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稿)</h3><div><br></div><h3>家风作为一个家族或家庭的传统风尚,是一种潜在的人文力量或道德信仰。家风的形成往往需要历经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这种无言的教育,是最初的教育,最直接的教育,印象最深的教育,从下一代人的身上可以找到家风的烙印。</h3><h3><br>从古至今,好家风成就一代人或数代人的不乏先例,武安明代宋之韩儒风传家的事迹,可称典范。</h3><h3><br>宋之韩(1532——1600年),字元卿,号敬斋,武安城关人,明代文人,官至刑部,吏部都给事中及襄陵县令等职。其先祖山西洪洞县人,明洪武年初,随移民潮徙居武安。四传为宋英,五传宋杰,为武安痒生(秀才),六传为宋诏,宋诏是“贡生”。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古代秀才分为三等,统称“生员(俗称秀才)”,“”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国家按月发给粮食。明代科举制度中府、州、县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宋诏作为贡生,在国子监读书,后推荐到涿州任司训。司训即训导,相当县教育局副局长职。宋诏儿子为宋煚,宋煚儿子即为宋之韩。宋煚是武安有名的孝子,其母任氏,常年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疾病,卧床不起,宋煚经常到外地,遍访名医,为母亲抓药治病。每次亲煎亲尝,侍俸病母近二十年,无怨无悔,孝子之名,闻于乡里。宋焸死后,名列县孝子祠。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曾作《题宋孝子诗册序》,以表宋煚的孝行。宋煚的孝行,对其子宋之韩影响至深。宋之韩从小早慧,举止不同于一般儿童,犹如“小大人”,待人接物,颇有礼数。年少,在乡里选拔优秀学生中,被选为廪生,得以吃皇粮上学。宋之韩娶妻扬州府照磨(审计官),孙光祖女婉静。宋之韩家教有方,家庭和睦,父子好学,名传四方。大学士沈鲤称宋之韩“德行文章,并重乡邦”。宋之韩确如沈赞:“公于书无所不读,五经大义,皆能诵解,诸子百家,下至医卜技术,无不究晓”。嘉靖四十一年(1561年),宋之韩考中举人,四十四年(1565年),再登进士科,初授山西襄陵县令,1990年版《武安县志》指河南襄陵县有误,今查宋之韩主编过山西《襄陵县志》为证。当时襄陵有通往四川、云南、贵州的驿路穿过境,设有驿站。而驿站往来全仗县费用接待,耗费大,历任县令未能解决。宋之韩到任后,严格整顿,堵漏开源,顺利解决了驿站供需不足的难题。<br><br>隆庆元年(1567年),有土匪袭击襄陵县城,当时因守城兵力不足,城墙多为土坯所筑,不易防守,宋之韩下令派遣民工土卒开渠,将汾水引入护城河。土匪不能攻城,只得撤退,使百姓免遭一场兵难。事后,宋之韩申请改筑成砖城,带头捐出自己俸金倡导大家捐资。并亲为筹划督帅,耗时三个多月,砖城竣工,从此解除了百姓对土匪侵扰的后顾之忧。两台(指门下省“东台”,中书省“西台”)禀报于穆宗,得到穆宗的嘉许。</h3><h3><br>宋之韩在襄陵任职不及两年,这位清官遭到小人诬陷,将他迁职为西安府府丞(佐吏)。但他毫无怨言,挥鞭赴任。在任西安府丞期间,宋之韩办事有方,深得上司信任和僚属赞许。先是上司知悉宋之韩在任襄陵县令期间,改襄陵土城为砖城的事迹,逐将西安土城周长40里改建砖城的工程,交宋之韩指挥。宋之韩不付上司重托,恪尽职守,朝夕督办,仅费时一年,顺利峻工。