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界,家族的定义为“是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由若干核心家庭(一对夫妻及其子女)或联合家庭(两对以上夫妻及其子女)共同组成的亲属集团。考虑家族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尺,是他们自认为或被认为拥有某一位共同的祖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导郭培贵在《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一文中把进士家族明确定义为“以进士本人为基点,往上追溯其父、祖、曾祖、高祖直系四代的科名状况,其中有一人考中进士者,即确认其家族为进士家族”,我们认为一个家族成为进士家族的基础条件是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士;但因为明代广昌籍进士数量不多,我把概念扩展为科举家族,赋予其定义为:“世代在广昌聚族而居,族内参加科举人数较多,至少有一人取得进士、二人取得举人以上功名,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家族。” <br> 首先我们来看下明代广昌县举人一览表,如下表所示:<br>中举时间 姓名 历官 备注<br>洪武十七年(1384年) 魏卓 洪武十八年进士<br>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黄宪 邵武同知(正五品) <br>永乐六年(1408年) 朱颜 <br>永乐九年(1411年) 吴江、赖巽 赖:永乐十三年进士<br>永乐十二年(1414年) 赖瑛、何文渊 两人永乐十六年进士<br>永乐十五年(1417年) 陈嘉貘 河南御史、浔州知府(正四品) 县志有传<br>永乐十八年(1420年) 揭稽、揭珣、<br>胡永 揭珣松阳教谕 揭稽,永乐二十二年进士<br>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 揭荣 开建教谕 <br>正统九年(1444年) 饶秉鑑 廉州知府(正四品) 县志有传<br>景泰元年(1450年) 何乔新 景泰五年进士<br>景泰四年(1453年) 王约 <br>景泰七年(1456年) 李敏、石宝 李:肇庆通判(正六品)、石:浙江监运副使(正四品) 李敏县志有传<br>天顺三年(1459年) 李斌、易赐 李:漳平知县(正七品)、<br>易:沙县知县(正七品) 李斌县志有传<br>成化四年(1468年) 揭明 富阳训导 县志有传<br>成化十年(1474年) 何乔寿 无为州知州(从五品) <br>成化十六年(1480年) 何昱 <br>弘治二年(1490年) 魏璋 <br>弘治五年(1493年) 季茂 缙云县知县(正七品) <br>弘治八年(1496年) 曾椿 县志有传<br>正德五年(1510年) 曾悟 正德十六年进士<br>正德十一年(1516年) 李乔 嘉靖二年进士<br>嘉靖元年(1522年) 黄时、李宏、<br>李兰 黄时:盱眙县令(正七品),李宏:宁乡知县(正七品) 黄时县志有传<br>嘉靖四年(1525年) 黄昭 眉州知州(从五品) <br>嘉靖十年(1531年) 白鸾 <br>嘉靖十六年(1537年) 李春和 邵武通判(正六品) 县志有传<br>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何源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br>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何涛、何沆 何涛:安庆府推官(从六品),何沆:宁化知县(正七品) <br>嘉靖三十四年(1557年) 赖治 桐乡知县(正七品) <br>嘉靖三十七年(1560年) 陈辅 贵州府同知(正五品) <br>嘉靖四十三年(1566年) 吴思学、黄榜、谢一豸 黄:南江县知县(正七品),谢:仁化县知县(正七品) 吴思学隆庆五年进士<br>谢一豸县志有传<br>隆庆元年(1567年) 何孔阳、高任 何:漳州府通判(正六品),高:贵阳府推官(从六品) <br>隆庆四年(1570年) 揭士奇 湘乡县知县(正七品) <br>万历元年(1573年) 揭廷植 成都府通判(正六品) <br>万历四年(1576年) 李春华、罗万程 李:巴州知州(从五品) 罗万程万历八年进士<br>万历十年(1582年) 李存信 刑部员外郎(从五品) 县志有传<br>万历十六年(1588年) 刘文卿 解元 万历十七年进士<br>万历十九年(1591年) 吴德奇、罗万有、黄万言 吴:陆安知州(从五品),罗:解州知州(从五品),黄:福建监运使佥事(正五品) 黄万言县志有传<br>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曾邦泰、毛万彙 曾:乌镇同知(从六品),毛:福安知县(正七品) <br>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罗万鑑、李春开 罗:全椒知县(正七品),李:桐安知县(正七品) 李春开县志有传<br>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黄宿、揭镇昌 