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6月12日,燕山石化公司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为了落实中央精神,突出燕化老年大学的政治功能。2019年6月18日燕化老年大学里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发挥正能量,续写人生新篇章"主题教育的专题讲座。这次也是燕化老年大学临时党支部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h3> <h3>参加这次主题党日教育的领导有:燕化公司原党委书记、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玉英同志,原离退休中心主任、现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齐际华同志,离退休中心党委书记,老年大学副校长田立侠同志,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各班的班长,在校学员的党员代表,学员当中的骨干代表,及老年大学中的工作人员,主持会议的是深受学员爱戴的蒋海鹰主任。</h3> <h3><b><font color="#010101">会议共有三项议程:</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一、主题讲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二、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三、领导总结讲话</font></h3> <h3><b>主讲题目:</b></h3><h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发挥正能量、续写人生新篇章。</h3><h3><b>主讲人:</b></h3><h3>原燕化公司教培中心主任、兼党 校副校长原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张光华同志。 </h3> <h3>全国正在开展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弘扬优良传统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就是要永葆家国情怀,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有着神奇的历史,总书记讲:不要忘记历史,不论走的多远,不要忘记广阔的过去“都不要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光明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没有历史就没有今天!没有今天就没有未来!</h3> <h3>此时张光华老校长与大家一起满怀激情的回顾历史,分享故事,感悟着未来:要说燕山石化和燕山区的由来,就要追述到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1959年到1961年我国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都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而在1960年老大哥苏联与我国反目,他们一下撕毁了600份合同,其中专家合同343份,其他为技术合同。撕毁合同后撤走专家1390名并带走图纸,那时只完成了专家合同的103项目,其余全部搁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真是雪上加霜呀!还要用农副产品还苏联的债,即使是这样情况下,中国人不忘奋发图强,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物质生活极度的匮乏什么都使用票儿布票、粮票、油票、肉票等等。当时负责国家经济工作的领导陈云同志就提出来:一定要关心老百姓的吃穿用。问题提出后得到了周总理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当时北京市市委书记彭真同志非常重视这件事儿,并思考怎么解决穿衣的问题,当时国际上已经有了用煤炭和石油来提炼化学纤维,彭真带着各路专家进行考察,到了焦化厂去考察时厂长说了:我们老百姓取暖煤都不够用,哪有制作化学纤维的呀?这条路走不通,就用石油!就要建炼油厂。随着时代的发展,六十年代在国际上和美国还处在敌对状态,经济上对我国进行遏制,那时见到的标语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随着大庆油田的出现,甩掉了我国贫油国的帽子,随着当时经济条件的变化,不单单是解决穿衣问题了,而是立足点放在了北京和华北地区的燃油问题了,各路专家又考察了密云、房山、平谷的山区,建这个厂中央提出:要少用耕地,一定要靠山隐蔽,时刻准备着打仗,一旦打仗就进山入洞,勘查后经中央军委的总参,加上国家计委加上北京市的计委等各个部门的共同商讨,结果选择在了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坟山村的一个狭长的山坳里。1967年东方红炼油厂在这荒山秃岭上落地生根了。经国务院批示后1967年3月14日成立了筹备组,4月28日来了第一批六建队伍,建了100栋篱笆房。5月3日土地征用,这时北京石科院和兰炼的第一支队伍进入了会战的工地,8月份破土动工,参战人员达到14000人,到1969年的9月份三套装置(蒸馏、减粘、催化裂化)建成,实现了向国庆20周年的献礼。</h3><h3>上海石化金山炼油厂是围海造田而成,而燕山石化东方红炼油厂是用了无数的炸药,开山放炮炸出的36平方公里的平地,我们的燕山石化就是在这原始地貌上,先生产后生活,先治坡后治窝。