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萌动的年代,难忘的岁月,虽然当年颜容不再拥有,但故事依然存在。

空间存在

<h3>1974年在青岛3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配到山西黎城(海工一团二营七连所在地),三个月后,我被抽到团文艺宣传队,(海军后勤部组织文艺汇演)我其实并不知道,团里怎么知道我在当时的公社文艺宣传队干过。1974年六月底,在集中排练一个月后宣传队准备了十几个节目,我们南下了,先到南京然后在长江上乘《昆仑号》轮船前往九江市,这是朱海京、秦亚平和我在长江到达“小孤山”的合影。当时朱海京家庭条件比较好,他带一部进口的相机,好像是德国产的《绿来佛莱克斯》牌6*9画幅相机,他调整好光圈、速度和焦距后让别人按的快门。</h3> <h3>朱海京比我年长几岁,对我就像他自己的亲弟弟一样,无微不至的关心,教我洗衣服,缝被子,更重要是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有这样一个哥哥,实在感到幸运。</h3> <p class="ql-block">亚平对音乐,对摄影,写作都有很深的造诣,总感觉他的生活是那么充实,乐观,那么富有。</p> <p class="ql-block">1974年在青岛栈桥,朱海京。摄影</p> <p class="ql-block">1976年冬天三个同一个连队战友在北京合影。左起刘坛贵、吴石堂</p> <h3>1975年在北京与刘坛贵的合影。</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的指导员刘永开对我的一生具有很大影响的领导,我从他身上学到在学校,在父母身边永远学不到的东西,1976年11月在北京与指导员刘永开,班长王万青、副排长方敖荣,刘坛贵合影。</h3> <h3>四十多年前故乡的战友叶春贵,陈伏宝。</h3> <h3>1974年3月在山西黎城杏树滩,为连队出黑板报前留影,这是唯一一张穿灰色海军服照片。</h3> <h3>1974年7月在江西九江市周瑜点将台。</h3> <h3>叶春贵在家乡——溪柄</h3> <h3>1975年刘坛贵与朱海京合影——北京饭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