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里的怀念

DZhr

<p>  父亲个子高挑、清瘦,声音洪亮、满脸严肃,年轻时,在老家永兴县湘阴渡给人当过脚夫一一挑豆油去往广东方向,后来到老家那边的煤矿(街洞煤矿、永红媒矿、马田煤矿)挖煤。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涟邵煤田的发掘开采,父亲来到了牛马司煤矿,在那里遇到了母亲,于是我的原生家庭诞生了</p> <p>  </p><p><br></p><p> 我是父亲三十一岁那年才出生的孩子,听母亲讲,当时镇里常有戏上演,父亲喜欢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很喜欢这台戏中聪明好学的人物祝英台,于是给我登户口时,操着老家口音说女儿叫‘’祝英",户籍警把‘’英‘’听成了"x‘’。父亲当时还不能区分这两个字。户籍警‘’歪‘’写所给之名,正中父亲之意,他希望我能包容弟弟妹妹们,做他们的好榜样。</p><p> 父亲虽没进过一天学堂,但他十分好学,一本《毛泽东著作选集》成了他的启蒙读本,还常从外面带些过时的报纸回家来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问我母亲,在母亲及我们姐弟几个的帮助下,陸陸续续、他竟认得了几千汉字,后面还买来二本小说‘’金陵春梦‘’来读。</p> <p><br></p><p> 父亲所在的单位一一xx煤矿是个超级瓦斯矿井,为了安全生产、变废为宝,矿里成立了‘’瓦斯研究室‘’,那时时兴‘’三结合‘’,父亲作为工人调入这个研究室,在这里父亲常将工程师们闲聊的话题带回来考我们姐弟几个。如买500斤散煤,掺250斤黄土,用150的煤球模能做多少个煤球?父亲的这种方式,提高了我们对读书学习兴趣,凝结了他对我们姊弟几个的殷切希望。</p><p> </p><p> 那个年代,家庭孩子多,生活困难,有的父母选择让子女初中毕业后,就在矿里打零工帮助父母养家.....。而父亲在与工程师们的接触中,强烈地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仅管那时我们的家庭,生活也很拮据,父亲仍坚持让我们姐妹兄弟几个念完高中,大弟又读了煤校。现在回想起,若无父母亲在困难中的坚持,我们姐弟走入社会将多有蹇滞……。父爱如山重,寸草之心难报答。</p><p><br></p> <p><br></p><p> 父亲去逝已经十多年了,在今年这个没有父亲的父亲节里,犹为怀念他老人家,愿父母双亲在天堂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