回顾装油站台的建造:当时我国只有50吨的爆炸先例,经专家考察决定要爆破出装油站台这小山包,就必须使用108吨炸药进行爆破,当时创造了我国爆破史上这一奇迹。张光华校长演讲用的张张图片,和我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珍贵的原始资料都是从新华社买回来的。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用开山的炮声,振醒了这沉睡的土地,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秉承着中华民族血脉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特质,建设者们发扬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英雄气概,他们肩负着发展石油工业还要革命加拼命的历史使命,怀揣着对祖国拳拳赤子之心和崇高的创业梦想,他们践行着“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光荣传统。“三老”是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儿,做老实人。“四个一样”是指:白天夜里干活一个样,好天气坏天气干活一个样,有领导在和没领导在干活一个样,有人检查没人检查干活一个样。经过一批批创业者克服重重困难和攻克道道难关,用他们的心血树立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石油化工之城!</h3> <h3>吴协刚同志是《中国企业家》杂志1986年第3期的封面人物,那时他还是中石化集团燕山石化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又担任中石化集团副总经理,如今离休已经十余年了。</h3><h3>1986年吴协刚同志担任燕山石化总经理已经两年,和他搭班子的副总经理就是后来成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h3><h3><b>图片是二吴年轻时工作的瞬间</b></h3> <h3>忆往昔艰苦岁月,看今朝壮美之燕化,张光华老校长声容并茂精彩的讲演深深的感染着我,让我的思绪回到了我退休前的工作场景和充满激情的年代,1997年新建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和100万吨/年中压加氢装置的“腾飞工程”会战令我至今难忘:我所在的炼油厂检验中心的分析组,负责全厂的非常规的分析,有的分析项目是每24小时一次,有的分析项目是每周一次,有的分析项目是每月一次,还有是即时的随叫随到的分析,例如全厂的爆炸气分析,此项分析责任重大,是严把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管全厂哪个车间检修动火,没有我们的爆炸气分析报告单,车间主任和安全员都没权开火票。联合重整加氢的开工,把正常的分析项目时间频次都打乱了,大部分项目变成了即时的分析和现场分析,由于工作量集聚增加,主任成立了开工小组并任组长,技术组的全体人员都加入了进来,申主任和路书记与开工小组成员并肩战斗在一线的工作岗位上,没白天没黑夜的加班工作。那一年我孩子正在"中考",老妈在房山医院脑血栓抢救,这一年的工作我真是筋疲力尽,不仅是没休过一天假,这一年总是加班加班还是加班!这一年我亏欠家人的太多太多。联合重整加氢的开工,我曾三天三夜连轴转盯在工作岗位上,困了就在分析室的操作台上腾出一块地方,铺上被褥倒头一觉。当分析平稳了,工作基本正常了,我可以在家里睡个安稳觉了,这时申主任的电话打了过来:林师傅辛苦一趟吧,水分析仪异常,回来校校仪器吧。我开车去接您!放下电话没二话,我立刻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微量水的分析是我的本职工作,申主任也参与安排了其他人进行现场分析,当仪器不正常了,仪器所使用的贵重试剂是在我的手里,仪器的调试是我来把关的。没有怨言,只有服从!联合装置的完美开工,是无数的跟我一样的辅助单位人员的竭力支持和付出分不开的,那时会战结束统计加班时,申林波主任给大家砍掉了一半的加班,怕轮休轮不过来影响以后的工作。正是有这些不怕吃苦革命加拼命的冲天干劲,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才圆满的完成了联合重整加氢的开工任务,这一年我所在班组荣获了团中央颁发的"全国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让我自豪的另一件事是:九十年代初环保项目制硫装置的投产,潘主任把硫磺项目的全分析6项的建岗任务交给了我,拿到硫磺分析的操作规程后,我反复认真的阅读学习,照着操作规程的要求列材料的计划,领到烘箱、天平、氧气瓶、氮气瓶、燃烧炉、各种瓶瓶罐罐和各种试剂后,就开始逐项的进行落实,实操时遇到困难就请教刘凤芝师傅和郑玉华师傅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单位领导也要求二位老师傅,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协助我建岗。技术上和理论知识上遇到困难就请教副主任张志启高级工程师,还跑到过学院路的石科院咨询过问题,终于在规定的时间里圆满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建岗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一本操作规程以外,什么都是自己去想办法去实现,还必须是有根有据去做工作,对我是挑战也是个锻炼,非常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以上这些经历虽然不足挂齿,但对工作我付出了青春和炽热的情感。炼油厂非常重视职工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在炼厂工作期间我参加过各种培训和学习,如脱产三年石油的炼制专业的学习、青工政治培训,教培中心的高级分析工培训,北京石科院在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全国性库伦分析的学习班等等的学习。