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有人说,南京保卫战中,身为卫戍司令的唐生智,虽败犹荣;也有人说他是导致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罪人,那么在南京保卫战中到底发生了?</h3> <h3>淞沪会战后,日军便把目光瞄向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为了解决南京问题,蒋介石多次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李宗仁指出,南京是一个绝地,日军可以三面包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军委会作战组长刘斐更是直言不讳,南京是守不住的。</h3> <h3>当然,国民党高层也都心知肚明,早就做了国民政府及党部迁址重庆的决定。在选定南京守城人选的会议上,众将皆沉默,无人愿接手“南京”这个烫手的山芋。关键时刻,唐生智站了出来,愿死战殉国,誓与南京城共存亡。</h3> <h3>当时的唐生智因前期在和蒋介石的政治斗争中落败,被指派为国民政府军事训练总监的虚职,并没有实际兵权,唐生智认为,保卫南京是让他重掌兵权,捞取政治资本的大好机会,便趁机在会上提出守卫南京城。</h3> <h3>1937年12月5日,日军开始发起攻击。松井石根劝告唐生智交出南京。对此,唐生智置之不理。并下令各部,将所有船只收缴销毁,以做背水一战。当然,这其中不包含他用来逃跑的船只。日军劝降不成。于十日,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h3> <h3>第二天,蒋介石命唐生智撤退,但他却未向守城军队下达撤退命令,守军不知道撤退之事,一直苦战,直到阵地全部沦陷。直到此时,唐生智见死战南京的目的已经达到,才下令全军撤退,下命令很容易,却苦了撤退的国军,当时的南京城一片混乱,撤退命令无法及时传达,乱作一团的溃军相互践踏,却找不到撤退的船只。</h3> <h3>与此同时,以唐生智为首的国民党高官,却撇下军队,登上仅有的几艘船只逃离,面对丧心病狂的日军,中国军队英勇悲壮,5万多将士战死沙场,而誓与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则灰溜溜的弃城而逃,最终,酿成了南京大屠杀这个惊天惨剧。</h3> <h3>战后,为蒋介石背锅的唐生智不仅没受到军法处置,反而被授予抗战胜利勋章,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日军整整屠杀了38万南京市民,还有几万名官兵。历史终究会呈现真实的画面。守军将领弃城而逃,撇下全城百姓和为国捐躯将士于不顾,是何等可笑和可恨?为国人不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