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5月13日,期待已久的外出采风终于启程了。</h3><h3>第一站我们来到的是整个江苏GDP最牛的城市——苏州。</h3><h3>历史浩浩汤汤,苏州一直是富足丰腴的,闲适为骨,浪漫为风,这姑苏城内的风雅氤氲了近千年。而我们能在日常纷杂之外来到这里,得一时片刻的悠然解脱,真是难得。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几百年的岁月下来,当年的有用之物都被淘汰替代,倒是这姑苏城内的园林烟波,姹紫嫣红,月明花重,这无涯的风月,无用之风雅,成了世界文化遗产,闪着美丽的光,引着万人来朝。</h3> <h3>首先我们来到的是苏州园林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最早位于拙政园住宅区域内,于1992年秋天建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现位于拙政园西侧,始建于2005年10月,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在原来二层小楼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层建筑。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园林艺术厅详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h3> <h3> 里面讲解了苏州造园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所以目前苏州的园林都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园林就是住宅的延伸,更重要的是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水是血脉,山是骨架,建筑是面目,陈设是肚肠—真可谓是假山假水甲天下, 像沧浪亭以水为栏,山石分湖石、黄石、 剑石、 叠山还有那么多种手法 ,给园林起名字也是有讲究的,印象最深的是网师园 有鱼隐之意 </h3> <h3>这里有很多讲述中国园林设计历史的资料图片,还有一些园林的模型,按1:40比例做成的,细节很精细,有的模型还反映了当时建造园林时的场景,很生动,让人有如临现场的感觉。</h3> <h3>馆内展厅分为序厅、历史厅、艺术厅、文化厅和传承厅等。整座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风格保持了粉墙黛瓦的苏州古典建筑特色,通过游廊的连接,形成曲径通幽的效果,与一墙之隔的拙政园景观相得益彰。在展出内容上涵盖了文字简介、照片档案、微仿模型、场景沙盘、工笔画卷、瓷瓶收藏、叠石技法、文氏家表、等等好多丰富的史料与解读!让游客通读了苏州近千年以来的园林风格的形成与演变史。</h3> <h3>接着咱们来到的是网师园。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网师园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h3> <h3>网师园的占地面积并不是很大,随性闲游一番也不过个把小时就能走完,是被称为世界最小的园林,但是这个景点虽然小,但是五脏俱全,亭台、假山、回廊、水榭一应俱全,整个园林的设计非常的巧妙,网师园一共八个亭子,每个景点都相当的精致。<br></h3><h3>网师园大致上可以当作是绕池修建的“大户人家”。从正门进入,沿着走廊走不进院子,便都是“房间”。叫的上名字的“殿春簃”“五峰书屋”“集虚斋”等等,也都是原主人藏书、读书之处。你几乎可以在每一间屋子中,透过窗,看见园中心的小池以及池边“月到风来亭”,但每处窗户看去,看见的画面却又截然不同。大概就是以前听人常说的移步换景吧。</h3><h3>其实苏州园林很大的一个共通点就是细致。历代主人似乎总是不愿意放过在每一个角落制造风景的机会,像我这般接受画面感很弱的人,穿过一间房间或是走过一段走廊,总是觉得似曾相识,但回头再看,又各不相同。每块石头的造型,每株花草的位置,都恰到好处的存在那儿。</h3><h3>也不知道当年这些个主人花了多少心思,以前听人说些野史见闻,说是第一任主人是皇帝的老师,被罢官后来到苏州建了这个园子,我总是觉得他大概是太闲了。不然怎么能每处角落都做的如此精巧。</h3> <h3>“清能早达”,为苏州现代著名书画家张辛稼所书。意为清廉能德,早年发达。</h3> <h3>这里是正厅,厅正中悬挂的“万卷堂”匾额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所书,意欲告诉人们此乃藏书万卷的书香门第。</h3> <h3>太湖石就产自苏州不远的太湖,是江南园林中常见的奇石,孔洞多,造型美观,特点是痩皱漏透</h3> <h3>圆形的月亮门在苏州园林中也很常见,走几步就是一道门,一条小巷,转个弯就是另一片天地。</h3> <h3>盆景是园林的挚友,两者互相依托,互为补充。</h3> <h3>石雕,砖雕,木雕向来都是精妙所在,流传几百年依然栩栩如生</h3> <h3>接下来来到的盘门景区</h3> <h3>瑞光塔是苏州最早的佛塔,始建于三国赤乌十年(公元274年),塔高53.57米,为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1978年在盘门吴门桥塔的第三层天宫中发现国家级文物真珠舍利宝幢,及嵌螺甸经箱碧纸经书《妙法莲华经》、铜质金涂塔、铜佛像等文物。 瑞光塔位于原普济禅院(宋改名为瑞光禅院)内,相传三国赤乌十年(247年)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当时称"报恩塔",是苏州最早的佛塔。今塔于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重建,后历经兵火,至清咸丰年间,禅寺被毁,瑞光塔也难逃此劫惨遭毁损,仅保存了砖砌塔身。</h3> <h3>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筑,瓮城为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明初、清初和晚清都曾进行过修缮。