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书中得来总觉浅,把游历揉进我们的生命,在行涉中丰富自身的日常阅历,以修正自我的偏颇和肤浅,并拓宽视野和思考的深度,抛却人云亦云之腔调。我们沃野千里,但愿也是自己灵魂的跟随者……</b></h3> <h3><b><i>巍巍太行,山如剑立,川如游龙,自东北向西南延绵中华腹地八百里,</i><i>其山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从山西黄土高原呈阶梯式过度至华北平原。</i>川是时间的故乡,山是岁月的沉淀,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那么一座山的存在,山川寂寞,只等你我到来,它们便会一下明朗起来!趁着这次姐夫姐姐赴京看外甥女之际,我们便有了这场有别于旅游的旅行之约,在这个盛夏徐徐拉开了帷幕……</b></h3> <h3><b>北京胡同——感受帝都最斑驳的京味儿……</b></h3> <h3><b>在大京城繁华之地等待姐夫姐姐探亲访友之旅结束后,正式开启了我们的山川行程——太行山脉探幽访古之旅。太行山山势千峰耸立百岭互联,其波澜壮阔直上直下的气势如一道天然的长城,阻隔了东西两边的联系,然而在长达八百里的太行深处,却有八条自然形成崎岖难行的峡谷,尽管峡谷险要难行,当时的人们还是在艰难险阻中开辟了高原与平原的沟通,那便是著名的太行八陉(xing),历代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商贸活动或战役都曾在此一个个史诗般上演。今日太行八陉,跨越已非往时艰难,太行险要早已变高速通途,若想寻古访幽,唯有身体力行,徒步造访。</b></h3> <h3><b>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b></h3> <h3><b>居庸关云台</b></h3><h3><b></b><b>位于南口镇北的居庸关关城之中心位置,是元代大型过街喇嘛塔的基座,塔上寺庙几度被毁,是元代石雕艺术中的杰作,现已被国家纳入馆藏精品。</b></h3> <h3><b>军都陉:太行八陉之第八陉,位于北京地区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界处,陉内雄居关隘——居庸关,此陉是出燕入晋去内蒙塞外的咽喉之路,也是燕京八景之《居庸叠翠》而著称。不愧为京城贴身雄关,居庸破京城危不是危言耸听,一道居庸长城横亘面前,其气势足以令人心生胆怯,高险不敢攀,最终只能远望长城选择远去……</b></h3> <h3><b>越过山岭来到八达岭长城脚下的岔道口,这里是古代一个驿站,虽几经修缮,但还是能感受那种浓浓的古风遗韵的味道存在。东南口各有一座城关,城内至今仍完好保存驿站,古建筑等……岔道北口的长城夯土残垣,被沦为野长城,想象古时那马蹄声声急,南来北往客的一幅幅场景。如今的关城内外,只有少许来去匆忙的身影,行云流水般的过往,雕琢了历史记忆里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b></h3> <p><b>鸡鸣山</b></p> <h3><b>上古文明的曙光——中华合符</b><br></h3><h3><b>探源千古文明开逐鹿。经炎帝、皇帝、蚩尤在逐鹿进行“逐鹿之战”“阪泉之战”两战告捷后,势力增声威远,整个国家出现了兵祸息万国和的局面,上古文明的曙光,自此开始显露头角,建立伟业万民敬仰,成为神州大地倾倒,并一致共推轩辕为天子,公认皇帝为共主,特定“合符契约”,并废除各民族、部落、联盟各自的图腾,同时又取各氏族、部落、联盟的图腾某种突出组合共创了一个图腾——龙图腾,作为中华民族共认的契符。从富有传奇色彩的远古战场拉回心境,意犹未尽中离开,进行下一个目的地……</b></h3> <h3><b>继续着太行山脉行进,我们来到太行八陉第七陉薄阴陉的起端——紫荆关。紫荆关位于易县去来源的紫荆岭上,是长城重要的关口之一,</b><b>素有“畿南第一雄关”之称。明时以雁门、宁武、偏头为外三关,而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曾经历大小战争百场以上。