那个年代炼厂有着一支政治上和业务过的硬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燕山石化每年可向社会提供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等120个品种494个牌号的石油化工产品;其中全精炼石蜡、60号食品蜡、石油甲苯、导热油等产品获得国家金奖或银奖;有27种产品曾获国家、部、市级优质产品称号,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石蜡、甲苯等产品还远销欧、美、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用户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汽油全部实现了高标无铅化,汽油、柴油质量达到了欧洲Ⅳ号质量标准。银催化剂产品在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专利,其性能居世界领先水平。提起石油甲苯产品,我参加工作之初就是在铂重整的精馏岗位参与生产过,【东炼铂重整车间在1973年4月被树为全厂学大庆先进典型,5月17日,总厂党委做出了《深入开展学大庆,赶重整群众运动的决定》,到八零年三月我来车间时,车间的会议室里挂满了各种的锦旗。】提起全精炼石蜡,我从事过它的含油和熔点的分析,我所有的工作经历都是在燕山石化炼油厂,炼厂的兴衰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我爱炼厂!</h3> <h3>我爱企业的文化!八十年代初谁还记得东炼厂那边的东山坡吗?一条上山的道路,都是台阶,那是水泥磨成的。还有坡顶上面的游乐园,什么登月火箭,什么双人儿飞天等等。至今还保留着游乐园为背景的我的老照片那。再后来游乐园搬到了燕山公园去了,东山坡上建起了业余体校(兵乓球训练基地)。八十年代初谁还记得东炼厂厂门口的灯光球场吗?每到夜晚都灯火通明,玩篮球的和滑旱冰的小孩们经常穿梭于此,逢年过节时还有耍狮子,耍龙,踩高跷的,白天的时候还经常看到篮球比赛。到了三八妇女节时,在灯光球场还年年举行女工趣味运动会,拔河呀、定点投篮呀、自行车慢骑赛呀等等项目。灯光球场还经常举行歌咏比赛,大合唱等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记得那时的东方红炼油厂还有自己的厂歌,叫《东方红之恋》歌词记不太清了:每当一个朝霞遍布天,我就徒步登燕山...东方红之恋,东方红之恋,还有是:爱不够的今天,恋不完的明天...我更爱企业的精神!燕山石化自成立以来,开创了石化行业的一系列新纪录。多年来,燕山石化坚持以"建设有燕山石化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抓手,一方面推进企业使命管理,形成使命驱动,以企业精神鼓励员工;另一方面让文化与管理高度融合,打造员工价值共享与共增的平台。铸造了"团结、求实、严细、创新"的燕化精神和"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燕化传统,并随着时代发展赋予企业文化"开放、竞争、发展、和谐"的新内涵,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张校长生动的主题讲座激起我太多的遐想和回忆,往事如烟历历在目,青春无悔我是燕化人!我自豪我骄傲!</h3> <h3><b>凝聚发挥正能量,续写人生新篇章!</b></h3><h3>燕化老年大学是退休人员的精神乐园,每学期20多门的课程,总有一门课适合您,20余年的办学经验,这里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和渴望知识的老年朋友们,同学们在老年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可结交兴趣相投的好朋友,用学到的知识去熏陶我们的家孙儿和外孙儿,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来尽一丝绵薄之力。这里的老师不仅仅传授文化知识,如我熟悉的姜兆武老师、张亚晰老师、崔玉山老师、刘键老师、徐秋玲老师、真美娜老师等等一大批,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任课老师,用他们的满腔热忱辛勤的耕耘着,他们忘我无私的工作态度,实时令同学们感动,正是这一幕幕师生情同学谊组成了一幅幅完美的画卷。2018年4月初临时党支部获批,在老年大学是一件可喜可贺重要的大喜事,同学们在职的时候,时刻有党的阳光照耀和关怀,退休之后心无所属,像尘埃一样漂浮不定,如今党组织没有忘记这一千余人的在校老学员们,只有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才能更幸福,人生之花才能盛开的更加鲜艳夺目!</h3><h3>退休以后我2016年来咱燕化老年大学学习的,先后参加了摄影班、电脑基础班、英语班、声乐班、数码后期班的学习,在学校的安排下担任数码后期班的班长。2018年在任课张亚昕老师和班主任殷曼丽老师呕心沥血,竭尽所能,忘我的工作下,我班同学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收获了团结互帮互助的同学情,并获得了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我身边的学员们还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3月27日,春暖花开,燕化老年大学的师生们寻找机会,用老年大学所学知识,用我们的热情和爱心,走进社区慰问迎风六里社区志愿者汇报演出回报社会。</h3><h3>a. 葫芦丝独奏《金孔雀轻轻跳》</h3><h3>表演者:李孟杰</h3><h3>b. 