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毕竟人间六月中,处处风光绿意浓。6月11日清晨,穿过周士庄镇镇口的翠树林荫,大同市任志远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一行17人抵达云州区第二中学周士庄校区,进行第十五次线下教研——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体悟课例研究暨送教下乡活动。</b></h3> <h3><b> 传统的教研活动多是"就课论课",研讨主题往往并不明确,甚至极为泛化。</b><b>课例研究针对教师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进行相应的教学规划和行动,再以具体的课堂观察定量定性分析形成反思,使</b><b>听评课更有针对性、教学评更有一致性,</b><b>是改进教学、深化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b></h3><h3><b> </b><b></b></h3><h3><b><br></b></h3><h3><b></b></h3> <h3><b> 初语工作室的研究课题体悟式教学,是我们课例研究的主题和起点。在此之前,全体工作室成员在任老师的组织下,结合工作室的研究课题和学科内容的研究主题,就马婕、李霞老师将要展示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的教学设计,开展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线上讨论,最终确定了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为“体悟散文中作者寄寓情思和人生感悟的语言表达”。听评课环节中,工作室成员拟分为四组,分别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听评课维度,制成各组各自的课堂观察量表,组内又细分任务,确保记录下来的资料具体充实。</b><br></h3> <h3><b> 同时,本次课例研究也是初语工作室将“体悟式”教学理念传送到乡镇中学,通过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展示,与乡镇中学同仁共教研共进步的送教下乡活动。云州区教育局领导对此极其重视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云州区教育局副局长臧国才、云州区教研室主任贺启军等一行4人全程参与活动,周士庄校区校长贾永再也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b></h3><h3><b></b></h3> <h3><b> 课前会议中,任志远老师向参与活动的云州区教研室同仁和周士庄学校同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具体流程,并再次强调了本次听评课一定要聚焦主题、任务明确、通力合作,提升课例研究的品质和专业化。</b></h3> <h3><b> 接着,马婕、李霞、刘国爱三位送课老师根据线上讨论最终落定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的说课,使大家明晰了三堂课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相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及体悟手段,确定了各自问题观察的重心。</b></h3> <h3><b> 随后,大家开始有序地听评课,跟随李霞和马婕老师一起体悟紫藤萝花的形美、意美。</b></h3> <h3><b> 李霞老师从体悟散文语言入手,让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找出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通过读悟、赏悟(适时地加入图片、歌曲;赏析修辞和情感)、议悟(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体会紫藤萝的形象美和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和人生态度这一难点,李霞老师采用的方法是点到为止,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对比阅读学案上的《丁香结》,自行感悟“志”。</b></h3> <h3><b> 马婕老师在前期充分了解七年级2班的学情后,</b><b>巧设问题,</b><b>层层引导,</b><b>由花美及情美,由情美及意美。“三美”突破,重点让学生体悟语言的巧用修辞、含蓄真诚和托物言志。其中采用的体悟手段有:让学生迅速定位描写语句的藤萝花词语接龙;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修辞填空;集总结与感悟的课堂创作——美文成诗。最初的几个问题,学生在应答时有所停顿并表述模糊,但在最后体悟“意美”的环节,学生回答较为迅速、一致,当堂成诗的语句也较为合理、准确,对作者情感的体悟基本到位。</b></h3><h3><b></b></h3> <h3><b> 刘国爱老师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在八年级2班同步展示。面对这样一篇游记,刘国爱老师将其处理成了情景剧,提前让部分学生熟悉台词,配合多媒体生动的音乐和逼真的图片、视频,让孩子们深入情境,领略长江源头的冰雪美景,属于典型的情境感悟。</b></h3> <h3><b> 三位老师,都在同一研究主题下,进行了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体悟和突破。</b></h3> <h3><b> 课间操时间,全体工作室成员把提前准备好的精美笔记本赠予孩子们,祝他们学有所得、成才成人,将教育的温情传递到每一个孩子的手中。</b></h3> <h3><b> 随后的评课,三位授课老师先谈了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收到的实际的效果和反思到的需改进的问题,为下一步课例研究贡献了自己的经验和建议。工作室内各小组成员又依次陈述了自己的课堂观察成果,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问题,由于合理的分工,大家观察到的点都达到了细致和精准的程度。周士庄学校的同仁们也针对三节课积极地提出了他们的建议,真可谓各有见地,共聚合力。</b></h3> <h3><b> 一上午在紧张和充实中倏忽而逝。</b></h3> <h3><b> 午饭后,工作室成员们继续围绕课例研究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敲定体悟式教学课题研究的细节。任老师对下一阶段的线上、线下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并鼓励大家勤于动笔,及时记下每次的收获和反思,写出高质量的定量定性课例研究报告及论文。</b></h3> <h3><b> 以下是部分成员研修过后的简短感悟:</b></h3> <h3><b> 一花一叶总关情,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倾注了多少热心、滴洒了多少汗水……这次送课下乡不仅是我们将更好的课更好的理念带给乡镇中学,不仅是教学上课例上更专业更细致的打磨,更是对我们全体工作室成员教育使命感的一次洗礼。天天是教育之时,处处是教育之地,需要我们教师和需要我们教师做的太多太多……</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编辑:张帆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会场记录:袁帅</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片提供:全体工作室成员</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审阅:任志远</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