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8月9日,是我曾经工作的单位——三峡日报创刊70周年纪念日。这里,是我事业成长和发展的地方,也是我一生为之奋斗、为之骄傲的地方。在此,我在广东遥祝成就我事业的三峡日报70岁生日快乐!再攀高峰!再铸辉煌!遥祝报社所有的报人吉祥!平安!健康!</h3> <p class="ql-block">三峡日报(原宜昌报)第一次刊登我的稿件,还是八十年代初期。那时,我是宜昌报的一名通讯员,在地质部门政治处工作。有一次,我出差从兴山水月寺返回宜昌乘长途客车时,发现客车座位下边堆放的全是木材,乘客的腿子都伸不开,怨声载道,更严重的是车子到站不停车,乘客既上不了车,也下不了车。后来,我写了一篇题为《司机假公济私 乘客有苦难言》,寄到了宜昌报编辑部,没想到一个星期后,不仅把我这篇稿子刊发出来了,同时把这位司机的歉意信和连同客运公司对这位司机的处理意见一起见了报,不仅在读者中反响很大,也使我对宜昌报产生了深厚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过6年,我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1990年7月宜昌报作为引进人才把我从地质部门调入报社,当时派我驻宜昌县记者站任记者站站长,分管报社在宜昌县的新闻宣传和报纸发行工作。到报社上任的第二天,宜昌县遇上了百年未遇的洪水,我顾不得休息,就立马奔上了抗洪前线采访,采写了一批抗洪前线的抢险报道,及时推出了抗洪抢险典型文伏一,采写的有关报道分别被新华社、湖北日报和宜昌日报头条刊用,并被当年度评为宜昌日报好新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1年,随着驻站工作的深入,这一年我走乡串户,深入到农村一线采访,写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农村题材报道,如现场短新闻《县委书记问计》、《鲜爽回甘碧峰茶》、《地膜包谷满粮仓》,又如深度报道《他们为什么跳不出穷坑》、《借来技术好生财》、《为了大地的丰收》等一批稿件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2年4月3日晚上,中央电视台传出一个振奋人心人心的喜讯: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这一年我大部分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三峡工程报道,报社组织了“住村一周”活动,我选择在三峡坝址中堡岛村整整住了一周,与村民们同吃同住,结下了深厚友情,我采写的《欢歌笑语三斗坪》、《中堡岛上闹元宵》、《中堡村的农民“诸葛会”》、《告别中堡岛》、《挥泪别家园》等一批现场新闻稿件,分别被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科技日报等国家级新闻单位刊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3年,使我最难忘的是宜昌日报大征订。为了宜昌县连续3年保持征订宜昌日报过万份的大县,我和发行站的陈锡明同志在报纸大征订期间豁出去了,一个星期跑遍了全县20个乡镇,每到一处采访、写稿、开征订发票和收报款一起上,特别是征订报纸喝酒是最头疼的事,为了增强与乡镇领导的感情和增加乡镇报纸的订数,常常是喝高了酒伤了胃,确保了宜昌日报在20个乡镇的发行稳中有升。在那个年代,吃苦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年12月底,我和报社的同事陈锡明、黄体学一起去20个乡镇收报款,在去下堡坪乡的途中,由于冰天雪地气温低,车子在山腰间突然抛锚,这时已是夜晚9点多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3人面临着又冷又饿,只好从300多米远的老乡家借来火把,等车子修好后已是深夜12点多钟。那一次,我们跑了一个多星期,虽然几次经过家门也不回家,真可谓“三过家门而不入”。我背了一个大黑包,里面装满了20多万元的现金报款。爱人见我一个多星期杳无音信,不放心我的安全,请县委宣传部的一位科长到处联系我都没联系上,后来报社分管发行的一位领导与宜昌县委副书记朱吉荣突然一起到我家中,把我爱人吓了一大跳,以为我真的出事了,后来爱人才知道真象,报社领导联系到我的下落后与县委领导一起来慰问家属的,想起那一幕至今仍然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纸短情长,言无犹尽。总之,是报社这个平台培养了我,锻炼了我,成长了我,使我从一个钻探工人成长为职业资深新闻人,成长为一位高级编辑,并两次获得新闻界最高新闻奖——中国新闻奖。我衷心地祝愿三峡日报社在新型媒体融合发展中,事业兴旺发达,报纸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1990年本人调到报社后采访乡镇时的留影。</p> <h3>下图为1987年春,我与中国新闻学院的大学同学王喜根、李广春、叶国昌、张胜利,毕业前夕在卢沟桥前的合影,图片上的左二为我本人。</h3> <h3>1990年,本人采访中国儿童艺术团团长(图中)时的合影,图左为时任中共宜昌县委常委委、宣传部部长张捍东先生,图右为作者本人。</h3> <h3>1991年严冬,本人在宜昌县驻记者站下乡采访农村时的留影。</h3> <h3>1992年,本人采访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村时的留影。</h3> <h3>1993年,本人承担宜昌市重大采访活动采访宜昌县首届柑桔节时的留影。</h3> <p>下图为作者本人1994年6月调任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编辑部主任时在办公室的留影。</p> <h3>1997年11月,本人撰写的论文《贴近读者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浅探党委机关报如何增强可读性》荣获中国新闻奖,图为本人(后排右七)在广东珠海市参加全国新闻学术年会暨获奖论文交流会时与全体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们的合影留念。</h3> <h3>1998年,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时,中国记协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右一)到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编辑部视察工作,这是作者本人(前左一)当时在向邵华泽主席汇报工作时的情景。</h3> <h3>1999年4月,本人在担任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时,代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秘书处,在北京与中国记协联合举办了全国地市报总编辑研修班,这是结业前与中宣部、中国记协领导同志的合影。下图前第二排右二为作者本人。</h3> <h3>下图为1999年4月在全国地市报总编研修班上本人与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左)的合影</h3> <h3>1999年,本人撰写的新闻论文《地市报新闻改革的实践思考》荣获第四届(1998年度)中华大地之光优秀论文二等奖,这是本人在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大会时的留影。