</h3> <h3>第一天的行程结束~</h3> <h3>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浙江杭州。<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杭州,少了一些都市的喧嚣和快节奏,多了一些古街的繁华和慢生活;</span><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少了一些峻峰的威严和酷帅,多了一些西湖的多彩和柔情;少了一些旅行的匆忙和目的,多了一些生活的随心和禅意。</span></h3><h5><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span></h5><h3><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span></h3><h1><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span></h1><h3><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span></h3> <h3>灵隐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了。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在飞来峰里。</h3> <h3>灵隐寺山门第一重殿天王殿。正门上悬“云林禅寺”匾额,清圣祖康熙皇帝所题。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南巡至灵隐,一日清晨灵隐主持陪同康熙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中,康熙即景生情题了“云林禅寺”。殿内的韦陀菩萨由独块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灵隐寺现存最古老的佛像。</h3> <h3>到了灵隐寺,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高庙堂。据说,灵隐寺大雄宝殿的高度比天安门城楼只低0.1CM。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像,是中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h3> <h3>“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相信这个大殿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南宋时期在灵隐寺出家的道济禅师(济公)手持破扇、身着破帽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却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h3> <h3>弥勒戏子,大肚弥勒,笑容天下事。其实只能叫菩萨,他是释迦摩尼的后世接班人,也叫“未来佛”。可惜,现在围拦了起来,只能远观。也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吧。</h3> <h3>万佛朝西。</h3> <h3>一线天</h3> <h3>元代的密宗 有108发髻 </h3> <h3>印象最深的是这位古印度财神</h3> <h3>华严三圣 飞天壁画</h3> <h3>下午我们去到的是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 <h3>西湖的水每33天置换一次。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h3> <h3>我们乘船来到了小瀛洲,小瀛洲位于杭州西湖中部,是一个湖心岛。小瀛洲相传苏轼疏浚西湖后,在湖中水深处建成三座瓶形石塔,名为三潭,明令从苏堤到这里的水上不得种植菱芡,以防湖泥淤积。钱塘县令杨万里取葑泥作埂,在原三塔处围成一个放生池。三塔毁于明初,至万历年间,有名为聂心汤的钱塘县令,在放生池外筑成外堤;天启年间,三座瓶形石塔也在池南重建起来了,三塔高均在2米左右,呈每边62米的三角形。此时的小瀛洲,不仅有环形的堤埂和堤内的放生池,池内又有小岛,环堤自东西有堤与小岛相接,自南北有桥与小岛相连,整体恰如一个“田”字,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h3> <h3>上岛后必看的景观是三潭、印月是看不到了、因为最晚离岛游船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半、我就搞不懂了、三潭印月就是看夜景的、为什么这么早就要离岛呢?</h3> <h3> 很早以前,一条千年黑鱼精逃出龙宫,闯到钱塘江里,兴妖作怪。害得老百姓叫苦连天。</h3><h3> 一天,黑鱼精变成一个黑大汉,到杭州城隍庙来玩耍。他走到望江桥边,忽然闻到一股香气,回头一看,桥边有个点心摊,一个老太婆身穿白衣白裙,在卖馄饨面,热气腾腾,香气扑鼻。黑鱼精赶路赶得吃力了,一口气吃了五碗馄饨面。一霎时,黑鱼精肚皮痛得大喊大叫,趴在地上打了十八个滚,“哗”地一声,吃下去的馄饨面都吐了出来。老太婆拿起拂尘朝地上一拂,馄饨面变成了一根铁锁链,把黑鱼精锁牢了。原来,这个老太婆是观音娘娘的化身。</h3><h3> 观音娘娘把黑鱼精带到大井巷里,将它镇在大井底下。黑鱼精向菩萨求情,观音娘娘说:“你为非作歹,祸害百姓,若要出来,除非井头现天光。”原来这大井与别的露天井不同,是围在房子里的内井,终年见不到阳光。谁知有一年,杭州来了个新知府,夜里巡视街坊,提灯在大井巷里走,灯光照到了大井上。只听井底下“轰隆”一声闻响,黑鱼精挣脱了铁锁链,逃出大井,头也不回的就窜到了西湖里。</h3><h3> 黑鱼精怕观音娘娘再来收拾它,就在西湖中央钻了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平时躲在深潭里睡懒觉,只要到了午时三刻,肚皮饿了,就从深潭里翻身出来找东西吃。