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Roystonea regia(Kunth) O. F. Cook)是棕榈科,椰子属直立乔木状植物,单干高耸挺直,可达20米 ,干面平滑,上具明显叶痕环纹,茎基部会有不定根伸展。幼株基部膨大,成株中央部分稍膨大。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叶鞘绿色, 环抱茎顶。肉穗花序着生于最外侧的叶鞘着生处,花乳白色,果为浆果,内含种子1 枚。<br>著名热带观赏植物。中国南部热区常见栽培,树形优美,广泛作行道树和庭园绿化树种。果实含油,可作猪饲料。<br>中文学名 大王椰<br>别称 大王椰<br>门 被子植物门<br>目 棕榈目<br>属 王棕属<br>命名者及年代 (Kunth) O. F. Cook,1900[1] <br>拉丁学名 Roystonea regia (Kunth) O. F. Cook<br>界 植物界<br>纲 单子叶植物纲<br>科 棕榈科<br>种 大王椰 <b>1形态特征</b><br><br>直立乔木状,[2],棕榈科,大王椰子属。干单生,圆柱状,高达10~20m。是目前最高大的椰子类植物之一,茎具整齐的环状叶鞘痕,幼时基部明显膨大,老时中部膨大。<br><br>叶聚生于茎顶,羽状全裂移动图片,裂片条状披针形,端渐尖或2裂,排列不在一个平面上,叶鞘光滑。肉穗花序三回分枝,排成圆锥花序式,佛焰苞2枚,外面一枚短而早落,里面的一枚舟状。果球形,成熟后红褐色至紫黑色。花期4~6个月;果期7~8个月。<br><br> <b>2生长环境</b><br> 喜温暖湿润气候,阳性植物,生长初期缓慢,适生于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的粘性土壤。能通过一种“自残”方式来保护自己,在遭受飓风袭击时,能很快通过部分羽状叶的叶柄基部的折断而减小树冠的受风面,从而保护植株不被飓风所刮倒。<br><br><b>3分布范围</b><br>原产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及美国佛罗里达南端。 <p><b>4繁殖方法</b><br><br></p><p> 大王椰多采用播种繁殖,外果皮由青色变为红褐色至紫黑色,种子胚乳硬实,说明种子成熟,即可采收。种子采收后,浸水或用稻草堆约一周,待果皮松软,用水洗擦去果肉,即可随播或置沙中贮藏(不宜曝晒或脱水过干)。播种时,气温宜20℃以上,如春季。播后注意保湿并搭盖荫棚,保持透光度30—40℃为宜。据实验记录看,5—10月播种于沙床,最快15天可发芽,2个月以后基本发芽结束。而11月以后播种,1个月后才陆续有发芽,至第二年春天又有少量种子发芽。可见,不同时间播种,发芽持续时间很不一致。大王椰子的种子含有营养丰富的胚乳,比较高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老鼠喜食,故播后需盖好防鼠网或农药以免损失。<br><br><b>5育苗</b><br> 大王椰子是须根的浅根性树种,对水份反应灵敏,从沙床移至畦地时,往往因部份根系受到损伤使吸水机能减弱,导致叶子枯黄或枯死。大王椰子的种子含有营养丰富的胚乳,在发芽后一段时间内,可以不依靠外来养份而生长,所以在发芽生根初期较易移植。针对这一情况,发芽1个月后,根部只长出1—2条根时,就应择阴雨天气及时将沙床苗移植于畦地。为了节约用地,降低移植深创,和集中管理我们的做法是,直接将沙床苗移植于营养袋培育一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每半个月淋尿素水肥一次,浓度3—5%,第二年春再择阴雨天气将杯苗移植到畦地。大王椰子在幼龄期性喜偏阴,故夏季要置于荫蔽的环境,冬季需有稻草或薄膜覆盖防霜越冬。只要做到以上几点,一年生苗高可达50—60厘米(自然高),地径2—4厘米。<br><br>6管理<br> 栽植地应选择土层较深、排水良好、湿润疏松、肥沃的酸性或微酸性土。栽植时间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大王椰子喜温暖不耐严寒,适生温度23—25℃,当温度降至15℃以下时,即停止生长。二是大王椰子为偏阴性喜光植物,苗期怕强光照射。应选4—5月间和8—10月的气候条件下栽植,这时气温适宜,栽后成活率较高。移植后,淋足定根水,在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保持圃地土壤湿润,但不能让地表积水多。栽植密度视培育苗木大小而定,一般以80厘米×80厘米为宜,可亩植700株,苗木成活后,于生长季节每月追施氮肥一次,可干施(开沟浅施),也可水施,9月份以后增施磷钾肥。杂草可采用喷施除草剂的方法 ,浓度视杂草种类及除草剂而定,一般草甘磷用量为0.5—0.7两/30斤水,一年喷施2次即可。只要加强水肥管理,经过5年的培育,自然高可达4.5—5.5米,杆高1.8—2.0米,1米杆径可达40—60厘米,即成园林绿化的规格苗木。</p><p><br></p> <b>7病虫防治</b><br> 有关大王椰【王棕】主要的病害是干腐病,炭疽病,叶斑病,灰斑病,流胶病,虫害主要有介壳虫。<br><br>干腐病<br><br>【症状】干腐病病菌主要从树干基部侵入,也可以中部或顶端侵入。病斑黄褐至黑褐色,横切树干,切面可见许多点状褐色斑,而纵向解剖树干,则木质部出现黑褐色条斑,但外表皮层往往尚未表现症状,感病的树干干形收缩变细,呈灰暗色。