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一书已掌握大部分进士的历官简要情况,但所述不详,我结合《江西通志》、《建昌府志》、《广昌县志》等对明代广昌县进士历官加以补充完善,详见下表:</p><p>姓名 科次 历官 初授官品级 最高官品级<br>魏卓 洪武十八年(1385年) 初授都察院监察御史,巡视河南,忤旨赐死 正七品 正七品<br>赖巽 永乐十三年(1415年) 初授都察院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苏松,历任湖广道、福建道监察御史、云南按察司副使,终官云南按察使。 正七品 正三品<br>何文渊 永乐十六年(1418年) 初授都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巡按山东、四川,浙江温州府知府、刑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终官吏部尚书、太子太保。 正七品 从一品<br>赖瑛 永乐十六年(1418年) 初授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历任河南道、苏松道、陕西道监察御史、云南临安府知府,终官云南布政使左参政。 正七品 从三品<br>揭稽 永乐二十二年<br>(1424年) 初授都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历安徽庐州府知府,广西、广东左布政使、户部左侍郎,终官兵部左侍郎巡抚广东。 正七品 从二品<br>何乔新 景泰五年(1454年) 初授南京礼部主事,历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福建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左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南京刑部尚书,终官至刑部尚书,赠太子少傅,谥文肃。 正六品 正二品,赠官正二品<br>曾悟 正德十六年(1521年) 进士后丁母忧,初授刑部主事,历官常德府知府 从六品 正四品<br>李乔 嘉靖二年(1523年) 历官吏部稽勋司员外郎 从五品<br>何源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初授嘉兴知县,历工部主事、兵部职方司员外郎、郎中,吏部考功司、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赠右都御史,谥靖惠 正七品 正三品,赠官正二品<br>吴思学 隆庆五年(1571年) 初授丽水县知县,历刑部主事,官至广西按察使 正七品 正三品<br>罗万程 万历八年(1580年) 初授福清知县,历刑科给事中、广东提学副使,官至苏松常兵备副使 正七品 正四品<br>刘文卿 万历十七年(1589年) 初授金华县推官,历东阳令、吏部稽勋司主事、文选司主事、员外郎,典试河南,刑部员外郎,南京兵部驾部司员外郎,赠光禄寺少卿 正七品 从五品,赠官正五品<br>刘伸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初授山东郓城知县,历安徽歙县知县、国子监博士、礼部仪制司主事、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典试河南、礼部祠祭司郎中、河南布政司参政、河南按察使,云南、广西右布政使、福建、湖广左布政使 正七品 从二品<br>陈所志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初授行人、典试滇南,历刑科给事中 正八品 从七品<br>黄松茂 天启二年(1622年) 初授江山县知县,历邵阳县知县、彰德府教授、 国子监助教、工部虞衡司主事、员外郎、青登莱海防兵备道副使,官至山东参政,赠太常寺卿 正七品 从三品,赠官正三品<br>何三省 崇祯四年(1631年) 初授顺天府学教授,历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官至广东提学副使 从九品 正四品<br>刘大巩 崇祯七年(1634年) 初授滁州知州,历南京礼部员外郎,官至浙江提学副使 从五品 正四品<br>刘大年 崇祯十年(1637年) 初授兵部职方司主事,济南殉国,赠光禄寺少卿 正六品 正六品,赠官正五品<br>陈经文 崇祯十六年(1643年) 