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

包容

<p>  往事如烟,时常飘掠心间,那一抹轻绕于记忆中的炊烟,时常揭开我对老家的思念。</p><p> 星期天便带上读小学的孩子去老家转转,他坐在车上自顾看书,对我的怀念及感叹兴趣索然。</p><p> 坐在河堰上,望着那已经不复存在的老宅,我点燃一支香烟,轻轻地吐出一个烟圈,吐出一些往事,在不断弥散的烟雾里,老家,已经故貌再现。</p><p> 三间土墙的草房子,低矮瘦弱,院子的中央,给我们兄妹带来许多欢乐的柿子树,挂满了桔色的希望,年迈的老太太(父亲的姥姥)正用一把木梳,梳理她满头银发的故事,安静而慈祥的阳光,披在身上。</p><p>院子里还有令我生畏的一盘石磨,静卧在西边,那严肃的圆看着我,仿佛在说:害怕推磨的你,现在可否过来“走两步”?</p><p> 在石磨与堂屋之间有几株月季花,红的,粉的,银白的,开的满院芬芳。</p><p> 石磨的南边就是厨房了,母亲,正在那里烙着香喷喷的煎饼,或是烧饭,炒菜。一间不大的厨房,却供养着一家七口人,温馨的炊烟从门里向外飘出,弥漫着小小的庭院,在村里穿巡,寻找着正在玩耍的我,告诉我:娘喊你回家吃饭啦。</p><p> 那是八十年代一个秋天的夜晚,我陪父亲睡在河堰上,看护着白天晾晒的玉米,水稻。它们安然地睡在塑料布下,露水,只是着急地望“布”兴叹,在塑料布上聚集,汇成一滴滴的汗水,诉说着父母的辛劳。</p><p> 那晚的月光很好,披在父亲的身上,削瘦。父亲的头发已经被月光染的半白,孱弱着岁月的艰辛。</p><p> 父亲抽着烟,望着童年的我说:“今年的麦子,加上玉米、水稻总共收了一万多斤!一万多斤啊,我们家从来没有收过这多的粮食!从此,可以过上好日子了。”父亲边说边用手捶着酸痛的腰,烟火或明或暗,那瘦瘦的脸上充满了对幸福的向往。</p><p>“小麦今年亩产大概六百多斤,水稻和玉米都接近了一千斤,多好的收成!”父亲接着说,仿佛又是自言自语,“这样算下来,过了几年就可以把房子翻盖成瓦房,给你哥哥娶媳妇了。”</p><p> 烟火中父亲的笑容,如水波层层漾开,月光也欢快起,铺满了河堰,村庄,大地。</p><p>我也幸福地憧憬着,那漂亮的三间瓦房,红砖红瓦,红红火火地在村里醒目地招摇。</p><p> 多么漂亮的瓦房啊!梁底可以有两根粗粗的钢筋,也吊上一个“长城”牌的吊扇——和队长家里的一样一样的,夏天的时候我就在风扇下面睡觉,母亲手里的那柄蒲扇哦,就可以退出江湖了……</p><p>秋天的凉爽入梦,甜甜的,掺进了丰收的喜悦,幸福生活的憧憬。</p><p><br></p> <p>到九十年代了,父亲的三间大瓦房也没有盖成。</p><p>原因是哥哥在城里参加工作,我们一家人从农村搬到城里,父母在钟吾商场做些小生意,老家里的土地转给邻居耕种,随着我也参加了工作,父亲又开始筹备着盖房子了。</p><p>1997年的时候,一幢三层小楼拔地而起,铝合金门窗,在阳光下跳跃,崭新的大铁门,放开了全家的欢笑。</p><p>那年春节时候,一家人做在一起,端起酒杯的父亲,望着丰盛溢香的菜肴,个个幸福的笑脸,忽然就感叹起来。</p><p>父亲望着我们说:“解放前我没有上过学,因为家里穷啊,解放后,党和政府组织了扫盲班,我是在那里学到了文化。然后又参加大队(现在叫村)组织的宣传队。1960年和你们母亲结婚的时候还是生产队给盖的两间小屋,那时候真的是家徒四壁啊,只有一张床……三十多年过去,你看看现在,彩电,VCD……”</p><p>父亲突然就哽咽起来,弄得我们不知所措,母亲就接过话来:“干嘛呢,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呢,非要想起过去的苦日子,那不都过去了吗?现在我们的生活这么好,看彩电,住楼房,不都是靠现在的好政策吗?”</p><p>“我这不是高兴的嘛!”父亲把酒一饮而尽,仿佛把过去的艰苦远远地抛去,说:“我这辈子从来没有想过从农村搬进城里,更没有想到过在这里——”父亲哈哈一笑,“居然盖了这么漂亮的一栋楼房!十几年前,我的心愿只是三间瓦房啊。真的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否则,我们怎么能搬到城里,由农村人也变成了城里人了啊!”</p><p>看着父亲流下幸福的泪水,在苍老的脸上滑落,滴进了我深深的心事。</p><p>我知道,父亲从小孤苦伶仃,到结婚,生育我们兄妹四人,生活的沉重与苦难的经历,已经让他痛悟了人间冷暖,看到现在两双儿女各自成家立业,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他高兴,他快乐,他欣慰,他幸福啊!</p><p>那晚上的酒,香气四溢,父亲在酒香里把自己的经历沉醉,那晚上的菜,色明味佳,父亲在色彩里将自己的梦想缤纷。</p><p>那天晚上,父亲坐在院子里,抬头看看满天的星斗,似乎是在搜寻什么,星光轻轻地抚摸着他艰辛的一生,慰藉着他敏感的心灵。香烟的微光映在他脸上,布满沧桑的皱纹上写满了幸福的快意。</p><p>一栋漂亮的楼房,在他的汗水中矗立,也许是他这辈子最后的心愿,悄然完成。</p><p><br></p><p><br></p> <p>我站起来,看看曾经熟悉的河堰,当年我曾夜卧,听大人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数着天上星星,引起无限遐想的河堰,已变成宽广的柏油路面,堰边上原来的杨树、柳树、槐树纷繁而杂乱,我无数次与小伙伴捉迷藏的树林,现在已经全部变成了井然有序的红榉等绿化树木,仿佛是列阵欢迎我故地重返。</p><p>那曾经快乐了我童年,在那里嬉戏、捉鱼摸虾的小河,也已经不在了,悄然华丽转身化为河滨公园,弯弯曲曲的石径把我的思绪遥远。</p><p>父亲已经去世快二十年了,他若健在,应该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老家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变。</p><p>“爸爸,什么是家事、国事?”孩子在车里问我,“这书上写的我不懂。”</p><p>“哦?简单的说,家事就是家庭里的事,国事就是国家大事。”我停顿了一下,望着蓝天上悠悠的白云,不由地感叹,“家事也间接地反应了国事,只有国家和平昌盛了,每个家庭才能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p><p>我亲昵地摸了摸他的头,眼光温暖着他天真阳光的模样,发动车,与故乡惜别,带着他带着无限的思绪,沿着幸福大道回家去。</p><p><br></p><p><br></p><p><br></p><p><br></p><p>本文照片由好友朽木提供,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