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鞍山好友一行29人在团长"下岗大哥"带领下 于5月31日至6月12日开启了英国爱尔兰之旅 这是全团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合影</h3> <h3>英国按行政区划: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h3><h3>曾几何时 这个岛国有超过其国土面积上百倍的殖民地 有不可一世、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皇家海军 纵观整个世界 假如缺少了英国 将会是另一番局面 </h3> <h3>如果你登临半空俯瞰 会发现形状如青蛙🐸一样的岛屿 它位于北海西部大西洋的东北角 与欧亚大陆隔海相望 那姿态好象是邻听来自遥远的上帝的声音 它的名字叫做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也称做英国</h3><h3>就面积而言 在当今世界 充其量只能算做一个中等国家 国土面积只有24.36万平方公里 人口大约6600万 就是这样一个国土面积不足日本 人口不如中国一个行省的岛国 率先进入了工业革命 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在20世纪初</h3> <h3>经过12小时的飞行 地面上出现了绿色掩映的整齐划一的建筑 对于我这个中国人来说 心情复杂 "英国" 这两个字很难与国耻分割开来 这个岛国是最早出现我们面前的西方国家 鸦片战争坚船利炮打败了曾经自以为是天朝上国的清政府 把这个拥有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它为我们带来了屈辱和坎坷 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机会和现代文明 我们只有了解这个蛋丸岛国的历史和现状 才能认识我们的处境 看透某种潮流和玄机</h3><h3><br></h3> <h3>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 </h3> <h3>当晚入住伦敦郊外的Restaurant酒店 酒店小巧精致整洁 早上起来竟然没有"倒时差“的困扰 立即进入行走状态</h3> <h3>伦敦以西30公里有著名的温莎城堡 这个城堡至今还是王室的行宫 女王经常拖家带口在这里度周末 有时还会住的长一点 花岗石的建筑群建在一个山岗上 一眼看去 果然是江山永固的要塞气派 但是做为要塞又太讲究、太宏大了</h3> <h3>千年前 征服者威廉在这里修筑城堡 想在泰晤士河南岸坚守 但当时城堡是木结构 谁知后代君王却把他改建成坚固的石结构 一次次扩大之后 他的原始职能反到完全废弃 </h3> <h3>如今 他只扼守此时的春天 与他一起扼守的还有那个王室 不知是陪他扼守还是被他扼守 春天很安静 王室很不安静 还记得戴安娜焦作的脚步和无法捕灭的熊熊大火吗</h3> <h3>温莎城堡西面的“下区” 这里有座著名的教堂即圣乔治教堂。</h3><h3>圣乔治教堂在西区中部,始建于1485年,豪华的哥德式建筑,以细致艳丽的彩绘玻璃著称,英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h3><h3>这个教堂是英国王室历史上最常举办婚礼的地点,尤其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子女大多在此成婚。</h3><h3></h3><h3>2005年查尔斯王子和卡米拉在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举行婚礼,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选择不参加世俗婚礼,但参加圣乔治教堂举行的宗教仪式,并主持了一次招待会。</h3><h3>2008年5月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外孙彼得·菲利浦斯和秋凯利在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举行婚礼。</h3><h3>2018年5月19日英国王室哈里王子和梅根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举行婚礼。</h3><h3>另外有10位英国王室埋葬于紧邻教堂的爱伯特纪念礼拜堂,这个纪念礼拜堂,初建于1240年,为晚期垂直式样的哥特式礼拜堂,在1863年改名为爱伯特王子的纪念礼拜堂</h3><h3><br></h3> <h3>行走在古老的城堡中 想起了倾国之恋: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的爱情故事 当年爱德华八世为能迎娶心上人辛普森夫人为妻 不惜逊位 降为温莎公爵 其"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浪漫爱情故事令人感动……</h3> <h3> 蓝天白云 开心惬意</h3> <h3>与城堡服务人员合影 中国帽子与英国帽子撞衫 看来世界真是个"地球村"</h3> <h3>巨石阵</h3><h3>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 