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拾忆

北冥有鱼

&nbsp; &nbsp; &nbsp; 敲这些文字的同时,19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中考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一恍然想到自己高考已是十二三年前的事。那时小灵通还是通讯主力军、之后的几年Nokia手机始终占据着交易市场头把交椅,苹果的横空出世已经是再往后的事了;那时的物价还很便宜,记得当时高中一天饭钱也就是五块,房价比之现在只能称之为白菜价;交通工具上好像还没有电瓶车,我们到县城上高中,还都是骑自行车,三四十里地似乎也很近……唯一不变的就是社会对于高考的重视,前一天看考场时播放的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自己》等现在依然能听得到;交通部门配合高考的封路、限行措施当时已经有了;考场门口的陪考家长百态依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br>&nbsp; &nbsp; &nbsp;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是媒体关注的头条,记得06年的高考作文是“人与路”,材料中引用的前两句话“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有人说……”,当时作文怎么写的早已记不清。反而是现在再看这段引言,似乎比作文本身更有思辨意味:趋之若鹜、人云亦云导致没了路;独辟蹊径、自主创新有了新的道路。后者恰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所缺乏的,当然在集体话语面前,想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清醒的头脑的确很难,少数服从多数一直都是惯例,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实践中需要多重考验。<br>&nbsp; &nbsp; &nbsp; &nbsp;为了高考,高中三年掌握了太多生活中并不需要的知识:语文各种文体写法、数学的平面立体几何、英语各种时态语态、历史各项大事的意义和价值、地理上的大气、洋流等等,当时掌握的知识可以说已达到人生的巅峰。虽然现在大部分都已经忘掉了,但高考与其说是灌输给了我们很多的知识,不如说是教会了我们学习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在现场学习张三丰的太极剑时,最后也是凭借全忘记的招数战胜了来敌。两者都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独立的学习和融会贯通能力比之纯粹的知识识记要有用的多。<br>&nbsp; &nbsp; &nbsp; &nbsp;相比知识的获得,我认为高考在培养心态和重塑认识观方面对人的影响更大。<br>&nbsp; &nbsp; &nbsp; &nbsp;心态对学习和最终成绩的影响毋庸置疑。记得高三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担忧一个问题:如果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对这个问题的“杞人忧天”一度严重影响了我的睡眠和复习的心态。后来多亏外公和父母的开导,再加上看的一些调整心态的书籍,才走出了自取烦恼的死胡同。良好的心态也间接帮助了我的第二次高考。在经过所谓高四的一年学习后,我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次高考。我在做第一门我本来很擅长的语文试卷时,可能是过于重视,太想保证题目的正确率导致最后时间不够用。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晰:考试时间还剩一小时,我还有一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都没做。没有办法只能先写作文,在我写下最后一个字的作文时,交卷铃声已然响起,我还想着在现代文阅读上写点东西,手已经紧张的不能下笔。由于坐在窗边,我手里的笔还没有放下,门口挂红牌子巡视的老师开始敲窗户提醒我抓紧把笔放下。出了考场我当时一片木然,因为一篇现代文阅读的空白肯定会对语文成绩有很大影响。这个时候因为下午还有考试。马上要坐大巴回学校食堂吃饭,我只能迅速的调整心态,到了食堂门口已经能故作轻松跟语文老师开句玩笑,说老师你预测的默写都没考到。语文老师哈哈大笑说不可能,我已得到内幕消息,至少押中了1题。之后的四门考试意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没有出现太多问题,最终总分还是有惊无险的超了本科线5分。唯一遗憾的是语文要比平时模拟考试少10分,但人生没有假设。<br>&nbsp; &nbsp; &nbsp; &nbsp;除了心态外,经历过高考的人,会对读书学习对知识有种发自骨子里的尊重,因为我们体验过耕耘的痛苦和收获的痛快。对于农家子弟而言,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要比其他途径几率大得多。现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所谓的“读书无用论”,但我始终对这种观点没有一丝认同,不管他们的理由多么充分。就如龙应台所说:读书不是让我们与他人比成就,但能给我们提供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迫谋生。高中三年的全情投入会成为人生一段美好的回忆,会让你某一刻突然觉得这一切付出都很值得。<br>&nbsp; &nbsp; &nbsp; 又是一年仲夏时节,作为最小的80后今年也是而立之年,开始突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天、一周、一月、一年都像离弦之箭一样。如今大学毕业都已8年了,工作后很难再找回上学时大把的读书学习时间。还记得上初中时,特别羡慕那些骑着自行车很拉风的高中生,特别希望自己长大,那时感觉时间过得好慢。正如小孩们总想长大,因为大人们总在告诫他们好多事都长大后才能干;成人们却更怀念童年那单纯愉快、无忧无虑的时光。<br>&nbsp; &nbsp; &nbsp; &nbsp;但不管生理年龄几何,更希望自己心理上永葆年轻。在平日琐碎工作之余,对于阅读的爱好一定要保持。虽然现在读书不是为了考试,但只有读书你才能避免夜郎自大、坐井观天,才会感受到同一片天空下还有那么多你不知道的美好,也才能让自己的业余生活充实起来。追剧、游戏只能带来一时感官上的快感,读书则能让你收获深层次的满足与喜悦。最后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如愿以偿,到象牙塔继续挥洒自己的青春梦想!<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