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未来的歌~团旗下我们走过40年

山涧清泉

<h1><b>1979年的集体照</b></h1> <h1><b>2019年的集体照</b></h1> <h1><b>  鞍山市团校学习40年聚会3位发起人:杨永林、迟云岫、解治淮(上中下)</b></h1> <h1><b>  2019年6月10日,是个牵动我们这些40年前团干部神经的日子~这一天,在杨永林、迟云岫、解治淮3位大哥大姐的召集下,我们相聚在鞍山国宴酒店,举行我们自己“国宴”级的聚会!</b></h1><h1><b> 40年的悠悠岁月,跨越了我们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涵盖了我们最有质量的奋斗过程。现在,当年风华正茂的靓男俊女们,全部都退休步入老年了!有言道:少男少女都怀春,老头老太都怀旧,我们都太想曾经的青春、太想彼此了!3位发起人顺应民意,劳心劳力地组织了这次聚会,我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b></h1><h1><b> 看看下面这些照片吧:紧紧地握手、热烈地拥抱、勾肩搭背地照相……仿佛我们又回到了40年前,仿佛我们都不是别人眼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祖辈的年龄了!</b></h1> <h1><b>  迟大姐(左)特意从北京赶回……</b></h1> <h1><b>  李敬党(右)放下带娃、帮助儿子开店的重任,专程从韩国赶回……</b></h1> <h1><b>  “领导”自己戴红领巾🤗</b></h1> <h1><b>互相戴上红领巾……</b></h1> <h1><b>  我和敬党是初中的校友,友谊延续了半个世纪,我曾经给她写过一篇散文入书,到现在我们还有着那《记忆深处的会心一笑》的默契,我们是相伴一生的朋友!</b></h1> <h1><b>  这是我1998年为了晋高级职称,出版的一本个人散文随笔集,其中《记忆深处的会心一笑》,写的就是李敬党。</b></h1> <h1><b>  我的老伴刘东,1980年到团校做教员,虽然1979年时,大家都不认识他,但是后来的40年里都成了朋友,所以他做为“同学家属”,也来参加了聚会,谢谢发起人和同学们接纳他!🤗</b></h1> <h1><b>  这是我们女同学当年和现在的合影……</b></h1> <h1><b>  握手寒暄拥抱后,进入正题~薛兰、纪钢会务组成员开始工作:登记签到收费,活儿挺多呢!聚会刚结束,她俩就把通讯录汇表发到群里了……</b></h1> <h1><b>  大家入座,聚会正式开始。</b></h1> <h1><b> 聚会由我们共同尊敬的迟云岫大姐主持。大姐戴着红领巾,面对40年前的同学们,仿佛又回到了那风华正茂的年代,又重现了她纺织局团委书记及合成集团副总经理的风采。大姐的即席主持词很有激情和诗意,大姐说:</b></h1><h1><b></b><b>悠悠歲月四十載,</b></h1><h1><b>淡淡流年萬般情,</b></h1><h1><b>千山歲歲依舊在,</b></h1><h1><b>再品人生結伴行。</b></h1><h1><b></b><b>四十年前我們喜相識,</b></h1><h1><b>四十年後我們再聚首,</b></h1><h1><b>說的是故事,主人公是自己;</b></h1><h1><b>道的是真情,携手直到永遠!</b></h1> <h1><b>  杨永林退休前出版的两本个人随笔集。</b></h1> <h1><b>  杨永林大哥当年是新台子公社团委书记,退休前是鞍山铁东区人大主任。他很严肃地为聚会致辞:</b></h1><h1><b> “40年前,我们38名团干部在鞍山团校学习相识,组成了中国共产党鞍山团校1979年5月的第一临时支部;现在是2019年,参加40年大庆聚会的有19名同学,正好是半数,聚会有效”~共青团干部才华横溢、诙谐幽默的特质,虽然过去了40年,仍然在杨永林、在所有同学的身上“保鲜”!</b></h1><h1><b> 大家捧腹大笑,可是杨永林不笑,仍然严肃认真地进行他的讲话:给大家一个任务、一个奋斗目标:我们所有团校同学都要当做头等大事来完成~我们要”保八争九创百”!李敬党同学很有支持领导的意识,马上为领导的讲话做注释:“不活到九十九,我们谁都不许走”!</b></h1><h1><b> 杨永林把他退休当天写的一首诗背给大家:</b></h1><h1><b><br></b></h1><h1><b>退休生活很茫然,大海浩瀚一小帆,</b></h1><h1><b>孤雁凌空回头看,群山苍茫己离远。