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我们永久的记忆 (原空军高炮八师子弟随父辈调防上海五十周年纪念活动1969—2019)

李军

<h3><h3>筹备组组长尹齐姐</h3></h3> <h3>纪念品</h3> <h3>左起:赵闽榕、刘秀芬、李军、林俐、刘捷英、曹津跃、尹齐、胡翠兰、魏宝妹</h3> <h3>负责的签到的赵闽榕、胡翠兰</h3> <h3>引言:《从军营走来》的大院孩子,因为父辈军缘而走到一起,无论岁月怎样流逝,那军缘那大院情节,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早已融入我们的生命!融入我们的灵魂…… </h3><h3>大院里有我们的世界 </h3><h3>大院里我们的亲情 </h3><h3>大院里我们的牵挂 </h3><h3>大院里读我们的心声 </h3><h3>无所谓距离 </h3><h3>无所谓时间 </h3><h3>天涯海角的军娃</h3><h3>永远不会忘记……!</h3><h3>2019.6.2于上海</h3> <h3>大合影</h3> <h3>主持人:曹津跃、尹齐</h3> <h3>左起:汪洋、刘捷英、武军英、赵晶凯、刘玉英、曹爱玲、曹爱华、曹爱敏、吕京津、赵素萍</h3> <h3>左起:汪洋、刘捷英、武军英、赵晶凯、刘玉英、曹爱玲、曹爱华、曹爱敏、吕京津、赵素萍</h3> <h3>左起:黄启召、王春香、夏辉、任淑珍、韩永生、夏军、杭卫、唐菊仙、唐海兰、丁小卫、曹津生</h3> <h3>左起:苏朝津、孙晓梅、秦琼、胡冬兰、胡青荣、季津飞、季津洪、赵晶智、王长河</h3> <h3>左起:王玲、王雷、江明、王燕云、于娟娟、李小惠、潘少华、周平、周立、周成</h3> <h3>左起:曹津跃、尹齐、林俐、李信阳、胡翠兰、刘秀芬、李军、赵闽榕</h3> <h3>尹齐姐朗诵:深深的大院 浓浓的情怀</h3><h3>各位发小:大家好!</h3><h3>今天,高炮八师的发小们欢聚在这里,纪念我们随同父辈进驻上海50周年。1969年的5月底,6月初,我们跟随父母来到上海,在这里生活成长,度过了宝贵的青少年。不觉中时间已经过了50年,50年时间不算短,但回头一看就是弹指一挥间。50年来,部队大院和每个家庭发生了多少难忘的故事,这其中又饱含多少酸甜苦辣,风寒冷暖,一切都深深的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h3><h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的父辈从枪林弹雨中走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建国后,共同的目标把他们聚拢到一起,他们在国土防空、建设祖国、抗美援越作战中功勋卓著,在共和国的军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50年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逐渐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业绩却永记心间。他们是我们心中的丰碑,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心中的参天大树。他们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做事,他们的品德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们在任何复杂纷繁的局面下都能从容应对,充满底气和力量,我们为有这样的父辈感到荣耀,感到自豪!</h3><h3>我们生长在军人家庭,在部队大院里长大,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教育,军人的秉性是我们的风骨,不屈不挠是我们的血脉。嘹亮的军号伴随着我们成长,记忆中是帅气的军装和帽徽、领章;记忆中是勇敢,坚韧、顽强的淳淳教诲;记忆中是父辈慈祥的面容和温柔的目光。大院的生活培育了我们“真诚、善良、阳光”的性格,锤炼了我们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精神,让我们明白了“爱”与“恨”。我们从少不更事到笑傲世界,靠的是父辈的教诲和大院精神的熏陶。</h3><h3>在大院里,我们相识,相知;在大院里,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嬉戏玩耍,一起上学,放学。我们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心心相印,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结下了深情厚谊。父辈的友情在我们身上延续,50年世事变迁,时间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我们的大院情怀,部队大院是我们永久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大院情怀是连接我们心灵的桥梁和纽带,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分离多久,只要说一声:“我是大院的孩子,”就会得到心理认同,亲近感就油然而生。这种情谊是专属于大院孩子们的,没有大院生活经历的人是无法感知和理解的。</h3><h3>发小们,50年过去了,昔日的时光不在,大院生活只能是美好的回忆,我们要面对现实。现实是我们大都步入了中老年,不少人做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年龄虽然大了,但我们的心态不老,初心还在。我们要把父辈的精神和大院的文化作为传家宝留给后代,让它发扬光大,永不失传。如今我们大都已退休,处于“奔六、奔七”的阶段。