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欢迎收看初到秋田首日游记下半篇,为你讲述韩子错过饭点、令和初日差点饿死在鱼米之乡的故事。</h3> <h3>离开公园,往秋田市民俗艺能传承馆的方向走,去看竿灯节咯</h3> <h3>这条路叫做“佐竹小路”,路上有好多可爱的手工艺小店和餐厅。这是一家名叫“山姆工房”的雕金教室。</h3> <h3>皮革工房</h3> <h3>一整棵树上长满婆婆铲冰淇淋!</h3> <h3>牛排汉堡餐厅</h3><h3>(为什么没进去吃呢…</h3> <h3>这个不用翻译了~</h3> <h3>路上会经过叫“旭川”的小河。不是北海道的旭川市哦~</h3> <h3>一家有超过120年历史的老甜品店,卖蕨饼、苹果派、甜番薯挞等。</h3> <h3>自从进入秋田我就总搞不懂现在是什么季节…</h3> <h3>路口的古董陶艺店。</h3> <h3>旁边就是秋田民俗艺能传承馆,正面大橱窗里展示着竿灯。</h3> <h3>门口有《岩合光昭的猫步世界》纪录片主题展广告!地点是在秋田县立美术馆,但是这次行程已经安排不下了。</h3> <h3>刚进馆,正好赶上竿灯节讲座结束,表演者们正在让游客亲手操控竿灯</h3> <h3>竿灯按大小分成大若、中若、小若和幼若。给小朋友玩的这个就是“幼若”了。</h3> <h3>最大的“大若”挂上了“谢谢平成,庆祝改元令和”标语。</h3> <h3>先来解释一下竿灯节到底是什么。是从三百多年前起,秋田农历七夕节“眠流”祭典仪式上开始的表演,一边吹拉弹唱,一边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顶着竿灯游街,送走夏天令人犯困的睡魔,祈求五谷丰登。</h3><h3>如今这个仪式固定在每年8月3-6日举行。</h3> <h3>再现竿灯节情景的假人。需要用额头之类的地方顶着竿灯底部,保持平衡让竿灯不会掉落。</h3> <h3>从教室最后往前看,最大的“大若”似乎也不是很高,让人产生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h3> <h3>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就很不容易了,因为竿灯可能重达几十公斤,竹竿有弹性,上面的数十个灯笼向不同方向乱晃,要维持不倒相当需要技巧。</h3> <h3>之后专业的表演就开始了。用的是最大的“大若”,用掌心、额头、肩膀、腰窝等不同地方去顶。随着表演进行,还要把竿灯一节一节加长,使得难度越来越高,看得人掌心冒汗。</h3> <h3>用后腰顶着竿灯。因为竿灯很重,所以顶一下就要换一个人,每人都用不同的姿势去顶,或是继续加长竿子…越来越难。</h3> <h3>还是这个爆炸头大叔最厉害。</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已经加长了四五节了,但是竹子有弹性,竿灯不会碰到天花板而是向后弯曲,变得更难控制。</h3> <h3>上楼看到这么张海报</h3> <h3>从二楼看,竿灯已经加了很多节,弯曲得非常厉害了</h3> <h3>爆炸头大叔拿着一节竹竿,还打算继续加长</h3> <h3>底下的游客一个个“睇到眼碌碌”</h3> <h3>二楼是网罗了包括竿灯节在内,秋田市所有传统民俗表演的资料馆。在地图上标出了每种表演的流传场所。</h3><h3>注意只是秋田“市”的范围,而不是秋田县。右下角能看到两个范围的对比~</h3> <h3>竿灯节的历史、出现在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太长不翻</h3> <h3>其它的一些民俗表演,用假人模特来展示。</h3> <h3>这张照片前聚集了不少游客,走近一看,不由莞尔</h3><h3>照片上是平成4年,当时的皇太子来到秋田,也举了一把竿灯。</h3><h3>重点是右边的说明文字:“皇太子灿烂笑容背后的秘密。来秋田10天以前,皇太子殿下遇到了阔别5年的雅子殿下,并在之后通过电话攻势,向她传达了自己埋藏了7年的爱意。”</h3><h3>刚好从今天开始这位就不是皇太子,而是新的天皇陛下了…秋田人民怎么这么八卦呀!