初授潮州府推官,终官广东按察司监军道(未上任,卒) 从六品 正六品<br></p><p>为便于研究,将上表按京官和地方官分类如下:<br>京官 地方官<br>品级 官职 数量 进士姓名 品级 官职 数量 进士姓名<br>从一品 太子太保 1 何文渊 从二品 布政使 3 揭稽、何乔新、刘伸<br>正二品 尚书 2 何文渊、何乔新 从二品 巡抚 2 揭稽、何乔新<br>正三品 副都御史 1 何乔新 正三品 按察使 4 赖巽、何乔新、<br>吴思学、刘伸<br>正三品 侍郎 4 何文渊、揭稽、<br>何乔新、何源 从三品 参政 3 赖瑛、刘伸、黄松茂<br>正四品 少卿 1 何源 正四品 副使 7 按察副:赖巽、何乔;新,提学副:何三省、刘大巩、罗万程;兵备副:罗万程、黄松茂<br>正五品 郎中 4 何乔新、何源、<br>刘伸、何三省 正四品 知府 4 何文渊、赖瑛、揭稽、曾悟<br>从五品 员外郎 8 何乔新、李乔、何源、刘文卿、刘伸、黄松茂、何三省、刘大巩 从五品 知州 1 刘大巩<br>正六品 主事 8 何乔新、曾悟、何源、吴思学、刘伸、黄松茂、何三省、刘大年 正六品 监军道 1 陈经文<br>正七品 监察御史 5 魏卓、赖巽、何文渊、赖瑛、揭稽 从六品 推官 2 刘文卿、陈经文<br>从七品 给事中 2 罗万程、陈所志 正七品 知县 6 何源、吴思学、罗万程、刘文卿、刘伸、黄松茂<br>正八品 行人 1 陈所志 从九品 府学<br>教授 2 黄松茂、何三省<br>从八品 国子监博士、助教 3 刘伸、黄松茂、<br>何三省 <br> 40 35 <br> 从上面两表我们不难发现,明代广昌县进士历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br> 一是历官范围广,既有尚书、侍郎、副都御史等这样的中央官,也有管理地方事务的布政使、按察使等这样的地方官,既有民政方面的知县、知州、知府、参政、布政使、户部侍郎等,也有司法刑民方面的推官、给事中、监察御史、按察副使、按察使、刑部主事、员外、郎中、侍郎、尚书;既有教育方面的府学教授、国子监助教、博士,提学副使,也有军事方面的监军道、兵备道副使、兵部员外郎、侍郎、巡抚等等。地方官历官地域以南方居多,以老少变穷地区为主。<br> 二是中高级官员较多。明代广昌籍进士中,担任过从五品以上的中高级官员有15人之多,占总数的78.95%,其中担任过六部尚书有2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的有3人,地方最高刑法主官按察使的有4人,另有1人担任过都察院副都御史,4人但任过六部侍郎,3人担任过地方参政。套用现在的话来说,明代广昌籍进士中担任过副国级领导的有1人,正部级5人次,副部级12人次,厅级25人次。正因为担任从五品以上中高级官员多,所以四品到七品的历官人次最多。<br> 三是京官地方官数量差不多。从上面的表中统计的历官人次来看,京官有40人次,地方官35人次,基本上差不多,京官中担任最多的是六部主事和员外郎,都有8人次,地方官较多的是副使和知县,分别为7次和6次,在担任过地方官的35人次中,担任过省府州县主官的布政使、知府、知州、知县的有14人次,占40%,这主要是因为在明朝府州县划分较多,进士是地方行政长官的主要来源。<br> 四是初任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明前期洪武朝、永乐朝广昌县五位进士初任官都是都察院监察御史,这与朱元璋反贪污腐败息息相关,明初朱元璋对于元朝后期贪污成风的弊政深恶痛绝,他认为治国必须要以猛治国的政策,他为了反腐而设立的监察制度在先朝的基础上更加完备。而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皇帝怠于朝政,内阁的权力愈发扩张,朝政大体处于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之中,因此初授官以知县、推官等地方官为主。<br> 五是历官过程较为平稳。明代广昌19名进士中,除刘伸、黄松茂遭遇过贬官外,大都是正常晋升。以何乔新为例,何乔新初任南京礼部主事,遭遇父母丧事,丁忧后任刑部主事,然后历经员外郎、郎中,在刑部经过了处级副厅、正厅的锻炼,空降地方,经按察副使过渡后任按察使,成为副省级干部,然后任布政使,成为地方一把手,再进京任副都御史、侍郎、尚书,履历相当完整。也不难看出,在明代,京官比地方官要更重要,尚书是正二品,布政使是从二品,地方主官进部委不一定能担任主官的。<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