占地大约11公顷 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 每块约重50吨</h3><h3>考古学家认为 巨石阵建造于公元前2600年 可能是一个宗教活动场所 但至今没有权威解释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移动如此重的石头的</h3> <h3>可爱的英格兰宝宝 </h3> <h3>感谢团长大哥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h3> <h3>看 团长工作的姿势多帅 </h3> <h3>牛津大学</h3><h3>历史总是以成果来回答人们 这里先是站出了牛顿和达尔文 以后几乎整个近代的科学发展每个环节都很难离得开牛津和剑桥 地球被撑亮了、电磁波被寓言了、电子中子原子核被透析了 、DNA的结构链被发现了 这些大事的背后站着一个个智者 直到现在 还陆续走出了凯恩斯、罗素和英国的绝大多数首像 </h3><h3><br></h3><h3><br></h3> <h3>教学楼</h3> <h3>牛津大学38个学院之一 伍斯特学院</h3> <h3>三一学院 在教学楼前合影 我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萌动的青春萌动的心 让我们荡起双桨……</h3> <h3>鲜花和绿地充盈着校园</h3> <h3>牛津大学的特色是“大学中有城市" 其38个学院分布在整个城市的不同地区 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景线</h3> <h3>行走在大学城 有时会产生一种梦境 以为人类文明的步伐全然由此踏出 正是在这种梦境下 站出来一位让中国人感到温暖的里约瑟先生 他花费几十年心血编辑成书 来告诉人们不要一味陶醉于西方 忘记了辽阔的东方 神秘的中国 那里有四大发明 </h3><h3>正当中国人陶醉于四大发明时 英国仍在不断创造着第一 第一瓶青霉素 第一只电子管 第一台雷达 第一台计算机 第一台电视机 第一例克隆羊 第一例试管婴儿……</h3> <h3>远处的尖顶建筑为基督教会学院 由于时间有限 我们只能拍照留念</h3> <h3>在大学城我们看到了同性恋者在举办宣传活动</h3><h3>英国是全球21个允许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之一</h3> <h3>大学城里快乐的街头艺人</h3> <h3>斯特拉福德小镇</h3><h3>座落在英国中部的艾汶河畔 即英格兰心脏地带 它的浪漫恬静和让人向往都是因为文学大师萨士比亚 </h3><h3><br></h3> <h3>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出生的屋子 窗子和门比较狭小 好象上帝故意把它压低 然后让未来的大师哗啦一声破墙而出 腾空而去 莎翁虽已离世很多年 但他曾经居住过的房屋、曾经发生过的爱情、曾经创作过的故事都在此留有印记 喜欢莎翁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 《威尼斯商人》</h3> <h3>门楣上独特的标记一莎士比亚看世界的武器、工具:一只斜着的笔 这支笔写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巨作 </h3> <h3>上帝仿佛安排这个小镇在等候莎翁的出生、他的长大、他的离开、他的回归、他的去世 然后等候世人来敬仰 </h3> <h3>这里世界各地游人不断 每天都在迎来送往中过节 显而易见 这个节是要过下去 永远……</h3> <h3>走一程 看小店 再行走……</h3> <h3>与萨翁的同乡合个影</h3> <h3>辛勤工作 努力出大片的君君姐</h3> <h3>坐在这里 心里想找回记忆 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一个舞台 男男女女都只是演员 他们有进场、有退场 一个人一生中也要扮演许多角色“</h3><h3>演员不会欣怨 比较悲哀的是 上了台不肯下台的人 演皇帝忘了自己是贫士的人 上台欢喜不已下台痛苦不堪的人!</h3> <h3>剑桥大学</h3><h3><h3>剑桥 虽与牛津齐名 都是世界著名学府 但这里的气氛却与牛津不同 牛津被称作“大学中有城市“ 剑桥则是"城市中有大学"尽管这里保存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 但就整个剑桥的外观而言仍是明快而现代化的 剑桥大学在自然科学的成就尤其突出 哺育出牛顿、达尔文这样开创科学新纪元的科学大师 97位诺贝尔奖金得主出自此校 被誉为科学家的摇蓝</h3></h3> <h3>剑桥的学制十分独特 每学年有3个学期 每学期只有短短的8周 去掉各种假期(其中署假长达3个月) 剑桥真正上课的时间也就两学期 区区4个月 可谓全英最短</h3> <h3>我们走进校区 就看到了这种独特的风景 三三两两或成群坐在草地上、椅子上、康河边随意的在交流 这是剑桥的教学风格</h3><h3>这里的老师认为 既然你进入了剑桥 你就具备了在这个领域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在课堂上 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消化并发展成自己的观点 以回应老师抛出的开放式问题 不用举手 不用起立 任何时候都可以打断老师 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哪怕是谬论 也会受到赞许 这种授课环境 对于会读书 会思考的学生来说 无疑是学术的天堂 而对于读死书 不动脑子的学生来说 也许比地狱还可怕</h3> <h3>时光吞噬者大钟,霍金设计,花费100万英镑,位于剑桥大学校内 。