烽火连天的战火早已熄灭</b><b>,昔日雄关经岁月流逝落败弃用,一座新桥横跨紫荆关城下的拒马河上,连续着河北平原进入太行的通途,拒马河畔,立有“六十六渡”的石碑,起初对六十六渡不明所以,经询问得知,</b><b>拒马河发源于河北涞源县,流淌在北太行的崇山峻岭之间,在房山流入北京市界,沿途有一百多个渡口,谓之“京西百渡”,而紫荆关则是六十六渡。。</b></h3><h3><b></b></h3> <h3><b>出薄阴陉来到来源小城,每每遇见一个地方,旅途再累再晚也不会错过地方美食,这便是旅行途中绝妙的点缀与料理。白石山雄立于太行山脉最北端,是与小五台同立于我心目中的北太行,不知生活在北方的你们眼中的白石山是种什么味道,而来自南方我显然已被惊到。白汤青汁给我又惊又喜,饮之痛快淋漓,不同于我南方山水的秀美柔和,北方的山更似那惊雷般的呐喊,高耸,突兀,大气磅礴,而我更享受行走在粗犷陡峭的崖壁上虽是胆颤心惊几近于折磨,安全前提下难能有如此惊雷般体验来打破我世界尴尬的沉寂,并掀起体能死寂般的轩然大波。</b></h3> <h3><b>就连小花儿也顽强地在石头缝里为生长拼搏</b></h3> <h3><b>太行山第六陉——飞狐陉纵深游弋在涞源北上蔚(yu)县的山谷中。其实往北上是与自己的路线背道而向的,只因听北京朋友说起太行山之巅的一处存在——空中草原。难以想象峰林高耸连绵的太行之巅一边悬崖一边原野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如果在太行山空中草原策马扬鞭,又会是怎样一种体验?经一番查询和决策,往涞源这边去空中草原可以过过骑马上山的瘾。天一如往的惨白,几天来我也不去祈求能天蓝云白的样子了,只要不再恶劣就阿弥陀佛了!谁能料到,一场雷电暴雨正怒视汹涌等在路上……</b></h3> <h3><b>马帮老大收了钱后就任由人马在暴雨中继续,他们应该清楚其实在这种暴雨天气的状况下前行是不理智的,山道狭窄陡峭,只有两件雨披一件披风,全身湿透在马背上几小时,虽是七月流火可我们感受的是寒风凛冽,牙齿打颤,空中草原雾气笼罩只听两耳寒风呼啸。我们多花了一倍的费用从另一条安全一点的缓坡下山,那刻只求安全便可。原本梦中流淌的绿浪如同绸缎一般起伏的梦幻之旅,顿然成为一张美丽而难以逃脱的网,</b><b>虽未能感受草场的坦荡,我却感受到了亲人间相互关爱与宽容的心态。很多时候自问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好像永远无法给出的答案,又好像在某一刻诠释了何是旅行的意义。</b></h3> <h3><b>太行山脉石头多,狭长谷深蕴古村。</b></h3><h3><b>就地取材显本色,粗陋古朴去雕琢。</b></h3><h3><b>今天我们要去的是河北井陉县的于家石头村,这是一个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依山就势却严谨规范,东西为街南北为巷,巷口不通为胡同,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的布局。所住居民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一身正气的《石灰吟》作者于谦(浙江杭州钱塘人),遭诬被杀后,其子孙为避祸害隐居太行深处过着与世隔绝般的隐居生活。他们依靠满山的石头制作生活器具在这荒野深山繁衍生息,发展至今已经二十四代,抒写下了不朽的生存史诗。</b><br></h3> <h3><b>清凉阁:村落标志性的建筑。其最神奇的是在于它下无地基,平地而起,更没有使用类似水泥的黏合物质,石头摆放毫无规律可言,线条结构粗犷,却硬是矗立了近500年,使游人为之叹服。</b></h3> <h3><b>井陉:太行八陉第五陉,也称土门关。我们沿荒凉的土原通过一道长长关隘,未见任何字迹,直行几百米只见一道关口,关隘横媚上刻有《山峡通衢》四字,这是西土门之西阁,驿道直行几百米便是西土门之东阁,门楣上下题有《土门関》和《山辉川媚》匾额。关口立有一石碑,上题</b><b>谭嗣同遗诗《土门关》:平</b><b>生慷慨悲歌士,今日驱车燕赵间。无限苍茫怀古意,题诗独上土门关。1865—1898。出西土门跨过太平河便是东土门之西阁,关楼横楣上书《三省通衢》赫赫几字,旁有娘娘庙。土门关三座旧址古关楼和新修建的东土门东阁一线排开,遥相呼应。据汉书记载:土门关韩信破赵“背水一战”的古战场所指便是此处。</b></h3> <h3><b>重建的东土门东阁,里面打造了一个仿古的《土门关驿道小镇》</b></h3> <h3></h3><h3><b>陉山界地:出西土门关向南史称为南线古道,路过郄庄前行,便是西进太行的第一道险阻之亮子岭古驿,</b><b>古驿道穿过东、西两座拱门,虽然荒废被</b><b>杂草蔓延,但仍见杂草下那被磨的光滑发亮的路石,车辙,石坑等,过了坡道,古道消失在下安村的各种建设中。