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常言道“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敢者先”,在即将过去的一学年里,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敢于梦想、敢于创新、敢于争先,不断前行,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开辟出一条条新航线。学校喜报频传。6月2日,第二届尧都文化旅游节“美文新韵 激情尧都”征文大赛颁奖晚会在涝洰河国学广场盛大举行。我校张琴琴、张志敏老师荣获本次征文大赛优秀奖。</h3> <h3> 据悉,本次征文大赛由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尧都区文联、尧都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由尧都区教育局、尧都区作协协办。本省主流媒体、自媒体大V联合发力,配合大赛组委会面向全国各地征集稿件近千篇。在全国各地高手云集的激烈角逐下,我校教师张琴、张志敏老师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奖!</h3> <h3> 张琴琴老师,2005年毕业于河南商丘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系,07年就职于我校,现担任五年级年级组长,五(2)班数学老师,爱岗敬业,精心教学。在2017年尧都区教育局创“三优”活动中,她的课被评为“优质高效课”,2017年荣获尧都区教学能手,她常用陶行知的这句话“教师的天职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天职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来形容自己的工作。</h3> <h3>附获奖文章</h3> <h1> 最美汾河</h1><h3> 尧都区实验二校 张琴琴</h3><h3> 汾河是山西省最长的河,贯穿了整个山西省,在山西人的心目中无疑是母亲般的存在。在历经千年的岁月之后,它依然常怀慈爱之情灌溉养育着,这片博大精深的三晋土地。</h3><h3> 作为出生在太行山脚下汾河岸畔的我,对汾河有着很深的感情。我出生的小村庄离汾河不到3里地,尤记得小时候一帮孩童在空暇时间偷跑到河边玩水,站到岸边朝着河里看去,只见清澈的河水之中,不时有大鱼顺河而下,真真儿是应了那首歌:“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五谷香……你看那汾河的水啊,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庄……”。</h3><h3> 那时候的汾水真清呀!清的可以看到河底的绿萍;那时候的汾水是透着精气神儿的,浩浩渺渺,一泻千里。在发怒肆虐的涨期,如箭离弦,如马脱缰,如猛虎出山。</h3><h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汾河母亲病了,她不像以前那样净美了,乌黑的水面上常飘着垃圾和死鱼虾,过路人也捂着鼻子匆匆走过。河边建起的工厂,废水不断的往水里排。没多久,宽大的河床也几乎裸露,汾河母亲只能凭借意志留存一股浑浊的细流奄奄挣扎。再也没有了往日那排山倒海、生机生机怏然的气势。</h3><h3> 后来大学毕业我又回到家乡工作,再次更近距离接触汾河,对汾河自然而然产生了愈加浓烈的依恋和情愫。</h3><h3> 同许多人一样,对母亲河的遭遇。痛心疾首,虔诚的企盼着对汾河生态进行修复和保护。希望有一日再现幼时的汾河景象。</h3><h3> 此后几年,我每次路过汾河都深深叹息,心想汾河之势一去不返,以后的日子里,也很是怕从汾河路过,原因无他,只是心想再也回不到从前,就让往日的汾河随着儿时的记忆永远的深埋脑海中吧!</h3><h3> 后来滨河路修好了,号称北湖跟南湖的水域也出现了,人们会到滨河路跑跑步,到南湖里划划船,在这些景致,与汾河并无关联。</h3><h3>再后来,市里拆巨资修建汾河生态公园,从2009年开始,一场对汾河的治理与重建,在紧锣密鼓中拉开大幕,20汾河成为临汾人民挥洒心血和智慧、书写华章、成就梦想的大舞台。三年下来,凤凰涅槃,汾河来了一次精彩的变脸,转眼间从河瘦水污,变为一川清水,两岸锦绣,风姿卓越,气象万千,成了今天临汾人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外地游人来临汾的首选。走进汾河公园,如同走进一张优美的画卷。</h3><h3> 汾河之美,美在生态环境。从城中的鼓楼西行,穿过林立的楼房,突然眼前一亮,一湖蓝盈盈的清水便荡漾在天地之间。水波浩渺,天光云影在其间嬉戏。