</h3> <h3>剑桥大学校园</h3> <h3>时光吞噬者大钟所在地</h3> <h3>这里又是一道风景线 栏杆上随意放着各式各样的学术杂志、论文及报刊等 方便学生按需阅读</h3> <h3>徜徉在国际一流大学 感受着优秀学子的脚步 欣赏着古老的建筑 有着浓浓的情结</h3> <h3>与剑桥学生合影</h3> <h3>这里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灵感来源的地方 “牛顿苹果树”虽然历经风雨,竟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伊丽莎白女王还颁发了保护令,特意关照这棵生长了350多年的老树。</h3><h3>我开始觉得这颗树太小 能否是后种的 但一问才知是真的 否则就破坏了女王的保护令,法治的英国应该不会这样做。</h3> <h3>剑桥大学康河</h3><h3>剑桥因一条曲折蜿蜒的剑河而得名 (又名康河) 它穿城而过 连接起大部分历史悠久的古老学院 从南到北 依次为王后学院、国王学院、克莱尔学院、圣约翰学院、莫德林学院等</h3><h3><br></h3> <h3>剑河两岸杨柳垂丝 芳草萋萋 河上架有许多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桥梁 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 剑河岸边 历史悠久的百年学府和经典建筑俯仰皆是 高大精美的校舍 庄严肃穆的教堂和爬满青藤的红砖住宅矗立在沿河的绿树红花之间 翠色葱茏 古意盎然</h3> <h3>从20世纪初就开始有中国的学生到剑桥大学留学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更是把我们带入一个充满浪漫和诗意的地方 他曾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拔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h3> <h3>叹息桥</h3> <h3>数学桥</h3> <h3>格蕾桥</h3> <h3>剑桥大学为中华民族培养了许多有为之士 除著名作家徐志摩外 还有萧乾 叶君健等作家 科学家华罗庚、张文裕、蔡翘、陈立等</h3><h3>在剑桥大学的年青学子中 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 已逐渐成为中国优秀学子追逐的目标</h3> <h3>温德米尔湖及湖边小镇</h3><h3>一个小而美的地方 我知道英国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湖区 是在英国著名女作家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里读到的:从伊丽莎白知道可以和舅舅舅妈去湖区旅游的兴奋 以及后来又因为时间不够而不能去湖区旅游的失望 作者这段对主人公心情的描述留给我的印象就是 英国的湖区一定很美 也盼望着有朝一日我也能亲临那里走走看看</h3> <h3>温特米尔湖形成于上一次冰期未 位于穿越昆布连山脉的南北走向的一个冰川谷中 该湖形状狭长 面积16平方公里 是泛舟的好地方 </h3> <h3>著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曾说 温特米尔湖能“让人忘掉生活中的区别:年龄、财富"</h3><h3>湖畔诗人威廉曾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能在如此狭窄的范围内 在光影的幻化之中 展示出如此壮观优美的景致“</h3><h3>这大概是对英格兰湖区最合适的评价</h3> <h3>在诗人的眼中 这里是"痛苦世界里安宁的中心"</h3> <h3>小镇小巧优美 风光妩媚 走在小巷中 可以感受到流淌的浪漫和温馨</h3> <h3>在小镇上就餐的中国餐馆 团长大哥是曾经的文艺工作者 照相都是舞台动作</h3> <h3>曼联是英格兰足球史上最为成功的俱乐部之一,它位于英国的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 也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具有影响力最成功的球队之一</h3> <h3>英国的小球星们在此购买球衣 并印上自己喜欢的球星编号</h3> <h3>我也给喜爱⚽️的女婿买了件纪念衫 收银的小伙子真帅</h3> <h3>喜欢这些球星 无关足球 关乎英俊潇洒的英国小伙子</h3> <h3>大英博物馆</h3><h3>1753年 英国内科医生、收藏家代维德去世 按照其遗嘱将遗留下来近8万件个人藏品全部捐赠给国家 当时英王乔治二世通过国会批准建立英国国家博物馆 