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朝鲜

森林

<h3>好友来电:侬朝鲜去伐? 不加思索:去哦!</h3><h3>孩子说:朝鲜有啥去头?</h3><h3>是的。两代人对朝鲜的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也知道朝鲜没什么好玩,朝鲜很穷,很封闭,和中国70年代差不多,但去了以后,还是改变自己对朝鲜的认识。</h3> <h3>平壤的凯旋门,比法国凯旋门还高。</h3> <h3>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大院,看电影是不要钱的,每周总有一两部电影,甚至更多,习惯了厂里下班的广播结束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电影通知,电影通知,今天晚上7:30在家属区放映电影——朝鲜故事片……</h3><h3>电影的重复率是百分之百,一部电影看几遍十几遍是常事,以至于后来大段大段的台词都背的出来。那个年代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在一切被封锁的年代里,电影是我们对外面了解的唯一的渠道。而除了国产电影(国产电影也有很多讲述抗美援朝的),最多的也就是朝鲜电影了,当然,那个时候也有越南电影,前苏联电影,还有阿尔巴尼亚等,但是看的最多的外国电影就数朝鲜电影了。</h3><h3>那个时候的娱乐方式也很单一,在电视机都没有的年代里,除了看电影,几乎没有夜生活,所以尽管过去了这么多年了,但是对于朝鲜电影还是记忆犹新的,像《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等等,至今想来都记得,即便是后来没有哪一部电影像《卖花姑娘》一样,换取这么多人的眼泪,还有《鲜花盛开的村庄》,讲的是一个家庭为儿子娶媳妇,介绍了一个比较胖的姑娘,儿子不喜欢嫌胖,爸爸就说: 漂亮的脸蛋能长出大米吗?听说她去年挣了600工分了。后来我们那个时候就把比较胖的人都说成——“600工分”</h3> <h3>十二三岁的时候,我们班几个女生还上台演出过朝鲜舞蹈,是《摘苹果的时候》插曲 “我们的果园像春天”,歌曲是这样唱的:我们的果园像春天啊,美丽又富饶,累累果实压弯枝头,我们多自豪……郭强老师还帮我们拍了黑白照片,几次搬家都把这珍贵的照片弄丢了……</h3> <h3>去朝鲜签证很方便,不像去其他有些国家,要房产证明,汽车证明,还有银行卡的流水账,还要去大使馆面签,还要换欧元 美金,还要租WiFi…… 去朝鲜的签证是纸质的签证,不在我们的护照上留有痕迹,去朝鲜人民币就可以通用,去朝鲜不用租WiFi,因为连手机通讯都没有。但接下来的事有些麻烦……</h3> <h3>过了鸭绿江,在车上,我拍了下面这张照片,为了更清楚的拍到鸭绿江,团友下车去拍,结果朝方人员马上过来阻止,并说要罚款,此时导游赶去,才了事,这个时候车上游客感到心里吓丝丝……<br></h3> <h3>从新义州到平壤乘火车五个多小时,没有传说中的饭难吃,还不错的饭菜。</h3> <h3>从新义州到平壤一路上看到的景色,田里插着秧苗,感觉土地也是寸土寸金,稻田与稻田之间的田埂都是窄窄的,可能就是为了多插几株秧苗吧。</h3> <h3><br></h3><h3>平壤地铁深达一百多米,里面看起来富丽堂皇。感觉非常豪华。中国游客,乘坐平壤地铁只能乘坐一个站。</h3> <h3>朝鲜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工业不发达,汽车也很少,所以基本无环境污染,保持着原生态。放眼望去,绿水青山,景色秀美,晨光夕照,风光无限。但这种景象似乎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没有奇特之处,更称不上是世界级的。整个城市给你的感觉就是非常干净,我们看到好多地方,有妇女用刷子来刷马路,朝鲜还是实行计划供应,他们很多物质都是凭票供应的。每人每月1斤猪肉,和我们七八十年代差不多,所以在朝鲜看不到胖子,男男女女都是非常苗条,女士大多数都是穿一步裙,长相俊美,不像传说中的大饼脸。而男士就感觉有一点太瘦弱,感觉营养不良。</h3> <h3>十七年前,那个时候一般游客是不能到朝鲜旅游的。教孩子大提琴的老师(上交乐)他们团组织到朝鲜演出,回来对孩子们说你们真幸福,朝鲜的孩子连温饱都是问题,十七年过去了我觉得这次到朝鲜没有这种现象,可能我们看到也不全面,我眼中的朝鲜,市容非常整洁,治安很好,人们素质也很高,人们的穿戴也是很得体,幸福感强。