歌曲小合唱《草原夜色美》 </h3><h3> 表演者:王莉莉、林均寅、瞿庆梅、崔书华、李淑珍、王翠清。</h3><h3>c. 歌曲独唱《南泥湾》 </h3><h3> 表演者:边锦凤</h3><h3>d. 葫芦丝合奏《阿瓦人民唱新歌》</h3><h3> 表演者:张金萍、鲁金文。</h3><h3>e. 京剧独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h3><h3> 表演者:刘恩密</h3><h3>f. 葫芦丝合奏《友谊地久天长》</h3><h3> 表演者:郭春红、高文华、郝秀江、韩秀华。</h3><h3>g. 舞蹈《阿瓦人民唱新歌》 </h3><h3> 表演者:赵玉婷、李燕君、李济生、雒桂玲、杨小莉、邓三张。</h3><h3>h. 葫芦丝合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h3><h3>表演者:周秀群老师、焦念河班长 </h3><h3>节目主持人:郝秀江同学</h3><h3>活动拍摄:王惠兴同学</h3><h3>这次进社区慰问完美的演出,是由葫芦丝班的班长焦念河同学提议和牵线搭桥,谭春旭和周秀群两位老师热心组织,蒋海鹰主任也来到了现场,葫芦丝班的学员,舞蹈班的学员,声乐班的学员,数码后期的学员们积极响应,自觉自愿的献爱心,也是对学员们平日所学最好的实践,此次活动更是对开学工作会议上王玉英书记讲话的最好回应。</h3><h3>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70周年,燕化老年大学在这一大好背景下,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在燕化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燕化老年大学在良好的背景和氛围下,受到了公司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关怀和支持,2018年燕化老年大学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奋发进取,实现了教学计划完成率和老同志满意率两个百分之百的好成绩,圆满的完成了年出的教学计划,办学水平不断的在刷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h3><h3>(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的退休老同志,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校237名党员学员,分布在45个教学班里)这就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h3><h3>(2).严格规划性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尽量满足老同志的要求和愿望,科学的安排好教学计划,这也是2018年燕化老年大学的一项新举措。学校重点抓好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校要求老师要认真备课,用心讲课,耐心的辅导,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的独特品牌。为了巩固第一课堂的知识,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的实践,这也是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方式。去年学校克服困难,组织学员通过举办画展,外出采风,召开笔会等形式,展开了10余次活动,大大丰富创新了教学内容,学校还千方百计发现拓展第三课堂,组织广大学员带着自己的学习成果,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更多的是回到家庭,学员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使老同志们增加了获得感实现了老有所为。。。</h3><h3></h3><h3>燕化老年大学本部和2个分校继续保持了五好老年大学的荣誉称号,其他4个老年大学分校第一次评为了五好老年大学分校。广大学员通过学习,创造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参加各类比赛和展演时经常获得好评,其中有一批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在燕化,地区,在房山地区,在北京市的活动中都纷纷获得奖励,为我们老年大学增加了新的光环和荣誉。短期舞蹈班的水兵舞,参加了云南举办的第二届全场广场舞比赛,决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近日好消息又来:房山区首届葡萄酒产业网络摄影寻美大赛完美收官。这场大赛历时一年(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影赛主办方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近百名摄影爱好者,近万幅作品,每幅作品都是摄影师的精品之作,王文惠同学的《美酒待葡熟》作品在比赛中拔得头筹,荣获大赛一等奖!以上这些成绩,都是老年大学教学水平和学员素养及专业水平的体现,更是园丁们辛勤汗水所浇灌而成。</h3><h3>(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员素质。去年学校提出大力弘扬燕山石化精神和老年大学优良传统作风,树立团结,和谐,愉悦,文明,进取良好的校风和自我管理,自我督促,自我提高,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微信群里师生们经常交流学习经验和技能,学员们求知若渴,老师们不吝赐教。。。