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h3><h3>再经过200多年的收集和掠夺成就了大英博物馆世界地位</h3><h3>其来源主要是18至19世纪在战争中掠夺得来 受害国家主要是希腊、埃及及中国等</h3> <h3>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头像 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h3> <h3>罗塞塔石碑</h3><h3>1798年到1801年 拿破仑征战埃及 随军带了100多名研究埃及文化的科学家和考古学家 1799年 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个叫罗塞塔的小村庄里 士兵们在修筑工事的时候 挖出了这个黑色断碑 分别用三种文字记载同一个内容</h3><h3>法国考古学家还没来得及研究 就被英军打败了 这块石碑做为文物运回英国 标记为"不列颠军队的战利品"</h3><h3>因石碑上刻有希腊文和古埃及象形文字 考古学家据此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 罗塞塔石碑是古老的埃及最珍贵的文物</h3><h3>我去埃及时 埃及导游讲起了这段历史 并说埃及的石碑是复制品 原碑在英国 如果埃及人来大英博物馆 会有何感想呢?</h3> <h3>古埃及木乃伊</h3> <h3>雅典 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 19世纪初 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额尔金 雇用工匠 把表现雅典娜勋业的巨型大理石浮雕群像劫走 这批稀世珍宝 有些在锯凿过程中破碎损毁</h3><h3>有些因航海遇难沉入海底 幸存的陈列在这里</h3> <h3>女神维纳斯沐浴时感到惊讶 水壶放在她的左大腿下 她赤裸着身子 试图用她的手臂和富有表情的双手掩藏自己 她正在转到一边 或许是朝着一个入侵者的方向</h3> <h3>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介绍第一句话"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十件镇馆之宝 中国占三件 展出的1%文物中 都是英国人代维德收藏的 也就是从中国低价收购的 </h3><h3>元青花瓷-大维德花瓶</h3><h3>文物时代:元朝,1351年之前</h3><h3>文物产地:中国·景德镇</h3><h3>文物来源:北京智化寺</h3><h3>这对被誉为“断代标准器”的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的“青花云龙象耳大瓶”(大卫对瓶)。它们原摆放在北京智化寺的祭台上,民国初年被卖到海外,由苏格兰人埃尔芬斯冬和英裔新西兰人罗素分别收藏。英国收藏家戴维德花了八年时间,才从两人手中分别得到。</h3> <h3>大英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文物都是有据可查的 凡是掠夺的都不再展出之列 可能是不愿引发要求归还的问题</h3> <h3>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 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2.3万件 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 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 可谓门类齐全 美不胜收</h3> <h3>行走在中国馆 向陈列的2000多件中国文物行注目礼 内心无法平静 面对这些留在异国他乡的珍宝 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 我们无法穿越回那个屈辱的年代 唐朝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后两句话说得好:"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h3> <h3>讨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是一件让国人感到非常无奈与伤感的事情 中国文物 慢慢回家路……</h3> <h3>伦敦泰晤士河</h3><h3>泰晤士河比起地球上的一些大江大河 虽然不算长 但它流经之处 都是英国文化的精华所在 它的每一滴清水都包含着英国历史</h3> <h3>乘船观赏两岸风景 我们与伦敦的初次见面是在雨中 一直下着……英国是个多雨的国家 一年365天 270天有雨 我们团在英国的10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晴天 应该算贵客了 心情好 见雨生情 心情不好 见雨生愁</h3><h3>每次旅游都会留点遗憾 遗憾也是给下次再来一个理由吧 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h3> <h3>伦敦眼</h3><h3>截至2005年世界最大的观景摩天轮 是伦敦的地标 用设计师的话来说 