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娃缅父辈 影照寄深情 (2)

軍魂追梦

<h3>  军娃的父辈,是伟大、光荣的人民军队优秀成员,是共和国的奠基石,是共和国的催生者!!父辈们在毛泽东旗帜的指引下,战胜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h3><h3> 父辈们用他们钢铁的臂膀托举着共和国一步步走向辉煌!!</h3> <h1>   赞 我 们 的 军 人父 辈</h1><p class="ql-block"> ( 作 者: 或 粤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院孩子,是我们共同的符号。</p><p class="ql-block"> 軍人父辈,是我们共同的自豪!</p><p class="ql-block"> 五百人群,有着五百个军人父亲。</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先驱者;</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抗击日本鬼子的将士;</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推翻蒋家王朝的践行者;</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跨过鸭绿江抗美保家的战鹰!</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乌龙山剿匪》的猎手;</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抗印、抗越、保卫珍宝岛的冲锋枪!</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筑起新中国的铜墙铁臂、万里长城!</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毛主席、共产党的队伍,</p><p class="ql-block"> 他们用青春年华、血肉之驱推翻了一个旧中国,</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我们的开国将军,</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我们的战斗英雄,</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我们的国际主义战士,</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我们共和国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我们海陆空炮火箭軍的创立者,</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我们共同的军人父亲!</p><p class="ql-block"> 五百个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 五百个军人父亲。</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着各军兵种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是军人子弟,</p><p class="ql-block"> 我们接过父辈的枪,</p><p class="ql-block"> 冲向新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享着父辈打下的江山,</p><p class="ql-block"> 我们更需传承地去保卫幸福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我们光荣的父辈已渐渐逝去、老去…</p><p class="ql-block"> 而继承父辈的意志则是一代代軍人子弟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父亲:军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p> <h3>  史可全(1894-1979),原名史太金,干驿镇史岭村人。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夏,党组织派他到江陵县马家寨从事地下交通工作。1931年春回家乡任苏维埃拥红委员。1932年4月参加天汉游击队,同年9月编入襄北独立团任一营军需。1932年11月任红三军八师二十二团二连司务长。1932年5月任七师二十团一营军需。此后任第十一团供给部主任,红二方面军四师供给部长,二方面军粮秣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二0师三五八旅、晋绥军区二军分区、中原军区第三军分区供给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雁门军区、七纵队和第七军供给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军区后勤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底离休后,曾任湖北天门县政协副主席,1979年7月在武昌病逝,享年85岁。