老年大学不是活动站,无论以前是何等的身份,进了老年大学就是学员一个身份了,都要服从管理,要尊师重教,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老有所学,文化养老的目的。我燕化老年大学办学宗旨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办学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尊严,有作为的四有老人。学员们都应为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出力献策,实现学员的人生价值。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中去,要成为助力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力量,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推动社区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传承家规家凤的中间力量。。。</h3><h3>人生如梦年华似水,携一缕清风的洒脱,采一片流云的飘逸,淡然前行且闻花香,一路欢笑一路歌,有亦师亦友恩师的相伴,有多才多艺同学们的左右,退休后来老年大学收获一定是满满的幸福和快乐,莫道桑榆晚,朝霞尚满天!</h3> <h1><b>重温老照片背后的故事:</b></h1><h3><b>分享一下张从密和王雨华二位老摄影师在1967年至1982年拍摄的部分东方红炼油厂老照片,把它献给曾经和正在为炼油厂的生产建设、改革发展和创新创优做出贡献的广大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b></h3> <h3>1971年10月9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陪同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到北京石化总厂参观访问。图为周总理在东炼污水处理场视察。</h3> <h3>1972年3月9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到东方红炼油厂视察。图为朱德委员长在彭树祯等总厂和东炼厂领导陪同下视察生产装置区。</h3> <h3>1971年5月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到东方红炼油厂视察。图为叶剑英副主席在彭树桢、朱文俊等总厂和东炼厂领导陪同下视察污水处理场。</h3> <h3>1969年6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到东方红炼油厂视察。图为李先念副总理在彭树桢、李世源等东炼厂领导陪同下视察正在建设中的生产装置。</h3> <h3>东方红炼油厂原始地貌(1967年)</h3> <h3>1967年5月3日,以兰州炼油厂、石油部机关和北京石油设计院等单位人员组成的小分队开进栗园地区,东方红炼油厂大会战拉开序幕。</h3> <h3>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的工人正在进行厂房浇灌混凝土基础的施工(1968年11月)。</h3> <h3>1969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政二公司三大队的干部职工放弃休息,在明堑工地加班清运碎石。</h3> <h3>兰炼安装公司的干部、工人和知识分子组成“三结合”小组,在现场解决施工难题(1969年)。</h3> <h3>抚顺炼建工人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克服困难制造催化裂化装置2003塔(1969年)。</h3> <h3>东炼化验室职工为支援建厂会战,土法上马支窑烧砖。</h3> <h3>为了保证炼塔一次吊装成功,工人们在炼塔起吊前齐心协力拉钢丝绳(1969年)。</h3> <h3>1969年8月8日,石楼原油转运站全部建成投用,“毛泽东号”机车牵引着十几节油罐车运进了第一列大庆原油。</h3> <h3>东方红炼油厂一期会战工程中的明堑管廊和凤凰亭装油站台在1969年9月底建成投用。</h3> <h3>1969年9月9日,炼油厂常减压装置建成投产;9月19日,减粘装置建成投产;9月27日,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三套装置的产品全部合格,实现了向国庆二十周年献礼的奋斗目标。</h3> <h3>1969年10月1日,东方红炼油厂的模型彩车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的检阅。</h3> <h3>1970年2月19日,东炼召开落实战备抢建二期工程誓师大会,传达了国务院关于加快东炼建设,把二期工程列为国家抢建项目的决定。图为大会会场。</h3> <h3>空气压缩机站是东炼五大动力系统之一。空压站的八名女徒工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学会了操作5台庞大的压缩机,确保了炼油装置试运和投产的用气需要,并在建厂初期连续多年被评为厂先进班组。</h3> <h3>1970年,为了准备打仗,当年东炼的部分职工被抽调去打战备山洞( 右一为崔国旗)。</h3> <h3>为了战备需要,东方红炼油厂民兵高炮营于1970年7月21日正式成立。高炮民兵的任务是保卫装置,保卫炼厂。</h3> <h3>东炼建厂初期,王瑞华就是供排水车间的一名班长,后来提拔为车间副指导员、党支部书记,以后又担任了公司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公司副经理。这是他1970年在班组工作时拍摄的照片。</h3> <h3>为了响应毛主席号召,1971年1月至2月间,东炼部分职工分两批在房山县境内进行野营训练,全程约600华里,每批20天时间。图为干部职工行进在大山深处的公路上。