能带人们到没有去过的地方 看地球在自己脚下的样子 完全是一种乐趣</h3> <h3>威斯敏斯特教堂</h3><h3>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 1987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伦敦塔</h3><h3>由于风雨较大 我们只在船舱里观光 没拍到这座伦敦的地标 英国的“故宫"伦敦塔</h3> <h3>白金汉宫</h3><h3> 它并不是白金打造的 而是1705年白金汉公爵的兴建而得名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继位正式成为王宫 现在仍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王室住地 英皇权力的中心地 </h3> <h3>大本钟</h3><h3>在游轮的甲板上冒雨拍的 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 2017年8月开始 大本钟进行翻修 维修时间长达4年 预计到2021年才能再度"发声"</h3><h3><br></h3> <h3>国会大厦 (正在维修中)</h3><h3>在电视里经常看到一群西装革履的人围着桌子为一项议案而唇枪舌剑 好不热闹 这种民主制度的雏形在13世纪的英格兰就出现了</h3><h3>与中国不同 英国贵族发动反对国王的叛乱 目的不是争夺王位取而代之 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 制止国王滥用权利 1215年反对约翰王的叛乱 最后贵族用一纸大宪章来限制国王的权力 后来称为英国的第一部立法</h3><h3>王在法下 而不是王权高于一切 在英国 首相只是薪酬高一些的工作 与普通的百姓没什么区别 下班后照样去市场买菜 回家做饭</h3> <h3>唐宁街10号 在大巴车上远距离拍摄 看看这个十七世纪建筑的英国“中南海” </h3> <h3>格林尼治天文台</h3><h3>这里因格林尼治时间而享誉世界每个角落 建于1675年 当时在世界另一端的大清王朝是康熙14年 康熙帝正挥兵平定三藩叛乱 而大英帝国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 正在扩充地盘 掠夺世界资源 格林尼治天文台就是用科学手段为大航海指引方向</h3> <h3>里面陈列着早期使用的天文仪器</h3> <h3>双脚跨在0度经线两侧 脚踏东西两个半球(东经和西经两种经度)</h3> <h3>伦敦塔桥</h3><h3>1750年前是泰晤士河的唯一桥梁 历史上被称为伦敦的正门</h3> <h3>从泰晤士河下船前往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路上 见到了这艘“海盗船" 会心一笑</h3><h3>英国人的祖先就是渔夫和海盗 他们以海盗身份横行海上 不断发现新大陆 像屠夫宰杀山羊般掠夺财富 累积成"日不落"</h3> <h3>不列颠文明简史</h3><h3>依比利亚人是最早在不列颠生活的土著人(公元前2世纪左右);后来凯尔特人从德国的西北部迁移到不列颠(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 世纪) 把依比利亚人赶到了英格兰西北部的山地;再后来(公元前55年)罗马人凯撒入侵 统治不列颠360年之久 罗马人撤兵后 古日尔曼人的分支盎格鲁撒克逊人(公元429年)入主不列颠(现英国女王就是盎格鲁人) 他们成为不列颠的新主人</h3> <h3>英国历史前面这一千多年 就是伴演了小受气包角色 但是当历史车轮缓缓前行 从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再到都铎王朝建立之后 英格兰的国运就来了 到了伊利莎白一世时 英格兰在阴差阳错之时居然打败了世界排名第一的西班牙无敌艇队 整个英国向着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大踏步前进 弄懂英国近300年的历史 你就会知道英国之所以是曾经的老大 美国之所以是现在的老大了</h3> <h3>二战之后 英国就开始没落了 现在世界按综合国力(政治影响力,军事实力,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等)排,英国排在笫六位 伦敦堵车相当严重 与曾经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不配 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也是在德国和法国之后,这次脱欧闹的,其影响力大大下降,加速没落!</h3><h3>但英国毕竟是曾经的老大 落日余晖 国民的素养(绅士风度)、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情绪、整洁有序的生存环境、如果把英国比做一部车 这个发达国家一定是运行优良的跑车 物价很便宜 6个苹果只要1.2英镑 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 高福利国家 全民免费医疗 免费教育 甚至难民都享受高福利 这就是英国</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