西安府几期冤案和疑难案件,积压多年,宋之韩到任后,亲自过问,明查暗访,终于弄清真象,为民伸冤,“辩冤解棼,所至辄有声”,得到民众普遍赞许。宋之韩不仅干事明快干练,对同僚也十分关心,僚属因事闹矛盾,他热心帮助,查清根由,说服化解,同僚化干戈,同归于好,由衷感激他。</h3><h3><br></h3><h3>由于政绩显著,宋之韩又升为中央谏官,任户部吏科给事中(从七品官)。在朝廷之中,这种职位显然是微职,但宋之韩却不避权,为官敢言,首次向上陈述三种弊端,涉及朝中众多大臣。其言词虽多激烈,但切中要害。他还对屯政漕运、屯田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都切实可行。于是,又迁任刑科给事中(正七品官)。</h3><h3><br>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穆宗驾崩,神宗即位。掌司礼监兼提督东厂(明朝特务机构)的大宦官冯保,公布穆宗与太子的遗诏,内有“你要依三阁臣并司礼监辅导”等语。宋之韩有鉴于自古无司礼监辅导皇帝之例,认定这是冯保假传圣旨,加上素知冯保专擅朝政,卖官受贿的种种不法事,马上上了《劾冯保四逆六罪疏》。疏中历数冯保的罪行,要求神宗“束力下三法司,亟将冯保拿问,明正典刑。”宋之韩的抗疏,触犯了当朝权奸。冯保大怒,又假传神宗圣旨,要将宋之韩活活杖死在朝堂。不想宣圣旨的太监正要开读,忽然摔倒在地而亡。冯保大为害怕,以为这是穆宗在天之灵惩罚他“矫旨”,才不敢再进行迫害,宋之韩才免予受刑,只把他解职了事。宋之韩于是回归乡里,时年40余岁。</h3><h3><br>宋之韩回乡之后,对仕途已绝心,遂以诗酒为友,游乐于田间溪畔。他在紫山南、洺水边建屋开圃,自称“紫滨逸叟”,过起了优游泉石的隐居生活,其后30载,一直未从仕,期间写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表现自己忧郁不得志的“闲适诗”,直到69岁时死去。<br></h3><h3><br></h3><h3>宋之韩五言律诗《春早适近郊》,长达180多字,为其代表作。此诗叙述了早春紫溪河畔的美丽景色。紫溪是武安紫山东侧洺水的一段。这里洺水被紫山所挡,由东折向北,地势平坦,形成沃野,是武安历史上的鱼米之乡。诗所描写,早晨天蒙蒙亮,农民已鞭着黄牛,赶往田间。主人的仆人驾巾车,傍挂一壶酒,出外郊游。主人一路欣赏雪山皑皑,梅花傲放,柳条泛绿。农民整犁待耕,村妇抱儿嬉戏,农夫坐门搔首。打扫庭院,泡茶备蔬。喜逢风调雨顺,农民脸堆笑颜。猎人携犬逐兔,勾起了作者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时间不觉,已近傍晚。这幅以诗勾画的春意图,叙事细腻,语言平易,极显功力。另一长诗《竹林寺二十四韵》,亦显特色。紫山竹林寺,据旧县志记载,是元代至和年间建的,紫山虽不高耸,却林茂树密,云雾山幽。元初重臣邢台人刘秉忠,曾在此寺修行学习,竹林寺也因此出名。宋之韩专写此诗,也流露了作者厌倦朝政,隐居田园的闲适情趣。<br></h3><h3><br></h3><div>民国《武安县志.艺文志》载有宋之韩的《主敬堂文集》、《三才要览》、《青琐汇集》、《紫溪逸叟诗》、《说文举要》5部著作。民国《武安县志.文征》中选有宋之韩诗18首。其著作诗文在县志所列30位文人中,是著作颇丰,诗文选载最多的一位作者,可惜5部著作失传。仅从选录的诗文看出,文多犀利明快,针砭时弊,言语中的。弹劾脏官,切中要害。其诗,描景状物,以实见长,尤擅于五律叙事长诗。叙事语言娓娓,写人鲜活跃然。列《武安县志.文征》之首。<br></div><h3><br></h3><h3>在武安古代历史人物中,影响较大者,有郭资和王可大。