</h3><h3><br></h3> <h3>  301医院病房阳台上的守望——</h3><h3> 开国将军史可全在女儿史紫云的陪同下,来到病房阳台,远眺前方彭老总……</h3> <h3>  父亲陈希贤,1936年6月参加红军,同年10月加入牺盟会,在薄一波同志领导下的决死一纵进行抗日活动。历任班排连营团政委等职,带领所属指战员在敌后打击日寇。先后参加过多次杀敌除奸,反扫荡,拔据点,炸碉堡,救乡亲,护秋收,开辟根据地等战斗。1940年后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即后来的中原解放军亦称二野)。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最著名的就是百团大战,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在渡江战役中负伤返回后方,康复后就一直从事军队后勤工作。</h3><h3> 1988年获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勋章。</h3><h3> 革命前辈陈希贤及夫人李润香影照。</h3><h3>上左: 母親李润香。上右: 父母合影照。</h3><h3>下左: 父親单人照。下右: 父親(戴围巾者)同战友们的合影照。</h3><h3> </h3> <p class="ql-block">上左: 父親授街时着礼服的影照。</p><p class="ql-block">上右: 母親(前右)同战友们的合影照。</p><p class="ql-block">下左: 父親同女儿陈筱萍的合影照。</p><p class="ql-block">下右: 全家福影照</p><p class="ql-block"> 前排: 母親、父親。</p><p class="ql-block"> 后排: 姐姐. 哥哥. 弟弟. 陈筱萍.</p> <h3> 父親陈时生,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小南沟人,1925年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任八路军129师教导团通信员、随营学校侦察员等。曾在抗大六分校、延安炮兵学校学习,参加了百团大战及太行根据地反扫荡战斗。后任太行军区四分区警备参谋。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太行军区独立二旅、晋冀鲁豫野战军九纵队侦察科参谋、第二野战军15军代理营长、营长、空军260师大队政委等职。参加了强渡黄河、郑北、准海、渡江及广东、广西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参与了创建装甲兵的工作,先后任空军汽车学校队长、志愿军15高炮团副团长、代团长,解放军坦克兵学员,华北军区坦克自行火炮团团长,第一机械化师重型坦克团团长,中型坦克团团长,辽宁省军区沈阳军分区、铁岭军分区、抚顺军分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坦克师师长,坦克训练基地司令员,装甲兵副司令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援予中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96年病逝于沈阳。<br></h3> <p class="ql-block">  父親同母親吳峰林志同道合,在革命的队伍里喜结良缘,相爱相伴!</p><p class="ql-block"> 母親1931年生于河南省.1944年参军,1949年3月入党。参加了抗曰戰爭、解放战爭、抗美援朝。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九纵干事、二野15军隨營學校區隊長、十五軍政治部幹事,1955年转业到地方。</p><p class="ql-block"> 親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光辉的一生,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您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我们眼前。长歌当哭,泪水滢滢,苍天悠悠,思绪绵绵。您们走的太匆忙了,带着对儿孙的万分眷恋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悲伤。想起您们的养育之恩和您们勤勉助人操劳的一生,我们不禁掩面而泣.心痛不已。</p><p class="ql-block"> 秋雨绵绵.浸润着我们无尽的思念.流云不语.带去了我们永远的牵挂。親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在天国勿再惦念尘世儿孙,我们一定会传承您们的红色血脉和留给我们的优良品质,走好各自的人生之旅,实现中华儿女共同的中国梦。</p><p class="ql-block"> 安息吧敬爱的爸爸.妈妈!