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乡小导游中期汇报反馈课 实录与反思(副本)(副本)

阿巧

<h3> 我是家乡小导游中期汇报反馈课<br></h3><h3> 实录与反思</h3><h3> 洛阳市洛宁县第一实验中学&nbsp;&nbsp;&nbsp;程玉晓&nbsp;&nbsp;</h3><h3><br></h3><h3> 2019年的1月21日下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了,洛宁县第一实验中学的九十班的同学们,热情洋溢的坐回了教室里,上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是家乡小导游”的中期汇报反馈课 。参加听课教师有:李相英老师,李建宁老师,沈燕娜老师,闫小会老师。课堂上,气氛活跃,演讲,展示,提问,答辩,高潮迭起,整节课用了三个多小时。这是怎么样的一节课呢?请看下面的课程实录与反思。</h3><h3> 首先,程玉晓老师把前期工作做了简单回顾,接着由学生主持人贾顺博同学主持,进入中期汇报反馈课,最后评价积分颁奖。</h3><h3> 汇报反馈课的实录</h3><h3> ——碰撞明晰方向,历练助力成长</h3><h3> 第一个上场汇报的是曹柏鸽和张耀博的程家大院组。组长曹柏鸽先做了小组活动过程的演讲汇报,接着张耀博做了所闻所见文物的PPT展示汇报。他们的具体汇报内容包括:二程祠,程家大院的结构组成,建筑特色,二程思想的实质,清朝几位皇帝对二程思想的推崇,重修程家大院的背景,对程家的礼遇,程家大院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程家的家风家训等。 他们的PPT做的也很精致。其他小组认真听,仔细看,赞叹着,思考着,提出了他们的疑问。</h3><h3> “程家大院的绣楼到底是做什么的?”</h3><h3> “为什么是绣楼做了军事设施呢?”</h3><h3> 组长张耀博胸有成竹的回答着,他们组的问题仍然继续着。</h3><h3> “重修程家大院的意义是什么?”</h3><h3> “看过程家大院有什么感想?”</h3><h3> “程家大院对我们后世有什么影响?”</h3><h3> 虽然他们的答辩是那么的专业,不过他们仍然发现,的确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诚如他们的口号: “做大事不在于能力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我们期待他们下一节更精彩的表现。</h3><h3><br></h3><h3> 第二个上场的是段诗玮的洛出书组,他们组的指导老师是综合实践课的专家老师李相英,和洛书文化传人符邵武,他们展示了洛神庙,洛神宓妃的传说,洛神赋,洛神的神位红布之神奇,洛书文化源于洛宁之物证----洛出书碑,神龟献书与大禹治水的传说,神奇的古井,洛书文化之龟窝,上槽下槽,天然神龟石,龟窝巨石上的摩崖石刻等。孩子们听得入迷了,回味过来,其他组开始提问:</h3><h3> “说一说洛书文化,它是什么样的文化?”</h3><h3> “洛书文化对现在有什么影响?”</h3><h3> “洛书文化对其他文化有什么影响?”</h3><h3> “ 研究保护洛书文化对现在有什么意义?”</h3><h3> “中槽在哪儿?”</h3><h3> 还有展示组抛出的问题</h3><h3> “我们中学生可以怎么做来保护龟窝,宣传洛书文化?”</h3><h3> 征集答案。研讨结束,展示组高喊口号——“了解洛书文化,宣传中华文明”。</h3><h3><br></h3><h3> 第三个上场的是卫明远和郭嘉懿的洛宁花鼓组,他们认真的介绍着兴华乡村民茶余饭后的娱乐节目-----花鼓轻音:洛宁花鼓的百年历史发展及起源,主要特点,戏剧取材广泛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感,花鼓剧团外出演出的图片,获得的奖项,近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面临着继承乏人的尴尬境况,使得洛宁花鼓文化濒临失传。接着进行其他组的提问环节。</h3><h3> “花鼓戏这个舞蹈是民族舞吗?”</h3><h3> “花鼓戏怎么形成的?”</h3><h3> “花鼓道具的花鼓是用花敲鼓吗?”</h3><h3> “我们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有水鼓、有石鼓,花鼓有什么特色能使它在全省的众多戏剧中脱颖而出?”</h3><h3> “文化流失很严重,它起源于元杂剧,很多古老的剧目已经流失,如何传承?”</h3><h3> “花鼓像龟窝一样,现在并不被人熟知,只有很少的老人还愿意在跳,有什么宣传保护措施,使它为大众所欢迎?”</h3><h3> “申请了第四批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洛阳市,河南省的许多网站也都有宣传,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h3><h3> “保护花鼓戏对现今有什么样的意义?” 孩子们的问题很真诚,想保护濒临消亡的剧种,保护中华文化的行动多么具体啊!</h3><h3><br></h3><h3> 第四个上场的是竹编小组,白冰心做汇报。