</b></h1><h1><b> </b></h1><h1><b> 当年一支部年龄最大的“大哥大”邱福躍回家以后,立马和诗一首:</b></h1><h1><b><br></b></h1><h1><b></b><b>退休生活很休闲,</b><b>功名利禄全靠边;<br></b><b>孤燕又回微信群,</b><b>第二春天在眼前。</b></h1><h1><b> </b></h1><h1><b> 我们是不是都很有才?🤗<br></b><b> </b></h1> <h1><b>  我一辈子是个舞文弄墨的人,团校同学40年聚会这样的事情,更使我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主动要求为聚会写点什么。得到批准以后,早晨3点半起来,一气呵成写了以下这些文字:</b></h1><h1><b> 讲讲过去的事情</b></h1><h1><b> (献给团校同学40年聚会)<br></b><b>各位同学好:<br></b><b> 现在网上流行一个段子,说:“月亮还在,白莲花般的云朵还在,但是听我们讲故事的孩子们不在了”~那我们就坐在一起,把过去的事情讲给自己听……<br></b><b> 今天,是我们相识40周年的日子,是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过去40周年的日子——我们这些不甘老去的老头老太太,聚在一起,讲讲过去的事情吧!<br></b><b> 1979年5月的一天,鞍山市那个叫太和宫的千山沟里,来了一群风华正茂的青葱青涩的青年。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团市委副书记兼团校校长刘贵齐、团校副校长韩永维、团校教员刘青山迎接了他们。他们在那青松翠柏、青山绿水之间,当了40天的快乐神仙。如今40年过去,当时学的什么基本都忘了,但是,那友谊、那一桩桩趣事却永留心间。<br></b><b> 记忆最深的是男同学、不管是日后谁当了局长处长、谁大权在握威风八面,当时以学校任命的支部书记张洪才、同学任命的秘书长解治淮为首,老实稳重的杨永林、任彦鹏、王宝海、邱福躍、郭世权、李尚飞、孙延廷等全体男同学紧跟,全体半夜不睡觉,身披各色花被面的棉被,学太和宫的和尚打坐。每天在小组学习会上,每个人的打坐尊容得先讲上半小时,不把大家的肚子笑疼不算完;那年的端午节过后,万物复苏,风和日丽。一天,我们小组难得的认真学习,大家正在非常安静地低头看材料的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嗓子:“你们看那是啥?”我们顺着那人的手指方向看去,可了不得了:只看一扇窗的窗框上,从上到下直直地竖着一条胳膊粗的黑花蛇!霎时间,房间里十几个人一起往外跑,在门口挤成了一团。平时以诗人著称的王良跑的最快,第一个跑到操场上。大家喘息刚定,又有人笑得上不来气,原来王良鞋都跑丢了,光着脚站在明晃晃的太阳下!有经验的人说,那蛇是冬眠在我们床下冬季取暖的地垅里。那天中午,男同学们都没休息,把女生屋里的地垅都扒了!可是有的女生还是不敢在屋里睡,出去找宿好几天!<br></b><b> 还记得有一次休息回家,我把有病的妹妹带来团校,大家都极尽哥哥姐姐的情谊,这个给拿糖,那个给上山采野梨,中午的时候大家在我妹妹的铺位前围了一圈。可是我妹妹是癫痫病,一见陌生人就紧张,她一下子把大家给的礼物都扬了,烦躁得要犯病!大家都一点不生气,赶紧散了。时隔40年,这件事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现在我对大家衷心地说一声迟到的谢谢吧!<br></b><b> 团校毕业以后,无论同学们的职务地位怎么变,可是大家的情谊不变,要说变,就是感情越变越深!我们大家公认的秘书长解治淮,40年里热情不减,无论是谁家里有大事小情,他都跑前跑后,热情相助。他组织联络我们为同学们庆祝了各种喜事,也组织联络我们送走了团校班主任刘青山老师和班级党支部书记张洪才、同学燕慧英……让我们衷心地对他说一声:解二哥,辛苦了!<br></b><b> 团校毕业以后,别人之间互相帮忙办了什么事,我不太清楚;我给大家办过什么事我也忘了,但是同学们帮助我的事,我是一件一件都记得,并且会铭记到永远。限于篇幅,就不在这里一一说了!<br></b><b> 我相信,同学们都是如此,我们就是这样相扶相帮地走过了40年!<br></b><b> 岁月如歌,现在没有了后代听我们讲过去的事情,我们就隔三差五地聚聚,自己讲、相互讲过去的事情给自己听!我们一定要活出一个不逊于青壮年时代的晚年,一定要过得比青壮年时代还快乐!</b></h1> <h1><b>  以上是我们良好秩序的聚会现场~共青团干部的高素质永远都在!</b></h1><h1><b> 聚会里,大家依次讲了自己40年间的大致经历,感慨万千。王良的发言最能代表大家的心声,他说:回顾过往,我们感恩、知足!