</p> <p class="ql-block">  革命老前辈陈时生影照</p><p class="ql-block">上图: 全家福影照</p><p class="ql-block"> 左起: 舅舅、父親、母親。</p><p class="ql-block"> 二姐、大姐、陈亚红。</p><p class="ql-block">下图: 永志不忘,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 父母親的碑文。</p><p class="ql-block"> </p> <h3>  蒋伯伯的影照</h3><h3> 上图: 蒋伯伯豁达开朗,2019年二群迎新聊天之际,蒋伯伯的女儿海娃蒋苏海即时把蒋伯伯向二群军娃敬礼的照片拍下来发到了群里,令二群军娃肃然起敬!</h3><h3> 下图: 左为蒋伯伯不同时期的影照,从其所着军服中可看出海军的发展和变迁。</h3><h3> 中为蒋伯伯离休后与夫人相伴的幸福休闲生活。</h3><h3> 右为蒋伯伯所获勋章和勤耕不辍写出的大量作品,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滿天"!</h3> <h3>  父亲巩龙海一九四六年在胶东参军入伍,曾先后参加了山东战场各个战役及淮海我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一九四九年底至一九五O参加了宁波舟山解放战役,随后又参加抗美援朝(二次入朝)。父亲曾多次荣立战功,母亲一九五六年随军并育有我们四个儿女。父亲母亲的一生是光荣伟大的一生! 我们永远缅怀!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h3><h3>下左图: </h3><h3>父親巩龙海、母親闫爱香与大姐巩韶春的合影照。</h3> <h3>上左图: </h3><h3> 前排: 左巩韶青、中巩韶华、右巩韶春。</h3><h3> 后排: 左弟弟巩晓光丶母親闫爱香、父親巩龙海</h3> <h3><br></h3><h3> 我的父亲徐立春,1945年3月参加革命,曾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泰安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舟山等战役。战斗中,父亲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多次荣立战功。</h3><h3> 舟山解放后,父亲守岛戍成边20多年,不怕苦不怕累,工作兢业业,任劳任怨。</h3><h3> 1976年转业至航天部825厂,先后担任党委书记、顾问等职务。继续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奉献才智。</h3><h3> 父亲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爱党、爱国、爱人民、爱舟山,因此,他为我们姐弟三人分别起了“爱国”、“爱民”、“爱舟”的名字。</h3><h3> 我的母亲于德英,青年时即加入了党组织,1958年与父亲结婚后,为了支持父亲的事业,她毅然来到海岛,相夫教子,做一个贤妻良母,为父亲、为儿女操劳辛苦一生。</h3><h3> 我们三个子女,也都以父母为榜样。两个弟弟子承父业,先后参军入伍。</h3><h3> 革命前辈徐立春影照</h3><h3>下图: 全家福影照</h3><h3> 前左起: 徐爱国、徐爱民、徐爱舟。</h3><h3> 后左起: 母親于德英、父親徐立春。</h3> <h3>  革命前辈徐立春影照</h3><h3> 上左: 父親佩衔影照。</h3><h3> 上右: 父親同母親的合影照。</h3><h3> 下图: 全家福影照</h3><h3> 前左起: 母親于德英、父親徐立春。</h3><h3>后左起: 徐爱民、大弟弟徐爱舟、小弟弟徐爱国.</h3> <h3>  父亲夏金庭,辽宁沈阳人,生于1930年11。</h3><h3>1949年2月参军入伍,同年入党。早先在四野442团,抗美援朝时回国入选海航一期的飞行学员。跟苏联教官学文化、学飞行,家中还有和苏联教官的多张合影。父親参加了解放中南、西南、浙东一江山岛的战斗。还执行了解放大陈岛的轰炸任务,并担任带队长机。在海航一师历任飞行中队长、大队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海航正师职研究员等职。父親在飞行一团团长任上长达十三年,同时也是海航轰炸机飞行时间长最长的师级干部。</h3><h3>父親的光辉形象永远、永远隽刻在我的心里!</h3><h3>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h3> <h3> 父亲王保山一九四七年初在胶东即东参军入伍,所在部队曾隶属胶东军区,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一纵二师(三野九兵团),先后参加了山东战场的多次战斗战役,并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上海战役,在战斗中多次荣立战功。一九五一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步校(后为第四步兵学校)学习。</h3><h3> 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弟三人,高中毕业后先后参军入伍。