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期二小小组活动简报</b></h1> <h3><font color="#01010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收看2019年6月吴正宪名师团队赴蒙支教(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有感</b></h1></font></h3> <h3><i style=""><b><u>一、吴正宪老师精彩展示《比的意义》及说课。</u></b></i></h3> <h3><font color="#010101"> 6月12日,伴随着清脆的放学铃声,学校工作坊的骨干教师们匆匆移步五年级办公室,覃殿珺老师早早的打开了电脑,通过网络回放收看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这一精彩课例。</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卢美她 覃殿珺 吴秀锦 莫婷茜 覃英凤 覃桂花 潘勤等 谭孟鲜八位老师正在认真收看回放<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吴老师给我们呈现的《比的意义》一课简约而不简单,全课中没有花哨的幻灯片,却巧妙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分享、碰撞的空间。课堂中,吴老师给学生们提供了大量自主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机会,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font></h3> <h3> 给我留下印象特别深的是吴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的话语是那么的平易近人,让学生学习起来特别有信心,如“真是服你”、“我喜欢认真思考的同学”、“你懂了吗”“改错还得自己来,你学会了吗”……整堂课下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果真是聊着聊着就会了,学着学着就懂了,真的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好老师。<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倡一个都不能少,关注边缘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吴老师从未有过一句“错了”,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吴老师提倡最原生态的课堂,有生命力的课堂,让孩子们在不经意间领会了知识的产生,在数学的课堂上,重复记忆太久,理解一次足矣!她的课堂不急不慢,幽默风趣,尊重学生,仗着一支粉笔,在她和孩子们的圈圈画画中,孩子们不断思考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font></h3> <h3> 吴老师是一位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中她提到,课堂教学不光是要有好的设计,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关注生成,关注学生的错误,课堂是动态的,是鲜活的,不要害怕孩子出错,因为错着错着就对了,说着说着就会了,聊着聊着学生就明白了,让学生努力在错误中寻找答案。她还在讲座中提到,一节好课应该是教师用心、用情和孩子们思维碰撞的过程,而不是老师自导自演的一场电影,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与老师对话,更应该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究探索新知识,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这才是真正学数学。<br></h3> <h3><b><i><u>二、武维民校长专题讲座—《理解儿童,理解数学》。</u></i></b></h3> <h3> 武维民校长结合吴正宪老师的课例,进一步剖剖析了“儿童数学教育”的主张。<br></h3> <h3> 名师团队们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构建了健全的儿童数学教育体系。<br></h3> <h3> 武维民校长的讲座让我们深刻明白了:教育是陪伴,教育是呵护,儿童需要陪伴与呵护,两者兼具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应该本着一颗让儿童幸福的心去传授知识。<br></h3> <h3><b><u><i>三、张秋爽老师关于《让学生经历缓慢的知识形成的过程》讲座。</i></u></b><br></h3> <h3> 张秋爽老师在讲座中说的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数学变得简单,让数学走进儿童”。从她的讲座中我深刻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清楚教学是由经验向科学概念的运动过程。再回顾吴正宪老师的课堂,都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为起点,利用学生的经验,对接学生的经验,调整学生的经验,从而完成儿童对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这一漫长的过程虽然走的艰辛,但学生学的踏实、学的快乐、学的有趣。<br></h3> <h3> 张老师说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学习上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猜测、推理、验证,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br></h3> <h3> 精彩的讲座往往让人觉得短暂,但三位老师老师给予我们的启迪很多。我们将用心去感悟教育,用爱去感染学生,立足课堂教学,努力打造轻松、愉悦的优质课堂,同时本着“有教无类是大爱,因材施教是智慧”的教学理念,秉着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位学生的高尚师德为指引,用心用情去教育学生,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将为之努力奋斗!<br></h3> <h3><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编 辑:谭孟鲜</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图片收集:谭孟鲜</h3><h3>审 核:卢美她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