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更好利用网络平台,推动教育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智慧共享,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我镇中心小学自2019年春季学期起,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互联网+教研”工作。具体做法为:中心小学分年级、分学科分别建立教研QQ群,并向全体教师征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如“教学助手”、“云校家”、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的应用,利用“教学助手”备课、上课,利用“云校家”布置作业、批阅作业,作文教学,后进生的辅导等方面),并选择典型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作为开城镇区域内网络教研活动的主题。中心小学每月安排一次网络教研主题交流活动,教师在QQ群里结合活动主题,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开展学习交流,使教师在研讨中共同成长,实现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为一体的“互联网+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br></h3> <h3> 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教研”工作质量,查找我镇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好推动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开城镇中心小学以课堂为载体,以听课、评课、议课的形式,于6月13日在开城小学开展了一年级数学、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开城镇各学校教务主任、各年级备课组长、一年级数学教师、三年级语文教师及部分青年教师。同时邀请了原州区教研室主任魏毅老师来我镇指导“互联网+教研”工作。<br></h3> <h3> 上午9:00-9:40,由郭庙小学马玉明老师(自治区级骨干教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课《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听课老师们的普遍赞誉,马老师坚持由简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体现了教学的层次与梯度,不仅使学生学得快而且还学的好。另外,马老师始终将微笑贯穿于整堂课,给孩子们以最大的亲近感、安全感,虽然师生并不熟悉,但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br></h3> <h3> 10:00-10:40,由开城小学马燕梅老师(固原市级骨干教师)执教的三年级语文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堂教学有思想、有策略、有方法、有效果,不仅能很好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既注重渗透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青年教师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br></h3> <h3> 10:50-11:40,在中心小学李宝成校长的主持下,开展了评课、议课活动。评课、议课中,李校长更注重于议课环节,李校长说:“‘课’是教研的‘魂’,观课、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他让每一位观课教师把议课的重点放在说出自己是如何上好这节课的这个问题上来,按照“假如我来执教,我将怎么做,这么做的原因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的模式来议课,让观课教师敞开心扉,围绕课堂教学思考问题想办法,平等对话找出路,以改进、发展为取向,引导教师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螺旋式前进。议课中,观课老师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各抒己见,积极发言。真是教无定法啊,通过议课,使教师们认识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议课是实现教师专业素质整体提升的重要途径。<br></h3> <h3> 下午,原州区教研室主任魏毅老师对上午两位做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而后又全面了解了我镇“互联网+教研”整体工作开展情况,对我镇能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造性的开展“互联网+教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又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魏主任说:“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观念支撑和影响教的行为,教的行为引起和转化为学生学的行为,学习行为直接导致和影响学习效果。教研工作要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归宿点,教研活动必须立足于课堂、聚焦于课堂,开展观课、评课、议课活动,解决教师教学预设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教学行为问题,解决学生学习行为问题;同时,开展“互联网+教研”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本镇范围内教师的交流,应鼓励教师借助宁夏教育云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等活动,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学科社区、观看部级优课等网络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水平提升”。<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