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思量,自难忘 —————同学聚会有感

心灵

<h3>我的家乡肥城市又称“桃城”,地处山东中部、泰山西麓,因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而得名,西汉设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史圣”左丘明故里、“商圣”范蠡隐居之地、“武圣”孙膑屯兵之处,也是闻名中外的“中国佛桃之乡”。全市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辖10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05个村(居),总人口99.2万。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来自百度)。目前为止享有“国家文明城市”“国家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美誉。<br></h3> <h3>小城不大,干净整洁,秩序井然</h3> <h3>肥城四季分明,各有神韵</h3> <h3>春天桃花开,是朵朵竞相的开,满树都是,是争先恐后的开,百花齐放。我佛桃之乡的桃花是几十公里的开,望不到尽头的粉红,这时你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风光旖旎,什么是春意盎然。桃花开,引无数彩蝶竞徘徊,蜜蜂成群飞舞,为谁辛苦为谁忙。方圆几十公里的桃花,可以开车赏花数十分钟。<br></h3><h3> 去年恰桃花盛开的季节回肥城一次,只可惜心里有事无暇无心赏景,手机无片。</h3> <h3>每年春天,家里的无花果树按时吐出绿芽,发现春天是从无花果的伢子开始的!</h3> <h3>夏天荷花处处开</h3> <h3>秋天的颜色是黄与红,是收获与神伤</h3> <h3>冬天则是白色的,光秃秃的树枝与人相伴</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曾几何时,山东肥城地下被探测到丰富的煤资源,隐约曾听到大人们议论说可以一直挖,百年不竭。那时的政府如同抱到金山银山,成立"矿务局",约有十几个煤矿大挖。直到1970年代,砖家认为地面会因挖矿而塌陷,我们居住的旧县城在不久之后即将变成一片湖泊。砖家论证以后政府做出重大决策:搬城! 高中同桌"文豪"毕文红同学曾在一篇散文里写到:在我考上大学离开这座小城的时候,城区地下的煤已掏空,局部地区已出现陷落,城要向南搬十几公里。那时的自己一心憧憬着外面的世界。全然没理会到弃老城,建新城会在我心中留下一个情结。<br></h3><h3>1979年弃旧城搬新城,因此我们的读书时光都留在了老城区。而今老城区都变成田地,文庙、小关庙、老城门踪影再无,砖家口中的湖泊早已无人提起,变成各种解释的笑谈,也无人考证拆掉的历史从哪里延续,而我也离开肥城求学工作40年!</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儿时的记忆里少不了“嘭”的一声飘出来的爆米花的芬芳,现在电影院飘出的早就不是以前的味道</h3> <h3>因父母皆去,肥城的同学是我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即便是40年不曾见面,依然是那时的音容笑貌</h3> <h3>那时冬梅的妈妈跟我妈都在县妇联工作,按预产期冬梅要稍早几天来到世间,性急的我却比她大45天成了姐姐,长大后我妈见到她还经常说,“该当姐姐的变成妹妹”。我们俩一起成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班。合一张影是必须的<br></h3> <h3>这几位是居住县委家属院一起玩大的“发小”,那时候的县革委极其简陋,先草席后木头架子的大门,外加几排平房就是县委所有建筑。我们居住的家属院就在县委西侧一墙之隔,共8排平房。那种简陋让现在的孩子去住一定有种种不适应,可那里深藏我们童年的梦想与快乐,我们一起拉着手去幼儿园、读城关完小(实验小学前身)、肥城一中。没有“学区房”的概念。一路走来用现在的话说,应该就是“拔尖教育资源”<br></h3> <h3>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昨晚到了10位。其中几位发小是从机关幼儿园排着队走进小学。莉纠正说:是“排着队、跺着脚、一二一”的走进一年级一班,对!五十年了,那时候是开春入学,我们都穿着花棉袄、花棉裤、背着小花书包,情景如在眼前。七十年代几乎没有作业,有的只有快乐玩耍。大人们天天各种忙,学习、会议、大字报、下乡驻队、农业学大寨……根本不会过问孩子的作业,更没有任何兴趣班</h3> <h3>初中三班的同学只来了我们三人,那位男生是我同桌,我清楚记得那时桌子上的“三八线”,他说不是他划的,是之前留下的痕迹。好吧,无从考证啦……</h3> <h3>我们高中读两年,高二就是毕业班了,开始文理分科,还搞出来所谓的“尖子班”,听着就吓人,实际上高考招生少,很多优秀学生没有机会读大学。</h3> <h3>几位女同学有的已经换岗成“孙经理”,进入另一种辛苦快乐生活模式</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相聚是短暂而又愉快的,在充满激情的聚会之后,互道珍重,又要各奔东西了,之后又将是长长的别离,但友情的芬芳会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缕和煦的阳光。数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经过洗礼,才知道同学友情的可贵,学生时代的美好! 转眼毕业40年,几位热心肠同学筹划大范围的聚会,到那时会有更多精彩,更多回忆!今天我的到来只是聚会序曲、掀开聚会的一角。</h3><h3> 我在想:同学是什么?在我妈生病、去世的关口,我体会到的是:召之即来的帮助、无需言语的到位、设身处地的关心、永久珍藏的友谊!</h3><h3> 在妈妈过世100天回家之际,感动使我泪目……</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辛培玲&nbsp;</h3><h3> 2019.6.15于返回泉州的飞机上随笔</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