实现了老父亲″子承父业″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愿望。 我们永远怀念亲爱的父亲,并将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h3><h3>上图: 父親王保山同母親张竹梅的合影照。</h3> <h3>上图: 全家福影照</h3><h3> 左父親王保山、右母親张竹梅。</h3><h3> 左三弟王建平、中二弟王建国、右本人王建军。</h3><h3>下图: 父親同战友们的合影照。</h3><h3> (后排右 父親王保山)</h3> <h3>  武绪昌,1930年1月出生,河北省武安人。1945年5月参加革命,1946年6月入党。1947年2月,在晋冀鲁豫太行军区政干校学习,同年5月随二野挺进大别山。参加了克襄樊、战淮海、渡长江、解放浙江、进军大西南的战役。赴朝作战参加了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上甘岭等战斗。荣获解放奖章,朝鲜国旗勋章。</h3><h3> 父親曾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34师军事法院院长、12军34师102团政委、12军34师政治部副主任、安徽省淮南市革委会副主任、安徽日报革委会主任、浙江省金华地区检察分院副检察长、浙江省金华地区司法处处长、浙江省金华市人大法工委主任等职务。</h3><h3>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淡泊名利的一生、他的一生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星星,闪烁着奋斗不熄的光芒!</h3><h3> 革命前辈武绪昌的影照。</h3><h3>上左: 风华正茂时的父親。</h3><h3>上右: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h3><h3> 在朝鲜冰天雪地中迎风傲雪的父親。</h3><h3>下左: 父親同母親唐贤琴的合影照。</h3><h3>下右: 青春韶华时的父親。</h3> <h3>  革命前辈武绪昌影照:</h3><h3> 上左: 父親佩衔影照。</h3><h3> 上右: 佩红帽徽.红领章的父親。</h3><h3> 下: .在党代会上作报告的父親。</h3><h3><br></h3> <h3> 父亲邵书凯,河北邯郸魏县人,生于1925年6月,卒于2010年2月,享年85岁。</h3><h3> 父親1939年6月参加革命(尽职于晋冀鲁豫部队、中原野战军六纵、二野12军),1948年入党。经历了抗日战争,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及晋冀鲁豫各战役。解放战争,千里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抗美援朝,参加了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金城防御战。</h3><h3> 荣获了解放奖章,朝鲜国旗勋章。</h3><h3> 父亲曾先后担任:陆军12军军门诊部主任,陆军12集团军第97医院副院长,1985年离职休养。 父亲从军46年,战争年代,历尽艰苦,和平年代,对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业。父親杏林戎马一生,悬壶行伍一世。为国尽忠,奉献终生。七十一年的革命生涯,父親襟怀坦荡,两袖清风,为人正直,顽全大局。父亲的一生是光荣伟大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h3><h3> 我们永远缅怀、景仰我们的父親!永远!!</h3><h3> 革命前辈邵书凯影照</h3><h3>上图: 1950年12月14日12军卫生科排以上干部合影照。(后左1是父親邵书凯).</h3><h3>下图: 1950年12月30日12军警卫营连以上干部合影照。(后左3是父親邵书凯)</h3> <h3>父親各个时期同战友们的合影照。</h3> <h3>  革命前辈邵书凯影照</h3><h3> 上图: 父親不同时期的单人照。</h3><h3> 下图: 1958年9月,父親(左1)在浙江金华下连当兵时与战友们打牌的合影照。</h3><h3><br></h3> <h3>  革命前辈邵书凯影照</h3><h3>上左: 父親和母親张淑婷的合影照。</h3><h3>上右: 五兄妹 </h3><h3> 前左大哥邵华、中邵建华、右大弟弟邵卫华.</h3><h3> 后左小弟弟邵淮华、右小妹邵梅。</h3><h3>下图: 1999年12月欢迎老军长李德生来合肥视察合影照(第3排右10是父親)。</h3> <p class="ql-block">  父親和金玉,祖籍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大堡头乡两水村,生于1926年阴历十月十七。</p><p class="ql-block"> 父親1947年2月参军,1948年3月入党,从軍33年。参加了三打运城、临汾攻坚、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扶眉战彼、秦岭战役、成都战役、四川剿匪、抗美援朝等战斗。历尽了枪林弹雨和生死瞬间,见证了人民軍队8纵24旅(180师)从组建成立到成长壮大的全过程。