而且朝鲜人个个能歌善舞。</h3><h3>朝鲜的教育是免费制的教育,学生不用出一分钱,而且他们也不像中国,怕输在起跑线,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唱歌,跳舞,学电脑,画画。没有像中国孩子这么大压力。</h3> <h3>我们去的第二天,游览了金日成的故居,在路上与工作人员合影。</h3> <h3>清晨的鸭绿江</h3> <h3>没有来朝鲜之前,对朝鲜感觉就是落后就是穷。来过朝鲜后对朝鲜有重新的认识:</h3><h3> 朝鲜人民在国家的关怀下安居乐业,一路上我们没见过一个乞丐。</h3><h3> 朝鲜是一个没有贫富悬殊的国家,所以没有那么多仇视社会的人,治安良好。一路上我们下车拍照、方便时,贵重物品就扔在车上,不用担心会被盗。(只是我们拍照不能随便拍)</h3><h3> 朝鲜是一个勤劳节俭的民族,朝鲜人民以劳动为荣,一路上根本见不到一个胖子。</h3><h3> 朝鲜是一个非常团结、很有信仰、幸福指数很高的民族,虽然他们物质没有我们富足,可是他们的精神非常富足。</h3><h3> 朝鲜人民他们不用担心买房子,因为国家都分配房子,不用担心医疗,所有的医疗费都是国家承担,不用担心教育费用,所有的教育都是免费制的。</h3><h3> 但是觉着他们物质还是很匮乏的,每人每月只有1斤猪肉,还有很多物品都凭票供应,但是我们在朝鲜的几天里,感觉吃住都很不错,也许我们付的团费比较高,没有想象当中的吃不饱,吃不好。</h3> <h3>去朝鲜,入关就要复杂得多,严格的多,速度也慢得多。入关前,所有人的照相机、手机(须处开机状态以便于检查)都必须交给中方的导游集中保管(手机背面都贴着自己的名字),通关时交给朝方专业人员一一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若不符合朝方规定的将予扣留。而望远镜、朝鲜币、200mm以上焦距的照相机、移动硬盘、MP3、MP4、半导体等高科技产品及韩国、美国、日本和对朝鲜不尊重的视频等,一律不许带进朝鲜,若经发现将全部没收。人和行李在经过严格的安检后立即上车等待核验签证,朝方人员在登车对入境者一一审核盖章后,方可通行。这一点比较麻烦,还没去朝鲜之前,把自己手机里的东西删除很多,怕对方查出有什么问题。带的包,穿着t恤,好多英文,叫孩子过目一遍,是不是有一些反动内容(笑)?</h3><h3>总之朝鲜的旅行,我觉得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一场有意义的旅行,让我们知道一个真实的朝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时候,我也会想到中朝人民的友谊,数以万计的中国支援军,他们的青春热血洒在这片土地,深深的敬仰,深深的缅怀。</h3> <h3><br></h3><h3>从朝鲜回来,我们还是先回到离朝鲜最近的丹东市。我们住在丹东宾馆,它的后门就能看到鸭绿江。</h3> <h3>丹东小吃一条街。</h3> <h3><br></h3><h3>我们这去朝鲜都是飞机从大连进大连出的。大连市一座美丽的城市,是一座海滨城市。</h3> <h3>大连威尼斯小镇</h3> <h3>大连海星广场</h3> <h3><br></h3><h3>我们从上海浦东机场到大连,然后再从大连乘车到旅顺,旅顺也是一个海滨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h3> <h3>点击下面视频。旅顺港,海鸥在我们的头顶上飞翔。</h3> <h3>我们这次旅行全部都是朋友的朋友,也可谓是一个大家庭。大多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对朝鲜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也想看一看这个神秘的国家。我眼中的朝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但是经济还是没有我们国家发展的快,每次出门回来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更加爱国。回上海之前最后一顿中餐是在大连吃的,每个人都有一份满满的一盆饺子,北方的饺子的确很好吃,但是这么大一盆都吃不完,后来还剩下很多,想着朝鲜人民每个月只有1斤肉,可惜了这些饺子了。</h3> <h3>再见,朝鲜!再见,平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