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旅(1)——新西伯利亚

赛里木

<h3>  时间:2019年6月17日,地点:新西伯利亚,天气:局部多云,温度17℃/10℃,风力3级。</h3><h3> 由乌鲁木齐搭乘西伯利亚航空航班,经2小时40分抵达俄罗斯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亚,时差2小时。也就是在临晨时刻,我们终于踏上了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开始了俄罗斯十日游。按行程计划第一站就是新西伯利亚,再依次为贝加尔湖、圣彼得堡、莫斯科的顺序,最后乘机返回乌鲁木齐,结束整个行程。</h3> <h3>  《俄罗斯》一书的作者西蒙-里奇蒙德,是这样描述俄罗斯的:"幅员辽阔的俄罗斯应有尽有,从历史名城和拥有田园风光的乡村,到丰富的艺术遗产,史诗般的火车旅行和被伏特加点然的夜生活。"</h3><h3> 我们的导游将俄罗斯概括八个字:"地大物博,地广人稀。"</h3><h3>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国土横跨欧亚两大洲,面积约170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人口只有约1.2亿。</h3> <h3>  我们这一代人,对俄罗斯有着太多和复杂的情结。从小学生起就知道,我们隔壁有位"苏联老大哥",学校开的唯一一门外语课是俄语,没学多长时间也中断了,至今也没记住几句单词。随着年轮的增长,苏联的散文、小说、诗歌、音乐、歌曲、电影伴随着我们这代人成长,并深深的留下难忘的记忆。当然中苏关系的起伏、曲折,以及到独联体的解体也都一一见证。时至今日,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在莫斯科两国领导人都称这是中俄关系最好历史时期!</h3><h3> 碰巧,正是缘于这种割舍不了的情结和期待,计划两年的俄罗斯行,终于与历史的今天相遇。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亲临隔壁这个伟大的国家走走看看……<br></h3> <h3>  新西伯利亚城市人口150万,属俄罗斯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圣彼得堡、莫斯科(这就是导游称为的地广人稀)。建城于1893年,行政区位上是新西伯利亚州的首府,鄂毕河穿城而过。</h3><h3> 新西伯利亚地理位置,位于西伯利亚平原东南部,大部分土地位于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之间。当导游说:"我们的阿勒泰地区与新西伯利亚有紧密的联系"时,大家都为之一震!原来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水汇入新西伯利亚的鄂毕河后,最终流入北冰洋。这就是地理知识告诉我们的,我国唯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的关系。这也从另一面说明,中俄关系不管从地理、人文都是源源流长……</h3> <h3>  午餐特别安排在市郊,白桦树林餐厅享用高加索特色餐,做为新疆生活习惯了的人,还是很能适应的。吃过午餐后,乘车沿市中心主路红色大街抵达——列宁广场,进行新西伯利亚主要景点的游览。仰望雄伟高大的列宁铜像,使我们这代人不由自主的回忆起,只有在那个集体中才能体现价值、感受幸福的时代(伟大的苏维埃时代),即"土豆烧牛肉"的社会主义境界,那种场景仍然记忆犹新。</h3> <h3>  紧挨列宁广场标志建筑,就是新西伯利亚国立模范歌剧院(他们的歌舞在新疆人民大会堂也演出过),它是三大新西伯利亚标志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式歌剧院。圆顶以数千片银色瓦片覆盖,询丽夺目。今日阴天,机会不佳。</h3> <h3>  位于鄂毕河左岸的胜利公园,是我们在新西伯利亚全天游程的最后一站。晚餐后即可前往机场,飞往下一个目的地——伊尔库茨克。</h3><h3> 在这里无名烈士不灭圣火,坚强的母亲雕像,烈士纪念碑,以及二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的各型武器,日夜守护着长眠在这里的二战中为国牺牲的将士们。据导游介,二战中西伯利亚地区就牺牲了有三万将士。</h3> <h3>  怀着敬仰的心情, 在胜利公园瞻仰二战无名烈士即将结束时,看到本地群众有序的拿着鲜花走向无名烈士纪念碑,有大人有小孩。据专带俄罗斯旅游团的领队介绍,二战记念广场在很多城市都了有,除有组织的以外,年轻人结婚、小学生定期活动都要前往献花。</h3><h3> 世人称俄罗斯民族为战斗民族!由此你可以看出,俄罗斯人民对信仰基因的传承坚守,更能理解这个民族不愧为这个称号。</h3> <h3>  从飞机上的俯瞰,到地面上新西伯利亚的慢步,一叶知秋,你能感到俄罗斯是一个绿色的国度。在桦村林中的歺馆,在胜利公园里,在鄂毕河两岸,在街道旁,你都行走在绿草和林荫下,清凉怡人。也许,我们来对了时节。</h3><h3> 导游介绍自豪的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是:中国是在城市中栽树,俄罗斯是在森林中建城。想来,还是有点符合实际情况。</h3><h3> </h3> <h3>  这是踏上前苏联老大哥地盘的第一天,走马观花,记录点滴,这也是心底情结的使然。明天,俄罗斯最美的湖畔,西伯利亚的"蓝眼睛"——贝加尔湖,在等着我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