她介绍了洛宁竹子产品的兴盛时期的盛况和简单的历史变迁,工艺流程,工艺师的敬业精神,工艺品的精美,工艺师的辉煌成就以及濒临消逝的萧瑟现状,她们的慨叹及发出的呼声!同学们赞叹唏嘘声不绝于耳,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很专业,没想到白冰心组长的回答竟然更是专业,富有使命感。</h3><h3> 张梦然组长:“做竹编工艺品的竹子得长多少年?”</h3><h3> 杨高进 :“为什么要让人们重视竹编文化?”</h3><h3> 曹柏鸽:“竹编起始于什么时代?”</h3><h3> 另外郭嘉懿组长:“说说竹编材料的来源”。</h3><h3> “竹乡的各村各处都有竹子,如何继承竹编艺术?”</h3><h3> 刘芮:“做竹编的话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味道?”</h3><h3> “我们去时闻到淡雅的味道,非常好闻,如何引起所有人的关注与重视竹编工艺?”</h3><h3> 段诗玮组长:“其实这和我们的洛书文化也有关系,皇帝身边的侍卫伶伦,受到龙台山的竹子的启迪,发明管弦乐器,可以把伶伦制管作为竹子文化的一部分,用来宣传竹编文化”。</h3><h3> 他们的提问其实就是帮助,也都很有创意,为竹编组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竹编组响亮的口号是“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h3><h3> 是的,所有人都会相信,他们组的成果展示一定会更加精彩!</h3><h3><br></h3><h3> 第五个上场的是邱丁浩和张梦然的李翔梧精神研究组,展示的有他们的参观计划,故居的内部结构,李翔梧的诗集,革命经历,其家族的侄子及儿子的革命经历,以及翔梧小学,还分享了他们参观过程中的激动心情,团队合作中收获友谊的幸福感 ,及把英雄的革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的决心。</h3><h3> 同学们提的问题:“李翔梧是民族英雄吗?”</h3><h3> “他是在什么战争中牺牲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h3><h3> “什么是李翔梧精神?”</h3><h3> “前段网上流传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那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来让这些革命烈士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h3><h3> “我们应该怎样光大英雄精神?”</h3><h3> “李翔梧身上的精神对我们现在来说有什么意义?”</h3><h3> “崇尚英雄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什么?”</h3><h3> 他们不满足于当前所拥有的资料信息,而是迅速点燃了他们对青春思考的热情,学生们的悟性真高!给他们一个支点,假以时日,他们就能建立起自己的杠杆,撬动人生的辉煌,书写不一样的历史!</h3><h3><br></h3><h3> 第六个上场的是刘芮组介绍的是洛宁美食。他们做了洛宁蒸肉,白记烩面,酸辣牛肉三个专题,做的PPT,视频把美食的特色,制作过程表现得淋淋尽致。其实,他们组刚开始的采访有点受阻,她们没有气馁,多方联系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虽然不知不觉中已经天黑了,七点多了,孩子们饥肠辘辘,可是他们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仍然抛出了一个个的质疑。</h3><h3> “白记烩面有清真字样,是少数民族变迁带过来的还是本地自创?”</h3><h3> “我们这里有河南烩面、中原白记烩面,但是并没有说是洛宁的字样,怎样让别人知道洛宁的白记烩面与别的白记烩面的不同,特色是什么?”</h3><h3> “做法不一样,味道不一样,洛宁的白记烩面是炒菜烩面,而不是沏汤烩面”。</h3><h3> “那么如何让别人记住白记烩面是洛宁名吃,打响白记烩面的名头,走出洛宁?”</h3><h3> 兴致勃勃的答辩!刘芮组长也给其他组人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蒸肉下面垫一层面饼?”,征集答案。</h3><h3> 他们的口号“看遍洛宁美景,不如吃遍洛宁美食”。这句话勾起了所有人的辘辘饥肠。</h3><h3> 最后是积分评比,颁奖,总结。六个小组都获得专家老师们的高度好评!均获优秀小组奖,贾顺博获得特别贡献奖——优秀主持人奖。李相英老师对孩子们的表现做了点评与高度评价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寄予厚望:做好成果展示课的导游词,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两不误,打出九十班的名头,做到全年级第一名!孩子们热血沸腾,一脸的骄傲与自信!