黄:临淮县知县(正七品) <br>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刘伸、陈所志 两人均系万历三十五年进士<br>万历四十年(1612年) 罗兆阶、黄梦魁 罗:公安知县(正七品) 罗兆阶县志有传,罗万程之子<br>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唐可敬 <br>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刘位、黄中雅 刘:乐清知县(正七品),黄:巨津知州(从五品) 刘伸兄,黄有传<br>天启元年(1621年) 魏应桂、谢戴己、黄松茂 黄松茂天启二年进士<br>天启四年(1624年) 刘大年、刘先楚 刘大年刘伸侄子,崇祯十年进士<br>天启七年(1627年) 刘大巩、何三省 刘大巩崇祯七年进士,何三省崇祯四年进士<br>崇祯三年(1630年) 黄立藻、黄立芳 <br>崇祯六年(1633年) 易承昊、罗鸿、魏应华 易:新昌县教谕(从九品),罗:延平府推官(从六品),魏:上高县教谕(从九品) <br>崇祯九年(1636年) 刘大千、陈经文、谢懿范、揭性 陈经文崇祯十六年进士<br>崇祯十二年(1639年) 刘炎、骆而翔、李长虹、黄震、易承乾 刘:太平县知县(正七品),骆:顺天府推官(从六品) <br>崇祯十五年(1642年) 何三近、何健、揭惺、揭景、谢立昌 揭:雒南县知县(正七品),揭:清河县知县(正七品),谢:贵州兵备道佥事(正五品) <br>总计 91人 19人<br> 据上表,按姓氏统计出明代广昌籍进士举人数量<br>序号 姓氏 举人数 进士数 备注<br>1 黄 12人 1人,黄松茂 8.33%。<br>2 何 11人 4人,何文渊、何乔新、何源、何三省 36.36%。何文渊、何乔新父子举人进士,何源、何三省均系何文渊后裔<br>3 揭 10人 1人,揭稽 10%。<br>4 李 10人 1人,李乔 10%。<br>5 刘 8人 4人,刘文卿、刘伸、刘大巩、刘大年 50%。刘伸、刘大年父子举人进士,刘伸、刘大巩叔侄举人进士<br>6 罗 5人 1人,罗万程 20%。<br>7 魏 4人 1人,魏卓 25%。<br>8 陈 4人 2人,陈所志、陈经文 50%。陈所志、陈经文父子举人进士,陈辅、陈所志、陈经文祖孙三代举人<br>9 谢 4人 0人 0%<br>10 赖 3人 2人,赖巽、赖瑛 66.67%。赖瑛、赖巽堂叔侄举人进士。<br>11 曾 3人 1人,曾悟 33.33%。<br>12 吴 3人 1人,吴思学 33.33%。<br>13 易 3人 0人 0%<br>14 骆 1人 0人 0%<br>15 高 1人 0人 0%<br>16 季 1人 0人 0%<br>17 石 1人 0人 0%<br>18 唐 1人 0人 0%<br>19 朱 1人 0人 0%<br>20 胡 1人 0人 0%<br>21 饶 1人 0人 0%<br>22 毛 1人 0人 0%<br>23 白 1人 0人 0%<br>24 王 1人 0人 0%<br>总计 91 19人 0%<br> 按照上述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广昌县进士家族数量应该有四个,即赖瑛、赖巽堂叔侄进士,何文渊、何乔新父子进士,刘伸、刘大年父子进士、刘伸、刘大巩叔侄进士,陈所志、陈经文父子进士,扩展到科举家族的话,因为资料欠缺,但从县志记载以及人名我们不难推出,黄氏、揭氏、李氏、罗氏、曾氏、吴氏均符合一名进士、两名举人的最低标准。据此我们不难看出,有明一代,何氏、刘氏、陈氏、赖氏、揭氏、李氏、黄氏、罗氏、曾氏、吴氏10个家族在当地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br> 我们不难发现,在明代广昌科举史上,有一个家族的进士人数、举人人数、担任官职等都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何氏家族。何氏家族4个进士,广昌第一,11个举人广昌第二,且四个进士中,有两个尚书、一个侍郎、一个副使,均为中高级官员。他们的先祖何坦是南宋淳熙十一年的进士,担任过宝谟阁学士、广东提刑、宣奉大夫,系三品官员,何坦的儿子何圣能担任过绍兴太守,五品官员,何圣能的儿子何行担任过武平知县,七品官员,而后均未出仕。何文渊系何坦九世孙,其祖何德元,其父何景荣都未出仕,但家族底蕴犹在,在广昌当时应该已是旺族。何文渊、何乔新父子中进士后,均担任过尚书,是何氏家族的高峰,而后,何文渊六世孙何源中进士,担任过侍郎一职,何源之兄何涛之曾孙何三省又中进士,担任过副使一职。梳理如下:第一代代表人物:何坦(广昌何氏第一位进士),身份-进士高级官员;第二代代表人物何圣能,身份-中级官员,第三代代表人物何行,身份-低级官员,第四代-第八代:身份:富农或商人(个人估计),第九代代表人物:何文渊(进士),身份:高级官员;第十代代表人物:何乔新(进士),身份:高级官员,何乔寿(举人),身份:中级官员;第十一代-第十三代:身份:士绅;第十四代代表人物:何源(进士),身份:中级官员,何涛、何沆(举人),身份:低级官员;第十五代-十七代:身份:士绅,第十八代代表人物:何三省(进士),身份:中级官员,何三近(举人),身份:低级官员。后续到清代,何氏家族仍有人中举人、进士,不愧是广昌县科举第一旺族。现如今,何氏家族仍有人担任厅级领导。<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