严重时茎基部组织呈糊状腐烂,并且臭味。在潮湿的条件下,病组织上长出白色霉状物。老人葵也有此病发生。<br><br>【病原及发病特点】大王椰子干腐病是由棕榈疫霉侵染引起的。病害大多发生于4~10年生大树。雨季末期特别是台风雨后,病害发生最重。重露或浓雾的天气有利于病害的扩展蔓延。因此2~6月高湿多雨季节是病害高峰期。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病重。路树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带菌的植株。<br><br>【防治方法】<br><br> 加强管理,多施有机土杂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能有效减轻病害发生。<br>严格检疫,栽植时汰除病株。发病后砍除重病株,集中烧毁。<br>发病后可交替喷洒70%锰锌·乙铝500~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500~700倍液,或40%乙膦铝200~300倍液,或65%甲霜灵600~800倍液。<br>炭疽病<br><br> 防治上首先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喷好生灵500倍,50%多菌灵800倍,75%百菌清500倍,冠菌铜600-800倍代森锌500倍,福美800倍等,连续几次。<br><br>叶斑病<br><br> 大王椰子叶斑病幼苗、幼树和大树均能发病。幼苗和幼龄树发病比较严重,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退绿绿黄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斑点,直径2-10毫米,中央灰白色,边缘橙黄或红褐色,多在叶片背后散生稀疏小黑点。<br><br> 病原为Leptosphaeriasp.属腔菌纲,孢腔菌目。无性世代为Septoriasp.病菌的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夏秋台风频繁,多雨发病严重。<br><br> 防治:A、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B、发病期间,可用代森锰锌(大生)6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800-1000倍液;或用40%灭病威400-500倍液防治。<br><br>灰斑病<br><br> 灰斑病在大王椰子发生相当普遍,病菌侵害叶片后引起大量叶片变色、凋萎、最后脱落。发病初期在羽叶上出现橙黄色的小圆点,以后扩展成灰色条斑,长约50毫米以上,病斑中心转灰白或暗褐色条斑,许多条斑汇聚一起成不规则的灰色坏死斑块。若病情继续发展,可致使整张叶片干枯、皱缩如火烧状。病斑边缘有暗褐色条带围绕,外围有黄晕,病斑上散生圆形或椭圆形小黑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br><br> 病原为PestalotiapalmarumCooke属腔胞菌纲、黑盘胞目。本病的发生与树龄有关。幼龄树的叶片很少发生,成年或大树的老叶发生较严重。<br><br>防治:同大王椰子叶斑病一样。<br><br>流胶病<br><br> 大王椰子树头分泌出一种透明的褐色树胶,时间一长,柔软的树胶变成块。树胶有异味,状如桃流胶病流出的桃胶。<br><br>防治方法:<br><br> 应对初发病植株用杀毒矾对水500倍,或用乙磷铝300倍液添加40%洗衣粉灌心。<br>预防该病应做到挖掘苗时应减少对根系的损伤,伤口用杀菌剂消毒处理。土球和树干要进行妥善包装,以免在装车运输程受损。<br>栽植后用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进行一次全面喷洒,可防止包括疫霉病在内的多种病原菌的侵害。<br>介壳虫<br><br>防治方法:<br><br> 刮除害虫 发现后应用小刀或刷子将成虫刮掉,并将多虫叶子剪掉烧毁。<br> 药剂防治 在若虫期喷洒20%灭扫利5 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剂800-1000倍液。<br> <p><b>8主要价值</b><br><br></p><p> 大王椰子是是理想的南方庭园观赏树种,被广泛应用于广场、道路分隔带或河边林荫小道等、园景树最高大壮观的椰子类植物。 是南方城镇的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br><br> 大王椰树叶稀少,对于南方热带地区的炎炎夏日来说,起不到遮荫作用,且存在“落叶问题”,大王椰的落叶和枯枝容易脱落,掉落行道上易砸中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形成安全隐患,对此,城市绿化部门应该注意防范,加派人手看管大王椰,定期巡查景观树的落叶和枯枝,将大王椰发黄的叶子摘除。有关专家称,城市绿化宜少种植大王椰。<br><br> 树木较高,路灯一般在其下方,实际上对城市光污染有一定的改善。(高低配合的绿化方案。可以带来较好的效果)</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