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峻亭的文化溯源

随笔老趙

<h3>清峻亭重建於光绪二十四年,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古老的世纪文物依然吸引众多户外爱好者争先恐后攀爬,前来聆听邹玉祥先生义务守亭和挑水煮茶的感人故事。恐怕在湖南文化史上还是一件“破天荒”的事。</h3> <h3>关于清峻亭的故事,我在前面的文章《清峻亭,央视并非执意捧红你》中已有记录不再详赘。【可链接到网页】<a href="https://www.meipian.cn/1rkxbb7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清峻亭,并非央视执意捧红你</a></h3> <h3>一座亭能把衡【阳】双【峰】两地居民的生活、婚姻、经贸、文化……朝朝代代紧密的联系起来,甚是罕见。</h3> <h3>再访清峻亭时,怀着好奇之心把前人之说的衡阳籍举人邹志霖先生所写的《清峻亭记》一字不漏的翻拍下来。回家细细琢磨、研读,文韵犹佳,朗朗上口,文风赛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h3> <h3>作者邹志霖举人——是衡阳的何方高人?我发动身边朋友圈的所有能人,以及原来“高汉乡”圈子里面的邹氏后辈,查家谱、不以余力追根溯源,也未能找到任何蛛丝马迹进行突破。</h3> <h3>县太爷在古代是个七品芝麻官,科普一下举人是个何等官人呢?在明清时期在乡试中,能试中的就是举人。亦称“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的叫“发解”、“发达”,民间上习惯俗称“举人”为老爷,属于乡贤重量级人物,雅称为“孝廉”先生,相当于今天的副县级官员。</h3> <h3>一座普普通通的亭子开工典礼,落成志庆,有副县级的领导出席讲话,并写文、叙事以记之,也是一件很荣光的事。</h3> <h3>细细品味《清峻亭记》、仔细揣摩先人之意欲,觉得更贴近柳宗元先生的《小石潭记》来进行叙事。</h3> <h3>偏偏又有人说邹举人写的《清峻亭记》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相似之处。那是因为自古文人都是贼,任何东西都可以借鉴、通融、共性……范仲淹从小就生活在太湖,据考究一生之中都没有去过洞庭湖,自小就居住在太湖这个地方,他对太湖之景,太湖之水,有着深刻的观察,而太湖与岳阳楼外的洞庭湖相辉相应,有着共通之处,所以范仲淹挥笔写岳阳楼外洞庭湖之美时,完全是借鉴太湖之美。</h3> <h3>《岳阳楼记》是藤子京要求范仲淹帮忙所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而已,在文中除了风景意境的描写,还有许多脍炙人心的名句。比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都表达了一个人需要有高尚的品质与人生境界的追求。这里就侧面描写了范仲淹这位宰相的精神追求,实际上也是他一生的总结写实。</h3> <h3>而清峻亭所用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沙,都是衡双两地乡邻们共同努力,无私捐献,得以在山顶空旷平地建好的这座气势磅礴的建筑。</h3> <h3>虽历经百年风雨,百年沧桑,依旧气势恢宏。</h3><h3>我整理了大清举人邹志霖先生的《清峻亭记》原文如下:</h3> <h3>衡湘两邑,隔阂一山,横亘数十里;其中有凹高约三四里许,筍牙峙其南,古茎挺其北。</h3> <h3>临湘一面斗绝,无停驿处,由平地视之,几为畏途。自衡而往,两山夹持,小溪出焉。缘溪而行,逶迤曲折,石齿参差,排于左右,目力之极,不出数武。底山之麓,起于人面,力引而上,横截山半,仰瞻石巘【xiǎn】,几难下视。然立身渐高,而所见益广矣。至于其极,有平衡处方数十丈,两邑士人鸠工构亭于兹。亭畔青松六七株,与石苔痕、砌前草色上下相映。于是远望铜钟古城,大云诸山,秀排云际,爽人心目。而其下往者、来者、歌者、笑者,聚而市贾。而行者乘舆而至,负担而趋者,奔走驰骛,视若蚂蚁。</h3> <h3>竣工之日,两邑士人会集其上,名之“清峻”,属予作文以志之。</h3> <h3>予曰:天下之事未有阻于难而能居其易者,不到其地不知也!凡人之心,日累于俗,熙攘于富贵利达之途,以求其安,是皆自趋于下流,终身不遑宁处。而其心之历险恶者,多矣!苟至于斯也,盍弗顾斯亭之名而深惟之邪!</h3><h3> </h3><h3> 衡邑邹志霖谨志。</h3> <h3>我们走访了两县部分耄耋老人,并到现场拍照,根据辨认有一个异体字,说白了也就“错别字”,我查阅了众多的工具书,甚至动用了《康熙字典》,还结合现代媒体进行求助,都没有得到唯一的标准答案。</h3> <h3>抱着最后的希望,我走访碑刻现场向工作人员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工高手果然在民间。最后在花门镇辗转找到书法家兼礼仪先生——程坤明。在他家看到有师徒相传的手抄本对照体,结合句意、加以分析,初步确认为这个异体字为“往”字。并即兴挥毫泼墨,当场游走龙蛇,亲笔书写一张赠予我以作留念。当然,如您有更好的辅证,欢迎您参照《清峻亭记》向我反馈。</h3> <h3>历史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作秀,必须要有理有据的还原历史真相。“湖湘文化圈”的‘湖’泛指湖南,‘湘’指的是湘江,清峻亭恰好是湘江支流的一个节点,又紧邻双峰县一亭坐两界,历史渊源不言喻。</h3> <h3>清峻亭只是历史文物的一颗明星,但耀眼的光芒已经辐射周边。不管是过去、亦或是现在、乃至将来,只要大家保护文物的意识增强了,渴求到户外活动的机会增加了,慕名来清峻亭的人流,还会一波接一波的多起来,不信?等着瞧!</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rkxbb7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清峻亭,并非央视执意捧红你</a><br></h3> <h3>赵志成,微信号13575293151,微博【老赵随笔】常用随笔记录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