</h3> <h3>下图为本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四届中华大地之光优秀论文表彰大会上,与同时获奖的现任山西临汾日报常务副总编、高级编辑孙言兵先生(图右)的合影。</h3> <h3>1999年4月,本人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亚太地区报刊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下图一为本人在大会交流后的留影,下图二为本人(左)正在大会主席台上进行大会交流,旁边翻译正在向大会进行翻泽。</h3> <h3>1999年4月,本人(左)在出席第二届亚太地区报刊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与美国友人的合影。</h3> <h3>2000年4月,本人在担任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期间,代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秘书处在云南西双版纳组织召开了全国“市场经济与地市报经营研讨会”。在会上,本人作了主题报告《加快发展地市报经营 努力走出地市报困境》,并作了会议总结性发言,这次研讨论会受到了与会的社长和老总们的高度赞扬。下图一是本人(中间坐排右三)与参会地市报全体代表的合影。下图二是本人在离开西双版纳森林公园宾馆时的留影。下图三是本人(左)与西双版纳报的社长杨为民(右)和工作人员(中)的留影。</h3> <h3>2000年12月,在我爱人的鼓励和帮助校对下,由本人独撰并公开出版了第一部著作《新闻论谈录》。此书由作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由中国记协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先生亲自题写书名,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原总编辑张赫玲老师为书作序。全书共33.5万字六个章节。此书出版受到了新闻界专家和同行的广泛好评。2001年8月24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专门刊登署名文章,题目是《一部研究和宣传地市报的力作——推介吕道宁的新著“新闻论谈录”》,湖北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和专家梁前刚先生也为本书专门发表了文章,题目是《佩服你:吕道宁——读其论著“新闻论谈录”感言》。</h3> <h3>2004年2月,本人独立撰写的第二本新闻业务书籍《新闻启示录》,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全书30余万字,书中大部分章节文章被报刊公开发表过。</h3> <h3>2005年,本人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这是本人当时被单位专业摄影师拍摄展出的一组照片。</h3> <h3>2006年7月,本人在宁夏石嘴山日报社参加了“中国地市报第20届新闻奖定评会”活动,这是本人(左)在途经甘肃兰州采访时与回民的合影。</h3> <h3>本人在担任中国地市报广告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期间,于2007年9月在山东烟台组织召开了“中国地市报广告工作委员会年会”,共有全国地市报社社长、总编辑和广告部主任100余人参加年会。图一为本人(右一)在主持年会现场,图二为本人在年会上做地市报广告工作委员会主题工作报告。</h3> <h3>2008年11月,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时,在宜昌市桃花岭饭店欢迎晚会上,本人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先生(右)的合影。</h3> <h3>2009年1月,本人在担任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期间,协助秘书长邹家福先生组织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到江浙的苏州、杭州、嘉兴、宁波、金华、绍兴等地市报社进行考察学习。下图一是在苏州日报社考察时本人(下图前排左一)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刘文洪(前排右二)、中国地市报常务副会长三峡日报社社长杨尚聘(前排左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秘书长邹家福(前排右一)的合影。下图二是本人(左)在蒋介石故里浙江奉化与蒋介石扮演者的合影。</h3> <h3>2009年4月获得高级编辑资格证书</h3> <h3>2010年7月,本人参加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的“中国地市报第24届新闻(论著)奖定评会”。下边三张图是本人在会议期间受到当地热情欢迎的场面。</h3> <h3>本人在担任中国地市报广告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期间,于2010年8月在陕西商洛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地市报广告与经营高峰论坛”大会。这是本人在接受当地媒体记者采访和主持会议时的留影。</h3> <h3>2013年,本人连续主编出版了两本新闻业务书籍《营销正能量》和《问鼎中国新闻奖》,在全国地市报界中引起了极大关注,并深受地市报社的社长老总好评……</h3> <h3>这是我的家乡报纸江苏盐城晚报在“五湖四海盐城人”专栏里,曾经专访报道我的报纸版面。</h3> <p>欢迎您走进我的美篇。当您看完这个美篇之后,若您觉得还不错的话,那么就请您伸出友情之手,或点赞,或转发、或收藏……您这些小小的举动,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精神鼓励!🙏🙏🙏</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吕道宁,1956年出生,属猴,热爱生活,爱好运动、摄影、旅游和写作,中共党员,高级编辑,资深媒体人,原任中国地市报人杂志主编、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地市报广告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等职,2016年退休后兼任宜昌市委宣传部和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新闻媒体新闻阅评专家,曾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公开发表新闻业务论文180余篇,公开出版《新闻论谈录》、《新闻启示录》等新闻论著和《地市报名栏荟萃》、《营销正能量》、《问鼎中国新闻奖》等新闻业务方面的书籍共10余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