郭资以位高功显名于乡梓,王可大以才思敏捷传于民间。论品德文章,家风传教,宋之韩家族对推动家庭建设,社会和谐,更具现实意义。</h3> 关于宋之韩家族谱系及事略的考证。按宋之韩墓志铭记载,宋为明初山西移民来武的第八代,宋“子二,长大纲,廪生。次大成,县诸生。孙男六,象贤、礼贤、养贤、尚贤、立贤,俱大纲出。启贤,大成出。曾孙男二,长良弼,次良臣”。宋之韩排行二,违良早逝。清顺治辛丑年(1661年),擢恩贡,康熙七年(1668年),授江西万年县丞(即副县职)。有四子,长汝翼,次汝为,壬子年(1672年),贡授广西崇善县知县,补四川仁寿县知县。次汝明,贡监,授大名府捕河通判。孙男四,长文植,国学生。次文柯。从墓志铭中查到的家谱排序,到第十二代宋文植,宋文柯止。1988年5月,城关北关街在街北基建时,发现《明涿州司训孔泉宋翁墓志铭》碑(即宋诏碑),上交武安市文保所。据宋之韩现在的后人,宋禄祥,宋增祥介绍,宋之韩的墓,位置在今北关街北关小学附近,北关街人称宋家坟。在武安市衙门口街上原有为宋之韩立的牌坊,武安解放前倒塌,原有宋家家谱宋禄祥保存,被同族借走失落。现将宋之韩家谱考证简序附后。 <h3 style="text-align: left;">附:关于家谱考证</h3> 第一代<br> 宋自修(儿子宋景和)。<br>第二代<br> 宋景和,(儿子宋玉书、宋玉章)。<br> 第三代<br>1、宋玉书。<br> 2、宋玉章。<br> 第四代<br>1, 宋文彬,妻李氏(儿子宋天鑫、宋天银)。<br>2, 宋文庆(小名老有)。妻贾氏(儿子宋富河,女儿宋富林,宋林河)。<br>第五代<br> 1、宋天鑫,妻张氏,儿子宋庭芳(乾山)<br>妻任氏,儿子宋岐山(庭兰)、宋河山(庭桂)、宋计山(庭梅)。女儿三个。<br> 2、宋天银,( 儿子宋根山 。女儿:换宋珍的、宋焕珍、宋焕<br><br> 3、宋富和,妻薛兰的。(儿子:宋育生、宋海云、宋海方 。女儿宋玉珍,宋喜仲)<br>第六代<br> 1、宋庭芳,妻邢凤英。 <br> 2、宋岐山,妻张风珍。 <br> 3、宋河山,妻冀风兰。<br> 4、宋计山,妻王富廷。<br> 5、宋根山,现用名王长胜,小时候逃荒关闯关东,顶替别人名字做劳工至今未变。妻 ,<br> 6、宋育生,妻翟焕英,<br> 7、宋海云,妻胡亚娟,。<br>8、宋海方,妻郑美兰,<br>第六代<br> 1、宋禄祥,妻窦全娥 ;<br> 2、宋荣祥,妻李新平;<br> 3、宋增祥,妻吕爱如;<br>女儿:<br>1、 宋子秀,婿袁家成;<br>2、 宋秀荣,婿于有河;<br>宋岐山后<br>儿子:<br>宋宝祥,<br>女儿:<br>1、宋红燕,婿<br>2、宋云燕,婿<br>宋河山后<br>女儿:宋爱霞,婿张更顺;<br>宋计山后<br>儿子:<br>宋生祥,妻:丁苏玲。<br>女儿:<br>宋月霞,婿<br>宋育生后 <br>儿子<br>1、宋利军,妻王振霞,<br>2、宋利涛,妻王胜梅<br>宋海云后<br>儿子儿子宋磊,妻王换肖。<br>宋海方后<br>儿子宋涛,<br><br>第七代<br>宋禄祥后: <br>儿子<br>宋利军, 妻王素丽;<br> 女儿<br>宋丽娟。<br>宋生祥后:<br>儿子宋 超,妻<br>女儿丁丽 <br>宋荣祥后:<br>儿子<br>1、宋建涛,妻刘红娟。<br>2、宋建雷<br>宋增祥后:<br>儿子<br>宋晓<br> 女儿<br>宋杨<br> 宋利军(宋育生儿子)后<br>儿子<br>宋宣乐,<br>女儿<br>宋萱宣<br>宋利涛后<br>儿子宋宣庆<br>宋涛(宋海方儿子)<br>第八代<br>宋利军(宋禄祥儿子)后,<br>儿子:<br>宋浩<br>宋超后:<br>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