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本篇均为本人手机拍摄</h3> <h3> 北京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中国第二大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是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官方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庙有四进院落;分布于中轴线上的建筑从自南向北顺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孔庙内收藏有自元以来各代科举进士题名碑、乾隆年间仿制的西周石鼓以及由江苏金坛贡生蒋衡手书的十三经碑林189块。</h3> <h3>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潭柘寺在晋代名叫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br></h3> <h3>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赦建,因寺内藏有著名的永乐大钟而闻名于世。大钟寺本为皇家佛教寺庙,乾隆帝在位期间,曾多次亲赴觉生寺祈雨,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更下令辟觉生寺为祈雨场所之一,此后祈雨活动一直持续至清末。民国时期觉生寺定期举办庙会名冠京师,享誉远近。1985年正式辟为古钟博物馆,馆内展示中、外古代钟铃共400多件。</h3> <h3>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官,在天安门的东侧,前身是皇室太庙,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解放后,太庙改为劳动人民文化 宫。</h3> <h3> 普渡寺位于南池子大街东侧,其址原为明代东苑(又称南城、小南城)中之重华宫,南界在今缎库胡同。明末被毁,清顺治初年改建为摄政王多尔衮之睿亲王府。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于喀噶城。乾隆四十年(1755年)赐名“普度寺”,正殿名“慈济殿”。</h3> <h3>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h3> <h3> 牛街礼拜寺位于北京广安门内牛街,是北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其始建于辽代统和十四年(996年),由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创建。</h3> <h3>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 报国寺始建于辽代,但规模很小,“有寺无额”,世称小报国寺。明初塌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京师大地震,报国寺大部建筑坍塌。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得以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br></h3><h3> 报国寺,如今是以经营书籍、邮票、钱币为主的文化市场。</h3> <h3> 天宁寺位于广安门外护城河西岸北滨河路西侧的天宁寺前街上。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檐式砖塔,为辽代时所建。
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br></h3> <h3>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始建于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金末重建为太极宫。
白云观内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有“三宝”: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br></h3> <h3>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广济寺位于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占地2.3公顷。始建于宋朝末年,名西刘村寺。明天顺初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下诏命名“弘慈广济寺”。1931年寺院失火焚毁,1935年重建。</span><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法海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至正统八年建成。原寺庙规模宏大,明、清时多次重修。</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法海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北侧,原是道教正一道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东岳庙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面貌。</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目前,北京东岳庙已建立起了北京民俗博物馆。</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正觉寺,位于绮春园正宫门之西,与绮春园既有后门相通,而又独成格局,单设南门。正觉寺实际上是清帝御园圆明园附属的一座佛寺,俗称喇嘛庙。</span></h3> <p>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区55公里。红螺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名山古刹,有着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雄伟。这里除了庙宇的雄伟以外,红螺寺的古银杏树更为出名。</p><p> (本组照片为朋友提供)</p> <p> 广化寺始建于明朝,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p> <p> 宣仁庙在东城区北池子大街2号、4号。俗称风神庙,清雍正六年(1728)效建,以祀风神。庙门坐东朝西,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祀风伯,风殿祀八风神。该庙琉璃影壁、山门、钟鼓楼及几层殿宇均保存。为北京市重点保护单位,目前不对外开放。</p> <p> 凝和庙在北京东城区北池子大街46号。俗称云神庙。故宫外八庙之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民国时期,改为北平市第四十三小学,现为北池子小学使用。</p> <p> 北顶娘娘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路,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的北端,北京北端的标志性建筑。北京地区五顶八庙中五顶之一,庙内原供奉碧霞元君、天仙娘娘、送子娘娘、东岳大帝、关帝、药王等神祇。</p> <p class="ql-block"> 在中关村广场南侧,有一关帝庙,叫黄庄双关帝庙,此处现为“慧聪书院”。中关村广场的现代气派与古典风格的小庙形成强烈对比。关帝庙门前立有一对石狮,大门右侧立有栩栩如生的关羽雕像。此处为海淀区2012年文物普查登记项目。</p> <p class="ql-block">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p><p class="ql-block"> 2015年12月6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妙应寺经过两年七个月的修缮后</span>对外开放。2019年11月19日,妙应寺白塔因文物建筑修缮及彩画保护工程,自2019年6月起闭馆2年,2021年6月10日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后街10号院的庆云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经文物腾退修缮后,这里作为北京金石博物馆开门迎客,并于19日举办“古建新生,金石永固”主题首展。</p> <p class="ql-block"> 前门关帝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年(1388年),是北京城内两座庙宇之一。庙内供奉着关圣帝像,庙宇坐北朝南,山门三间,正房三间,硬山筒瓦调大背,施施子彩画。庙内还有石碑五座,香火旺盛,每年五月初九举行磨刀典礼时,会举行磨刀仪式。庙内的关帝像被认为是明世宗时大内的旧物,传说主凶,必遭“雷邪”,因此香火极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