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游南宁“三街两巷”

梁汉寿

<h3>  南宁市“三街两巷”系指兴宁路、民生路和解放路三条街道以及金狮巷、银狮巷两条古巷道,这些地方承载着许多老南宁共同的记忆,散发着南宁这座古城镇邻里街坊与老邻居满满的人情气息。作为见证邕城百年商业繁华的老街区,“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面积18.6公顷,街巷之中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风貌的骑楼建筑。该项目由南宁市建筑设计院第6设计所承担设计,他们秉承“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不是只需要做得好看,而是要尊重历史,遵循历史的痕迹。</h3><h3> 2013年6月,南宁市“三街两巷”项目金狮巷银狮巷保护整治政造(一期)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建设者们多年来的辛勤努力,2018年12月24日,南宁“三街两巷”正式对外开放,老街老巷再现繁荣盛景。</h3><h3> 其实,对于从小就在新华街长大的我来说,“三街两巷”早就是耳目能详、摸爬滚打于其中的了;尤其是读高中以后,我每天(除了周日)都要经兴宁路、民权路走路去南宁二中上学,每天往返两次,沿路两边的骑楼下留下了我无数的脚步和身影……</h3><h3> 2019年元旦的上午,我与妻子迎着冬日的暖阳,游逛了其中的两街两巷(没去解放路),再次见到了那一幅幅熟悉的画面。</h3> <h3>  现场实拍的《三街两巷游览指南》。其实由该指南也可看出,作为三街之一的解放路並没有在其中显示。</h3> <h3>  这是位于新华街街尾处的水塔,为全钢结构,塔高35.1米,容积300m³,1937年4月向香港德国西门子洋行订购,同年6月25日启用。它的建成使当时的供水延伸至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和当阳街、新华街一带,受益人口一万余人,达官贵人、商贾富家装表入户,平民百姓则需到街头零售水站挑水。我的童年记忆里,就有与母亲一道到对面街边的水笼头等水、然后一块抬着一桶自来水回家的画面。</h3><h3>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人口增加,新华街水塔贮水量不足,再也起不到调节作用,于1965年停止使用,但它在南宁老百姓的心中仍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其所在的位置也早已成为一个地名:水塔脚,广为人知,并于1994年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我清楚地记得,“水塔脚下”曾是五、六十年代《南宁晚报》副刊一个很有名的栏目名称。</h3> <h3>新建的兴宁路南进口牌坊</h3> <h3>进入南进口后的另一侧面</h3> <h3>南宁府城隍的历史沿革</h3> <h3>  明嘉靖四十三年版《南宁府志》关于城隍庙的记载</h3> <h3>清代南宁府城隍庙位置示意图</h3> <h3>  光绪六年(1880年)广西巡抚庆裕为南宁城隍庙请颁匾额的奏文。原稿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h3> <h3>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版《邕宁县志》关于城隍庙的记载</h3> <h3>  城隍庙大门远眺。外面的柱子上挂着一对联:“做个好人心正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正门两侧的对联是:“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h3> <h3>  南宁城隍庙又称府城隍庙、苏缄城隍庙,庙址在原兴宁路的红星大戏院。城隍庙是埋葬苏缄全家之所,原称苏忠勇祠。</h3><h3> 新落成的府城隍庙,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前殿后寝,沿中轴线布置山门,城隍殿、寝殿、两侧由配殿、廊庑陪侍。建筑风格为明清岭南传统建筑风格,立足地域特色,以“三雕两塑”建筑装饰,蕴含香火相传的传统文化意义。“三雕两塑”是指砖雕、木雕、石雕、灰塑、陶塑,这5种古建筑装饰工艺,都在清朝时期发展到巅峰。</h3> <h3>  苏缄(1016~1076),字宣甫,北宋泉州(今福建)晋江人。他是北宋科学家苏颂的堂叔,为宋朝进士,曾和狄青一起打败过邕州的“大南国皇帝”侬智高而立下赫赫战功。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大越国(今越南北部,史称“交趾”)李氏王朝屡屡入侵宋边境,朝廷派苏缄为皇城使,出任邕州知州。</h3> <h3>  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交趾(今越南)出兵钦州、廉州,犯邕州。