</h3> <h3>1971年4月,北京石化总厂建厂指挥部副指挥芮杏文(左四)与东方红炼油厂党委书记朱文俊(左三)、副书记孙伯成(左二)等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h3> <h3>东炼电工车间老工人、老劳模刘吉田(左二)正在和工友们商量技术改造问题(1971年)。</h3> <h3>1972年6月,炼油厂对催化装置再生器溢流管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催化剂循环量由每小时1020吨提高到1500吨,解决了催化剂循环量不足的问题。图为催化车间干部、工人在讨论溢流管改造方案。</h3> <h3>1972年12月,东方红炼油厂召开第二次党代会。图为总厂党委书记杨春茂与新当选的东炼党委全体委员合影。</h3> <h3>炼油装置的青年操作工在生产中是主力军,在大检修中也要出大力、流大汗。图为铂重整车间的小伙子在给密封设备紧螺栓(1973年)。</h3> <h3>东炼铂重整车间在1973年4月被树为全厂学大庆先进典型。5月17日,总厂党委做出了《深入开展学大庆、赶重整群众运动的决定》。图为铂重整车间党支部正在研究工作。(1975年)</h3> <h3>照片中的女仪表工叫高平,工作认真负责,主人翁意识很强。这是摄影师为她在铂重整车间维护仪表时拍摄的照片(1980年)。</h3> <h3>1975年夏的某一天黄昏,有两支男子篮球队下班以后在东炼厂办公楼前进行比赛,吸引了300多名职工在球场四周进行围观。</h3> <h3>1976年5月28日,北京石化总厂举行了首届职工田径运动会,84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东炼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图为东炼两名青年职工在一百米预赛中冲刺时的情景。</h3> <h3>蒋新生于1939年5月参加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就是团长,在解放战争中左腿负重伤,“文革”中受造反派迫害致残,1972年9月调东炼任党委书记。图为蒋书记住着双拐下车间调查研究。</h3> <h3>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东炼铂重整车间的职工正在以班组为单位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公报》。</h3> <h3>1979年春,东炼技术科正在开会研究生产技术问题,时任炼油厂副总工程师的吴仪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技术科副科长刘海燕主持,发言者是分配到东炼工作的旅美台湾留学生武进。</h3> <h3>拔河比赛大概是比较简单易行的职工体育活动之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炼工会每年都会组织各单位举行拔河比赛。图为1980年冬在厂办公楼前举行拔河比赛时的情景。</h3> <h3>吴协刚在1967年11月由石油部调到东方红炼油厂筹建处任领导小组成员,1978年3月起先后担任东方红炼油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党委书记、厂长,1984年7月起任燕山石化公司经理。</h3> <h3>1981年初夏,中央电视台为刚刚成名的歌手李谷一拍摄电视专题片,专门安排她到东方红炼油厂生产装置现场为工人群众演唱。200多名上白班和正在休息的倒班工人有幸在现场观看了演出。</h3> <h3>1982年7月24日,东方红炼油厂在胜利桥露天游泳池举办了第四届水上运动会,吸引了五六百名职工家属和子女前来围观,并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呐喊助威。</h3> <h3>1984年9月底,已经担任燕山石化公司党委书记的吴仪来到东方红炼油厂,参观“庆祝东炼投产15周年展览”。</h3> <h3>1985年元宵节前,刘海燕厂长亲率东炼舞龙、舞狮队来到燕化公司机关办公楼前进行表演,向公司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祝贺新年。许多职工群众闻讯后也赶来观看。</h3> <h3><b>不忘初心</b></h3><h3>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h3><h3>鲜血浇灌出花开的国度</h3><h3>生死相依只为了那一句承诺</h3><h3>报答你是我唯一的倾诉</h3><h3>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h3><h3>你是大地给我万般呵护</h3><h3>生生不息只为了那一份托付</h3><h3>无惧风雨迎来新日出</h3><h3>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h3><h3>向往你的向往 幸福你的幸福</h3><h3>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h3><h3>万水千山 最美中国道路</h3><h3>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h3><h3>向往你的向往 幸福你的幸福</h3><h3>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h3><h3>万水千山 最美中国道路</h3><h3>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h3><h3>向往你的向往 幸福你的幸福</h3><h3>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h3><h3>万水千山 最美中国道路</h3><h3>万水千山 最美中国道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