太行之井陉长达百里,保存最为完好段是在秦皇古道景区内的白皮关,那里地势险要,道路崎岖狭窄,著名的“车同轨,书同文”的实物佐证和被称为我国邮驿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立鄙守路”都在此段,由于一时疏忽在这次行程中错过。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来吧。</b></h3> <h3><b>娘子关: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寨,誉为天下第九寨。雄立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朝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兵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广义的井陉以西至东整条山峡百余里,便是由娘子关为起点到河北鹿泉(获泉)的土门关。</b></h3> <h3><b>东太行:景区位于河北邯郸武安市境内,属北端太行山东麓而得名。北端太行因有大平原相衬托,故而相对于突兀隆起的太行山势形成巨大高低反差,在视觉上有拔地而起之感!不同于雄秀兼具的南太行,众多的地表泉水横切太行山主脉,形成峡谷毗连,深切的崖壁延绵如屏,幽谷崖壁泉水瀑布,使其风光的多样性,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而东、北</b><b>太行给人更多的是铮铮铁骨般的巍峨粗犷,它奔放充满张力,深入其间,它那大气磅礴的气势,不得不让人为之折服。</b></h3> <h3><b>古老变质岩、红色嶂石岩、白色石灰岩依次展现……</b></h3> <h3><b>滏山</b></h3> <h3><b>滏口陉——太行八陉第四陉,位于河北邯郸在峰峰矿区的石鼓山和元宝山之间,仅存的古陉口在西纸坊街上,当我们探寻至滏口陉遗址时暮色沧桑如梦,古驿道隐蔽于拆建的废墟当中,在暮色的苍茫中显示出一种凄凉的古意美感。</b></h3> <h3><b>兰陵王墓:兰陵王高肃,字长恭,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其面貌清秀,当两军交战时都要戴上一个凶恶的面具以震慑敌人,因战功显赫而招致当时的皇帝(其堂弟高纬)的震动而心有疑虑,终被赐死。</b><b>一堆荒冢满目荒芜,可叹曾经的一代王者到最后仅也如此萧条,让人唏嘘。</b></h3> <h3><b>邺城三台:建安15年为曹操所建,那年临漳河一场洪水彻底冲毁了铜雀冰井两台,</b><b>而今只留金凤台孤零零遗存在古址夯土台上。纵古论今多少兴衰成败,在历史的长河中还不都转头成空。也叨看今朝的我们,</b><b>假面横行处</b><b>处扮演如桎捁般的“人设”,显然,真诚尤为可贵,且行且珍惜。</b></h3><h3><b></b></h3><h3><b></b></h3> <h3><b>太行山脉八百里纵横,风物不同四季分,而它把最美的景色留给了秋天。夏日的太行已是如此美妙让人不忍一次尽阅,我在等待秋日,等那漫山叠彩层林尽染……我定奔赴太行山饕餮盛宴。</b></h3><h3><br></h3><h3><b><br></b></h3><h3><b><br></b></h3> <h3><b>挂壁长廊</b></h3> <h3><b>崖上人家</b></h3> <h3><b>昆山盘山公路</b></h3> <h3><b>把南太行交由秋色去渲染</b></h3><h3><b>★白陉——太行陉——轵关陉</b></h3><h3><b>★壶关大峡谷★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b></h3><h3><b>★阱低村——虹梯关挂壁——通天峡——岳家寨</b></h3><h3><b>★山西长治山西平顺县张家凹画家村</b></h3><h3><b>★王莽岭,昆山挂壁,锡崖沟挂壁</b><br></h3><h3><b>★等等……</b></h3> 远山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