阴晴风雨尝试了个遍。艳阳高照骑行刚感到温暖,浓云移动飘来产生的冷热交流掀起一阵大风。正压低身体低头避风骑行,头顶上的浓云托不住雨滴重量大雨倾泻而下。</h3><h3>因为穿着雨披就减速慢骑避雨,浓云却走了,云开雨散蓝天白云。经历这样神奇的天气,自然界告诉我:“山里有云飘,二里也不同天‘’。</h3> <h3>318国道已经形成另类独特的骑行文化,每天都有住宿点的人开车远行十几千米接送骑行客,他们是以数量来争取更大的盈利,治安情况也很好。<br></h3><h3>藏族老板娘在路边开了一个商店,同时把晚饭也在那里做好了,一共3拨8个人,其中有一个西欧的外国骑行客和一个中国南方女人。</h3><h3>饭后他们就在那里用牙刷反复地刷买来的冬虫夏草,现在是按根卖20元一根不让挑,从袋子里面抓出来大小都得要。藏族女主人让他们反复刷并在炉子边上烘烤,温度不能高否则糊了就不行了。炉子晚上是不熄灭的,女主人找了个盆架起来放在离炉子一定高度的地方,说:“不会丢也不会糊你们放心吧!”</h3><h3><br></h3> <h3>昨夜,有雨敲打着窗外地面;敲开了我心底的诗行;振动着我耳膜的鼓面。</h3><h3>止于我的寂静,被雨滴毫无顾忌的打乱。心底里尘封已久的岁月,收藏着都是满满的不舍与暖暖的絮语;收藏着勇往直前的坚毅与刚强;收藏着执着的骑行与疲劳的愉快;收藏着沿途的秀丽与俊美。</h3> <h3>晚住宿在雅江县相格宗村,海拔3600米,群山环保的小山村。今天骑行72千米。住的地方无wifi,刚使用流量打开微信看到亲们那麽多的关注与关心,实在受宠若惊,衷心感谢啦!</h3> <h3>曾经骑友和亲们的回复:</h3><h3>‘’确实风景这边独好‘’</h3><h3>‘’高尓寺的下坡是不是很爽?路是不是还很烂?‘’</h3><h3>回复:路已经好了,该爽的会很爽,不爽的咋都爽不起来喲!</h3><h3>‘’进入藏区注意安全,家里牵挂着你‘’。</h3><h3>只是连续五天翻山体能上消耗太大恢复不彻底,今天4000米以上高山骑行放弃,准备乘车到理塘县休整,请我亲爱的家人放心,一切正常。</h3><h3>‘’高尓寺山垭口见闻‘’</h3><h3>‘’堆这么多水泥板是干啥的?‘’</h3><h3>回复:那是专门为朝山的藏民准备的,石板,花钱就为他画上经文,与神山相伴、相守</h3><h3>‘’隧道修好了没?‘’</h3><h3>‘’去年路过理塘路乱,说治安也不好,害得我们都高度戒备‘’。</h3><h3>回复:明天到理塘县,典型的高原县城。</h3> <h3>—《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