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所感:一直以来,很喜欢文学大师余秋雨的作品。大师几乎是在作品中,把文化与历史渗透其中,将现代与传统进行了整合,不但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而且还充满理性,借助于山水风物对民族的文化进行探求,以人厚重,耐人思考。<br></h3><h3><br></h3><h3>近日又被大师的《还生命以过程》所吸引。历史长河从古走到今 ,不只是一处又一处的遗址,更是一代又一代文化生命的延续,即记住了不同阶段的生命记忆,也就记录了生命的过程。同样,人类的生命也是生生不息的延续,尊重历史、尊重生命,一切在自然中得以延伸。</h3> <h3> 赏析 还生命以过程</h3><h3> ——余秋雨</h3> <h3>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br></h3> <h3>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br></h3> <h3>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br></h3> <h3>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h3><h3>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住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的挑剔和 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的力量和精粹。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h3> <h3><br></h3><h3><br></h3><h3>注:图来源于网络,此文编撰纯属对美文的欣赏,毫无商业行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