邕州知府苏缄手下守城官兵只有2800人,被困守孤城42天。最终水涸粮绝,寡不敌众,邕州城被攻陷。苏缄带领着全家大小36人,跳入火坑自焚殉国。</h3> <h3>城隍庙内的寝殿</h3> <h3>  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七月,狄青部将郭逵将交趾兵逐出境,收葬苏缄全家骸骨,埋葬在南宁城垣下面,宋皇朝乃册封苏缄为南宁城隍,号“苏忠勇祠”。民国元年(1912)全市毁神像,城隍庙作自治公所。民国八年(1919)为南宁审判、检察两厅公所。地方人士为纪念苏缄忠勇殉国,于高丘上划出百多平方米地面建一小神龛,供奉苏缄神像,并刻有“苏忠勇公成仁处”石碑一块,数百年来香火一直不断。</h3> <h3>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h3> <h3>南宁府修城隍庙记</h3> <h3>重修南宁府城隍庙记</h3> <h3>在城隍庙大门外留影(1)</h3> <h3>在城隍庙大门外留影(2)</h3> <h3>  城隍庙两侧配殿里陈列着众多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泥塑人物。</h3> <h3>在城隍庙正殿前留影</h3> <h3>老时光相馆</h3> <h3>在老时光相馆的老相机旁留影</h3> <h3>  想不到这里也有一家漓江书院(隶属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而此招牌下还连带着一家金狮巷凉茶铺。</h3> <h3>  当然了,这个凉茶铺可不是那种老式的凉茶摊,这里的电脑记帐收款、微信/支付宝付款等一切当下现代化支付手段都一应俱全。</h3> <h3>  小小的书院里,三面高高耸立的一格格书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h3> <h3>  这里还有供奉着文曲星君的神翕,而其顶部还配备了专门的射灯。</h3> <h3>  砖柱上的一个木板时钟,钟面上仅有时、分、秒三根指针及一个阿拉伯数字“6”,极为简洁。</h3> <h3>  一家银器店厨窗里陈列的银器饰物:维妙维肖的女艺人。</h3> <h3>好精緻漂亮的银茶壸</h3> <h3>  邓颖超纪念馆于2007年2月4日正式对外开放,当时馆址选在文物保护单位原广西高等法院旧址。2017年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后,2018年12月邓颖超纪念馆迁址至此。新建的邓颖超纪念馆为三进两天井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1273㎡。</h3> <h3>  纪念馆后院的长方形天井倒影着淡蓝的天空,云朵偶尔翻滚,院子里的木棉树带着苦涩与生机的味道,闻之沁人心脾。小小的纪念馆里,使人恍惚中感受着有种时光穿越的味道……</h3> <h3>  有时候,我们总希望爱情是轰轰烈烈的。但其实,唯有相濡以沫的爱情才更加长久弥香,让人心醉。让当下年轻人触动最深的可能就是周总理和邓颖超俩人的伉俪情深、比翼双飞。在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之时,他们俩一见倾心,一生相伴。</h3><h3> 那一年她15岁,他21岁。在国家浮沉、社会动荡、生死未知的年代里,他们十指紧握,心心相印,彼此支持,执手一生。</h3> <h3>  想想如今的女性们之所以能做到“在家呼风唤雨,在外撑起半边天”,其背后无疑有着以邓颖超为代表的无数先辈们不懈努力的身影。</h3><h3>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应当被善良对待,勿论男女、贫富或者长幼。</h3> <h3>在兴宁路金丝巷入口牌楼下留影</h3> <h3>  由金丝巷内向兴宁路望出去的方向,右侧为条石疊砌成的古城墙。</h3> <h3>在金狮巷古城墙前留影</h3> <h3>  我给妻子拍的这张照片背景里刚好有“谭鸭血”三个红字,希望不要误解为帮商家打广告啦!</h3> <h3>在怀忠巷巷口留影</h3> <h3>  令人惊喜的是在这里还巧遇到儿时的小伙伴、新华街的老街坊黎富荣夫妇俩(1)。我记得我家门牌是10号,黎家是4号。</h3> <h3>与黎富荣夫妇俩合影(2)</h3> <h3>  现在这种夹杂着各式“南普”、普通话、粤语的新式墙报已经成为广西很多旅游景点的标准配置了。</h3> <h3>在兴宁路与民生路的交叉路口留影</h3> <h3><font color="#b04fbb">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你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总会让你懂得一些什么东西,或是教会你爱与释怀,或是带给你教训和成长。</font></h3> <p>所使用的手机:华为Mate 20 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