先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軍8纵24旅72团2营机枪排战士、副班长、班长,60軍180师540团2营机枪连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1951年3月入朝作战,1952年9月在解放軍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学习。1955年3月学习结业后历任60军180师540团炮兵主任兼炮营营长,安徽省军区独立一师3团副参谋长,安徽建设兵团三师12团副团长、安徽建设兵团磷肥厂厂长(安徽省江淮磷矿的前身)、浙江省軍区独立师3团副团长等职务。 &nbsp;</p><p class="ql-block"> 1979年9月父親卸甲为民转业到国家建材局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先后担任基建处、行政处处长、工会筹备组调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86年12月底父親.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父親在从軍的33年中,战争年代历尽艰难困苦,九死一生。和平年代,恪尽职守,训练带兵。在兵团磷肥厂的勘测、規划、设计和建设中,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肝病复发,仍带病坚持工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使荒坡野岭成为安徽具有一定規模的磷矿复肥生产地。</p><p class="ql-block"> 1979年9月父親转业到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在水院的建设中,从征地、拆迁、安置、基建到绿化、后勤行政管理,处处浸透着他一腔心血!!</p><p class="ql-block">&nbsp; 二十投身一八零,</p><p class="ql-block"> 三十三载軍旅情。</p><p class="ql-block"> 夕阳余輝献水院,</p><p class="ql-block"> 开拓耕耘绿成荫。</p><p class="ql-block"> 回顾以往,父親像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一样,所到之处,不停地拉犁、耕作、开拓向前!!正如父親自己所说“青春年华献给了我们的军队;老年余辉献给了国家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白手起家,开疆拓土",在水院的建设中,父親用自己的行动展現了“夕阳余輝绘美图”的人生画卷!</p><p class="ql-block"> 2009年5月23日14时24分,父親走完了他光荣奋斗的一生,驾鹤西行。</p><p class="ql-block"> 父親远行己整整十年,但父親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时时在我们眼前,在我们心里!</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父親您永远、永远和我们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您的儿子: 振兴、进宏</p><p class="ql-block"> 您的女儿: 红 英</p> <p class="ql-block">革命前辈和金玉影照:</p><p class="ql-block">上左图: 父親(中)同长子(右)、长媳(左)在健身。</p><p class="ql-block">上右图: 父親、母親的合影照。</p><p class="ql-block">中图: 全家福影照 </p><p class="ql-block"> 前左母親、前右父親。</p><p class="ql-block"> 后左起:妹妹、弟弟、老三届。</p><p class="ql-block">下图: 2004年春节180师老战友携夫人到水泥研究设计院看望我的父親(后右1).母親(前中)合影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革命前辈王绍武影照</p><p class="ql-block"> 上图: 父親(中)同战友合影照。</p><p class="ql-block"> 下左上图: 父親(前右)同战友合影照。</p><p class="ql-block"> 下左下图: 父親(右)同战友合影照。</p><p class="ql-block">下右图: 父親(左1)同战友合影照。</p> <h3>  革命前辈王绍武影照</h3><h3>.上图: 父親(前排左2)同战友合影照。</h3><h3> 下图: 父親(前排左3)同战友合影照。</h3> <p class="ql-block">  革命前辈王绍武影照</p><p class="ql-block"> 上图: 1968年10月,父親(前排右1)同战友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合影照。</p><p class="ql-block"> 下图: 父親同180师老战友的合影照 (左起)</p><p class="ql-block"> 前排: 何英杰. 