每到这时候,湖面掀起层层波浪,湖心旋涡滚滚,渔船、游船、货船躲避不及,有的被浪头打翻,有的被旋涡卷沉,船里的人被黑鱼精吞进肚里,当了点心。从此,那些捕鱼的渔民、划船的船民,都吓得不敢下湖了。</h3><h3> 一天,观音娘娘从蓬莱仙岛回南海,路过西湖上空,见湖面上突然升起一片乌云,湖水翻滚,波浪汹涌。按下云头一看,才知道是黑鱼精逃出了大井,在西湖里兴风作浪。观音娘娘便来到上天竺寺,向如来佛借来供桌前的一只香炉。</h3><h3> 这时候,黑鱼精正好窜出湖面,张开巨嘴,口喷白沫,寻找食物。观音娘娘随手地起香炉,对准黑鱼精头上压去。黑鱼精见头顶上落下个东西来,抬头一看,见是白衣白裙的观音菩萨,吓得连忙钻入潭底。香炉在空中射出万道金光,越变越大,只听得一声巨响,香炉口朝下罩住了潭口,把黑鱼精镇压在西湖底下,永远出不来了。只有三只香炉脚露出在湖面上。</h3><h3> 据说,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就是香炉的三只脚。又因为香炉里的一炉香灰倒翻在西湖里,从此,西湖泥都成了香灰泥。</h3> <h3>第二天的行程结束了</h3> <h3>宏村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h3><h3>宏村位于安徽省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11公顷,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宏村被誉为"画中的村庄"。</h3> <h3>南湖位于宏村的村口处,宏村古村落仿牛形风水建筑的二个牛胃之一。</h3><h3>南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h3> <h3><h3>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h3></h3><h3>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建造石拱桥一座,立于湖面,随名画桥。画桥给南湖倍添诗情画意。画桥上的游客在看远处的景,我在远处看画桥上的风景。</h3> <h3>南湖书院位于南湖北畔。听讲解员介绍到在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曾任清政府内阁中书,民国时驻英、日公使,代总理大臣的汪大燮、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的李小鹃等学者,都是在这里启蒙的。</h3> <h3>南湖书园是座具有传统徽派风格的古书院,占地约6000平方米。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祗园六部分组成。一湖碧水位于书院前,连栋楼舍接着书院,书院黛瓦粉墙,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书院远涉的志道堂是讲学的地方;文昌阁供奉孔子牌位,学生在这里对孔子瞻仰膜拜;会文阁位学生读四书五经的场所;启蒙阁是启蒙读书之处;望湖楼市闲时观景休息之地;祗园是内苑。</h3> <h3>这是月沼,整个宏村的形状如一头牛的的样子,而月沼,就位于牛胃处,也就是最中心的位置了。古代整个村落中,居住在这月沼附近的就是整个村里最有钱和有名望的人。</h3> <h3>这是敬修堂,座落在宏村月塘北侧西首,坐北朝南,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正厅前后序进二单元、三间二楼结构。东侧为偏厅和廊式厨房。堂前巧妙设置两套庭院,内院50平方米,呈规整长方形、地面青石铺展考究,镶砌花坛鱼池,两株与房宅同龄的牡丹即驻芳藏艳其间。<br></h3> <h3>承志堂,宅居名。建于1855年前后,为清末盐商汪定贵住宅。砖木结构,全屋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九个,七处楼层,大小60间,门60个,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br></h3> <h3>在宏村,徽派建筑的特点都展露无疑:木雕,石雕,徽派建筑的马头墙等特点</h3> <h3>三天采风结束,返程</h3> <h3>采风标准:</h3><h3>·全程空调旅游车</h3><h3>·双人标准间</h3><h3>·二早餐四正餐</h3><h3>·全程省最佳导游业务示范与讲解</h3><h3>·全程景点门票、旅游意外保险</h3><h3>采风目的:</h3><h3>·了解此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地理、风俗民情、风物特产、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h3><h3>·掌握导游员带团的程序、带团技巧及讲解技巧;</h3><h3>·熟悉全陪、地陪及景点讲解员各自的主要职责及工作的衔接;</h3><h3>·熟悉景点周围的环境(入口及出口处位置、售票处位置、停车场位置、厕所位置……) </h3><h3>·在景区游览图中找出此行的游览路线,熟悉景点游览线路;</h3><h3>·熟悉各旅游景点的特色及讲解中的注意事项;</h3><h3>掌握各景区、景点大致所需的游览时间,学会恰当安排旅游活动;</h3><h3>·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h3> <h3>下面我想谈谈这次采风的感受,我觉得这次采风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体验,但是我认识到导游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如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人员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还需要一个好的人品和好的耐心。总之这次采风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规划和准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