时不我待,趁着身体还算健康,家庭负担不是很重,时间也较充裕,要经常聚聚聊聊,外出走走看看,不要为家庭所累,为生活所累,为后代所累,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h3><h3>最后祝各位发小家庭幸福,精神愉快,身体健康!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我们今天的团聚,为部队大院的情怀,为幸福开心的每一天干杯!</h3><h3>作者:赵宁宏哥</h3> <h3>赵宁宏哥</h3> <h3>林俐姐朗诵:我们是军营大院的孩子</h3><h3>岁月匆匆而去,留下的的记忆却还是那样清晰。那远去的岁月,大院是我永远的记忆。在那有军营里的一个特殊群体,有我没有血缘的姐妹兄弟。我们是军营大院的孩子,生活成长在军旗下,</h3><h3>带着红色的根基我们开创新天地。</h3><h3>大院是我永远的记忆,永远抹不去的大院情怀啊,常常勾起我满满的回忆。在这里我懂得了军人的责任和担当,理解了坚强和牺牲的意义。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父辈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他们用生命书写辉煌,南征北战,经历无数战役,解放战争,援越抗美,处处有他们的踪迹。他们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不折不屈。</h3><h3>大院是我永远的记忆,我们在这里接受思想的洗礼。信念坚定不移,行动始终如一,心底里埋下善良的种子,为社会做贡献,我们有了精神动力。岁月如梭,五十年转瞬逝去。我们像一粒粒种子撒往祖国各地,变得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不变的是我们对部队的深厚情谊。虽已离开军营,但军魂依然在胸,父辈的红色基因在我们身上传承。</h3><h3>大院是我永远的记忆,生命中那一段大院的生活,我永远不会忘记。怀念那时的生活简单快乐,记得那时真诚纯洁的友谊。2019建国70年让我们相聚,还原童心,珍惜拥有,怀念过去,抚今追昔,斗志昂扬,抒发志气。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大院的姐妹兄弟,让我们不忘使命,初心牢记。</h3> <h3>王春香姐朗诵:父亲这一辈</h3><h3> 父亲这一辈,是从苦难里熬过来的一辈,饱经战火洗礼后的中国,处处贫瘠,处处需要建设,一年四季种下的土地,常常饥不裏腹,但生活的曙光无处不在,再苦再难也要有希望。父亲也终于有机会,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懂得了,知识就是力量。</h3><h3> 贫困落后的中国要努力变强,人们肩挑背杠在这片黄土地上。父亲又参军过了鸭绿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父亲逐渐变的坚强。二十岁的小伙血气方刚,为保卫祖国战斗在异国他乡。光荣回返国内,知识又成为他的向往。军校再次成为他的殿堂,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每一位中国人都在奋发图强。</h3><h3> 父亲这一辈,让祖国变得强大是他们的梦想,挥热汗、洒热血,光着膀子努力干,这还不够。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才能支撑我们祖国的脊梁。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奉献了毕生的力量,研究出两弹一星,上到太空追寻宇宙奥秘,下到深地探研地球核心,神秘的大海,冰冻的南北极。父亲这一辈,努力求索,努力专研,一直到白发苍苍,也在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h3><h3> 七十年的风风雨雨,共和国还很年轻,父亲却已皱纹满额,白发满鬓。但他的心却依然年轻,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宏亮有力。听到父亲的声音,仿佛听到时光在沉吟,他的声音有着岁月的年轮,那是成熟稳重的沧桑,那是磅礴大气的气量,它来自于父辈的身躯,因为,他们伴着共和国成长,艰难的岁月赋予了父亲这一辈,顽强奋斗,生生不息的力量。</h3> <h3>孙晓梅舞蹈表演:《梦见你的那一夜》</h3> <h3>4号桌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h3> <h3>游戏获奖者</h3> <h3>左起:爱玲姐、刘大姐、爱华姐、爱敏姐</h3> <h3>我们举杯同乐🍻🍻🍻</h3> <h3>原高炮八师发小在天津德才里师部大礼堂前留影</h3> <h3>2015年6月,部分发小在原高炮八师所在地德才里大门口合影留念</h3> <h3>原高炮八师二十二团部分发小与辅导员魏亚平叔叔、李克叔叔在上海少年村二十二团团部礼堂合影留念</h3> <h3>上海市少年宫合影</h3> <h3>现在的我们</h3> <h3>刘玉英大姐</h3> <h3>曹爱玲二姐</h3> <h3>姐妹情深</h3> <h3>赵晶凯大哥和刘大姐</h3> <h3>刘玉英和刘捷英姐弟</h3> <h3>七十年代于上海</h3><h3>左上:林俐、赵素萍</h3><h3>左下;尹齐、赵闽榕</h3> <h3>现在的我们</h3> <h3>69年与班主任老师在平山道小学合影留念</h3> <h3>老师,看看现在的我们。</h3> <h3>不爱红妆,爱武装</h3> <h3>好久不见的白志明大哥</h3> <h3>我爱祖国的蓝天🎤🎤</h3> <h3>胡老弟辛苦啦!</h3> <h3>活动在欢歌笑语声中圆满结束。</h3> <h3>愿美好的时光</h3><h3>留下怀想,让你回忆</h3><h3>愿永远的大院</h3><h3>珍藏心里,让你铭记</h3><h3>祝大院孩子们</h3><h3>天天快乐,吉祥如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