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门恩重如山,同学情深似海

ZY

<h3>  公元二0一九年的春夏之交,艳阳高照,和风习习,“靖江中学”号航船满载着七九届的学生,缓缓驶入沙地小镇,停靠在母校——靖江中学。</h3><h3> 四十年前,正值花季年华的我们,带着高考落榜的忧郁,怀着金榜题名的喜悦,各自驾一叶扁舟,离开母校,告别老师,开始不同的人生之路,在漫漫的天涯路中,上下求索——有的返乡务农,有的当上工人,有的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有的走进高等学校,有的进入机关……</h3><h3> 在船上,大家还有些拘谨,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如王质烂柯,同学们相见却不敢相认,有的双鬓飘霜,有的头顶童山濯濯,有的脸上清波荡漾。</h3><h3> 一下船,踏上母校的土地,一股特殊的气味扑面而来,一种特殊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这气味和声音,就像有魔法似的,让船上的拘谨瞬间消失殆尽,回到了四十年前。往事如钱塘江的在脑海潮水汹涌而至,细大不捐。</h3><h3> 虽然往昔的苏式红楼不复存在,杂草丛生的大操场和露天的司令台也业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行政楼和体艺楼,以及绿草茵茵带塑胶跑道和看台的风雨操场,但是,气味仍存,声音依然。无情的岁月虽能催人老去,却不能把这气味和声音带走。这气味和声音校园里特有:书香,青春,草木花香和朗读声,嬉笑声。</h3> <h3>  组织者匠心独具,为这次四十周年的同学会定制了文化衫,还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班级,让大家容易识别的同时,也让校园缤纷多彩,让同学会气氛热烈。</h3><h3> 当同学们换上文化衫后,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年前。大家排好长龙,双手搭在同学的肩上,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热情洋溢地唱起经典老歌,边唱边跳,欢快地进入校园,一个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让我们敬畏的圣地,我们见到了我们的领航人——老师。</h3><h3> 老师们身着鲜红的文化衫,个个神采奕奕,气宇轩昂,仿佛也进入了时间隧道,回到四十年前。语文老师杨洪九、沈继灿,数学老师陈炳奎、钱桐生、周芬娟,物理老师何炳荣、施建明,化学老师何秉远,政治老师张水泉,体育老师张德伟,校领导朱文根。他们个个都身怀绝门独技,曾是萧山教育战线上的中流砥柱,许多人还做过重点中学的校长,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有蹊。”</h3> <h3>  学生会的高潮在学校的报告厅里掀起,主席台中央的大屏幕上轮翻滚动着老师和学生的照片,每张照片下都注明人的姓名,就像老师手上的点名册。看着大屏幕,同学们立即想起各自的小伙伴,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h3><h3> 每个班级都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感言。</h3><h3> 朱大甫同学代表一班发言,由于激动,兴奋,忘了时间,原定十五分钟的发言,讲了半个小时,还从毕业后务农,讲到去当兵,考上军校,再从军校讲到退伍后进法院工作的经历,等到主持人提醒他时间已过时,他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意犹未尽。一言以蔽之,深深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h3><h3> 企业家童金虎同学代表四班发言,由于兴奋而十分紧张,虽然精心准备了稿子,上台之后,竟然把稿子给忘了,成了即兴发言,但是,他太紧张,太激动了,肉嘟嘟的脸上肌肉在颤动,油光光的脑门上沁出汗水,发言中出现许多停顿和空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余地。说实在,在同学会上,哪怕你不发一言,只要人站在台上,就能让全场同学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h3> <h3>  钱桐生老师代表老师发言,他非常谦和,言简意赅,字字落地有声,声音宏亮,与四十年前不分伯仲,他以人们对他讲的普通话的评价为例,说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他还提到了因病不能赶来的数学老师沈有根,虽然是同行,不仅没有相轻之意,而且还十分敬重沈老师的才华。沈老师没上过大学,当时是个知青,只是个代课老师,自学成材,回上海后在上海天文台当研究员,他的经典理论“人在雨中行走和奔跑,在同一时间内人身上淋的雨量是相同的。”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而钱老师却是文革前名牌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h3> <h3>  身居厅级的俞晓光同学挥毫泼墨,即兴创作书法一幅:师门恩重如山,同学情深如海。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确实,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友情之中,最纯不过同学情。</h3><h3> 最后,实业家钱珏美同学代表筹备组发言。她总结了这次同学会的筹备过程,并感谢母校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还决定做大同学帮扶基金。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响应,决定把这次同学会剩余的钱转为帮扶基金。</h3><h3> 一天的相聚是短暂的,但同学之情,师生之情却是永久的,但愿再过四十年,我们再相会,来到母校,呼吸那特殊的气味,聆听那熟悉的声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