</h3> <h3>一连串有关竿灯节历史的说明,太长就不全翻了</h3><h3>这里提到一点挺有趣,竿灯节以前就叫“眠流”祭典,“竿灯”二字是明治14年天皇巡视此处,看到表演后,以中国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典故赐予的新名字。</h3> <h3>江户时代久保田的城下町就有在家门口挂灯笼消灾祈福的习俗,随着城市的繁荣,逐渐演变为每年固定的“眠流”民间祭典。</h3> <h3>记录在各种典籍上的“眠流”“星祭”(都是同一个东西</h3><h3>竿灯也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惊险。期间因为火灾隐患、年轻男子聚在一起易生纠纷等原因被屡次禁止,但最终还是发展成为了连领主本人都要从城堡里跑下来观看的盛大祭典。</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明治到昭和年间的竿灯节发展历史,包括获得“竿灯”这个名字,还有随着城市现代化(电线杆变多)祭典的举行场所也提到操场等空旷地带等。</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二战期间,这种娱乐活动当然是禁止了。</h3> <h3>战后竿灯数量一度只剩下20根,但是随着经济复苏,竿灯也被作为振兴秋田旅游业的工具发扬光大,还借着奥运会和世博会冲出日本,走向世界 ,到各个国家去演出。</h3><h3>1980年竿灯节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秋田市民俗艺能传承馆的票是套票,能一并参观旁边的“金子家”。</h3><h3>这是一家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吴服屋(主要卖和服的商店),如今主人把老屋捐出来以供参观研究房屋结构用。</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进门发现右边的墙特别厚,门板看上去也很结实</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是秋田地区富人家的仓库。</h3> <h3>仓库的天花板上挂着梯子</h3> <h3>复原了昭和初期这家商店柜台的样子。</h3> <h3>参观完民俗艺能传承馆,准备直接走到另一个景点:红砖乡土馆。</h3><h3>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我打从早上吃了列车便当、中午吃了个冰淇淋到现在啥都没吃,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h3><h3>本打算在路上随便吃点什么,可是却高估了秋田的餐厅密度…只好走一步是一步了。</h3> <h3>这是一个马券贩卖所,门框上的马赛克很别致,拍张照。</h3> <h3>这栋漂亮的西洋式建筑就是秋田县立红砖乡土馆,曾经是秋田银行总部。</h3> <h3>乡土馆对面就是一条食街“铃兰街”,两边全是餐厅。但现在已经过了餐厅的营业时间了,每家店都关着门……</h3><h3><br></h3><h3>只好忍着辘辘饥肠,先逛红砖乡土馆了!</h3> <h3>进入红砖乡土馆,不由得感叹这一点也不乡土。虽然充满欧式风格的装饰,却不显逼仄,落落大方。</h3> <h3>这里曾经作为银行使用,柜台上的栏杆都是金属制的,但也同样因为战争被国家征用,现在改为木制的了。</h3> <h3>本馆历史。是在战后由银行赠送给政府,作为展现乡土文化的建筑改装利用。</h3> <h3>介绍建筑物历史和外观设计的说明。这是日本建筑全面进入钢筋混凝土结构时代前夕的代表性的红砖建筑,在日本建筑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h3> <h3>特别是建筑的抗震构造值得一提。