蜻蜓、燕子、野鸭,也来凑热闹。蜻蜓上下翻飞,不时款款点水;燕子纵横裁剪,唧唧的叫声表达着优乐的欢快;野鸭缓缓游动,划破了倒映在水中的云影。你若是坐在船上,入目的不仅是水面的欢欣景象,还有岸边那迷人的风光。人临其中,是在画中,任谁也会由衷的赞叹生态环境真美。美就美在一条苟延残喘的污水河被治理清了,从容而过的流水被拱身而起的橡胶坝挽留下来,成为亮晶晶的湖泊。真可谓是“一河西湖画卷,两岸苏州园林”!汾河之美,美在园林景观。苏州有虎丘,有留园,有拙政园。临汾有磐石岛,有桃花洲,有三友园,形色各异的园林景观林林总总俏立在汾河两岸。坚如磐石的“磐石岛”;踏着春风爆开桃花的“桃花洲”;松、竹、梅,环绕的“三友园”;……无不体现出这汾河园林的不凡。</h3><h3> 汾河之美,美在历史景观。坐落在公园一处的“尧井园”,水井的发明就在上古时期,史书记载,尧始穿井,也就是说井成型于尧那个时期。据说当时天下大旱,河流干涸了,禾木枯焦了,人们饥渴难忍,简直到了死亡的边沿。就在这危急关头,尧王从洞中爬出的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认定地下有水,深绝洞穴终于打出了水。旱象解除了,禾苗有了水浇,人们有了水喝,大家又能活下去了。从此人们将水井当作自己的家园,一旦离开家乡,就是“背井离乡”。在汾河公园中镶嵌一眼井就是在现一段辉煌历史,寓教于乐,多么好的创意!</h3><h3> 九州广场,九州乃是华夏大地的代称,建设一座九州广场,就是铭记一段历史。中国最早的行政管理就是从划定九周开始的,尧时期起初划定的是十二州,后来哄水泛滥,帝尧命大禹治水,水退后根据地势确定为九州。所以又有禹定九州之说。至今,我们临汾的东面还有个村庄叫九州堡,据说当时划定九州就在那里,所以我们进入九州广场,实际是走进了国家的源头,可以感受古老的文明。</h3><h3> 汾河之美,美在文化建设。文化美,美在哪里?美在园林间,美在建筑上。汾河两岸的建筑不算多,但是无论是楼,是亭,是榭,乃至一座小桥都有深深的文化韵味。就如“一堤分隔两边,一边是水平如镜的河面,一边是排泄洪水的河道。”这就是“中和堤”,也就是河中间的意思;有耸立在“中和堤”上,设计精美,融亭台楼榭廊拱为一体的“萱楼”,登上斯楼,近观,汾河美景收入眼底;远望,古老的城市,以及古城挺阔的雄姿尽收目中;还有为了纪念帝尧访贤的“洗耳河”,也称祥云河,源头就在南山,象征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像五彩祥云一样萦绕在九州大地。</h3><h3> 再有以20只卧牛(一边8只,两边共16只,再加南北桥头各两只,一共20只)为装饰的“七孔桥”;还有以“警钟长鸣”为主题的“廉政广场”;建在汾河西岸的素质拓展区“棋阁”;汾河东岸,彩虹桥南的一处乐园“儿童沙滩”;汾河东岸的“长台阶”;建在汾河公园里里一座特别的假山“平阳墨艺”;装载着骀台治水记忆的“石舫”;还有五福桥、祥云桥,无不承载着华夏古老的吉祥文化,迈步过桥,就踏上了一条幸福大道。</h3><h3> 文化无处不在,无处不闪耀着炫目的光芒。汾河简直就是一部趣味盎然的巨著,令人百读不厌,千悟不倦。</h3><h3> 汾河公园处处如画,处处俱美!只有今天的“汾河”,才能叫我常读常新,品味出历史的曲折和必然!只有今天的“汾河”,才会读懂我此刻内心那一腔奔流的血液,那一片斑斓的狂想!</h3> <h3> 张志敏老师,1998年毕业于临汾师范学院,07年就职我校,现任我校二年级年级组长,二(4)班数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2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多次获市、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光荣称号。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获奖。教学中理念先进、教法灵活、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信任。</h3> <h1><font color="#39b54a">附获奖文章</font></h1> <h1> 喜见古渡飞彩虹</h1><h3> 尧都区实验二校</h3><h3> 张志敏</h3><h3> </h3><h3> 比起往年来,尧都的春天今年似乎脚步儿更勤,来得更早,刚进农历二月的门儿,汾河两岸竟然到处都在催动花事,让人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急于踏进汾河公园一览芳容。</h3><h3> 为了感受西门古渡遗址上飞架彩虹大桥的沧桑巨变,我怀揣着尧都作家乔忠延所著《大美汾河看临汾》一书,特意从鼓楼出发,沿着西大街,按图索骥,一路寻芳,直奔彩虹大桥而去。过了一中一溜下坡,当走到山西师大西北角的时候,不由地停下脚步,伫立片刻。心想此处不正是古都平阳卧牛城西门遗址吗?