吳峰. 父親. 曾兆山.</p><p class="ql-block"> 中排: 杨友山. 曾啟林. 罗世俭.</p><p class="ql-block"> 赵佩文. 吳绍武.</p><p class="ql-block"> 后排: 高华诗.周伦.李瑞阳.吳效斌.</p><p class="ql-block"><br></p> <h3>  1945年,正在家乡河北昌黎读中学的父親赵建华与六位同学一起跻身于吳德同志领导下的冀东军区革命队伍,并担任文化教员。</h3><h3>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父親奉命随同从各部队抽调上来的万余名政工干部奔赴长辛店参加改编国民党军队的任务。</h3><h3> 1955年父親调入大连第一机械化师。</h3><h3> 1958年被选派到北京坦克学校学习,1960年毕业后分配到山西大同装甲兵学院政治部工作。</h3><h3> 我的父親、母親都是中共党员,对我们子女们要求非常严格。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正是在父母親的传统教育下,使得我们兄妹走上工作岗位后始终保持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的优良传统,沒有给父母亲丟脸!</h3><h3> 我永远怀念親爱的父親、母親!愿他们在天堂一切安好!</h3><h3> 您的儿子赵新民</h3><h3> 2019年6月22日</h3><h3> 革命前辈赵建华影照</h3><h3>上左: 1969年父親(左1)在湖北装甲兵五.七干校与战友的合影照。</h3><h3>上右: 1956年父母親及我和弟弟的全家福影照。</h3><h3>下左: 父母親早期在北京长辛店时的合影照。</h3><h3>下右: 步入老年时父親赵建华、母親杨淑华的合影照。</h3> <h3>  革命前辈赵建华影照</h3><h3>上图: 父親(后排左2)与大同装甲兵学院战友的合影照。</h3><h3>下图: 文革时期父親(右1)同战友们的合影。</h3> <h3>  父亲左清泉(1925一2007),山东乐陵人,1947年2月入伍,隶属于华野三纵(三野22军),参加了许昌,洛阳,开封,济南,淮海,渡江,解放舟山等战役,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于1987年在部队离休。</h3><h3> 父親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我们永远怀念亲爱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是我们儿女永远的骄傲!</h3><h3> 革命前辈左清泉影照</h3><h3>上左: 父親(中)同战友的合影照。</h3><h3>上右: 父親佩衔、佩奖章影照。</h3><h3>中: 父親(右)同战友的合影照。</h3><h3>下: 父親在天安门前的影照。</h3> <h3>  革命前辈左清泉影照</h3><h3> 上: 母親、父親影照。</h3><h3> 下: 父親离休后在家中的休闲照。</h3> <h3>  父亲何明,1937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峡江县,1955年12月应征入伍,1956年至1964年5月在南昌市青云谱解放军45连任文书司务长。</h3><h3> 1964年6月至1972年2月在浙江703部队任会计。</h3><h3> 1972年3月至1982年3月,在浙江海军东海舰队后勤部财务处任正营职干部。</h3><h3> 1982年转业回到地方,在单位上任书记一职,直至退休。</h3><h3> 革命前辈何明同战友的影照</h3><h3> 上左图: 父親(前右)同战友们的合影照。</h3><h3> 上右图: 父親(后右1)同战友们的合影照。</h3><h3> 下左图: 父親(前左2)同战友们的合影照。</h3><h3> 下右图: 父親(前右)同战友们的合影照。</h3> <h3>  革命前辈何明的影照</h3><h3>上图: 父親各个不同时期的影照。</h3><h3>下图: 全家福影照</h3><h3> 前排左起: 母親聂根香、何晓群、父親何明.</h3><h3> 后排左起: 二哥何滨、姐姐何晓红、大哥何军.</h3><h3><br></h3> <h3>  革命前辈于兴财影照</h3><h3> 上图: 父親于兴财同母親王愛英公园合影照。</h3><h3> 下图: 前排左起 于慧敏、小弟弟于永新、大弟弟 于立新、姐姐于慧琴。</h3><h3> 后排: 母親王爱英、父親于兴财。</h3><h3><br></h3> <h3>  我的父亲孙成周山东菜西县人1929年出生,1946年入伍1947年入党。参加过莱芜、渡江、解放舟山等战役。</h3><h3> 伟大的父親,儿女们想您!!</h3><h3> 上图是我父亲各时期的照片。<br></h3> <h3>  上图是我父亲转业前拍的全家福影照。</h3><h3> 后排左: 哥孙云、小弟孙军、我孙莉,</h3><h3> 前排左: 大弟孙建、母亲徐若华、父亲孙成周。</h3><h3> 伟大的父亲儿女们想您。</h3> <h3> 革命前辈陈长贵影照</h3><h3> 我父亲陈长贵,母亲徐秀玉。</h3><h3> 父亲是1963年入伍,炮兵1师,25团(7035部队)53803部队。1979年,第三批转业到韶关市委工作。</h3><h3> 上图: 父母親的合影照。