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番禺紫坭岛(二)

蓝天白云

<h1><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二)定居</b></h1><h1><b> 我们将要定居的地方是番禺区南部的沙湾镇紫坭村。这糖厂虽说是全国十大糖厂之一,属广州市一轻局,但厂房和家属区就座落在这个村,据说,紫坭是个岛,四面环水,地形如书法隶书中的“捺”划,这个厂占一半,另一半就是紫坭村。1988年5月5日,我们被作为人才引进,接待到了厂的第二招待所。厂当时有第一招待所,一幢大楼建在江边。后来进去过,在当时可以算得豪华,用来招待省、市领导乃至港澳台商人、外地的兄弟单位负责人等。我们住下的第二招待所显得简陋、清静得多。马先生告诉我这种建筑是广东特有的骑楼,我是第一次见这种一楼是走廊可避雨遮阳,二楼才是住人的骑楼。后来才知道,这是西方古代建筑和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据说是五十年代苏联人建的,显得很洋气,喜欢。以后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不同形式的骑楼,这是岭南的建筑特色,骑楼可以挡风雨、防日晒,可以形成凉爽的环境,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因为我们人先到行李还在路上,就在这招待所住了好几天。吃也有人安排,在厂里接待客人的食堂吃。猪骨冬瓜汤、清蒸鱼、白灼菜心,这些清淡的菜,是我们离开家乡后的合口饭菜,后来也成了我们的家常菜,原因不仅是容易做,其中有着当初被善待的回味。两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远离家乡亲人,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马先生能听得到懂,但他说得不好,我是一丁点儿都听不懂。食堂的师傅总是笑脸相迎让多吃些,端菜的阿姨指着我说着什么,马先生翻译给我听:她说你漂亮,这里很少有像你皮肤这么红润的人。其实我知道她是说我皮肤白里透红。广东常年温度高,湿度大,出汗多,女人的皮肤要不了多大岁数就又黄又粗糙,比较少见我这种略带“高原红”的脸吧!其实在西宁我这样的皮肤到处都能看到,漂亮的人多的是。在这异地被人夸漂亮,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对遇到的人抱有好感就更是自然的了。后来很多的人和事,都使我觉得紫坭岛是我的福地。这里也有我的贵人,包括那棵我视为“情人”的树。</b></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b>&nbsp; &nbsp; &nbsp; &nbsp;几天后我们的行李到了。厂里派了大卡车和两位高大的工人帮我们去广州火车站拉。五月上旬,广州的气温已经挺高的了,把集装箱里的行李全都搬到车上,两位工人已是一身的汗,我们请司机找个饭馆,吃了中午饭再回去。在一个饭馆五人落座,其中一位工人要和我换座位,说他坐在能从窗子看到那辆放着我们行李的车的位置,这样我们的东西就丢不了了。我们这才意识到行李是大帆布遮盖着,有人想偷是很容易的。就这样他一边吃一边不停的望着窗外,草草的吃完了两碗米饭,就出去看着我们的东西。这件事对于当时远离家人、少有人关心体贴的我,内心里非常感动,还写信告诉父母,让他们知道广东人有多好。事实上,这样的小事情在我初到广东,比较近距离接触了这里的工人和农民后,时常能感受到他们身上自然流露的质朴和善良,让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还记得,后勤科科长带我们走进分给我们的房子时,顺手就拿起扫把扫去从阳台飘进来的雨水,邻居的师傅教我们怎样用电炉灶,另一位邻居让孩子送过来她煮的糖水……分到的房子很小,比在西宁一中住的两居室小得多,一间房,放一张床一张写字台两个书柜就满了,小小的厨房小小的卫生间,从门口望出去就是一座杂草丛生的小山,再远望就是工厂的生产区。</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1><b>  最好的是和门对着的地方有个不大的阳台,是非常好的纳凉地。在厂地势最高的五楼,从阳台上极目远眺,白天是船帆往来,晚上是渔火点点。这样的景色远望是不够的。晚饭后就跑到江堤去,暮色下,微风中渔船停泊在江面上,有些小一点的船在岸边随着江水一漾一漾的摇摆着。风大时,江水拍打着堆积在堤岸边的大块石头,发出巨响,我们就坐在大石头上,任由江水浸透我们的鞋子裤子。也许这里的航线很多,远处的灯塔非常明亮,我们抬头数着夜空中往来的飞机,各种颜色的灯一闪一闪的,和灯塔、渔火交相辉映,有时还有那星星,把夜空点缀得煞是好看。那些载着甘蔗和煤的大船的汽笛声和天上飞机的轰鸣声,还有江水拍岸的声音汇集在一起,简直就是一曲雄浑的交响乐。后来才知道,那些载着甘蔗和煤的大船再往前行就是厂区的卸货码头,这些甘蔗都是用来榨糖造纸提炼酒精的,煤都是用来发电的。如果是在年底开榨季节,这里将热闹非凡,一派繁荣,厂里会搞大型活动,喜迎来年生产的大丰收。后面每年都感受到“厂庆”给全厂职工带来的福利和快乐!那热闹景象不亚于过年!</b></h1> <h1><b>&nbsp; &nbsp; &nbsp; 当然,那时我心里有更美的情致呢!离开家的那些日子,买东西去邮局寄给父母成了必做的事。吃的用的都想寄。拿着买好的东西出了厂门,顺着小路走到紫坭村繁华地段就到邮局了。约莫十五分钟的路程我非常爱走,穿着镂花的粉红色凉鞋,自己裁剪一针一线缝制的白色喇叭裙在膝盖上飞舞,撑一把素伞穿过一户户村民的院落,灰白的墙高高的小小的窗户,家家门前都清洗得干干净净(广东人家用水洗地用涮墙,每周末定时每家出来一个人搞大清洁是我后来都参与的活动)青苔只在墙根残留着,小路弯弯曲曲,全铺着青石板,很多石板已被雨滴打出小小的窟窿了,但青石板在光光亮亮的,一长条接着一长条,遇到下雨天,抬眼望去,静静的石板路就是一条寂寥的雨巷……在这亮晶晶水汪汪的蜿蜒小路上,打着一把素伞在上面走着的我,会在这时心里默念着戴望舒的《雨巷》,在悠长的石板路上,我撑着伞,在雨中,怀着一份忧伤和一份思念,寄一份心给远方的父母。</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1><b>  起初的半年里,我把眼前的美景心里的美情不无夸张的写信寄给一个个亲朋好友,还极力邀请他们来看望我,引来了不少好友同学,结果都是这样的反应:哪有你信里写得那么美啊?还有说这里有些落后、偏僻之类的。但那时,全新的生活,满心的期待,自己觉得这儿就是我一直在寻觅的栖身之地!可惜现在这紫坭岛已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失去了当年的天然、清净和安宁。</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