感恩命运让我们碰到了祖国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40年,使我们有了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平台;感恩一路走来碰到的好领导、好同伴,他们引领砥砺我们前行;感恩团校及共青团的经历给了我们定力,使我们这些同学没有一个掉队犯错误,都平平稳稳、无怨无悔地奉献到退休;知足的事是:有房一间,面积不大,但是温馨舒适;有妻一个,不算美貌,但是相濡以沫;有子(有女),成就不是斐然,但是贴心平安!</b></h1><h1><b>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b></h1> <h1><b>  第一次预备会校长与同学合影</b></h1> <h1><b>  当年的团市委副书记、团校校长刘贵齐先生参加了我们第一次预备会,让我们非常高兴和感动!正式聚会时,老领导外出摄影采风了,没能参加,很是遗憾!</b></h1> <h1><b>  为了这次聚会,杨永林、迟云岫、解治淮组织了两次预备会,这是第一次预备会的照片,可惜第二次预备会谁都没想到照相!😞</b></h1> <h1><b>  义务给大家拍照的摄影师吴素芹女士。</b></h1> <h1><b>  为了给大家留下最美好的记忆,此次聚会请来了鞍山摄影圈里比较有名的“草根”摄影师吴素芹,给大家拍了不少精美的镜头,让大家赞不绝口,感动无比!</b></h1><h1><b> 下面是吴素芹女士给大家拍摄的华美照片:</b></h1> <h1><b>同学中年龄最长的邱福躍大哥和“老疙瘩”陆洋</b></h1> <h1><b> 李敬党同学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是她儿子在韩国开的化妆品店里的产品,男士女士都喜欢😊!</b></h1> <h1><b>  当年的团市委副书记、团校校长刘贵齐先生。</b></h1> <h1><b>杨永林</b></h1> <h1><b>迟云岫</b></h1> <h1><b>解治淮</b></h1> <h1><b>邱福躍</b></h1> <h1><b>王宝海</b></h1> <h1><b>任彦鹏</b></h1> <h1><b>郭世权</b></h1> <h1><b>李敬党</b></h1> <h1><b>程志坚</b></h1> <h1><b>霍玉珍</b></h1> <h1><b>王良</b></h1> <h1><b>李尚飞</b></h1> <h1><b>薛兰</b></h1> <h3>孙延廷</h3> <h1><b>纪钢</b></h1> <h1><b>王玉辉(民营企业家,给大家带来了他的企业生产的“世界上最好的水”)</b></h1> <h1><b>陆洋</b></h1> <h1><b>贺东梅</b></h1> <h1><b>  同学家属~刘东</b></h1> <h1><b>李萍(李萍因为6月10号搬家,所以没参加上聚会,但是她非常渴望把自己的影像进入40年纪念美篇,迟大姐给她做了拼图……)</b></h1> <h1><b>刘连生(他人在北京带孩子,也是赶不回来……)</b></h1> <h1><b>  我们大家一致同意,把当年和现在的照片拼在一起,看看自己是怎么变老的!</b></h1><h1><b> 看着这些今昔对比的照片, 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很自信很骄傲地说:老去的是容颜,不老的是气质,岁月给我们的是内涵!我们没有虚度此生,我们问心无愧、心安理得!</b></h1><h1><b> 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评价自己一生的!</b></h1> <h1><b>  踏破青山人未老,</b></h1><h1><b> 遍野黄花分外香!</b></h1><h1><b> 因为我们一片赤诚地奋斗过,所以我们无愧;因为我们竭尽所能地奉献过,所以我们无悔!</b></h1><h1><b> 我们相约:当年我们结伴遨九天;今后将相携度余生!从今以后,每年的6月10日,就是我们的欢聚日,请同学们记住这个日子,届时,无论是天涯海角,无论是异国他乡,都要尽力赶回来,叙友情,加动力,实现我们的杨永林“领导”提出的“保八争九创百”的伟大工程!</b></h1><h1><b> 让我们高呼:</b></h1><h1><b> 友谊万岁!</b></h1><h1><b> 共青团万岁!</b></h1> <h1><b>美篇制作:贺东梅</b></h1><h1><b>摄 影:吴素芹、迟云岫、</b><b>郭世权、</b><b>薛 兰 等</b></h1><h1><b>题 图:刘贵齐</b></h1><h1><b>尾 图:刘铁良</b></h1><h1><b>审 核:杨永林、</b><b>迟云岫、</b><b>解治淮</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