</h3><h3> 下图: 父親(左)、我(右)如影随形,父子情深!</h3><h3> </h3><h3> </h3> <h3> 革命前辈包志民影照</h3><h3> 我父亲 包志民, 原二炮120基地,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br></h3><h3>上图: 全家福合影照</h3><h3> 左 母亲王淑媛、中 儿时的我 、 右 父親。</h3><h3>下图左: 父母親合影照。</h3><h3>下图右: 父親在南京军事学院时的单人照。</h3><h3><br></h3> <h3>  革命前辈包志民影照</h3><h3> 左上: 父親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的影照。</h3><h3> 右下: 女承父业,我从军留影照。</h3> <h3>  我的父亲王作林,1927年生于山西榆次上黄彩村一个雇农家庭,1943年加入本村民兵组织并担任队长,在一次与日伪军的作战中英勇顽强,奋勇杀敌,一人缴获重机枪一挺,三八大盖一枝,小钢炮一门,受到武委会立功表彰。</h3><h3> 1947年10月参军任太行二分区独三旅榆次团7连付班长、排长、连长,先后参加晋中战役、太原战役。1951年3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二分部计划科铁路军代表。1955年12月回国后任福州军区后勤部352部队组织计划科科长并参加厦金炮战,1969年任福州军区后勤部359部队装备处长,1978年转业回晋。</h3><h3> 父亲在历次的革命战争中英勇无畏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建立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2016年5月4日父亲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亲爱的父亲,您的丰功伟绩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您的音容笑貌和淳淳教诲我们永远牢记,我们儿女永远怀念您! 安息吧!!!</h3> <h3>上图: 父親同战友的合影照</h3><h3> 从左至右~北京二炮战友任庆林、我爸、广州军区人防办主任陈文运。</h3><h3> 下图: 父母親的合影照。</h3> <h3>  革命老前辈张和朗影照</h3><h3> 上图: 父親张和朗(后左1)同战友们合影照.</h3><h3> 下右: 父親张和朗在朝鲜的纪念影照。</h3><h3> 下左: 1958年,风华正茂的父親在厦门参加炮击 </h3><h3> 金门的战斗,闲暇时留影。</h3><h3> 2018年我去厦门,六十年后在父親曾经拍的位置拍一张我自己的留影。我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父親的愛!</h3><h3>是不是很有意义!</h3> <h3>父亲 高云昌 1929年2月初2出生,祖籍山东省掖县海郑区东高家村。</h3><h3>父親简历:</h3><h3>1944年2月 山东掖县海郑区中队</h3><h3>1946年9月 山东掖县独立营</h3><h3>1946年11月 山东胶东西海独立一团三营七连</h3><h3>1947年4月 山东胶东六师一六团轮训队</h3><h3>1947年10月 华东一三纵三八师一一二团三营七连</h3><h3>1948年7月 华东一三纵三八师一一二团三营九连</h3><h3>1949年3月 三十一军九二师二七四团三营九连</h3><h3>抗美援朝后,父亲一直在济南军区装甲兵坦克二师炮兵团任职,1970年调坦克八师司令部任副参谋长至1982年离休(副师职待遇)</h3><h3>父親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参加过的战役有粉子山战斗、上海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厦门战役。</h3><h3>革命前辈高云昌同家人的影照。</h3><h3><br></h3><h3>上左图:父親佩衔照。</h3><h3>上中图:父母親和我,后站立者是我姨。</h3><h3>上右图:1954年母親和我,站立者是我姨。</h3><h3>下左图:母親和我。</h3><h3>下中图: 1953年我随母親到朝鲜探望父親时在朝鲜的留影照。</h3><h3>下右图: 我和大妹妹高健的童年影照。</h3> <h3>革命前辈高云昌影照</h3><h3>上图: 父親高云昌和母親霍淑美的合影照。</h3><h3>中左图: 我们几姐妹影照。</h3><h3>中右图: 父親高云昌。</h3><h3>下图: 全家福影照</h3><h3>前排父親高云昌、母親霍淑美。</h3><h3>后排左起: 二妹高玉萍、看今朝高锦朝、弟弟高长林、大妹高健、小妹高珊。</h3> <h3>上图: 革命前辈许金山佩衔着装影照。</h3><h3>下图: 革命前辈许金山的女儿晴格格的影照。</h3> <h3><br></h3><h3> 我的爸爸许金山曾经参加过保卫毛主席的工作,是毛主席身边的保卫人员。</h3><h3>上图: 革命前辈许金山(站立者左2)随同毛主席外出视察时的影照。</h3><h3>下图: 革命前辈许金山(左1背向者)聆听毛主席親切教诲时的影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