平阳古城筑于魏正始八年,即使从明洪武年间城池加固之后算起,饱经沧桑的西门也有六百余年了。记得我从少年时代起,在这西门洞子底下不知往返多少次。而当2000年秋的一个星期天,我去河滩散步路经这里时,西门已经拆除。古老西门,拆于一旦,西门外的河滩,依然萧条冷落,不觉使人惘然。当时有感而发就脱口吟出一首小诗:“古迹西门何处寻?陡坡犹在洞无痕。两旁喜见高楼起,荒滩何时面貌新。”时过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眼见几百年面貌依旧的西门外河滩古道,而今已是一派繁荣景象。</h3><h3> 再往前走,便来到雄威壮美的彩虹大桥东端。远看这座于2010年建成的大桥,东起西门坡前,西至涧头村边,横跨汾河两岸,犹如一道彩虹飞腾,巍峨壮观,气势恢弘,与汾河景区交相辉映。我在桥旁停住脚步,但见桥之南侧,三条醒目巨幅标语映入眼帘:“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旅游观光哪里去?尧都平阳欢迎您。”“传承帝尧文化,建设魅力尧都。”我想这里不正是西门渡口东岸那曾经踩着胶泥,小心行走的西门外河滩的泥泞古道吗?二十年前在这河滩一人高的茅草苇丛中间穿行,四野茫茫,万籁俱寂,还真是让人心里发怵呢!因为那次印象深刻的出行,我也曾写下一首小诗:“胶滩浊水曲径长,荒野苇高鸟不翔。岁去年来泥泞路,何时硬化换新装。”而今呢,面对这宏伟壮丽的彩虹桥,已是今非昔比,改地换天。我急着要看汾河公园的全貌,于是快步登上了彩虹桥。</h3><h3> 我先后站到彩虹桥南北两侧的人行便道上,仔细观赏这大桥,方知她为5孔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橙色拱孔,高如彩虹,立交匝道采用苜蓿叶式,长2338米,宽13.7米,辅之以绿化路灯,真可谓蛟气之腾光焰夺目,凤毛之起文彩耀空。</h3><h3> 瞻仰了大桥,再俯瞰桥下。只见那春日照耀下的汾河河面,水波潋滟,浮光耀金,近透墨绿,远呈淡兰,一条彩带似的长堤将河水分隔两半;汾河两岸,松柏苍翠,杨柳成行;</h3><h3>被工人们精心培植成各种图案,一片一片的,那样碧绿,那样金黄,那样雪白,那样红艳,每一树桃花山杏都是一树诗,每一朵花儿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一股股细细的清香随着和煦的春风飘来,直渗进人的心肺。举目远眺,水波泛出秀色,南北景物明净,我由近及远仔细观赏起来。那临于中和堤上,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河楼也。加之九州广场、七孔桥、尧井图、祥云桥、五福桥、廉政广场、三友园、牡丹园,更有新近拔地而起,风格别致、造型壮美的博物馆、图书馆,这些美不胜收的文化生态景观多达32处呢!你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也难观尽“平阳花”。</h3><h3>望着这令人心醉的春深似海的景色,触景生情,我又想起二十多年前寻访西门渡口遗址时所写的一首小诗:“冬履浮桥夏渡舟,几多欢乐几多愁。茅庐客棹成记忆,荒岸泥沙无尽头。”而今这彩虹所跨越的东西两端,不正是当年西门外河滩与河西的涧头村河口码头吗?岁月之河宽泛得茫然无际,而西门渡口此起彼伏的行舟,横跨河面的浮桥,却至今仍历历在目。抚今忆昔,令人无比欣慰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让我们的生活变了,环境变了,时代变了!</h3><h3> 当我站立在这高高的彩虹桥上,环顾四周,高楼立而气势壮,林花明而鸟雀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夕阳在山,人影渐散。我依依不舍地从彩虹桥上缓缓下来,返回城中的路上,又情不自禁地将朱熹的《春日》诗剝和吟出:“胜日寻芳汾河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尧都面,万紫千红总是春。”</h3> <h3> 时值尧都区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寻根尧祖、圆梦中华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声。美丽的尧都区实验二校座落于尧都区福利巷,沐浴着时代暖阳,浸润着尧王文化。相信在这片文化气息愈加浓厚的沃土里,每一位二校人都能激流奋进!每一位二校人将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3><h3> </h3> <h3> 老师们,同学们,这些行走在纸上的累累硕果,氤氲着二校人的努力与执着,希望全体师生都能够以他们为榜样,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h3>