整座建筑有一半的经费和工时都用在了打地基上,引用了各种当时先进的技巧来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包括在土中铺设砂浆隔绝湿气、墙壁内打进铁骨来补全红砖的强度等等,使得这座红砖楼坚固无比,在后来的地震中不曾有一条裂缝。</h3> <h3>展示了当时屋内的设计图</h3> <h3>图纸和大厅里的壁炉</h3> <h3>一楼的会客厅,非常古雅。</h3> <h3>一楼其他房间用来展示秋田本地的各种手工艺品。(乡土馆嘛…</h3> <h3>这里是银行的金库,可以坐在里面观看乡土馆的资料影像。</h3> <h3>上二楼~</h3><h3>左侧是本地的打金艺术家个人展馆,不允许拍照。</h3> <h3>站在二楼一角往下拍的全景照片</h3> <h3>贵宾室</h3> <h3>确实比楼下的会客厅要更高规格一些有没有。</h3> <h3>回到一楼,发现这几个暖气片也是创立初期传下来的,花纹精致华丽。</h3> <h3>走出红砖乡土馆,已经饿得脚底发飘了。</h3><h3>而这里距离我住的车站附近,还需要走十几分钟。之前做攻略查到车站有有名的“佐藤养助”稻庭咖喱,决定就吃那家。马上从铃兰街出发。</h3> <h3>铃兰街两边的小酒馆。</h3> <h3>这是一家洗衣店兼食杂店。怀疑这招牌从四十年前起就没换过。</h3> <h3>一家吃鳗鱼和天妇罗的店。</h3><h3>好饿!</h3> <h3>铃兰街的路灯也是铃兰的形状。</h3> <h3>往车站方向走…下水道盖子上画着竿灯和葵叶图案。</h3> <h3>一家吃乡土菜的餐厅“雪屋之家”,门口装饰着假的雪屋。</h3> <h3>雪屋是秋田县横手一带的传统,冬天在里面拜祭水神,吃饭取暖。(像爱斯基摩冰屋一样,雪屋里的温度是比外面高的</h3> <h3>一家放着夸张的广告歌的拉面店,似乎是当地的老店,看到不少人掀帘子进去。</h3><h3>但我已经决定吃乌冬面了,是不会受到拉面的诱惑的!</h3><h3>(第N个严重的错误</h3> <h3>另一家有名的当地招牌餐厅“秋田长屋酒场”,这是我明天晚上的目标。</h3> <h3>终于走回车站了,有个可爱的“小生剥鬼”雕像。</h3> <h3>终于来到西武百货中心楼下的佐藤养助稻庭乌冬面店。</h3><h3>因为是老店,所以下午四点已经开始营业。因为是名店,所以这么不三不四的时间也有人排队。</h3> <h3>这里的招牌是泰国青咖喱沾乌冬面,属于把本地特色与外国口味结合的创新菜式,在日本版大众点评(tabelog)上大受好评。</h3><h3>秋田特产稻庭乌冬面与我们一般认识中粗粗的乌冬面不同,是非常细的。沾面的吃法很有趣,用乌冬面的冰凉清爽中和了泰国咖喱的辣味,如果夏天吃上这么一份面条的话感觉应该相当好…………</h3><h3>可现在不是夏天!又冷又饿的我的胃部需要的,其实是热腾腾的软乎乎的香喷喷的高热量食物……</h3><h3>——咖喱乌冬沾面,我接受唔到咯。</h3><h3><br></h3><h3>脚也快不行了,回酒店歇歇吧。</h3> <h3>温暖的酒店我来啦</h3> <h3>多美迎其实是连锁酒店,秋田的这家还比较新。卖点是丰富的早餐,晚上9-11点的免费夜宵拉面,还有从酒店地下一千米处挖出来的温泉。我走了一天,晚上当然要泡温泉好好放松啦。</h3><h3>泡温泉当然没有照片的。</h3> <h3>不过在泡温泉之前,我得再上街一趟。秋田的商店最晚开到八点,得趁药妆店关门前完成采购任务。</h3><h3><br></h3><h3>之后回酒店泡了温泉。温泉在楼顶,有露天浴场,里面还会放水果。我去的这两天,水里泡的是来自青森的苹果。</h3><h3>不过泡温泉当然没有照片的。</h3> <h3>泡完温泉出来,刚好就赶上一楼的免费夜宵拉面~</h3> <h3>凭牌子等叫号</h3> <h3>拉面来了~</h3><h3>毕竟是免费的,没有肉,味道也是普通话的酱油味</h3><h3>但好歹是热腾腾有汤汁的食物,特别是泡完温泉来一碗,拯救了我的胃。</h3> <h3>吃完宵夜去洗衣服。洗衣房里有很多漫画,我在这里恶补了宫崎骏的《风之谷》。</h3><h3>今天就早点睡了,明天我要继续往北,往青森县弘前城正式赏花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