</h3><h3> </h3><h3> 课堂花絮与思考 <br></h3><h3> 今天,所有的汇报组都能像记者一样,他们妙问巧答精彩不断,甚至还有一些小小的刁钻的问题,不好回答,没想到汇报组竟然还会迂回战术,包抄消化!不知不觉中天黑了,三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孩子们汇报中从未说过采访中遇到的苦、累、烦,反而都在积极表达着:收获、惊奇、发现、思考,负责任的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小组间还互相帮助,提供资源,分享感悟,他们的汇报有滋有味,像是在共享文化的盛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认识事物态度的升华,是世界观形成的一次转折,人原来还可以这样活!</h3><h3> 我班学生雷敬博,开课前忙前忙后搬桌子凳子,杨高进认真扫地拖地,汇报课上他提出研讨问题最多了……卫明远跑着准备奖品,最辛苦的是大主持人贾顺博,与组长沟通,串联解说词,结束后累得四肢舒展躺在课桌上,多累啊!但多兴奋啊!又怎么睡得着啊!他们在研讨中不困也不累,我们在七点半终于展示完毕了,评奖、颁奖、总结。关了灯,走出教室,我和刘芮及代佳彤互相搀扶着,抹黑走下四楼,已是灯火通明的夜晚了。孩子们的心是金子做的,是其他任何物质也换不到的!是无价之宝!</h3><h3> 净化心灵,指明人生方向,物化教育不言自明。孩子们心里有想法,与社会上一些人身上的腐朽价值观不一样!</h3><h3> 在他们的采访过程中间,他们发现的还有很多:</h3><h3> 五脊六兽是什么?农村口语把僭越比喻什么? 李翔梧烈士精神意义何在?如何发扬光大?</h3><h3>&nbsp;&nbsp;&nbsp; &nbsp; 程家人才辈出,文武双全,不仅仅是礼,还有社会责任感,保护村民,旧的村规民约石碑还在,它默默述说着:治小家,规划大家,再到治理一个国家。礼仪之邦,礼仪治国千真万确。做工精美的木刻砖雕,让同学们明白了一个事实,虽然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但是那时工人师傅匠心独运,做出的动物图案惟妙惟肖,神形兼备!人类的智慧高于一切,人是万物之灵!程家无论文官武官,清廉,正直,无私,无畏,甘于奉献,敢于奉献,能于奉献!</h3><h3>&nbsp;&nbsp; &nbsp;&nbsp; 冰心组,与工艺师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专心致志,中间创作灵感不断,一气呵成,作品美轮美奂!那我们的学习是否也应该像他们一样专注呢?当他们看到那么精美的工艺手法即将失传,内心之痛溢于言表,说要写报告给政府部门,临走时张永杰老师对贺子晗说,:“过年放假时还要来啊”,贺子晗说“过年我们还会再来,一定的”,其他同学一起说我们会去,一定会去!他们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不用说不用教!</h3><h3>&nbsp;&nbsp; &nbsp;&nbsp; 龟窝文化淹没于荒草荆棘之间,洛出书组说附近村民竟然不知道洛出书是什么?文化人奉若珍宝、奉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视为中华文明起源的洛书文化,在没文化又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污染殆尽的村民那里变得可有可无,好像与其没有一丝关系,孩子们的焦急心情,无奈与失落,何尝不是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果?有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宣传与传承,文化传承才有希望,社会和国家才会不一样!他们有了社会责任感,也是时代赋予了他们使命感!他们就会无需扬鞭自奋蹄!</h3><h3> 教育的真谛: </h3><h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育需要契机,需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机缘巧合了,点化了。</h3><h3> 教育应在于教与不教之间,自悟与实物点化之间,教育者给孩子们一个教育情景模式,他们便会给你无限的惊喜。</h3><h3> 综合实践课的魅力,在于机缘,在于创造无尽的惊喜,在于一切皆有可能!</h3><h3> </h3> <h3>前期课程简单回顾与</h3><h3>近来大家的工作简单概括</h3> <h3>主持人介绍汇报反馈课的评比方法与评分标准</h3> <h3>程家大院组汇报中</h3> <h3>洛宁花鼓汇报中</h3> <h3>洛出书组汇报中</h3> <h3>李翔梧精神研究组汇报中</h3> <h3>竹编组汇报中</h3> <h3>美食组汇报中</h3> <h3>颁奖</h3> <h3>主持人宣布李翔梧精神研究组上台</h3> <h3>同学们李老师对翔梧组的提问帮助进行中</h3> <h3>竹编组的演讲</h3>

汇报

洛宁

洛书

他们

文化

花鼓

烩面

程家大

李翔梧

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